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58051发布日期:2018-11-16 22:00阅读:18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在配置于储藏室的容器之上具备在前后方向上移动的可移动体的冰箱。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冰箱,该冰箱在蔬菜室配置有下层容器,在下层容器之上配置有能够在前后方向上移动的上层容器。在下层容器安装有吸收蔬菜室内的水分而使其向外部释放的蒸散盒。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7-15376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但是,在将上述的蒸散盒这样的功能部件安装于下层容器的冰箱里侧的上部的情况下,在使上层容器以载放于下层容器上的状态下向冰箱里侧移动时,上层容器有可能与蒸散盒的表面相接触而发生破损。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抑制:在配置于储藏室内的容器之上的可移动体移动到冰箱里侧时,可移动体与配置于容器的冰箱里侧的上部的功能部件相接触。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冰箱包括:储藏室,该储藏室设置于冰箱主体;容器,该容器配置于所述储藏室,并具备上方开口的上方开口部;功能部件,该功能部件以封堵冰箱里侧的所述上方开口部的方式安装于所述容器;以及可移动体,该可移动体在前后方向上且在包含所述功能部件之上在内的面上移动自如地载置于所述容器的左右侧壁之上。在所述容器的左右侧壁的上部形成有凹部,在与所述容器的左右侧壁对置的所述可移动体的下部形成有:在所述可移动体相对于所述容器而言处于基准位置时进入到所述凹部的凸部。

根据上述构成,当使可移动体从基准位置向后方移动时,凸部从凹部拔出后,登爬到容器的左右侧壁上,相对于容器向上方移动,从而扩大与功能部件的间隔。由此,抑制可移动体与功能部件的接触,能够抑制功能部件破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冰箱的主视图。

图2是从图1的冰箱的右侧观察而得到的截面图。

图3是表示配置于图1的冰箱的蔬菜室的容器以及载放于容器之上的小容器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俯视图。

图4是图3的A-A截面图。

图5是从图3的容器的冰箱前侧观察而得到的主视图。

图6是图4的B部的放大图。

图7是表示图3的容器及载放于容器之上的小容器的侧视图。

图8是表示图7的容器的凹部及突出部周边的侧视图。

图9是表示图7的小容器的凸部及后端倾斜面周边的侧视图。

图10是表示将图7的小容器载放于容器之上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11是表示使小容器从图10的基准位置移动到冰箱里侧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12是表示相对于图4而言、使小容器移动到冰箱里侧的状态的截面图。

图13是图12的C部的放大图。

图14是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容器的与图8相对应的侧视图。

图15是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小容器的与图9相对应的侧视图。

符号说明:

1…冰箱;3…冰箱主体;7…蔬菜室(储藏室);43…容器;50b…容器的凹部;50b3、50e3…凹部倾斜面;50d…容器的突出部;50d2…突出部倾斜面;50e…容器的后方凹部;51、53…容器的左右侧壁;57…小容器(可移动体);59…容器的上方开口部;60a…小容器的凸部;60d…小容器的后方凸部;61…透湿盒(透湿膜单元、功能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冰箱1在冰箱主体3的内部作为储藏室而从上层朝向下层依次设置有:冷藏室5及蔬菜室7,在蔬菜室7的下部左右并排地设置有:制冰室9和上冷冻室11。此外,作为储藏室,在制冰室9及上冷冻室11的下部设置有下冷冻室13。各储藏室被隔壁隔离开。此外,以下的说明中的“前后方向”为图2中以左侧的冰箱前表面侧为前、以右侧的冰箱背面(里)侧为后的前后方向,“左右方向”为从图1中的冰箱前表面侧观察时的左右方向。

在冷藏室5的前表面设置有:对冷藏室5的前表面开口部进行开关的左右的开关门15、17。左侧的开关门15借助图1中的左侧端部的未图示的铰链而左右开关,右侧的开关门17借助图1中的右侧端部的未图示的铰链而左右开关。

在蔬菜室7、制冰室9、上冷冻室11及下冷冻室13的各前表面设置有:对各自的前表面开口部进行开关的推拉式的推拉门19、21、23及25。推拉门19、21、23及25均被冰箱主体3的未图示的各导轨引导而前后滑动移动。

在冰箱主体3的下冷冻室13的后方下部形成有机械室27,在机械室27中收容有压缩机29。在冰箱主体3的后方的蔬菜室7的后侧形成有送风管道31,在送风管道31的上部配置有冷藏用冷气循环风扇33,在送风管道31的下部配置有冷藏室及蔬菜室用冷却器35。此外,在冰箱主体3的后方的制冰室9、上冷冻室11及下冷冻室13的后侧形成有送风管道37,在送风管道37的上部配置有冷冻用冷气循环风扇39,在送风管道37的下部配置有冷冻室用冷却器41。

冷藏室及蔬菜室用冷却器35以及冷冻室用冷却器41通过由压缩机29供给来的制冷剂而被冷却。冷藏室5及蔬菜室7利用冷藏用冷气循环风扇33和冷藏室及蔬菜室用冷却器35的动作而分别被冷却到规定的设定温度并进行保持。制冰室9、上冷冻室11及下冷冻室13利用冷冻用冷气循环风扇39和冷冻室用冷却器41的动作而分别被冷却到规定的设定温度并进行保持。在冷冻用冷气循环风扇39附近的冷气流路内设置有储藏室用风门39A,未图示的控制部对储藏室用风门39A的角度进行调整。

蔬菜室7的推拉门19保持而收容有:对蔬菜等储藏物进行收纳的容器43。具体而言,推拉门19在蔬菜室7侧的后表面的上部具备左右一对的沿着前后方向延伸的未图示的容器保持臂。另一方面,在图3~图5所示的容器43的上端的左右两侧,且在容器43的前后方向上的大致全长上设置有:朝向左右两侧突出的被保持突部43a。通过将被保持突部43a载放于推拉门19的容器保持臂之上,容器43被推拉门19所保持。在该状态下,容器43能够通过从推拉门19(容器保持臂)向上方抬起而拆下。

如图3~图5所示,容器43包括:底壁45、前壁47、后壁49以及左右的侧壁51、53。容器43在由这些壁45、47、49、51、53包围的内侧形成有收纳空间55,收纳空间55形成有上方开口部59,从而上方开口。上述的被保持突部43a形成于左右的侧壁51、53的上部。在容器43之上载放有容积比容器43小的作为可移动体的小容器57。如图4、图7所示,小容器57包括小容器底壁57a、小容器前壁57b、小容器后壁57c以及小容器左右侧壁57d,且上部开口。

如图7所示,小容器57在小容器左右侧壁57d的小容器底壁57a附近设置有沿着前后方向延伸的被支撑部58。被支撑部58从小容器左右侧壁57d朝向左右方向的外侧突出,并设置于小容器前壁57b附近至小容器后壁57c附近。小容器57通过将被支撑部58载放于容器43的左右的侧壁51、53之上而被保持于容器43。因此,小容器57在将被支撑部58载放于侧壁51、53之上的状态下包含有小容器底壁57a在内的下部则会进入容器43的内部。

在小容器57处于图2、图4所示的基准位置(原位)的状态下,上方开口部59的一部分在前壁47侧暴露出来。通过使小容器57从基准位置(原位)相对于容器43而向后方滑动移动,上方开口部59向后方逐渐扩大。此外,图2所示的容器43及小容器57是简化示出的,其形状与图3~图5所示的容器43及小容器57不同。

在容器43的后端侧的上部设置有:作为功能部件的构成透湿膜单元的透湿盒61。透湿盒61配置成:将处于基准位置的小容器57的后侧的上方开口部59封堵。透湿盒61具备:具有盒主体以及对盒主体的上部开口进行开关的盖的外壳63,在外壳63之内容纳有未图示的透湿片材。如图3所示,在外壳63(盒主体及盖)形成有:多个将外壳63的内部和外部连通起来的通气孔63a。如图4所示,透湿盒61为扁平的板状,如图3所示,以横跨于容器43的左右的侧壁51、53的方式借助安装件67而安装于侧壁51、53。由此,透湿盒61为:覆盖容器43的后端侧的上方开口部59的状态。

透湿片材为:例如将聚酯长纤维无纺布和聚乙烯多孔质膜进行层压加工而得到的透湿防水片材,并且具有:稳定的防水性功能、透湿性功能、以及抑制风(冷气)通过的功能。聚酯长纤维无纺布为:用于配置聚乙烯多孔质膜的基材。透湿片材具有例如直径0.5μm~3μm的多个孔,虽然能够使例如0.0004μm以下的水蒸气粒子通过,但是,抑制大于0.5μm~3μm的水分子通过。因此,透湿片材65兼具有相反的透湿性功能和防水性功能。

由图2所示的冷藏室及蔬菜室用冷却器35被冷却的冷气又利用冷藏用冷气循环风扇33的工作而通过送风管道31并向冷藏室5内输送。在将冷藏室5和蔬菜室7隔开的隔壁69设置有连通孔69a,冷藏室5的冷气通过连通孔69a而向蔬菜室7流入。通过连通孔69a的冷气的一部分流向位于连通孔69a的下方的透湿盒61。冷气的另一部分流向蔬菜室7的前侧。

此时,透湿盒61中的透湿片材能够抑制冷气向容器43内流入且允许水蒸气流入。由此,能够抑制冷气直接吹到储藏在容器43中的蔬菜,并且,能够将水蒸气导入容器43内,能够抑制蔬菜干燥。特别是,能够使新鲜度呈现良好地来保存:一旦被冷气吹到就会加速质变劣化的叶菜类蔬菜。

如将图4的B部放大的图6所示,设置有:从小容器57的后端侧的小容器底壁57a朝向后方突出的板状的突起部57e。在小容器57的左右方向(图6中与纸面正交的方向)的大致全长上来形成突起部57e。在图4、图6所示的小容器57的基准位置,突起部57e位于透湿盒61的前端侧的一部分的上方。使此时的突起部57e与透湿盒61之间的上下方向上的间隔为t。此外,突起部57e的下表面为:与小容器底壁57a的下表面大致相同的面。因此,小容器底壁57a的下表面与透湿盒61之间的上下方向上的间隔也与t大致相同。间隔t非常小,冷气不易通过。

如图7所示,在容器43的左右的侧壁51、53的上表面50之中,最前侧的前侧上表面50a距离底壁45的上下方向上的高度是最高的。比前侧上表面50a更靠后侧的上表面50为:与前侧上表面50a大致平行的承接面50c。承接面50c距离底壁45的上下方向上的高度比前侧上表面50a的相应高度低。在承接面50c载放有小容器57。在承接面50c的前侧上表面50a侧的端部形成有凹部50b。

如图8放大所示,凹部50b包括:底面50b1;纵面50b2,其从底面50b1的前侧的端部朝向上方大致垂直地立起;以及凹部倾斜面50b3,其从底面50b1的后侧的端部朝向后侧斜上方倾斜立起。在承接面50c的后端部形成有:朝向上方突出的突出部50d。突出部50d的上下方向上的高度d与凹部50b的深度b相同(b=d)。

突出部50d包括:突出部上表面50d1;突出部倾斜面50d2,其从突出部上表面50d1的前端朝向前侧下方倾斜;以及突出部后倾斜面50d3,其从突出部上表面50d1的后端朝向后侧下方倾斜。突出部倾斜面50d2从承接面50c朝向后侧上方倾斜,相对于水平面(承接面50c)的倾斜角度α(例如30度左右)比凹部倾斜面50b3相对于水平面(底面50b1)的倾斜角度β(例如45度左右)小。即,突出部倾斜面50d2的倾斜角度比凹部倾斜面50b3的倾斜角度平缓。

图7所示的小容器57的被支撑部58的下表面60与容器43的侧壁51、53的上表面50对置。下表面60具备:在前侧的端部朝向下方突出的凸部60a。如图9放大所示,凸部60a包括:下表面60a1;纵面60a2,其从下表面60a1的前侧的端部朝向上方大致垂直地立起;以及凸部倾斜面60a3,其从下表面60a1的后侧的端部朝向后侧斜上方倾斜。图8所示的凹部50b的形状和图9所示的凸部60a的形状大致相同,凹部倾斜面50b3的倾斜角度和凸部倾斜面60a3的倾斜角度大致相同。像图10那样,在将小容器57载放于容器43之上的状态下,凸部60a进入到凹部50b。

凸部60a的后侧的下表面60为被承接面60b,且形成有从被承接面60b的后端部朝向后侧上方倾斜的后端倾斜面60c。像图10那样,在将小容器57载放于容器43之上的状态下,后端倾斜面60c与容器43的突出部倾斜面50d2大致抵接。突出部倾斜面50d2和后端倾斜面60c的倾斜角度大致相同。

像图4、图10那样,在将小容器57载放于容器43之上的状态下,小容器57的凸部60a进入到容器43的凹部50b,小容器57的后端倾斜面60c与容器43的突出部倾斜面50d2大致抵接。此时,小容器57的被承接面60b载置于容器43的承接面50c。该状态为:小容器57相对于容器43的前述的基准位置(原位)。

如果将小容器57从基准位置朝向后方推压,则凸部倾斜面60a3被推压于凹部倾斜面50b3,后端倾斜面60c被推压于突出部倾斜面50d2。由此,凸部倾斜面60a3及后端倾斜面60c分别被凹部倾斜面50b3及突出部倾斜面50d2引导而进行滑动,小容器57整体相对于容器43朝向后侧斜上方移动。

小容器57朝向后侧斜上方移动后,如图11所示,凸部60a位于承接面50c上,被承接面60b位于突出部50d的突出部上表面50d1上。由此,小容器57相对于容器43而言向上方移动了凹部50b的深度b(=突出部50d的高度d)这些距离。图11所示的小容器57相对于图10所示的小容器57而言位于上方位置且是高出了凹部50b的深度b(=突出部50d的高度d)这些距离。

说明图12所示的小容器57相对于图4所示的小容器57而言位于上方位置且是高出了凹部50b的深度b(=突出部50d的高度d)这些距离。图13是将图12的C部放大示出,小容器57的底壁57a的下表面与透湿盒61之间的上下方向上的间隔为T。间隔T比图6所示的间隔t大了凹部50b的深度b(=突出部50d的高度d)。这种状态是在小容器57的凸部60a登爬到承接面50c上、小容器57的被承接面60b登爬到突出部上表面50d1上的时刻来确保的。

因此,在凸部60a登爬到承接面50c上且被承接面60b登爬到突出部上表面50d1上之后,使小容器57进一步向后方移动时,小容器57的下表面(底壁57a)相对于透湿盒61而言,向上方充分离开了间隔T这些距离。由此,能够避免小容器57与透湿盒61的接触。

以上,根据本实施方式,包括:蔬菜室7,其设置于冰箱主体3;容器43,其配置于蔬菜室7并具备上方开口的上方开口部59;透湿盒61,其以封堵冰箱里侧的上方开口部59的方式安装于容器43;以及小容器57,其在前后方向上且在包含透湿盒61之上在内的面上移动自如地载置于容器43的左右侧壁51、53之上。在容器43的左右侧壁51、53的上部形成有凹部50b,在小容器57的与容器43的左右侧壁51、53对置的下部形成有:在小容器57相对于容器43而言处于基准位置时进入到凹部50b的凸部60a。

因此,当使小容器57从基准位置向后方移动时,凸部60a从凹部50b拔出后,登爬到容器43的左右侧壁51、53的承接面50c上,相对于容器43而言移动到了上方,从而扩大了与透湿盒61的间隔。由此,抑制了小容器57与透湿盒61的接触,从而能够抑制透湿盒61破损。

为了使小容器57从图11、图12的位置返回基准位置,将小容器57向前侧拉回。由此,成为:凸部60a进入到凹部50b且后端倾斜面60c与突出部倾斜面50d2大致抵接的状态。此时,凹部50b的纵面50b2成为挡块,从而确保了小容器57的基准位置。

对于本实施方式,容器43在比凹部50b更靠冰箱里侧的左右侧壁51、53的上部以朝向上方突出的方式形成有:高度与凹部50b的深度相同的突出部50d,在小容器57相对于容器43而言处于基准位置时,小容器57的后端倾斜面60c接近于突出部50d的冰箱前侧。

这种情况下,在使小容器57朝向后侧移动时,突出部50d从凹部50b拔出,几乎同一时刻,前端的后端倾斜面60c沿着突出部倾斜面50d2上升。此时,小容器57大致平行移动,并且朝向后侧的斜上方移动,在凸部60a登爬上承接面50c且被承接面60b登爬上突出部上表面50d1后,也大致平行移动,并且朝向后侧移动。由此,能够抑制小容器57移动时在前后方向上的倾斜,能够抑制收容物的意想不到的移动。

对于本实施方式,凹部50b在冰箱里侧具备:以上部比下部更靠冰箱里侧的方式而倾斜的凹部倾斜面50b3,突出部50d在冰箱前侧具备:以上部比下部更靠冰箱里侧的方式而倾斜的突出部倾斜面50d2。突出部倾斜面50d2与凹部倾斜面50b3相比,相对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平缓。

在使小容器57朝向后侧移动时,有时抓取小容器57的前侧的端缘而稍微向上方抬起来进行。通过将小容器57抬起,使得凸部60a从凹部50b拔出,从而在该状态下将小容器57朝向后侧推压。此时,小容器57的前端的后端倾斜面60c沿着突出部倾斜面50d2移动。由于突出部倾斜面50d2与凹部倾斜面50b3相比,相对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平缓,因此,后端倾斜面60c沿着突出部倾斜面50d2移动的动作更加顺利,小容器57朝向后侧的移动变得容易。

图8中,使突出部倾斜面50d2的倾斜角度α小于凹部倾斜面50b3的倾斜角度β,不过,也可以以α=β的形式使其相同。与此对应,小容器57的凸部倾斜面60a3与后端倾斜面60c的倾斜角度也相同。在α=β时,通过使平缓的倾斜角度α与更陡的倾斜角度β一致,处于基准位置的小容器57朝向后侧的移动得到抑制,在基准位置的小容器57得以稳定。

图14、图15给出了第二实施方式,两图与图8、图9相对应。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容器43A具备后方凹部50e,以此代替图8所示的突出部50d。但是,后方凹部50e位于小容器57的后端与凹部50b之间的中间附近,而不像突出部50d那样位于小容器57的后端附近。凹部50b的形状与图8的凹部50b相同。

后方凹部50e与凹部50b同样地包括:底面50e1;纵面50e2,其从底面50e1的前侧的端部朝向上方大致垂直地立起;以及凹部倾斜面50e3,其从底面50e1的后侧的端部朝向后侧斜上方倾斜立起。后方凹部50e的前侧的承接面50c1及后侧的承接面50c2的上下方向上的高度位置与图8的承接面50c相同。后侧的承接面50c2形成至容器43A的后端为止。

如图15所示,小容器57A具备后方凸部60d,以此代替图9的后端倾斜面60c。凸部60a的形状与图9的凸部60a相同,后方凸部60d的形状与凸部60a相同。即,后方凸部60d包括:下表面60d1;纵面60d2,其从下表面60d1的前侧的端部朝向上方大致垂直地立起;以及凸部倾斜面60d3,其从下表面60d1的后侧的端部朝向后侧斜上方倾斜。

后方凸部60d的前侧的被承接面60b1及后侧的被承接面60b2在上下方向上的高度位置与图9的被承接面60b相同。后侧的被承接面60b2形成至小容器57A的后端为止。容器43A的凹部50b与后方凹部50e之间的前后方向上的间隔和小容器57A的凸部60a与后方凸部60d之间的前后方向上的间隔相同。因此,在将小容器57A以基准位置载放于容器43A之上时,凸部60a进入到凹部50b,后方凸部60d进入到后方凹部50e。

当使小容器57A从相对于容器43A而处于基准位置的状态向后方移动时,凸部60a从凹部50b拔出,后方凸部60d从后方凹部50e拔出。然后,凸部60a登爬上前侧的承接面50c1,后方凸部60d登爬上后侧的承接面50c2。由此,小容器57A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相对于容器43A而向上方移动,从而与透湿盒61之间的上下方向上的间隔被扩大。但是,这种情况下,关于凹部50b与后方凹部50e之间的前后方向上的间隔,在使小容器57A像图11、图12那样移动到最后方时,需要处于凸部60a未进入到后方凹部50e且后方凸部60d载放于后侧的承接面50c2的状态。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在容器43A的左右侧壁,沿着前后方向设置有:凹部50b及后方凹部50e,在小容器57A形成有:在小容器57A相对于容器43A而处于基准位置时分别进入到凹部50b及后方凹部50e的凸部60a及后方凸部60d。

这种情况下,在使小容器57A从相对于容器43A而处于基准位置的状态向后方移动时,凸部60a从凹部50b拔出而登爬上承接面50c1,后方凸部60d从后方凹部50e拔出而登爬上承接面50c2。由此,小容器57A相对于容器43A而向上方移动,从而与透湿盒61之间的上下方向上的间隔被扩大,抑制了小容器57A与透湿盒61之间的接触,从而能够抑制透湿盒61破损。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凹部50b及后方凹部50e这两个凹部分别在冰箱里侧具备:以上部比下部更靠冰箱里侧的方式倾斜的凹部倾斜面50b3、50e3,凹部倾斜面50b3、50e3相对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相同。这种情况下,特别是,通过使凹部倾斜面50e3的倾斜角度为与图8的凹部倾斜面50b3相同的角度,处于基准位置的小容器57A朝向后侧的移动得到抑制,在基准位置的小容器57A得以稳定。

此外,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凹部50b及后方凹部50e分别在冰箱里侧具备以上部比下部更靠冰箱里侧的方式倾斜的凹部倾斜面50b3、50e3,凹部50b及后方凹部50e之中的位于冰箱里侧的后方凹部50e的凹部倾斜面50e3相对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可以比最靠近冰箱前侧的凹部50b的凹部倾斜面50b3相对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还要平缓。

即,可以使后方凹部50e的凹部倾斜面50e3为:与图8的突出部倾斜面50d2相同的平缓的倾斜面。由此,在抓取小容器57A的前侧的端缘向上方稍微抬起而使其朝向后侧移动时,后方凸部60d沿着平缓的凹部倾斜面50e3移动的动作更加顺利,小容器57A朝向后侧的移动变得容易。

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储藏室为蔬菜室7,功能部件为透湿盒61。这种情况下,在使小容器57、57A相对于容器43、43A朝向后侧移动时,能够抑制透湿盒61破损。通过抑制透湿盒61破损,能够维持透湿盒61的功能,能够继续确保储藏在容器43、43A内的蔬菜干燥。

以上,虽然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这些实施方式只不过是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容易理解而记载的单纯的示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于该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公开的具体技术事项,也包含能够由此容易地导出的各种变形、变更、代替技术等。

例如,作为功能部件,不限于透湿盒61,可以使用对臭味物质、作为植物老化激素的乙烯等气体进行净化的空气净化盒来代替透湿盒61。另外,作为可移动体,不限于小容器57、57A等容器,还可以为盘形状的容器或者将容器43、43A的上方开口部59封堵的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