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液器及压缩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85129发布日期:2019-01-04 22:59阅读:264来源:国知局
一种分液器及压缩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压缩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分液器及压缩机。



背景技术:

分液器(又叫储液器)是压缩机中用于气液分离的装置,通常设置在压缩机主体外侧,通过管路与压缩机主体相连。目前常见的分液器由卧式压缩机用分液器和立式压缩机用分液器,两种分液器所含部件大致相同,一般包括筒体、进气管和出气管等部件。

如图1至图3所示,以卧式压缩机用分液器为例,出气管2的一部分伸入筒体1内部,该部分的一端固定在筒体1上,另一端处于悬臂状态,当压缩机运转时,悬臂状态的一端具有摆动模态振型,会增大分液器的振动。另外,图1中示出的进气管3水平设于筒体1的一端,出气管2的出气方向与进气管3的进气方向垂直,这会产生较大的出气阻力,影响压缩机的能效。

因此,如何设计一种降低振动的分液器及压缩机是业界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分液器及压缩机,该分液器通过取消现有技术中的悬臂结构,达到降低分液器振动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设计一种分液器,包括:筒体、与筒体内部连通的进气管和至少一根出气管,出气管包含向上伸入筒体内部的悬臂管,悬臂管的底端穿过筒体,悬臂管的顶端固定在筒体上。

在一实施例中,悬臂管的顶端贴合筒体的内壁,悬臂管的侧面设有出气口。

优选的,出气口设置在悬臂管上靠近进气管的一侧,出气口的出气方向与所述进气管的进气方向平行。

优选的,出气口沿悬臂管的径向设置。

在一实施例中,进气管的进气口从悬臂管的一侧伸入筒体的内部,出气口的最低点高于进气口的最低点,或者出气口的最低点与进气口的最低点平齐。

在一实施例中,筒体卧式放置,进气管水平安装在筒体的一端,悬臂管呈直立状态。筒体的筒壁上设有通孔,悬臂管底端的外管壁密封固定在通孔内。

优选的,悬臂管的顶端焊接在筒体的内壁上。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压缩机,包括:压缩机本体和上述分液器,出气管的一端连接在压缩机本体上,出气管的另一端伸入筒体的内部。

在一实施例中,压缩机为卧式压缩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将悬臂管的顶部固定在筒体上,悬臂管的两端被充分固定,避免悬臂管在压缩机运转时摆动;

2、悬臂管的顶部端面贴合筒体,另外在悬臂管的侧面开设出气口,出气口朝向进气方向设置,减小出气阻力,提高压缩机能效。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其中:

图1是现有技术中分液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A的剖面示意图;

图3是现有技术中分液器安装在压缩机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分液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B-B的剖面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分液器安装在压缩机上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4和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分液器,包括:筒体1、进气管3和至少一根出气管2,进气管3和出气管2均与筒体的内部连通,出气管2的数量可为1根或2根等,具体数量可根据实际需要设定。出气管2的一端从筒体1的外部伸入筒体1的内部形成悬臂管21,悬臂管21的底端穿过筒体1的筒壁,悬臂管21的顶端固定在筒体1上,由此悬臂管21的两端都被固定起来,悬臂管21处于完全约束状态,避免悬臂管21在压缩机运行时的摆动模态振型,悬臂管21的顶端采用支架或者焊接的方式固定在筒体1上。

悬臂管21顶端的端面被加工成与筒体1内顶壁相匹配的形状,安装时将悬臂管21顶端的端面与筒体1的内顶壁贴合,再通过炉焊等方式与筒体1固定,悬臂管21的侧面设有出气口22,出气口22沿悬臂管21的径向设置。为了减小出气口22的出气阻力,出气口22设置在悬臂管21上靠近进气管3的一侧,进一步的,出气口22的出气方向与进气管3的进气方向平行,优化出气口22的出气阻力。

当进气管3的进气口31从悬臂管21的一侧伸入筒体1的内部时,为了保证分液器的有效储液容积,出气口22的最低点不能低于进气口31的最低点,也就是说在实际设计时,出气口22的最低点需要高于进气口31的最低点,或者与进气口31的最低点平齐。

本实用新型的这种分液器结构尤其适用于卧式压缩机用分液器,如图4所示,在优选实施例中,分液器的筒体1卧式放置,进气管3水平安装在筒体1的一端,出气管2从筒体1的下方伸入筒体1的内部,悬臂管21呈直立状态,筒体1的筒壁上设有用于悬臂管21穿过的通孔,悬臂管21底端的外管壁密封固定在通孔内。

如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压缩机,包括:压缩机本体4和上述分液器,出气管2的一端连接在压缩机本体4上,出气管2的另一端伸入筒体1的内部,在优选实施例中,压缩机为卧式压缩机。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