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储藏库的绝热箱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31283发布日期:2018-06-19 19:35阅读:128来源:国知局
食品储藏库的绝热箱体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冰箱及食品储藏箱等食品储藏库的绝热箱体。



背景技术:

以往,例如在家庭用冰箱或者将食品收纳到内部空间而进行冷蔵保存或冷冻保存的食品储藏箱等的食品储藏库的绝热箱体中构成为,在形成前面开口的矩形箱状的塑料制的内箱和由钢板形成的外箱之间的空间中,作为绝热材料而填充有氨基甲酸乙酯泡沫(例如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2)。

并且,除了填充氨基甲酸乙酯泡沫之外,在其一部分还并用了较薄且绝热性能优良的真空绝热板。并且,近年为了得到更好的绝热性能而提出了如下方案:使用与在内箱和外箱的壁面之间形成的上述空间相同厚度的多张真空绝热板,将该多张真空绝热板配置在壁面的空间中,并直接安装在外箱及内箱上。

在该情况下,外箱被预先分割为构成绝热箱体中的左右侧面、顶面以及背面的部分(称作壁面板),在各壁面板的内面上分别安装真空绝热板的一个面,在此基础上将这些真空绝热板的另一个面安装到一体成型的内箱的各壁面的外面(与外箱对置的侧面)上(例如参照专利文献3)。

但是,在上述的绝热箱体中,在对内箱的左右侧面、顶面以及背面分别安装真空绝热板的另一个面时,相对于内箱的外面,必须将真空绝热板及外箱的壁面板在从多个方向按压的状态下保持。

因此,存在的问题为:需要与内箱整体的形状相配合的复杂结构的粘接作业用夹具以及加压装置,安装作业所需要的设备变得高价。

此外,在相邻的两个壁面板相互之间,例如在一个侧面与顶面、背面与顶面或者一个侧面与背面等的分别对接的连结部分,形成有不存在真空绝热板的芯材的所谓非存在区域。

因此,热量有可能从绝热箱体的外部通过真空绝热板相互之间的非存在区域而进入绝热箱体的内部。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04-148181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04-300496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平4-260780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食品储藏库的绝热箱体,在外箱和内箱之间安装设置多张真空绝热板,能够实现粘接作业的简化并能够提高生产率。

此外,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食品储藏库的绝热箱体,能够抑制热量从外部空间侵入绝热箱体的内部空间。

实施方式的食品储藏库的绝热箱体为,通过内箱、外箱以及设置在该内箱和外箱之间的多张真空绝热板来构成食品储藏库主体的多个壁部,而形成食品储藏库的绝热箱体,其特征在于,

上述内箱是使将该内箱整体与上述多个壁部相对应地分割的多个内箱分割体组合而构成的,并且上述多张真空绝热板形成为与上述多个内箱分割体分别相对应的形状,上述绝热箱体如下地形成:将与上述内箱分割体相对应的上述真空绝热板的一个面与上述内箱分割体的一个面分别接合,并且将上述真空绝热板的另一个面与上述外箱的一个面分别接合。

由此,能够提供一种食品储藏库的绝热箱体,能够实现粘接作业的简化并能够提高生产率。

此外,能够提供一种食品储藏库的绝热箱体,能够抑制热量从外部空间通过真空绝热板的芯材的非存在区域而侵入绝热箱体的内部空间。

附图说明

图1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是绝热箱体的分解立体图(a)及立体图(b)。

图2是表示两个壁面单元的连结部分结构的横截平面图。

图3是左侧壁用壁面单元的分解立体图(a)及立体图(b)。

图4是用于说明底壁用壁面单元的粘接作业的情况的纵截面图。

图5是依次表示真空绝热板的耳部的折回结构的主要部分的截面图。

图6是依次表示真空绝热板的耳部的折回结构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图7表示第二实施方式,是用于说明壁面单元的粘接及弯折的情况的纵截面图。

图8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相当于图4的图。

图9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相当于图2的图。

图10是表示第五实施方式的将绝热箱体的左侧壁部切除一部分的截面图。

符号的说明:

在附图中,1表示绝热箱体,2表示内箱,3表示外箱,4、41表示壁面单元,5、33、42表示内箱分割体,6、43表示外箱分割体,7、34、44表示真空绝热板,9表示芯材,10表示袋体,10a表示耳部,15表示延长部,18表示突出部,19表示定位部,31表示连结壁面单元,32表示外箱结构板。

具体实施方式

(1)第一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1至图6对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b)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冰箱的绝热箱体1的外观结构。该绝热箱体1构成为,作为整体形成为前面开口了的纵长的大致矩形箱状,例如在塑料制的内箱2和钢板制的外箱3之间,例如粘接安装后述的多张真空绝热板7。另外,该真空绝热板7的安装,除了粘接以外还能够采用卡合或者夹持等方法。

虽然未图示,但在该绝热箱体1中组装有周知结构的冷冻循环等,并且绝热箱体1的内部空间通过水平的绝热分隔板划分为上下多个储藏室(冷蔵室、冷冻室、蔬菜室等)而构成冰箱主体。

此时,在绝热箱体1的背面侧下部设置有机械室,在机械室中配设有构成冷冻循环的压缩机等。

绝热箱体1具有左右侧壁部、顶壁部、背壁部以及底壁部这5个壁部,但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a)等所示,这些壁部分别由左侧壁用(A)、右侧壁用(B)、顶壁用(C)、背壁用(D)以及底壁用(E)的各个壁面单元4构成。

在此,在需要区别说明5个(左侧壁用(A)、右侧壁用(B)、顶壁用(C)、背壁用(D)以及底壁用(E))壁面单元4的情况下,在符号“4”之后分别附加(A)、(B)、(C)、(D)、(E)。

另外,如图4(b)所示,其中底壁部(底壁用壁面单元4(E))构成为弯折形状,一体地具有构成冰箱主体的底的前半部的部分以及从其后边部向斜上方延伸并成为机械室的前侧的壁的倾斜壁。

倾斜壁的上端边部与上述背壁用壁面单元4(D)的下端边部对接。

如在图2、图3中也部分所示的那样,上述各壁面单元4(A)~4(E)分别构成为,在内箱分割体5和外箱分割体6之间粘贴真空绝热板7。

其中内箱分割体5构成为将内箱2整体按上述5个壁部分割了的形状。

在此,例如在表示左侧壁用(A)的内箱分割体5的情况下,表示为5(A)。同样在表示右侧壁用(B)的外箱分割体6的情况下,表示为6(B)。

在该情况下,各内箱分割体5由将塑料成型为薄板状的成型品构成,但也能够代替以往的注射成型品,而使这些内箱分割体5为真空成型品。

由此,能够将内箱2(内箱分割体5)的厚度充分地薄型化。作为该内箱分割体5的厚度尺寸,优选为1.5mm以下,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形成为0.5mm左右。

上述真空绝热板7也形成为与上述各内箱分割体5相对应的形状(比内箱分割体5小一圈的形状)。此外,外箱分割体6构成为将外箱3整体按上述5个壁部分割了的形状。

对于这些内箱分割体5、外箱分割体6、真空绝热板7,在需要对于每个壁面单元4(A)~(E)区别为内箱分割体5、外箱分割体6、真空绝热板7的情况下,如上所述那样,在符号之后分别附加(A)、(B)、(C)、(D)、(E)。

图3作为壁面单元4的代表而表示左侧壁用壁面单元4(A)的结构。

在真空绝热板7(A)的一个面上粘接塑料制的薄板状的内箱分割体5(A)、在另一个面上粘接钢板制外箱分割体6(A),而构成该壁面单元4(A)。

此时,外箱分割体6(A)作为整体形成为大致纵长矩形状,但内箱分割体5(A)以及真空绝热板7(A)形成为与机械室相对应的部分被倾斜地切除的形状。

此外,在外箱分割体6(A)之中,在下部的后部侧的角落部分即构成机械室的部分,安装有称作角钢的L字型的金属制加强部件8。

虽然未图示,但右侧壁用壁面单元4(B)也具备与左侧壁用壁面单元4(A)相对称的结构。因此,在机械室中,在左右侧壁上不存在绝热材料,而仅设置有钢板制的外箱3(外箱分割体6)。

并且,图4表示底壁用壁面单元4(E)的结构,也是在真空绝热板7(E)的两个面上粘接内箱分割体5(E)和外箱分割体6(E)而构成的。

在该情况下,内箱分割体5(E)及外箱分割体6(E)被预先弯折形成为截面大致V字状。对于真空绝热板7(E),也通过将在中途部形成的截面V字状的凹槽部作为折痕,由此弯折成与内箱分割体5(E)及外箱分割体6(E)相对应的形状。

在该情况下,在三者的粘接作业时,虽然为了赋予按压力而需要未图示的按压夹具(加压装置)等,但能够在图4中的上下方向上赋予压力而进行粘接作业。

关于背壁用壁面单元4(D),也如图2的一部分所示那样,在真空绝热板7(D)的两个面上粘接内箱分割体5(D)和外箱分割体6(D)而构成。虽然未图示,但顶面用壁面单元4(C)也具备与上述各壁面单元4大致相同的结构。

如图1所示,上述绝热箱体1是将5个壁面单元4(A)~4(E)组合而构成,但关于这些壁面单元4(A)~4(E)的连结部分(对接部分)的结构将后述。

在此,参照图5及图6简单说明真空绝热板7的结构。如图5所示,真空绝热板7构成为,将垫子状的芯材9收容到袋体10内,并将袋体10的内部保持为真空减压状态而进行密封。

芯材9构成为,将绝热性能高的材料、例如细玻璃纤维的棉状物即玻璃棉,固定为垫子状(矩形板状)。

袋体10构成为,例如将铝蒸镀膜或者层叠铝箔和合成树脂膜而构成的阻气性能高的膜裁断为长方形状并叠合2张,除了一个短边之外将周围部(三个边)以“コ”字状进行热密封,成为几乎气密地收容芯材9的袋状。

在制造真空绝热板7时,首先从袋体10的开口部(一个短边)插入芯材9并收容。粘接,将袋体10的开口部与减压泵连接,对内部进行真空排气而使其减压。

粘接,在维持减压的状态下,通过热密封对袋体10的开口部进行密封。但是,在该状态下,如图5(a)及图6(a)所示,在袋体10的四边,作为从芯材9向周围伸出的热密封量的耳部10a,被设置为较大宽度。

因此,如图6(b)所示,将长边侧的耳部10a向上面侧折回,接着,如图5(b)及图6(c)所示,将短边侧的耳部10a向上面侧折回。

然后,通过用胶带固定两个折回部分,由此得到真空绝热板7。另外,真空绝热板7中的耳部10a被折回的一侧(图5、图6中的上面侧),配置在内箱2(内箱分割体5)侧。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组合5个壁面单元4(A)~4(E)来构成绝热箱体1时,采用如下的组装结构。即,图2代表性地表示左侧壁用壁面单元4(A)和背壁用壁面单元4(D)的连结(对接)部分的结构(横截面)。

在此,背壁用壁面单元4(D)成为一方侧,左侧壁用壁面单元4(A)成为另一方侧。

首先,在左侧壁用壁面单元4(A)中,在外箱分割体6(A)上,在前面侧(图中左侧)一体地设置有前部凸缘部11和折回部11a,该前部凸缘部11向内箱2侧直角地弯折,该折回部11a从该前部凸缘部11的前端进一步连续地折回成U字状。

与此相对,在内箱分割体5(A)的前面侧,以弯折成直角的方式一体地形成有插入部12,通过截面形成U字状的连结部材13接合该插入部12和上述折回部11a。

更具体而言,在连结部材13后方的紧固部形成有向前方突出的爪部13a。在爪部13a上卡合内箱分割体5(A)的插入部12的爪部12a。

在该外箱分割体6(A)的前部凸缘部11的折回部11a及内箱分割体5(A)的插入部12分别插入到连结部材13的间隙中的状态下,连结部材13的两边分别向相互接近的方向作用弹性复原力。

因此,外箱分割体6(A)的前部凸缘部11的折回部11及内箱分割体5(A)的插入部12,通过连结部材13的弹性复原力被限制为相互接触的状态,通过连结部材13的爪部13a及内箱分割体5(A)的爪部12a相互之间的卡合力防止向上方拔出。

如此,通过收纳了真空绝热板7A的外箱分割体6(A)及内箱分割体5(A)来构成壁面单元4(A),例如相当于第一壁面单元。

此外,在外箱分割体6(A)的后端部一体地设置有直角地弯折的后部凸缘部14。在该后部凸缘部14上重叠背壁用壁面单元4(D)的外箱分割体6(D)的端部(左边部),通过未图示的螺钉在多个部位进行螺纹固定。另外,也可以通过焊接进行接合。

在左侧壁用壁面单元4(A)(第一壁面单元)的内箱分割体5(A)上一体地设置有延长部15,该延长部15位于与后述的其他壁面单元4(D)(第二壁面单元)组合一侧的边部(端部)、即后边部(图中右侧),并弯成直角而朝向外箱分割体6(A)的内面侧延伸。

该延长部15的前端进一步直角地弯折,设置有与外箱分割体6(A)的内面平行地延伸的安装部15a。该安装部15a和外箱分割体6(A)的内面之间通过密封材料16粘接。该密封材料16由与内箱分割体5(A)的基材的合成树脂相比软质的合成树脂或橡胶构成,堵塞内箱分割体5(A)的安装部15a及外箱分割体6(A)相互之间的间隙。

收容在内箱分割体5(A)和外箱分割体6(A)之间的真空绝热板7(A)为,前后方向的两端面,以与内箱分割体5(A)及外箱分割体6(A)之间具有间隙的形态设置。

虽然未图示,但在真空绝热板7(A)的两个面上涂敷有粘接剂,在内箱分割体5(A)、真空绝热板7(A)以及外箱分割体6(A)的三者重合的状态下,通过由按压夹具(加压装置)从两面侧赋予按压力,来进行接合(粘接)作业。

此时,在真空绝热板7(A)中、除了被折回的耳部10a以外的平坦部分涂敷粘接剂,真空绝热板7(A)在除了折回部分以外的部分,通过粘接与内箱分割体5(A)及外箱分割体6(A)接合。粘接剂不限于涂敷在除了耳部10a以外的平坦部分的全部,也可以涂敷在一部分。

此外,在内箱分割体5(A)上,在与真空绝热板7(A)的被折回的耳部10a相对置的位置上,形成有作为用于收纳耳部10a的收纳构件的阶差部(凹部)17、17。

另外,虽然未图示,但是在真空绝热板7(A)的端面侧的间隙部分,例如配置软带等可弹性变形的软质部件。

相对于此,例如相当于第二壁面单元的背壁用壁面单元4(D)与上述的左侧壁用壁面单元4(A)的结构同样,在内箱分割体5(D)和外箱分割体6(D)之间粘接真空绝热板7(D)而构成。

此时,在内箱分割体5(D)上一体地设置有突出部18,该突出部18与壁面单元4(A)的内面即内箱分割体5(A)的内面抵接,并且向库内侧(图中左侧)延伸,突出部18的详细情况将后述。

此外,在壁面单元4(A)(内箱分割体5(A))的内面上设置有突起状的定位部19,突出部18的前端与该定位部19抵接而被定位。

此时,在突出部18的内侧,例如收容有由泡沫苯乙烯或氨基甲酸乙酯等的成型品形成的绝热材料20。此外,突出部18在向库内侧延伸之后,沿着内箱分割体5(A)的内面朝向外箱分割体6(D)的内面侧延伸,并且其前端直角地弯折,形成与外箱分割体6(D)的内面平行地延伸的安装部18a。

该安装部18a与外箱分割体6(D)的内面之间,例如通过由软质的合成树脂或橡胶形成的密封材料21粘接。另外,虽然省略了图示,但是为了提高气密性,在形成于延长部15外侧的、用于退让螺钉的空间部S中,收纳有作为绝热构件的橡胶制的填料等。

从前方观察,左侧壁用壁面单元4(A)及背壁用壁面单元4(D)相互之间,以左端面相互重叠的方式接合。在该左侧壁用壁面单元4(A)及背壁用壁面单元4(D)相互之间被接合的状态下,在左侧壁用壁面单元4(A)的真空绝热板7的芯材9的后端面及背壁用壁面单元4(D)的真空绝热板7D的芯材9的左端面相互之间,形成有非存在区域NC。

该非存在区域NC是两个壁面单元4的真空绝热板中的芯材9都不存在的区域,沿着背壁用壁面单元4(D)的上下方向存在。

上述的突出部18具有与从非存在区域NC的上端到下端为止相同的上下方向长度尺寸,在突出部18内收纳有固态形状的绝热材料20。该绝热材料20的绝热性能比真空绝热板7低,并具有与从非存在区域NC的上端到下端为止相同的上下方向长度尺寸。

该绝热材料20,经由非存在区域NC的上下方向整体与绝热箱体1的外部空间相对置,从侧面观察、与左侧壁用壁面单元4(A)的真空绝热板7(A)的芯材9重叠,从前方观察、与背壁用壁面单元4(D)的真空绝热板7(D)的芯材9重叠。

如此,通过收纳配置绝热材料20,能够提高绝热性能。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左侧壁用壁面单元4(A)与背壁用壁面单元4(D)相互之间的接合进行了说明,但其他接合、例如顶壁用壁面单元4(C)与背壁用壁面单元4(D)相互之间的接合等也是同样的,概括地说,对于第一壁面单元与第二壁面单元相互之间的接合是有效的。

下面,对本实施方式的绝热箱体1的作用、效果进行说明。如图1、图3等所示,作为整体成为箱状的内箱2,由按照各个壁部被分割了的多个内箱分割体5构成,并将各真空绝热板7构成为与各内箱分割体5分别相对应的形状。

由此,能够将各内箱分割体5形成为比较简单的形状,因此与在箱状的内箱的多个面上分别粘贴真空绝热板的情况不同,在该多个内箱分割体5上分别接合真空绝热板7(通过粘接安装)时,对于各个内箱分割体5,通过向一个方向的按压或者安装就足够。结果,不需要复杂的夹具以及高价的设备,能够实现粘接作业的简化、提高生产率。

尤其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左侧壁用、右侧壁用、顶壁用、后壁用的各内箱分割体5(A)~5(D),全部成为平板状,因此粘接作业变容易。此外,剩余的底壁用内箱分割体5(E),如图4等所示,构成为在1处钝角地弯折的板状,因此与将底壁用壁面单元4(E)分为2个平板部分而设置的情况相比,也是结构变简单,同样能够使粘接作业变容易。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外箱3也由与内箱分割体5相对应地、按照各壁部被分割了的多个外箱分割体6构成,将多个使外箱分割体6、真空绝热板7以及内箱分割体5的三者贴合而构成的壁面单元4组合来构成绝热箱体1整体。

因此,组装作业进一步变容易,并能够使所需要的设备更小型化。此外,在绝热箱体1中的一部分发生了不良情况时,能够仅交换相应的壁面单元4等,不良情况发生时的交换作业也变容易,并能够低价地进行修理。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作为各壁面单元4的结构,在内箱分割体5的与其他壁面单元4组合一侧的边部,一体地设置了朝向外箱分割体6的内面延伸的延长部15,因此能够得到进行壁面单元4的粘接作业时的定位效果。

此外,由于延长部15前端的安装部15a与外箱分割体6内面之间通过密封材料16粘接,因此还能够期待防止外部气体向壁面单元4内部侵入的效果。

在本实施方式的壁面单元4中,如图2所示,设置成在真空绝热板7的端面与内箱分割体5以及外箱分割体6之间具有间隙的形态。

因此,例如即使存在内箱2(内箱分割体5)中构成冷冻室的部分例如被减低到-20℃的低温并收缩的情况,也能够通过与真空绝热板7之间的间隙来吸收相对的尺寸变动,能够防止对真空绝热板7作用多余的力。

特别是,对于真空绝热板7来说,虽然在图6(c)中由符号F表示的端面部的角部(袋体10的被弯折的边缘部),有时由于冲击等而容易损伤(裂开),但还是能够防止该部分与内箱分割体5或外箱分割体6接触并摩擦而损伤。

真空绝热板7,在内箱分割体5侧的周边部,以将袋体10周围的粘接用耳部10a折回的形态具有折回部分,该折回部分具有凹凸,与其他部分相比难以粘接,并且有时容易破损。

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将真空绝热板7在除了其折回部分之外的部分与内箱分割体5及外箱分割体6进行粘接,而将作为折回部的耳部10a配置于作为收纳构件的阶差部17,因此能够确保较高的粘接性能、并且防止耳部10a的破损等不良情况。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的壁面单元4彼此的组装(对接)构造中,如图2所示,在边部彼此被对接的壁面单元4中的一个壁面单元4(内箱分割体5)上,设置了与另一个壁面单元4的内面抵接、并且向库内侧延伸的突出部18,因此在组装时在壁面单元4彼此之间难以形成间隙,容易形成单元的直角角度,并且绝热性能变得更加良好。

此外,还能够提高作为绝热箱体1的机械强度。此时,在另一个壁面单元4的内面上,设置了与设置在一个壁面单元4(内箱分割体5)上的突出部18卡合的定位部19,因此能够提高组装性能。

此外,与第一壁面单元和第二壁面单元的接合部的真空绝热板7的芯材9相互之间的非存在区域NC相对置地配置了绝热材料20。因此,通过绝热材料20,将热量从绝热箱体1的外部空间通过非存在区域NC进入绝热箱体1的内部空间的情况抑制为较低,因此能够将耗电量抑制为较低。

(2)第二实施方式

图7表示第二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点在于:在内箱和外箱之间粘接多个真空绝热板7而构成的绝热箱体中,左右侧壁部及顶壁由将这三者一体地连结的形态的连结壁面单元31构成。另外,在图7(c)中,为了方便,以上下反转了的状态(将顶壁作为下侧的状态)来表示连结壁面单元31。

如图7(a)等所示,连结壁面单元31是将一张外箱结构板32、按照每个壁部(左侧壁部、右侧壁部、顶壁部)被分割了的内箱分割体33(A)、33(B)、33(C)、以及与这些内箱分割体33相对应的形状的真空绝热板34(A)、34(B)、34(C)通过粘接剂进行粘合而构成的。

在组装时,外箱结构板32整体在图中成为横长的平板状,在外箱结构板32的内面侧粘接真空绝热板34(A)、34(B)、34(C),并且在该各真空绝热板34(A)、34(B)、34(C)上分别粘接内箱分割体33(A)、33(B)、33(C)(参照图7(b))。

在该情况下,各真空绝热板34(A)、34(B)、34(C)及各内箱分割体33(A)、33(B)、33(C),以在壁部之间(两处)存在间隙的形态,粘接在外箱结构板32的图中上表面的规定位置上。

此外,在进行该粘接作业时,通过夹具(加压装置)向一个方向(图中上下方向)赋予按压力即可,不需要复杂的夹具以及高价的设备。

在粘接后,在外箱结构板32中的壁部之间的两处,进行直角地弯折的作业,如图7(c)所示,构成连结壁面单元31。因此,通过该第二实施方式,也能够实现粘接作业的简化、提高生产率。

(3)第三实施方式

图8表示第三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点在于底壁用壁面单元41的形状。该底壁用壁面单元41构成为一体地具有如下部分的形状:构成冰箱主体的底部(除了机械室之外的部分)的部分;从该底部的后边部大致垂直地立起,并构成机械室的前壁部的部分;以及从该前壁部的上端大致水平地向后方延伸,而构成机械室的顶壁的部分。即,从侧面观察,构成为大致直角地折回2次的大致Z字状。

在该壁面单元41中也构成为,在内箱分割体42和外箱分割体43之间,通过粘接剂粘合真空绝热板44。

在该情况下,如图8所示,这些部分的粘接作业,例如能够在将整体倾斜了45度的角度的形态下,在通过夹具(加压装置)向一个方向(图中上下方向)赋予按压力的同时进行。

此时,确认了如下情况:如果整体的高度尺寸H为大致200mm以下,则即使具有这种多次弯折的形状,也能够进行基于一个方向的按压的粘接作业。

因此,通过该第三实施方式,也能够不需要复杂的夹具、高价的设备,能够实现粘接作业的简化、提高生产率。

另外,真空绝热板44也可以整体构成为1个板(具有两处的弯折部分),也可以分开为多张(在该情况下为2张或3张)而设置在内箱分割体42和外箱分割体43之间。哪种方式都能够实现粘接作业的简化、提高生产率。

(4)第四实施方式

图9表示第四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点在于绝热材料20的安装方法。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将绝热材料20收纳到设置在作为第二壁面单元的壁面单元4(D)的内箱分割体5(D)上的突出部18内,但在第四实施方式中,将绝热材料20粘接安装在作为第一壁面单元的壁面单元4(A)的内箱分割体5(A)和壁面单元4(D)的内箱分割体5(D)上。即,绝热材料20直接配置在绝热箱体1的内部空间中。

根据该结构,通过绝热材料20也能够将热量通过非存在区域NC进入绝热箱体1的内部空间的情况抑制为较低。

(5)第五实施方式

图10表示第五实施方式,将绝热材料20相对于非存在区域NC的配置,例如应用于左侧壁用的壁面单元4(A)。

真空绝热板71(A)及真空绝热板72(A)分别配置在绝热箱体1的左侧壁用的壁面单元4(A)中,在真空绝热板71(A)及真空绝热板72(A)相互之间,形成有真空绝热板71(A)的芯材9及真空绝热板72(A)的芯材9都不存在的非存在区域NC。

该真空绝热板71(A)侧相当于第一壁面单元,真空绝热板72(A)侧相当于第二壁面单元。

此外,在内箱分割体5(A)的与上述非存在区域NC相对置的部分,绝热材料20粘接安装在绝热箱体1的内部空间侧。

从右侧观察,该绝热材料20位于与真空绝热板71(A)的芯材9及真空绝热板72(A)的芯材30分别重叠的位置。由此,能够减少热量从绝热箱体1的外部空间通过非存在区域NC进入绝热箱体1的内部空间的情况。

此外,不限定于上述的各实施方式,能够在不脱离精神的范围内适当变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