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的冷暖恒温机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87500阅读:217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的冷暖恒温机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的冷暖恒温机组。



背景技术:

冷暖恒温机组通常采用与冷却体固定式,直冷技术的优势在于制造成本低、耗电量低、价格较低,比较适合中小型的冷暖恒温机组使用,但使用过程中往往需要人工倒冷凝水水,且维修不方便,维修成本高,并且食品保鲜速度慢、温度均匀性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新型的冷暖恒温机组,它采用风道式制冷,能耗低,对食品保鲜速度快且均匀性好,并且结构紧凑、体积小,置物腔体积相对灵活,且具有自除冷凝水的特点,非常适合中小型的冷暖恒温机组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新型的冷暖恒温机组,包括主机,所述主机的上部设有内循环腔,下部设有外循环腔,其结构特征在于,内循环腔设有与冷暖恒温机组的置物腔连通的进风口和出风口,它们形成内循环通道,外循环腔设有与外界连通的进风口和出风口,它们形成外循环通道;内循环腔内设有第一换热器和内循环风机,外循环腔内设有第二换热器、外循环风机和压缩机;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和压缩机之间形成循环回路。

所述第一换热器和内循环风机相对左、右地安装在内循环腔内部,内循环腔的进风口与第一换热器同侧,内循环腔的出风口与内循环风机同侧。

所述内循环腔的出风口朝上;所述内循环风机通过固定支架倾斜设置在内循环腔内。

所述第二换热器、外循环风机和压缩机相对左、中、右地安装在外循环腔内部,外循环腔的进风口位与第二换热器同侧,出风口与外循环风机或压缩机同侧。

所述外循环腔的进风口开设在主机或外循环腔的侧部,使第二换热器相对裸露在外界;所述外循环腔的出风口开设在主机或外循环腔的底部。

所述外循环腔内部形成换热通道,出风口为设置在外循环腔底部的若干通风孔。

所述内循环腔和外循环腔之间设有隔热保温层和/或软质整体密封条。

所述主机上设有快装支架。

所述外循环腔内部设有接水盘,内循环腔底部对应第一换热器的位置设有与接水盘连通的集水管,接水盘上盘绕有换热管,换热管与第二换热器串联连接。

所述内循环腔内设有电加热辅助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采用风道式制冷,对食品保鲜速度快且均匀性好,非常适合各类恒温机组使用;通过对主机内部结构进行优化,使整机结构更加紧凑,体积更小,置物腔体积相对大,能够造出更多造型的主机,如矩形柱形、圆柱形等,特别适合用作中小型的冷暖恒温机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使用状态参考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外循环腔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参见图1-图3,本新型的冷暖恒温机组,包括主机,主机的上部设有内循环腔11,下部设有外循环腔12,内循环腔11设有与冷暖恒温机组的置物腔连通的进风口和出风口,它们形成内循环通道,内循环腔11设有与冷暖恒温机组的置物腔(图中未标出)连通的进风口和出风口,它们形成内循环通道,以实现内循环腔11至置物腔的内部循环,外循环腔12设有与外界连通的进风口和出风口,它们形成外循环通道,以实现外循环腔12-外界的外部循环;内循环腔11内设有第一换热器1和内循环风机2,即本实用新型的置物腔采用风道式制冷,对食品保鲜速度快且均匀性好,外循环腔12内设有第二换热器3、外循环风机4和压缩机5;第一换热器1、第二换热器3和压缩机5之间形成循环回路,从而满足冷暖功能、恒温功能的使用。

优选地,第一换热器1和内循环风机2相对左、右地安装在内循环腔11内部,内循环腔11的进风口与第一换热器1同侧,内循环腔11的出风口与内循环风机2同侧;内循环腔11的出风口朝上;内循环风机2通过固定支架21倾斜设置在内循环腔11内。该技术方案,对内循环风道的内部结构进行了优化,第一换热器1、内循环风机2对内循环腔11的空间占有率大,内循环腔11的进风口、出风口位于相对的两侧,提高置物腔的内部空气循环效果、制冷效果更均匀更好,内循环风机2靠近出风口并倾斜设置的结构方式,不会影响出风风量,还能有效减小内循环腔11的高度,从而使整机结构更加紧凑、体积更小,为置物腔相对腾出更多空间,能够适用于中小型的冷暖恒温机组。

优选地,第二换热器3、外循环风机4和压缩机5相对左、中、右地安装在外循环腔12内部,外循环腔12的进风口位与第二换热器3同侧,出风口与外循环风机4或压缩机5同侧,该技术方案对外循环风道的机构也进行了优化,能够使第二换热器3与外界更好地换热,继而进一步提高制冷、制热效果。

优选地,外循环腔12的进风口开设在主机或外循环腔12的侧部,使第二换热器3相对裸露在外界,能够更好地与外界进行换热;外循环腔12的出风口开设在主机或外循环腔12的底部和后侧面等,保证气流不会直接流窜回外循环腔的进风口,并且保证冷凝水蒸发。

优选地,外循环腔12内部形成换热通道29,出风口为设置在外循环腔12底部的若干通风孔28,多通风通道设计,经外循环风机4吸入的热风可以经过外循环腔12底部(即底板)的换热通道29和通风孔28产生热风气流,热风气流可流经下述的接水盘24,加速接水盘24中收集的冷凝水蒸发,达到高效通风换热,同时提高加快冷凝水蒸发的目的。

优选地,内循环腔11和外循环腔12之间设有隔热保温层13,和软质整体密封条30,使两个腔体相互隔开,提高整机能效。

优选地,主机上设有快装支架,本实施例中快装支架包括第一快装支架31和第二快装支架32,支架上设有快装孔位,便于冷暖恒温机组的固定及日后的拆装维护。

优选地,外循环腔12内部设有接水盘24,内循环腔11底部对应第一换热器1的位置设有与接水盘24连通的集水管22,使接水盘24可收集第一换热器1产生的冷凝水,接水盘24上盘绕有换热管25,换热管25与第二换热器3串联连接。更具体地说,本实施例中,换热管25的一端通过连接管27与第二换热器3的一端连接,换热管25的另外一端通过连接管23与压缩机5的一端连接,压缩机5的另外一端通过连接管26与第一换热器1的一端连接,第一换热器1的一端通过连接管与第二换热器3的另外一端连接,以满足循环回路的技术要求。压缩机5经过换热后的高温高压气体进入换热管25进行换热,能够加快接水盘24的冷凝水加热蒸发,达到更高效换热和自蒸发冷凝水的目的。

优选地,当内循环通道需要加热使用时,根据热量需求程度,可以考虑增加电加热辅助装置33(其实际为可选配件)。

上述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