加热器以及具备该加热器的制冷装置的室外机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627627阅读:114来源:国知局
加热器以及具备该加热器的制冷装置的室外机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室外机组(10)具备机壳(20)和室外热交换器(30),该机壳(20)具有四个侧面(4),该室外热交换器(30)具有设置在该机壳(20)内且与该机壳(20)的各侧面(4)相对应的四个热交换面(30a),该室外热交换器(30)的侧面上形成有开口(3a)。在用于防止室外热交换器(30)的冷凝水冻结的加热器(75)上设置用于沿着长度方向翻折的翻折部(70),该加热器(75)形成为沿着该室外机组(10)的室外热交换器(30)下端部的矩形框状。
【专利说明】加热器以及具备该加热器的制冷装置的室外机组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加热器和一种制冷装置的室外机组,该加热器用于防止冷凝水冻结,该制冷装置的室外机组具备该加热器。
【背景技术】
[0002]迄今为止,在制冷装置的室外机中,为了防止室外热交换器的冷凝水冻结而设有加热器(例如参照下述专利文献I)。在专利文献I中,在室外机底座上设有加热器,该加热器位于室外热交换器的下方。加热器沿着俯视时呈L字形的室外热交换器形成为L字形框状。根据这样的结构,室外热交换器的冷凝水滴落到室外机底座上而被加热器加热,冷凝水不会冻结,并且冷凝水从形成在室外机底座上的的冷凝水孔朝外排出。
[0003]专利文献1:日本公开专利公报特开2004 - 69220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4]一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一
[0005]然而,上述室外热交换器中存在有为了增加热交换面积而具有四个热交换面这样的室外热交换器(以下简称为“四面热交换器”),该四个热交换面与机壳的四个侧面相对应。在具有这种室外热交换器的情况下,用于防止该室外热交换器的冷凝水冻结的加热器沿着该室外热交换器形成,并且成为矩形框状。就这种具有沿着四面热交换器的形状的加热器来说,例如,因为后安装、保修等理由而要安装加热器时,该加热器有可能会卡在四面热交换器上,因此安装工作相当麻烦。
[0006]本发明是有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使制冷装置的室外机组用加热器构成为容易安装的型态。
[0007]—用以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一
[0008]第一方面的发明是一种加热器,其用于防止制冷装置的室外机组10中的室外热交换器30的冷凝水冻结,该制冷装置的室外机组10具备机壳20和上述室外热交换器30,该机壳20具有四个侧面4,该室外热交换器30具有设置在该机壳20内且与该机壳20的各侧面4相对应的四个热交换面30a,该室外热交换器30的侧面上形成有开口 3a,上述加热器形成为沿着上述室外热交换器30下端部的矩形框状,该加热器的特征在于:上述加热器具有沿着长度方向翻折用的翻折部70。
[0009]在第一方面的发明中,沿着室外热交换器30下端部设置的矩形框状加热器75具有用于沿着长度方向翻折的翻折部70,制冷装置的室外机组10具有四个热交换面30a,在制冷装置的室外机组10的侧面上形成有开口 3a。由此,加热器75构成为能够通过翻折翻折部70而沿着长度方向翻折,加热器75在翻折后的状态下从形成在室外热交换器30侧面上的开口 3a插入室外热交换器30内侧并沿着室外热交换器30的下端部设置。
[0010]第二方面的发明是这样的:在第一方面的发明中,上述加热器具备沿着长度方向排列的第一加热元件76和第二加热元件77,上述翻折部70由连接上述第一加热元件76和上述第二加热元件77的布线78、79构成。
[0011]在第二方面的发明中,加热器75具备沿着长度方向排列的第一加热元件76和第二加热元件77,翻折部70由连接两个加热元件76、77的布线78、79构成。也就是说,由于布线78、79能够弯折,因此通过弯折布线78、79,能够沿着长度方向翻折加热器75。
[0012]第三方面的发明是这样的:在第二方面的发明中,上述第一加热元件76和上述第二加热元件77分别具有主体部76a、77a和端部76b、77b,该主体部76a、77a沿着上述机壳20的底板22延伸,该端部76b、77b形成为相对于该主体部76a、77a朝上方弯折,上述布线78、79与该端部76b、77b连接。
[0013]在第三方面的发明中,成为翻折部70的布线78、79所连接的第一加热元件76和第二加热元件77的端部76b、77b形成为相对于沿着机壳20底板22延伸的主体部76a、77a朝上方弯折。由此,当往室外机组10的机壳20的底板22上安装了第一加热元件76和第二加热元件77的主体部76a、77a之后,布线78、79所连接的端部76b、77b成为从底板22朝上方竖立起来的状态。也就是说,由于连接第一加热元件76和第二加热元件77的布线
78、79不配置在用于接住冷凝水的机壳20的底板22上,因此冷凝水不会附着在布线78、79上。
[0014]第四方面的发明为一种制冷装置的室外机组,该制冷装置的室外机组具备第一到第三中的任一方面的发明的加热器75。
[0015]在第四方面的发明中,加热器75在沿着长度方向翻折后的状态下,从形成在具有四个热交换面30a的室外热交换器30的侧面上的开口 3a插入到室外热交换器30的内侧,并且在该室外热交换器30的内侧中展开后沿着该室外热交换器30的下端部安装到室外机组10上。
[0016]第五方面的发明是这样的:在第四方面的发明中,上述制冷装置的室外机组具备设置在上述室外热交换器30内侧的压缩机5a、5b。
[0017]在第五方面的发明中,加热器75在沿着长度方向翻折后的状态下,从形成在具有四个热交换面30a的室外热交换器30的侧面上的开口 3a处边避开压缩机5a、5b边插入到室外热交换器30的内侧之后,加热器75展开而将压缩机5a、5b包围在内侧,并且加热器75沿着该室外热交换器30的下端部安装到室外机组10上。
[0018]—发明的效果一
[0019]根据第一方面的发明,由于在矩形框状加热器75上设置了翻折部70而构成为能够沿着长度方向翻折,因此当往制冷装置的室外机组10安装加热器75时,能够在沿着长度方向翻折后的状态下从形成在室外热交换器30侧面上的开口 3a将该加热器75插入该室外热交换器30内侧。由此,即使形成在室外热交换器30侧面上的开口 3a较狭窄,也能够在不卡在室外热交换器30上的状态下容易地将加热器75插入到室外热交换器30内侧。在插入到室外热交换器30内侧之后,将翻折后的加热器75展开,便能够在不卡在室外热交换器30上的状态下沿着室外热交换器30的下端部容易地安装加热器75。也就是说,能够将制冷装置的室外机组用加热器构成为容易安装的形态。
[0020]根据第二方面的发明,能够以简单的结构来构成能沿着长度方向翻折的加热器75。
[0021]根据第三方面的发明,由于使成为翻折部70的布线78、79所连接的第一加热元件76和第二加热元件77的端部76b、77b形成为相对于沿着机壳20底板22延伸的主体部76a、77a朝上方弯折,因此能够使加热器75构成为:当往室外机组10的底板22上安装了加热器75时,冷凝水不会附着在连接第一加热元件76和第二加热元件77的布线78、79上。
[0022]根据第四方面的发明,通过使用构成为能够沿着长度方向翻折的加热器75,能够在不卡在具有四个热交换面30a的室外热交换器30上的状态下将加热器75插入到室外热交换器30的内侧,从而将该加热器75安装到室外机组10上。
[0023]根据第五方面的发明,对在室外热交换器30内侧设置有压缩机5a、5b的室外机组设置了上述加热器75。在往这样的室外机组安装加热器75时,加热器75不只是可能会卡在室外热交换器30上,还可能会卡在室外热交换器30内侧的压缩机5a、5b上,因此安装工作相当麻烦。但是,在第五方面的发明中,对这样的室外机组10设置了如上述那样能够沿着长度方向翻折的加热器75。由此,通过在翻折加热器75后的状态下从形成在室外热交换器30侧面上的开口 3a将该加热器75插入到室外热交换器30内侧,能够边容易地避免与压缩机5a、5b接触,边容易地沿着室外热交换器30的下端部设置加热器75。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4]图1为示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空调装置的室外机组的外观形状的立体图。
[0025]图2为示出图1中的室外机组的内部构造的第一立体图。
[0026]图3为示出图1中的室外机组的内部构造的第二立体图。
[0027]图4为主要示出图1中的室外机组的底架和加热器的立体图。
[0028]图5为沿着图4中的A — A线剖开时的剖视图。
[0029]图6为示出加热器的结构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说明。
[0031](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
[0032]如图1?图4所示,本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室外机组10用在为制冷装置的空调装置中,室外机组10与室内机组相连构成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但这并未图示出来。
[0033]上述室外机组10设置在例如大楼的屋顶上等,该室外机组10具备机壳20、室外热交换器30、室外风扇40以及压缩机构50。
[0034]上述机壳20形成为俯视时呈矩形,该机壳20具备四根柱子21、构成底板的底架22、侧面面板23以及平面状顶板24。也就是说,在机壳20的顶板24和底架22之间形成有四个侧面4 (参照图4)。
[0035]上述四个柱子21设置在机壳的四个角落,在柱子21的下部固定有底架22。在前侧的左右柱子21、21的下端连接有基脚27,在后侧的左右柱子21的下端也连接有基脚27。各基脚27从底架22朝着下方延伸出来。这样一来,就能够将各基脚27设置在其它机壳20的平面状顶板24的四个角落或者柱子21的上端,从而能够将多台室外机组10上下摞起来设置。在该状态下就能够在平面状顶板24和底架22之间确保规定的间隙。
[0036]如图1所示,上述侧面面板23具备:形成机壳20的上半部分四个面的上侧面面板23a、形成机壳20的下半部分的前面左半部分的前侧面面板23b以及形成机壳20的下半部分的左侧面前半部分的左侧面面板23c。在上述机壳20的侧面,也就是说,在下半部分的前面右半部分、下半部分的右侧面、下半部分的背面以及下半部分的左侧面后半部分形成有吸气口 25。
[0037]四块上侧面面板23a安装在每根柱子21上而包围住室外风扇40。在上侧面面板23a的内部形成有用于收纳两个室外风扇40的上部空间2b (参照图2、图3)。
[0038]上述顶板24固定在柱子21的上端,该顶板24上形成有两个出风口 26。两个出风口 26分别形成在与两个室外风扇40相对应的位置。各出风口 26形成为俯视时呈矩形,各出风口 26被形成为矩形的网眼状格栅24a覆盖。具体而言,在顶板24上形成有比上端面更往下凹的设置面,该设置面用于设置格栅24a。因此,在已将格栅24a安装在顶板24上的状态下,格栅24a以及用于安装该格栅24a的螺钉不会比顶板24的上端面更朝上方突出。
[0039]如图2?图4所示,上述室外热交换器30为管片式热交换器,其构成为使室外空气和制冷剂进行热交换。也就是说,室外热交换器30是由上下排列着的多条传热管贯穿板状翅片而构成的。室外热交换器30是传热管32沿着机壳20的四个侧面4在三处直角地弯曲后形成的。也就是说,上述室外热交换器30以上下直立的状态设置好,该室外热交换器30构成为具有分别与机壳20的四个侧面4相对应的四个热交换面30a的折弯型热交换器(方筒形热交换器)(参照图4)。
[0040]在室外热交换器30的内部划分出机械室8,该机械室8用以设置压缩机构50、油气分离器51以及储液器52等机械类设备。这些压缩机构50、油气分离器51和储液器52安装在上述底架22上,上述压缩机构50由两台压缩机5a、5b构成。
[0041]在室外热交换器30的四个热交换面30a中的、隔着四根柱子21中的前侧左边角落的柱子21a的两个热交换面30a上分别形成有开口 3a、3a(参照图2、图4)。这两个开口3a、3a构成机壳20内的机械类设备的保修用开口。在形成该开口 3a的室外热交换器30两端上设有管板31,该管板31用于将室外热交换器30固定在机壳20上。
[0042]如图1所示,在上述机壳20上,对应于室外热交换器30的各个开口 3a设置有上述前侧面面板23b和左侧面面板23c。前侧面面板23b和左侧面面板23c构成设置在机壳20下部的下侧面面板。前侧面面板23b和左侧面面板23c安装在柱子21a上,并且能够将各个开口 3a、3a打开、关闭。
[0043]设置有上述室外热交换器30的开口 3a的机壳20的前面一侧成为作业面,取下前侧面面板23b以后的部分成为开放面。取下该前侧面面板23b后敞开的开口 3a成为安装后述加热器75时供加热器75通过的作业开口。
[0044]上述机壳20在四个面上安装有沿水平方向延伸的撑条(stay)20a、20b、20c、20d,这些撑条20a、20b、20c、20d位于用来收纳室外热交换器30的下部空间2a和用来收纳室外风扇40的上部空间2b之间。
[0045]上述室外风扇40设置有两台,这些室外风扇40具备风扇主体41、风扇马达(未图示出)以及喇叭状部件43,并且安装在上述撑条20a、20c上。
[0046]上述机壳20内安装有电气元件单元60,用于控制压缩机构50等的电气元件收容在该电气兀件单兀60内。该电气兀件单兀60安置在室外热交换器30的前面上方、离室外热交换器30的上端非常近,并且设置在上侧面面板23a和室外风扇40的喇叭状部件43之间。
[0047]覆盖上述压缩机构50的压缩机盖安装在上述底架22上。该压缩机盖作为用来降低压缩机构50的振动所造成的噪音的隔音箱设置。
[0048]在底架22上还形成有用于将室外热交换器30的冷凝水排出的排水通路71 (参照图4)。在底架22上的、室外热交换器30的下方位置处形成有多条(在本实施方式中是五条)排水通路71。
[0049]如图5所示,各排水通路71是以在底架22上形成凹槽的方式形成。凹槽具有底部71a和倾斜部71b,该底部71a沿着室外热交换器30延伸,该倾斜部71b在该底部71a的两侧处沿着底部71a延伸。在各排水通路71的底部71a上形成有多个排水孔72。在各排水通路71上还形成有多个用于设置室外热交换器30的设置台73。
[0050]各设置台73是以在排水通路71上形成凸部的方式形成。凸部具有台部73a和侧部73b,该台部73a形成为呈平坦状且供室外热交换器30设置,该侧部73b从该台部73a朝排水通路71延伸地形成为锥状。在各设置台73的台部73a上形成有多个排水孔74。
[0051 ] 上述室外热交换器30是以下述方式固定在机壳20上,即:在载放在上述各设置台73的台部73a上的状态下,利用螺钉将设在两端的管板31固定在包含底架22在内的机壳20上。
[0052]如图4、图5所示,在本室外机组10设置有加热器75,该加热器75进行加热,防止上述排水通路71所接住的冷凝水冻结。加热器75沿着室外热交换器30的四个热交换面30a的下端部形成为矩形框状。
[0053]具体而言,如图5所示,加热器75设置在:由排水通路71的靠内侧的倾斜部71b、以及设置台73的锥形侧部73b的靠内侧部分所夹的位置。如图6所示,加热器75具有第一加热元件76和第二加热元件77这两个加热元件。也就是说,加热器75构成为分割成两个加热元件的分割构造。
[0054]第一加热元件76沿着室外热交换器30的四个热交换面30a中构成左侧面和背面的热交换面30a形成为L字形。另一方面,第二加热元件77沿着室外热交换器30的四个热交换面30a中构成背面、右侧面和前面的热交换面30a形成为U字形。
[0055]第一加热元件76具有主体部76a和端部76b。该主体部76a呈L字形。该端部76b与该主体部76a相连,从该主体部76a所延伸的平面朝上方弯折。另一方面,第二加热元件77具有主体部77a和端部77b。该主体部77a呈U字形。该端部77b与该主体部77a相连,从该主体部77a所延伸的平面朝上方弯折。第一加热元件76和第二加热元件77的其中一侧端部76b、77b之间以跨接布线78连接在一起,而第一加热元件76和第二加热元件77的另一侧端部76b、77b上分别连接有与电源连接器80连接的导线79。
[0056]如上述那样,第一加热元件76和第二加热元件77由各布线78、79连接在一起,从而加热器75形成为矩形框状。此外,第一加热元件76和第二加热元件77以沿着加热器75的长度方向排列的方式由各布线78、79连接在一起,从而加热器75构成为能够在长度方向上翻折。也就是说,由于各布线78、79能够弯折,因此各布线78、79构成翻折部70,通过弯折该翻折部70,能够将加热器75本身沿着长度方向翻折为两段。
[0057]—工作情况一
[0058]当该空调装置的室外机组10运转时,压缩机构50就工作,制冷剂在形成于该室外机组10和未图示出的室内机组之间的制冷剂回路内循环而进行制冷循环。在室外机组10的机壳20内,室外风扇40旋转,由形成在机壳20的下半部分的吸气口 25从四面吸入机壳20内的室外空气通过室外热交换器30。通过室外热交换器30的室外空气与在室外热交换器30中流动的制冷剂进行热交换,在进行制热运转时,该室外空气在作为蒸发器的室外热交换器30中被制冷剂夺走其热量而被冷却,在进行制冷运转时,该室外空气在作为冷凝器的室外热交换器30中从制冷剂夺取热量而被加热。然后,室外空气进一步通过室外风扇40,流动方向变成朝向上方,从出风口 26朝着室外吹出。
[0059]—冷凝水的排出工作一
[0060]当上述空调装置进行制热运转时,在室外机组10中,对加热器75通电来防止室外热交换器30的冷凝水冻结。室外热交换器30的冷凝水朝下方滴落之后,被形成在底架22上的排水通路71接住。部分冷凝水经由供室外热交换器30设置的设置台73上的排水孔74流入排水通路71内。此时,由于对加热器75通了电,因此排水通路71内的冷凝水被加热,从而防止了冷凝水冻结。排水通路71内的冷凝水经由形成在排水通路71中的排水孔72排向机壳20外部。
[0061]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是在进行制热运转时对加热器75通电。但是,也可以是在其它运转模式中,当室外空气温度低于规定温度时对加热器75通电,还可以是在进行任一种运转时都对加热器75通电。
[0062]一加热器的安装工作一
[0063]以下,对后安装加热器75或是进行加热器75的保修时,不拆下各种机械构件地往机壳20内安装加热器75的动作进行说明。
[0064]首先,拆下封住机壳20开口 3a的前侧面面板23b。接着,通过弯折布线78、79而将加热器75沿长度方向翻折为两段,使加热器75通过机壳20的开口 3a而插入到室外热交换器30内侧。之后,在室外热交换器30的内侧中,将对折状态的加热器75展开,沿着该室外热交换器30的下端部布置该加热器75。然后,利用未图示出的安装板来安装加热器75。
[0065]一第一实施方式的效果一
[0066]根据上述实施方式,由于在矩形框状的加热器75上设置了翻折部70而构成为能够沿着长度方向翻折,因此当往制冷装置的室外机组10安装加热器75时,能够在沿着长度方向翻折后的状态下从形成在室外热交换器30侧面上的开口 3a将该加热器75插入该室外热交换器30内侧。由此,即使形成在室外热交换器30侧面上的开口 3a较狭窄,也能够在不卡在室外热交换器30上的状态下容易地将加热器75插入到室外热交换器30内侧。在插入到室外热交换器30内侧之后,将翻折后的加热器75展开,便能够在不卡在室外热交换器30上的状态下沿着室外热交换器30的下端部容易地安装加热器75。也就是说,能够将制冷装置的室外机组用加热器构成为容易安装的形态。
[0067]根据上述实施方式,使加热器75构成为:具备沿着长度方向排列的第一加热兀件76和第二加热元件77,连接该第一加热元件76和第二加热元件77的布线78、79成为翻折部70。由此,能够以简单的结构来构成能沿着长度方向翻折的加热器75。
[0068]根据上述实施方式,使第一加热元件76和第二加热元件77中的、与成为翻折部70的布线78、79连接的端部76b、77b形成为:相对于沿着机壳20的底架22设置的主体部76a、77a朝上方弯折。由此,能够使加热器75构成为:当往室外机组10的底架22安装加热器75时,冷凝水不会附着在连接第一加热元件76和第二加热元件77的布线78、79上。
[0069]根据上述实施方式,通过使用构成为能够沿着长度方向翻折的加热器75,能够在不卡在具有四个热交换面30a的室外热交换器30上的状态下将加热器75插入到室外热交换器30的内侧,从而将该加热器75安装到室外机组10上。
[0070]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室外机组10中,在室外热交换器30内侧设置有压缩机5a、5b。在往这样的室外机组10安装加热器75时,加热器75不只是可能会卡在室外热交换器30上,还可能会卡在室外热交换器30内侧的压缩机5a、5b上,因此安装工作相当麻烦。但是,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这样的室外机组10设置了如上述那样能够沿着长度方向翻折的加热器75。由此,通过在翻折加热器75后的状态下从形成在室外热交换器30侧面上的开口3a将该加热器75插入到室外热交换器30内侧,能够边容易地避免与压缩机5a、5b接触,边容易地沿着室外热交换器30的下端部设置加热器75。
[0071]〔其它实施方式〕
[0072]上述实施方式还可以采用以下所述的结构。
[0073]在上述实 施方式中,加热器75构成为具有由布线78、79连接的两个加热元件76、77且能够沿着长度方向折为两段,但是也可以构成为能够折为三段或折为四段。
[0074]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制冷剂回路装置的布置只是一例而已,可以对制冷剂回路装置的布置作适当的改变。例如,也可以是在室外热交换器30的内侧中未布置有压缩机5a、5b
坐寸ο
[0075]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实施方式是本质上优选的示例,并没有限制本发明、其应用物或其用途范围的意图。
[0076]一产业实用性一
[0077]如上所述,本发明对于用来防止冷凝水冻结的加热器、以及具备该加热器的制冷装置的室外机组很有用。
[0078]—符号说明一
[0079]4侧面
[0080]5a、5b 压缩机
[0081]10 室外机组
[0082]20 机壳
[0083]22底架(底板)
[0084]30室外热交换器
[0085]30a 热交换面
[0086]70 翻折部
[0087]75加热器
[0088]76 第一加热元件
[0089]76a 主体部
[0090]76b 端部
[0091]77 第二加热元件
[0092]77a 主体部[0093]77b 端部
[0094]78跨接布线(布线)[0095]79 导线(布线)
【权利要求】
1.一种加热器,其用于防止制冷装置的室外机组(10)中的室外热交换器(30)的冷凝水冻结,该制冷装置的室外机组(10)具备机壳(20)和上述室外热交换器(30),该机壳(20)具有四个侧面(4),该室外热交换器(30)具有设置在该机壳(20)内且与该机壳(20)的各侧面(4)相对应的四个热交换面(30a),该室外热交换器(30)的侧面上形成有开口(3a),上述加热器形成为沿着上述室外热交换器(30)下端部的矩形框状,其特征在于: 上述加热器具有沿着长度方向翻折用的翻折部(7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加热器具备沿着长度方向排列的第一加热元件(76)和第二加热元件(77), 上述翻折部(70)由连接上述第一加热元件(76)和上述第二加热元件(77)的布线(78、79)构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热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加热元件(76)和上述第二加热元件(77)分别具有主体部(76a、77a)和端部(76b、77b),该主体部(76a、77a)沿着上述机壳(20)的底板(22)延伸,该端部(76b,77b)形成为相对于该主体部(76a、77a)朝上方弯折,上述布线(78、79)与该端部(76b、77b)连接。
4.一种制冷装置的室外机组,其特征在于具备权利要求1到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加热器(7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冷装置的室外机组,其特征在于: 上述制冷装置的室外机组具备设置在上述室外热交换器(30)内侧的压缩机(5a、5b)。
【文档编号】F24F1/22GK103988026SQ201280058436
【公开日】2014年8月13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12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12日
【发明者】罗彬 , 竿尾忠, 贺川幹夫 申请人: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