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冰箱压缩机的底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72699发布日期:2018-06-23 01:59阅读:269来源:国知局
一种冰箱压缩机的底盘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冰箱,尤其是一种冰箱压缩机的底盘。



背景技术:

采用压缩机制冷的制冷电器,例如电冰箱、电冰柜等,其制冷系统一般由压缩机、冷凝器、毛细管、蒸发器、回气管等组成。在压缩机的附近,都需要设置一个专用蒸发皿,用来存储蒸发器“化霜”后融化的水,考虑到使用的方便性及安全性,蒸发皿内的水是不能由人工手动倒掉的,而是利用压缩机工作时产生的高温把蒸发皿内的水蒸发掉。

实现高温蒸发水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一种是把蒸发皿安装在压缩机的顶部,由于压缩机工作时温度可达到80℃以上,压缩机所产生的热量上升,加热并蒸发掉蒸发皿内的水份。采用该方法的优点是无需额外能源就能蒸发掉水份,缺点是压缩机的顶部需保留有足够的空间来安装蒸发皿,会过多的占用了冰箱内部空间;

一种方式是把蒸发皿安装在压缩机的侧边,在压缩机高压管端跟冷凝器中间增加一条蒸发管,蒸发管盘管后沉入蒸发皿内。当压缩机工作时,高温高压制冷剂从蒸发管内流过,蒸发管温度升高,加热并蒸发掉蒸发皿内的水份。采用该方法的优点是,高温蒸发管直接跟水接触,蒸发效率高。确点是由于蒸发管直接跟水接触,长时间可能会被氧化腐蚀穿孔,导致制冷剂泄露。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冰箱压缩机的底盘,它具有安装方便,节约空间,使用寿命长的特点。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冰箱压缩机的底盘,包括底盘本体,所述压缩机设置在底盘本体上;其特殊之处在于:所述底盘本体具有上开口,底盘本体的底板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往复折弯的下开口的向底盘本体内凸的嵌合槽,底盘本体一端设有进入套筒,进入套筒的内腔贯通底盘本体的底板,进入套筒与底板连接端与嵌合槽的一端相通;

底盘本体的另一端设置有伸出套筒,伸出套筒的内腔贯通底盘本体的底板,伸出套筒与底板连接端与嵌合槽的另一端相通;

还包括换热管路,换热管路往复折弯嵌入嵌合槽内,换热管路的一端穿过进入套筒内的缓冲固定套与所述压缩机的高温高压输出端连接、另一端穿过伸出套筒的缓冲紧固套并所述冰箱的冷凝器连通。

所述的一种冰箱压缩机的底盘,其特殊之处在于:还包括底盖板,底盖板覆盖所述底盘本体的底板设有嵌合槽的区域。

所述的一种冰箱压缩机的底盘,其特殊之处在于:所述嵌合槽包括若干个纵向槽和若干个将纵向槽串联在一起的弧形槽;

所述换热管路包括纵向管路和将纵向管路串联在一起的弧形管路。

所述的一种冰箱压缩机的底盘,其特殊之处在于:所述弧形槽的截面积大于所述弧形管路的截面积。

所述的一种冰箱压缩机的底盘,其特殊之处在于:所述底盘本体一端设有进入凹槽、另一端设有伸出凹槽,进入凹槽与所述进入套筒相通、伸出凹槽与伸出套筒相通。

本发明一种冰箱压缩机的底盘,由于采用这样的结构,蒸发器“化霜”后融化的水落入底盘本体,换热管使伸入底盘本体内的凸起导热将底盘本体内的水蒸发,底盘本体采用耐腐蚀的材料制成,使用寿命长,而且不增加冰箱压缩机装置腔的体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主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俯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仰视图。

图4是图3的A—A视图。

图5是图3的B—B视图。

图6是图3的C-C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所示,一种冰箱压缩机的底盘,包括底盘本体1,所述压缩机2设置在底盘本体1上。所述底盘本体1具有上开口,底盘本体1的底板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往复折弯的下开口的向底盘本体1内凸的嵌合槽3,在底盘本体内形成传热导热凸起,底盘本体1一端设有进入套筒41,进入套筒41的内腔贯通底盘本体1的底板,进入套筒41与底板连接端与嵌合槽3的一端相通;

底盘本体1的另一端设置有伸出套筒42,伸出套筒42的内腔贯通底盘本体1的底板,伸出套筒42与底板连接端与嵌合槽3的另一端相通;

还包括换热管路5,换热管路5往复折弯嵌入嵌合槽3内,换热管路5的一端穿过进入套筒41内的缓冲固定套6与所述压缩机2的高温高压输出端连接、另一端穿过伸出套筒42的缓冲紧固套6并所述冰箱的冷凝器7连通。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底盖板8,底盖板8覆盖所述底盘本体1的底板设有嵌合槽3的区域。

所述嵌合槽3包括若干个纵向槽31和若干个将纵向槽31串联在一起的弧形槽32;

所述换热管路5包括纵向管路51和将纵向管路串联在一起的弧形管路52;

所述弧形槽32的截面积大于所述弧形管路52的截面积。采用这样结构,有利于消除误差,方便换热管路5装配合。

所述底盘本体1一端设有进入凹槽11、另一端设有伸出凹槽12,进入凹槽11与所述进入套筒41相通、伸出凹槽12与伸出套筒42相通。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优先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情况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也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