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组合式篮筐和冷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09612阅读:300来源:国知局
可组合式篮筐和冷柜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属于冷柜设计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可组合式篮筐和冷柜。



背景技术:

目前,卧式冷柜内放置食品用的食品筐多采用悬挂式设计,食品筐依靠安装在其两侧的把手搭接于冷柜的柜口之上。这种食品筐的放置方式中,上层的货物销售完毕之后,需要销售人员挨个将底部的货物捡放入上层食品筐中,费时且费力。

并且,现有的食品筐放置方式,没有考虑到与内胆侧壁和底部之间的有效距离,一方面容易使食品外包装划伤内胆侧壁,另一方面,使得冷柜内胆内的气体无法有效流动,降低了冷柜保鲜功能,也增加了冷柜能耗。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可组合式篮筐和冷柜,保持了食品筐与内胆的有效距离,解决现有食品筐放置入冷柜内会划伤内胆、以及导致气体无法有效流动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提出一种可组合式篮筐,包括矩形筐体,所述矩形筐体包括底筐板和垂直连接于底筐板之上且顺次连接的第一侧筐板、第二侧筐板、第三侧筐板和第四侧筐板;所述底筐板下侧安装有第一底部支撑架和第二底部支撑架;所述第二侧筐板外侧安装有第一侧面支撑架,所述第四侧筐板外侧安装有第二侧面支撑架;所述第一底部支撑架连接有第一支撑件,所述第一支撑件突出于所述第二侧筐板外侧第一距离和所述第三侧筐板外侧第二距离;所述第二底部支撑架连接有第二支撑件,所述第二支撑件突出于所述第四侧筐板外侧第一距离和所述第三侧筐板外侧第二距离;所述第一侧面支撑架和所述第二侧面支撑架都突出于所述第一侧筐板外侧第三距离。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底部支撑架和所述第二底部支撑架于所述底框板下侧平行安装。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底部支撑架平行于所述第二侧筐板安装,所述第二底部支撑架平行于所述第四侧筐板安装。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支撑件包括呈L型组合的第一边架和第二边架;所述第一边架、所述第二边架和所述第一底部支撑架围成的开口朝向所述第三侧筐板方向,且,所述第一边架突出于所述第二侧筐板第一距离,所述第二边架突出于所述第三侧筐板第二距离;所述第二支撑件包括呈L型组合的第三边架和第四边架;所述第三边架、所述第四边架和所述第二底部支撑架围成的开口朝向所述第三侧筐板方向,且,所述第三边架突出于所述第四侧筐板第一距离,所述第四边架突出于所述第三侧筐板第二距离。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边架垂直于所述第一底部支撑架连接,所述第二边架平行于所述第一底部支撑架连接;所述第三边架垂直于所述第二底部支撑架连接,所述第四边架平行于所述第二底部支撑架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底部支撑架上连接有第三支撑件;且,所述第三支撑件突出于所述第二侧筐板外侧第一距离;所述第二底部支撑架上连接有第四支撑件;且,所述第四支撑件突出于所述第四侧筐板外侧第一距离。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侧面支撑架包括呈L型组合的第五边架和第六边架;所述第五边架垂直于所述第二侧筐板安装,所述第六边架平行于所述第二侧筐板安装,且所述第五边架突出于所述第二侧筐板外侧第四距离,所述第六边架突出于所述第一侧筐架第三距离。

进一步的,所述第四距离大于所述第一距离。

进一步的,所述第六边架的末端向内设有翻边。

提出一种冷柜,包括内胆,所述内胆内部可放置有多个上述的可组合式篮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本申请提出的可组合式篮筐和冷柜中,在筐体的底筐板下侧安装有第一底部支撑架和第二底部支撑架,在两个相对的侧筐板上安装有第一侧面支撑架和第二侧面支撑架,第一底部支撑架和第二底部支撑架的高度保证了筐体底部与冷柜内胆的有效距离,也能够保证在筐体组合叠放时,上层筐体在下层筐体上的推拉以及上层筐体不会落入下层筐体之内;第一底部支撑架上的第一支撑件、第二底部支撑架上的第二支撑件、第一侧面支撑架和第二侧面支撑架分别从筐体的四个侧面上保证了筐体与内胆侧壁之间的有效距离,从而从内胆底部和内胆侧壁上都保证了有效的气体流动距离,解决了现有食品筐放置入冷柜内会划伤内胆、以及导致气体无法有效流动的技术问题。

结合附图阅读本申请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后,本申请的其他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

附图说明

图1 为本申请提出的可组合式篮筐的立体结构图;

图2为本申请提出的可组合式篮筐的俯视图;

图3为本申请提出的第一底部支撑架的俯视图;

图4为本申请提出的第一侧面支撑架的结构图;

图5为本申请提出的可组合式篮筐组合放置的俯视图;

图6为本申请提出的冷柜内放置可组合式篮筐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如图1所示,本申请提出的可组合式篮筐,包括矩形筐体,矩形筐体包括底筐板5和垂直连接于底筐板5之上且顺次连接的第一侧筐板1、第二侧筐板2、第三侧筐板3和第四侧筐板4;底筐板5下侧安装有第一底部支撑架61和第二底部支撑架62;第二侧筐板2外侧安装有第一侧面支撑架71,第四侧筐板4外侧安装有第二侧面支撑架72;第一底部支撑架61连接有第一支撑件611,第一支撑件突出于第二侧筐板2外侧第一距离d1和第三侧筐板3外侧第二距离d2;第二底部支撑架62连接有第二支撑件621,第二支撑件621突出于第四侧筐板4外侧第一距离d1和第三侧筐板3外侧第二距离d2;第一侧面支撑架71和第二侧面支撑架72都突出于第一侧筐板外侧第三距离d3。

上述可见,在矩形筐体的底筐板5下侧安装有第一底部支撑架61和第二底部支撑架62,在两个相对的侧筐板第二侧筐板2和第四侧筐板4上分别安装有第一侧面支撑架71和第二侧面支撑架72;当把该可组合式篮筐置入冷柜内后,第一底部支撑架61和第二底部支撑架62的高度保证了矩形筐体底部与冷柜内胆的有效距离,也能够保证在筐体组合叠放时,上层筐体在下层筐体上的推拉以及上层筐体不会落入下层筐体之内。

第一底部支撑架61上的第一支撑件611、第二底部支撑架62上的第二支撑件621、第一侧面支撑架71和第二侧面支撑架72中,第一支撑件611突出于第二侧筐板2的第一距离d1、突出于第三侧筐板3的第二距离d2,第二支撑件621突出于第四侧筐板4的第一距离d1、突出于第三侧筐板3的第二距离d2,第一侧面支撑架71和第二侧面支撑架72自身的厚度,第一侧面支撑架突出于第一侧筐板的第三距离d3,和第二侧面支撑架突出于第一侧筐板的第三距离d3,分别从矩形筐体的四个侧面保证了筐体与内胆侧壁之间的有效距离。

可见,本申请提出的可组合式篮筐通过底部增加的两个底部支撑架,和相对两个侧面增加侧面支撑架,从内胆底部和内胆侧壁上都保证了有效的气体流动距离,解决了现有食品筐放置入冷柜内会划伤内胆、以及导致气体无法有效流动的技术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中,对第一底部支撑架61和第二底部支撑架62的具体结构和安装方式不做限定,保证二者高度一致即可。优选的,如图2所示,第一底部支撑架61和第二底部支撑架62于底框板5的下侧平行安装。第一底部支撑架61平行于第二侧筐板安装,第二底部支撑架62平行于第四侧筐板安装。

如图3所示的一个第一底部支撑架具体实施例的俯视图,第一底部支撑架61上的第一支撑件611包括呈L型组合的第一边架6111和第二边架6112;结合图1所示,第一边架6111、第二边架6112和第一底部支撑架61围成的开口朝向第三侧筐板3方向,且,第一边架6111突出于第二侧筐板2第一距离d1,第二边架6112突出于第三侧筐板3第二距离d2;相同的,第二支撑件包括呈L型组合的第三边架和第四边架;第三边架、第四边架和第二底部支撑架围成的开口朝向第三侧筐板方向,且,第三边架突出于第四侧筐板第一距离,第四边架突出于第三侧筐板第二距离。

本申请中,第一边架和第二边架呈L型组装,但不限定具体L型结构,诸如以T型包含的L型结构或以任意角度形成的类L 型结构均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优选的,如图3所示,第一边架6111垂直于第一底部支撑架连接,第二边架6112平行于第一底部支撑架连接;第三边架垂直于第二底部支撑架连接,第四边架平行于第二底部支撑架连接。

如图3所示,为稳定的保持矩形筐体的第二侧筐板和第四侧筐板与内胆侧壁的有效距离,在第一底部支撑架61上还可以连接有第三支撑件613;且,第三支撑件613突出于第二侧筐板外侧第一距离d1;第二底部支撑架上连接有第四支撑件;且,第四支撑件突出于第四侧筐板外侧第一距离。

如图4所示的一个第一侧面支撑架的具体结构,第一侧面支撑架包括呈L型组合的第五边架711和第六边架712;第五边架711垂直于第二侧筐板安装,第六边架712平行于第二侧筐板安装,且结合图1所示,第五边架711突出于第二侧筐板外侧第四距离d4,第六边架712突出于第一侧筐架第三距离d3。为防止第六边架的末端对冷柜内胆造成划伤,在第六边架712的末端向内设有翻边713。

这里的第四距离d4大于第一距离d1,这样产生的技术效果是:当多个该可组合式篮筐组合放置时,如图5所示的可组合式篮筐A和可组合式篮筐B,篮筐A的第一支撑件B61突出于筐体的距离d1小于篮筐B的第一侧面支撑架突出于筐体的距离d4,这使得当将篮筐A提出冷柜时,其第一底部支撑架与篮筐B的第一侧面支撑架互不干涉,更易于篮筐的拿取。

为便于篮筐的提取,如图1所示,在第二侧筐板2和第四侧筐板4上还安装或开设有把手81和82。

基于上述提出的可组合式篮筐,如图6所示,本申请还提出一种冷柜,包括有内胆1,内胆1内部放置有多个上述的可组合式篮筐A、B、C、D和E。D篮筐和E篮筐各自的两个底部支撑架能够保证筐体与内胆1底面的有效距离以及与内胆右侧侧壁之间的有效距离,D篮筐和E篮筐各自的两个侧面支撑架保证筐体与内胆1前后两个侧壁以及左侧壁的有效距离。A篮筐、B篮筐和C篮筐各自的两个底部支撑架保证了上层筐体与下层D和E筐体之间的有效距离以及与内胆右侧侧壁之间有效距离同时,保证了上层的A、B和C筐体在下层D和E筐体上左右方向的顺畅移动,同时上层筐体不会陷入下层筐体中,A、B和C篮筐的各自两个侧面支撑架保证筐体与内胆1前后两个侧壁以及左侧壁的有效距离。有效距离能保证制冷气体在内胆内的顺畅流动,提高制冷效果,降低制冷能耗。

应该指出的是,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发明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