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制冰机内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04218发布日期:2018-08-04 16:29阅读:19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冰机部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制冰机内壳。



背景技术:

随着制冰机的普及应用,在使用中暴露的问题逐渐增多,尤其是漏水问题带来的安全隐患。

目前的制冰机大多是采用左右压块的方式来固定制冰部件,在制冰供水状态下水很容易在两边结合缝漏出造成安全隐患。

因此,有必要进行研究开发,以提供一种解决上述目前现有技术存在缺陷的方案,解决现有制冰机在制冰供水状态下在结合缝漏水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冰机内壳,通过壳体一体化设计并在壳体凹槽上用压块固定蒸发器,解决了现有制冰机在制冰供水状态下在结合缝漏水的缺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制冰机内壳,包括壳体、制冰部和储水部,所述储水部设置有水位线、发射探头和接收探头,水位线设置为台阶形状方便放置接冰篮;所述制冰部包括同步马达、供水出口、制冰盒和蒸发器,所述同步马达与制冰盒套接为制冰盒翻转提供动力并固定在壳体的侧边,所述供水出口设置有连接线和感应探针,所述壳体上设置有凹槽,所述蒸发器设置在凹槽内并用压块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发射探头和接收探头为红外线发射探头和红外线接收探头,感应接冰篮中接收的冰块是否到达预定值。

进一步地,所述感应探针用螺丝固定在壳体上。

进一步地,所述凹槽为弧面设计。

进一步地,所述凹槽设置有卡槽和定位槽。

进一步地,所述压块设置有卡钩和压接部。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制冰机内壳通过在壳体上预留固定位置安装制冰盒,并在凹槽用压块固定安装蒸发器,形成一体化无缝制冰机内壳设计,解决了现有制冰机在制冰供水状态下在结合缝漏水的缺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制冰机内壳的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制冰机内壳的另一视角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制冰机内壳的壳体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制冰机内壳的压块和凹槽的结构图。

附图标记

1、壳体;A、制冰部;B、储水部;2、发射探头;3、同步马达;4、供水出口;5、连接线;6、感应探针;7、螺丝;8、制冰盒;9、蒸发器;10、压块;11、接收探头;12、水位线;13、凹槽;101、卡钩;102、压接部;131、卡槽;132、定位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一步介绍和说明,但不局限于此。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制冰机内壳,包括壳体1、制冰部A和储水部B;所述储水部B设置有水位线12、发射探头2和接收探头11,水位线12设置为台阶形状方便放置接冰篮(图中未示出),发射探头2和接收探头11用于发射和接收红外线,感应接冰篮中接收的冰块是否到达预定值;所述制冰部A包括同步马达3、供水出口4、制冰盒8和蒸发器9,所述同步马达3与制冰盒8套接为制冰盒翻转提供动力并固定在壳体1的侧边,所述供水出口4设置有连接线5和感应探针6,所述感应探针6和连接线5实时感应制冰部A内是否缺水并做出相应动作,所述感应探针6用螺丝7固定在壳体1上。

如图3~4所示,所述壳体1上设置有凹槽13,所述蒸发器9设置在壳凹槽13内并用压块10固定,所述凹槽13为弧面设计并设置有卡槽131和定位槽132,所述压块10设置有卡钩101和压接部102。

本实用新型制冰机内壳的壳体1为一体化无缝设计,避免了漏水现象,在壳体1内部分区域设置制冰部A和储水部B,在制冰部A所属壳体区域开设凹槽13,蒸发器9用压块10固定在凹槽13内,实现整个壳体内无缝隙制冰,不会产生漏水现象,另一方面,在储水部和制冰部分别设置水位线和缺水感应探针,实时检测壳体内部水的使用情况,避免因缺水或多水造成的安全隐患。

上述仅以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以便于读者更容易理解,但不代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仅限于此,任何依本实用新型所做的技术延伸或再创造,均受本实用新型的保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