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屉及制冷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60483发布日期:2018-07-31 21:46阅读:11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冷设备,尤其涉及一种抽屉及制冷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制冷设备(冰箱、冷柜等)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家用电器,而冷柜因其储物量大被广泛的使用。冷柜分为立式冷柜和卧式冷柜,对于立式冷柜而言采用的是侧部开门的方式(例如:可以采用铰链门体或抽屉等),对于具有多温区的制冷设备,通常每个温区配置有对应的风道进行独立的送风。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小型的立式冷柜,如冰吧类产品被大量推广,冰吧中为了便于储物,通常配置有抽屉,但是,实际使用过程中,抽屉为塑料产品制成,抽屉上的把手频繁抽拉后容易发生破损,导致使用可靠性较差。如何设计一种使用可靠性高以提高用户体验性的技术是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抽屉及制冷设备,实现提高抽屉的使用可靠性,以提高用户体验性。

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抽屉,包括抽屉本体,还包括铝制前面板、铝制把手和支撑板,所述支撑板设置在所述抽屉本体的前端面上,所述铝制前面板设置在所述支撑板上,所述铝制前面板上设置有缺口结构,所述铝制把手位于所述缺口结构中并设置在所述支撑板上。

进一步的,所述抽屉本体的前端面外侧形成安装凹槽,所述支撑板设置在所述安装凹槽中。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板上设置有安装卡槽,所述安装卡槽中卡装设置有安装座,所述铝制把手安装在所述安装座上。

进一步的,所述抽屉本体的前端面内侧设置有门封条。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制冷设备,包括箱体和设置在所述箱体中的蒸发器,还包括上述抽屉,所述抽屉设置在所述箱体中。

进一步的,还包括可调湿度组件;所述可调湿度组件包括导热桶体、水盒和风机组件,所述导热桶体设置在所述箱体中,所述导热桶体中设置有相互独立的第一间室和第二间室,所述抽屉设置在所述第一间室中,所述水盒设置在所述第二间室中,所述导热桶体中还设置有连通所述第一间室和所述第二间室的通风口,所述风机组件安装在所述通风口上,所述风机组件包括用于向所述第一间室中吹风的吹风机,所述风机组件还包括用于从所述第一间室中抽风的抽风机,所述第一间室中配置有与所述风机组件联动的湿度传感器。

进一步的,所述箱体中设置有上下布置的上隔板和下隔板,所述上隔板和所述下隔板将所述箱体由下至上分割成冷冻室、冷藏室和第三温室,所述导热桶体设置在所述第三温室中;所述制冷设备还包括风道组件,所述风道组件包括前盖板、后盖板、泡沫组件、风机和辅助风道,所述泡沫组件和所述后盖板之间形成出风腔体,所述前盖板上设置有第一出风口,所述后盖板上设置有第一回风口,所述第一出风口与所述出风腔体连通,所述后盖板上开设有连通所述蒸发腔体的总进风口和总回风口,所述总进风口与所述出风腔体连通,所述风机安装在所述总进风口上,所述第一回风口连通所述总回风口,所述泡沫组件中形成有连通所述出风腔体的送风通道,所述泡沫组件中还形成有连通所述总回风口的回风通道,所述送风通道中设置有第一风门,所述前盖板上还设置有连通所述送风通道的第二出风口,所述前盖板上还设置有连通所述回风通道的第二回风口,所述后盖板的顶部设置有连通所述出风腔体的辅助出风口,所述辅助出风口上连接有辅助风道,所述前盖板的顶部设置有连通所述回风通道的辅助回风口;所述后盖板和所述辅助风道安装在所述箱体的内胆上,所述后盖板与所述内胆之间形成有用于安装所述蒸发器的蒸发腔体;所述第一出风口和所述第一回风口位于所述冷冻室,所述第二出风口和所述第二回风口位于所述冷藏室,所述辅助风道和所述辅助回风口位于所述第三温室。

进一步的,所述泡沫组件包括第一泡沫块和第二泡沫块,所述第一泡沫块上开设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二泡沫块整体呈倒U型结构,所述第二泡沫块设置在所述第一泡沫块和所述后盖板之间,所述第一泡沫块、所述第二泡沫块和所述后盖板形成所述出风腔体;所述送风通道和所述回风通道由所述第一泡沫块和/或所述第二泡沫块上开设的凹槽构成;所述第一通孔连通所述第二出风口和所述送风通道,所述第二通孔连通所述第二回风口和所述回风通道。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泡沫块的底部设置有缺口结构,所述后盖板设置有倾斜朝下延伸的通风管道,所述第一回风口形成在所述通风管道上,所述通风管道依次插在所述第二泡沫块的开口和所述缺口结构的开口中,所述缺口结构的侧壁与所述通风管道的外壁之间形成用于连通所述第一出风口和所述出风腔体的第一连接通道。

进一步的,所述泡沫组件还包括第三泡沫块,所述第三泡沫块和所述第二泡沫块之间形成连通所述出风腔体的第二连接通道,所述第二连接通道中设置有第二风门,所述辅助出风口通过所述第二连接通道与所述出风腔体连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通过在在前后盖板之间设置泡沫组件,泡沫组件将与后盖板之间形成出风腔体,经过蒸发器换热形成的冷气进入到出风腔体中集中输送,同时,泡沫组件中设置有用于送风和回风的通道,以满足前盖板多个出风口冷气出风要求,实现在较小的体积内满足多出风的要求,以实现小型化的风道组件设计满足制冷设备多温区的送风要求,以提高用户体验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制冷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制冷设备的爆炸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制冷设备中风道组件的爆炸图;

图4为图1中A-A向剖视图;

图5为图1中B-B向剖视图;

图6为图1中C-C向剖视图;

图7为图1中D-D向剖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制冷设备中可调湿度组件的剖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制冷设备中抽屉的爆炸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制冷设备采用风冷的方式,在箱体1中配置有风道组件2,风道组件2,包括前盖板21、后盖板22、泡沫组件23和风机20;所述泡沫组件23和所述后盖板22之间形成出风腔体220,所述前盖板21上开设有第一出风口221,后盖板22上设置有第一回风口221,第一出风口211与所述出风腔体220连通,所述后盖板22的背面形成有用于安装蒸发器11的安装空间,后盖板22组装到箱体1的内胆上后,后盖板22的安装空间与内胆之间形成蒸发腔体100,蒸发器11位于蒸发腔体100中,所述后盖板22上开设有连通所述蒸发腔体100的总进风口(未标记)和总回风口(未标记),所述总进风口与所述出风腔体220连通,所述风机20安装在所述总进风口上,所述第一回风口221连通所述总回风口;所述泡沫组件22中形成有连通所述出风腔体220的送风通道2201,所述泡沫组件22中还形成有连通所述总回风口的回风通道2202,所述送风通道2201中设置有第一风门24,所述前盖板21上还设置有连通所述送风通道2201的第二出风口212,所述前盖板上还设置有连通所述回风通道2202的第二回风口213。

具体而言,箱体1中可以通过隔板分成冷冻室101和冷藏室102,其中,冷冻室101的温度较低,则前盖板21上的第一出风口221以及后盖板22上的第一回风口221位于冷冻室101中,这样,冷冻室101能够始终与出风腔体220保持连通状态,从而确保冷量供应充足以满足冷冻的要求,而第二出风口212和回风口213位于冷藏室102中,通过送风通道2201中第一风门24的开关来调节送入到冷藏室102中的冷风量,从而达到调节冷藏室102中的制冷温度。由于风道组件2中采用出风腔体220统一分配冷风,并利用泡沫组件23中形成的送风通道2201和回风通道2202来完成送回风,使得风道组件2的整体结构更加紧凑以满足小型化的设计,达到在小体积的制冷设备中采用风冷方式实现多温区设计。而冷冻室101中为了实现温度分布均匀,所述第一出风口211位于所述第一回风口221的上方,所述第一出风口211的出风方向水平设置或倾斜朝上设置,所述第一回风口221的开口方向朝下。

其中,为了方便在泡沫组件23中形成送风通道2201和回风通道2202以及安装第一风门24,所述泡沫组件23包括第一泡沫块231和第二泡沫块232,所述第一泡沫块231上开设有第一通孔2311和第二通孔2312,所述第二泡沫块232整体呈倒U型结构,所述第二泡沫块232设置在所述第一泡沫块231和所述后盖板22之间,所述第一泡沫块231、所述第二泡沫块232和所述后盖板23形成所述出风腔体220;所述送风通道2201和所述回风通道2202由所述第一泡沫块231和/或所述第二泡沫块232上开设的凹槽构成,这样,在合并第一泡沫块231和所述第二泡沫块232时,对应的凹槽便形成送风通道2201和所述回风通道2202,同时,第一风门24夹在第一泡沫块231和所述第二泡沫块232之间,使得第一风门24嵌入到泡沫组件23中,以最大程度的缩小体积;所述第一通孔2311连通所述第二出风口212和所述送风通道2201,所述第二通孔2312连通所述第二回风口213和所述回风通道2202。具体的,泡沫组件23通过第一泡沫块231和第二泡沫块232组装在一起后,形成送风通道2201和所述回风通道2202,可以根据送风和回风的需要在第一泡沫块231和/或第二泡沫块232的表面开设相应曲线形状的凹槽,这样,在第一泡沫块231和第二泡沫块232组装后,对应的凹槽形成送风通道2201和所述回风通道2202以满足送回风的要求,同时,可以更好的满足小型化的设计要求。其中,所述第一通孔2311设置在所述第一泡沫块231的上部,所述第二通孔2312设置在所述第一泡沫块231的下部,所述第一通孔2311与所述第二通孔2312沿所述第一泡沫块231的对角线分布,相对应的,前盖板21上的第二出风口212和第二回风口213也对应呈对角线上下布置,这样,可以使得从第二出风口212从冷藏室102的上部释放冷气,利用冷气重力下降均匀的对冷藏室102进行制冷,而冷藏室102底部的空气通过第二回风口213实现回风完成空气循环流动。

更进一步的,为了最大限度的压缩风道组件2的整体体积,实现结构更加紧凑化设计,所述第一泡沫块231的底部设置有缺口结构2310,所述后盖板22设置有倾斜朝下延伸的通风管道222,所述第一回风口221形成在所述通风管道222上,所述通风管道222依次插在所述第二泡沫块232的开口和所述缺口结构2310的开口中,所述缺口结构2310的侧壁与所述通风管道222的外壁之间形成用于连通所述第一出风口211和所述出风腔体220的第一连接通道2110。具体的,第一泡沫块231的底部形成的缺口结构2310可以用于放置通风管道222,这样,使得连通第一出风口211和出风腔体220的第一连接通道2110由通风管道222和缺口结构2310形成,从而无需在第一泡沫块231额外独立形成该通道,同时,还可以利用缺口结构2310安装通风管道222,从而使得风道组件2的整体结构更加紧凑小巧,最大限度的满足小型化设计的要求。优选的,为了满足制冷设备三温区的设计要求,在冷藏室102的上部再通过隔板形成第三温室103,具体的,箱体1中上至下配置有上隔板3和下隔板4,下隔板4的下方形成冷冻室101,上隔板3和下隔板4之间形成冷藏室102,上隔板3的上方形成第三温室103;泡沫组件2还包括第三泡沫块233,所述第三泡沫块233和所述第二泡沫块232之间形成连通所述出风腔体220的第二连接通道2203,所述第二连接通道2203中设置有第二风门25,所述后盖板22的顶部设置有连通所述第二连接通道2203的辅助出风口223,所述辅助出风口223上连接有辅助风道26,所述前盖板21的顶部设置有连通所述回风通道2202的辅助回风口214。具体的,辅助风道26包括连接在一起的辅助盖板261和辅助泡沫块262,所述辅助泡沫块262中形成有连接所述辅助出风口223的通风道,通过辅助风道26将从辅助出风口223输出的冷气送入到第三温室103中,而前盖板21上端部设置的辅助回风口214将用于第三温室103进行回风以满足风循环流动的要求。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可选的,为了更加均匀的对冷藏室102进行制冷,使得冷气分布均匀,上隔板3设置有中空腔体31,上隔板3的下表面设置有若干连通中空腔体31的出风孔32,上隔板3的后端部设置有连通中空腔体31的连接口(未标记);所述上隔板3安装到所述箱体1中后,所述连接口与所述第二出风口212连接。具体的,冷藏室102中从第二出风口212输出的冷气先进入到上隔板3的中空腔体31中,然后,经过上隔板3下表面设置的若干个出风孔32均匀的输出,为了达到冷气分布均匀的目的,上隔板3的下表面可以形成阵列布置的若干个出风孔32,出风孔32可以覆盖冷藏室102的整个横截面,这样,可以从冷藏室102的上方各个部位释放冷气,从而使得冷藏室102的冷量分布均匀,以获得更加的制冷效果。其中,为了避免相邻间室的温度互相影响,所述上隔板3和下隔板4为保温隔板。而为了更好的密封隔板边缘的连接缝隙,提高各个温区的控温准确性,上隔板3的后端部形成端部插槽301,相对应的,前盖板21上位于第二出风口212的上方设置有插条201,插条201插入到端部插槽301中,确保上隔板3与风道组件2之间密封连接;同时,上隔板3的两侧部还可以形成侧部插槽302,相对应的,箱体1的内胆两侧形成突出的胆筋结构101,胆筋结构101插在对应的侧部插槽302中,从而使得上隔板3与箱体1的内胆两侧密封连接,而为了方便安装上隔板3,侧部插槽302的下边缘设置有多个卡爪303,卡爪303卡在胆筋结构101的下侧,在实际组装过程中,操作人员先将端部插槽301与插条201插接在一起,然后,向下按压上隔板3,使得卡爪303卡在胆筋结构101的下部,以实现将胆筋结构101卡装到侧部插槽302中。同样的,对于下隔板4的密封安装,箱体1的内胆两侧形成滑槽102,下隔板4的两侧部插在滑槽102中,而下隔板4的后端部形成有搭接台面41,相对应的,前盖板21上设置有台阶面结构202,搭接台面41抵靠搭接在台阶面结构202上;而为了提高搭接台面41与台阶面结构202之间的连接强度,前盖板21上还设置有定位块203,定位块203位于台阶面结构202的上方,搭接台面41夹在定位块203与台阶面结构202之间。

另外,针对特殊的物品在冷藏存储过程中,不但对温度有所要求,还对存储的湿度也有要求,为了提高温湿度可控的储物环境,在第三温室103中设置有可调湿度组件5,可调湿度组件5包括导热桶体51、抽屉52、水盒53和风机组件54,所述导热桶体51设置在所述第三温室103中,所述导热桶体51中设置有相互独立的第一间室和第二间室,所述抽屉52设置在第一间室中,所述水盒53设置在第二间室中,导热桶体51中还设置有连通所述第一间室和所述第二间室的通风口,所述风机组件54安装在所述通风口上,风机组件54包括用于向所述第一间室中吹风的吹风机541,风机组件54还包括用于从所述第一间室中抽风的抽风机542,所述第一间室中配置有与所述风机组件54联动的湿度传感器。具体的,对湿度有存储要求的物品放入到抽屉52中,抽屉52滑入到第一间室中,抽屉52中的物品通过导热桶体51将第三温室103中的冷量采用辐射的方式进行制冷,而第二间室中存放的水盒53能够保持第二间室内的空气湿度处于较高的水平;湿度传感器实时检测第一间室内的湿度,当第一间室内的湿度低于设定值时,吹风机541启动,吹风机541将第二间室中的湿空气吹入到第一间室中从而使得第一间室中的湿度上升,反之,在第一间室内的湿度过高时,则抽风机542启动,从而将第一间室内的湿空气抽入到第二间室中。其中,吹风机541和抽风机542通过同一风机支架安装在通风口上,并且,吹风机541和抽风机542均遮盖住通风口。进一步的,抽屉52包括抽屉本体521、铝制前面板522、铝制把手523和支撑板524,所述支撑板524设置在所述抽屉本体521的前端面上,所述铝制前面板522设置在所述支撑板524上,所述铝制前面板522上设置有缺口结构5221,所述铝制把手523位于所述缺口结构中并设置在所述支撑板524上,具体的,采用支撑板524与抽屉本体521连接,通过支撑板524作为支撑部件,可以通过支撑板524有效的增强抽屉本体521前部的结构强度,支撑板524上用于安装铝制前面板522和铝制把手523,这样,用户在推拉抽屉52时,支撑板524具有足够的结构强度,以避免现有技术中塑料抽屉因推拉力度过大而发生破损,有效的提高了使用可靠性;同时,铝制前面板522和铝制把手523具有更好的外观效果,以提高用户体验性。而抽屉本体521的前端面外侧形成安装凹槽5211,支撑板524设置在安装凹槽5211中,从而更方便操作人员进行快速的组装。优选的,支撑板524上设置有安装卡槽5251,安装卡槽5251中卡装设置有安装座524,铝制把手523安装在安装座524上。而为了提高导热桶体51的密封性能,抽屉本体521的前端面内侧设置有门封条(未图示)。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上述制冷设备风道组件的组装方法,包括:风道组件的组装、以及风道组件、蒸发器和箱体之间的组装方法。

其中,有关风道组件的组装步骤包括:

步骤一、将风机安装在后盖板上。具体的,风机周圈粘PE后卡入到后盖板上的总进风口中。

步骤二、将第一风门和第二风门安装嵌入到泡沫组件中。具体的,第一风门夹在第一泡沫块和第二泡沫块之间,并将第一泡沫块和第二泡沫块连接在一起,同时,第二风门夹在第二泡沫块和第三泡沫块之间,并将第二泡沫块和第三泡沫块连接在一起。

步骤三、将泡沫组件装入到前盖板上,在将前盖板安装在后盖板上。具体的,将泡沫组件入到前盖板上后,将前盖板卡装在后盖板上;进一步的,针对辅助风道的组装,则需要后盖板安装在箱体中后,再将辅助风道安装在后盖板的顶部,完成风道组件的组装。

另外,在将风道组件组装成功后,则需要将蒸发器和风道组件安装到箱体中,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101、蒸发器安装到箱体的内胆后壁上;

步骤102、将后盖板连通前盖板和泡沫组件一同安装在内胆的后壁上,后盖板遮盖住蒸发器,后盖板与内胆之间形成蒸发腔体;

步骤103、将辅助风道通过辅助盖板安装到内胆的后壁上,并使得辅助泡沫块中的通风道与后盖板上的辅助出风口连接;

步骤104、安装上隔板和下隔板,以在箱体中形成冷冻室、冷藏室和第三温室。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通过在在前后盖板之间设置泡沫组件,泡沫组件将与后盖板之间形成出风腔体,经过蒸发器换热形成的冷气进入到出风腔体中集中输送,同时,泡沫组件中设置有用于送风和回风的通道,以满足前盖板多个出风口冷气出风要求,实现在较小的体积内满足多出风的要求,以实现小型化的风道组件设计满足制冷设备多温区的送风要求,以提高用户体验性。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个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