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压缩机及制冷循环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97419发布日期:2019-02-01 19:57阅读:283来源:国知局
一种压缩机及制冷循环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冷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补气增焓压缩机及具有这种压缩机的制冷循环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低温制热技术一般采用双级补气增焓压缩机。如图1所示,具有双级补气增焓压缩机的制冷循环系统。现有制冷循环系工作流程为:由双级补气增焓压缩机01的排气口08排出的制冷剂气体,通过四通阀02进入冷疑器03,经冷疑器换热后进入节流阀04,经降压后气体液化进入蒸发器05,经蒸发器换热后气化,再通过所述的四通阀02由吸气口06进入储液器07,最后返回所述压塑机01,进入下一次的制冷循环。现有制冷循环的压缩机一般采用双级压缩、中间补气的方式。泵体结构一般为双缸结构,这种压缩机虽然可保证低温制热性能,但其在低温环境中运行负荷大,制热能力低;而且成本较高,工艺复杂。

因此,开发一种可在低温环境中运行负荷小,制热能力高,并且生产成本低、工艺简单的补气增焓压缩机及制冷循环系统是业界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常规压缩机及制冷循环系统在低温环境中运行负荷大,制热能力低;而且成本较高,工艺复杂的技术问题,提出一种在低温环境中运行负荷小、制热能力高,并且生产成本低、工艺简单的补气增焓压缩机及制冷循环系统。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压缩机,为单缸,其内腔分为两个压缩腔,经第一压缩腔压缩后的气体,进入一储气腔,并与由外部补入该储气腔的气体混合后再进入第二压缩腔,经二次压缩后的气体排出缸体。

优选的,所述的压缩机包括:设于所述单缸上下端的上法兰和下法兰,设于该单缸内的套有滚子的曲轴。所述的单缸径向对称设有能滑动的第一滑片和第二滑片,该两片滑片的一端与所述滚子的外圆紧密抵靠;第一滑片、第二滑片、滚子以及单缸的内圆两边的连续侧面将该单缸内腔分隔为所述的第一压缩腔和第二压缩腔。当所述的曲轴转动一周时,所述滚子将吸入第一压缩腔的气体压缩为中压气体,通过所述下法兰送入所述的储气腔,并与由外部补入该储气腔的中压气体混合后,再进入所述的第二压缩腔,经滚子二次压缩后的高压气体通过所述上法兰的排气通道排出。

较优的,所述第一滑片和第二滑片的另一端与所述单缸体之间均设有弹簧,以致第一滑片和第二滑片的一端紧密抵靠于所述滚子的外圆,并能径向滑动。

较优的,所述的下法兰上设有将所述第一压缩腔压缩后的中压气体送入所述储气腔的出气口。

较优的,所述下法兰的外侧端设有凹槽,该凹槽外设有盖板,该凹槽与盖板构成所述的储气腔;该下法兰上设有将所述储气腔中的压气体再输入所述第二压缩腔的进气口。

较优的,所述的单缸内圆上还设有联通所述第二压缩腔和所述上法兰排气通道的排气月牙槽。

较优的,所述的曲轴向外延伸用作电机轴。

较优的,所述的单缸外设有壳体,所述上法兰排出的气体,进入到该壳体内,再通过该壳体上的排气口输出。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具有所述压缩机的制冷循环系统,其包括:所述的压缩机,由该压缩机排出的制冷剂气体,通过一四通阀进入冷疑器,换热后进入第一节流阀,降压后进入闪蒸器,经闪蒸器输出的气体由补气回路返回并通过第二储液器进入所述的储气腔;经闪蒸器输出的液体进入第二节流器,经再次降压后进入蒸发器,换热后气化,再通过所述的四通阀进入第一储液器,并返回到所述压缩机的单缸内,进入下次循环。

本实用新型采用双滑片结构, 将压缩机的单缸压缩腔分隔为两个压缩腔,从而实现单缸双级压缩。当低压气体吸入单缸的第一压缩腔后,进行一级压缩,得到的中压气体由下法兰的出气口排到一储气腔内,在此与由补气回路送来的中压气体混合,混合后的中压气体从下法兰的进气口进入单缸的第二压缩腔,进行二级压缩,得到的高压气体从上法兰的排气通道排出,最终进入到制冷或制热的循环系统中。由于增加了补气回路,实现了单缸压缩机双极增焓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单缸双级增焓压缩机,结构简单,制冷循环系统的补气回路增加了制冷剂质量流量,以致增强了冷凝器、蒸发器的换热效率,提高了系统的制冷能力或制热能力。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压缩机及制冷循环系统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制冷循环系统较佳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的压缩机的剖视图;

图4为图3中的压缩机缸体组件分解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5为缸体组件的横向剖切示意图;

图6为图4中的单缸的立体示意图;

图7为图4中的上法兰的立体示意图;

图8、图9和图10分别为图4中的下法兰的主视图、后视图和剖切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3,图4、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单缸双极增焓的压缩机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该压缩机为单缸12,其内腔设有两个压缩腔:第一压缩腔24和第二压缩腔27。经第一压缩腔24压缩后的制冷剂气体,进入一储气腔31,在此与由外部补入该储气腔31的制冷剂气体混合后,再返回第二压缩腔27,经二次压缩后的气体排出缸体。本实施例中,压缩机1的曲轴19向外延伸用作电机轴,定子20和转子21构成压缩机的电机部分,转子21与曲轴19通过热套或其他工艺实现过盈配合连接。当电机上电后,便会驱动曲轴19绕自己的中心轴线转动。请结合图6 ~图10,所述的压缩机还包括:分别设于单缸12缸体上、下端的上法兰18和下法兰13,设于缸体内的曲轴19,其上套有滚子17。详见图5所示,该单缸12的缸体上,径向对称设有可滑动的第一滑片22和第二滑片23,该两滑片指向外侧的一端与单缸12缸体之间均设有弹簧30,在该弹簧的作用下第一滑片22和第二滑片23的指向单缸12中心的一端与滚子17的外圆紧密抵靠。滚子17随曲轴19转动时,第一滑片22和第二滑片23可做径向往复滑动。第一滑片22、第二滑片23、滚子17以及单缸12的内圆两边的连续侧面,将该单缸12内腔分隔为左上方的第一压缩腔24和右下方的第二压缩腔27。当曲轴19转动一周时,滚子17将由设于单缸12壁体上的吸气口25吸入第一压缩腔24的制冷剂气体压缩,随着封闭的第一压缩腔24的容积由大变小,其内的气体压力逐渐变大,即将气体压缩成中压气体,从而完成气体的第一级压缩。第一级压缩的中压力气体通过下法兰13的出气口29 排到由下法兰13外侧端凹槽和盖板14封闭构成的储气腔31中,在此与由外部补入该储气腔31的制冷剂中压气体混合完成补气过程。储气腔31内的混合中压气体,再由设于下法兰13上的进气口28排入第二压缩腔27。随着滚子17继续转动,封闭的第二压缩腔27的容积由大变小,其内的气体压力再次逐渐变大,即将混合中压气体压缩成高压气体,从而完成气体的第二级压缩。第二级压缩的高压气体通过设于单缸12内圆上的排气月牙槽26,再经上法兰18上开设的排气通道40排出。本实施例中,单缸12外设有壳体,经上法兰18排气通道40排出的气体,排放到该壳体内,再通过该壳体上的排气口9输入制冷循环系统中。

本实用新型采用双滑片设计将单缸的压缩腔分成第一压缩腔24和第二压缩腔27,在滚子的回转压缩过程中,两个压缩腔内的气体作用在各零件上的作用力可抵消一部分,相比于传统双缸双级压缩技术,本实用新型负荷更小、运行更平稳、可靠性更高。

如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具有单缸双极增焓压缩机的制冷循环系统的较佳实施例,其包括: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单缸双极增焓压缩机1,由该压缩机的排气口9排出的高温高压气态制冷剂,通过一四通阀2进入冷疑器3,换热后进入第一节流阀4被等焓节流,继而进入闪蒸器5进行气液分离,经闪蒸器5输出的中压气体由一补气回路32返回,并由补气口10进入第二储液器16,由此再输入所述的储气腔31,在此与经过压缩机1一级压缩后的中压气体混合,再通过下法兰13的进气口28进入第二压缩腔27,进行二级压缩;闪蒸器5中的饱和液体流经第二节流器6,并进入蒸发器7中吸热后制冷剂变成低压气体,再通过所述的四通阀2由吸气口8进入第一储液器11,然后由单缸12的吸气口25返回压缩机1的单缸12内,由此完成一次制冷循环。当改变四通阀2的通路,则可将系统变为制热循环系统。通过调节到合适的中压气体的压力值和补气量,可增加系统循环制冷剂的质量流量。与降低冷凝器侧的焓差值相比,制冷剂质量流量的增加会起着主导性的作用,会增强冷凝器的换热效率,提高了制冷能力或制热能力。

传统的补气增焓系统是将制冷剂通过压缩机上特有的补气口喷入压缩腔中,制冷剂在压缩腔中直接混合,易造成压缩机运行的不稳定。而本实用新型中的补气增焓系统采用中间补气回路与一级压缩后的中压气体混合,补气量大且平稳,在工程实际应用和成本等方面具有较强的优势。

以上所述实施例主要是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创作构思,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