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螺旋冷却器及传感器冷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080204发布日期:2019-11-08 22:14阅读:148来源:国知局
一种螺旋冷却器及传感器冷却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冷却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螺旋冷却器及传感器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各种仪器仪表等元件,一般需维持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方能正常使用。相关技术中,一般使用散热风扇对待冷却的仪器仪表等元件进行散热。但是,当环境温度过高、或仪器仪表等待冷却的元件自身发热量较大时,使用散热风扇难以将待冷却的元件的温度降低到其正常工作温度范围。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螺旋冷却器及传感器冷却装置,以解决使用散热风扇对待冷却物进行冷却,冷却效果不好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螺旋冷却器,所述螺旋冷却器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内部设置有第一螺旋叶片,所述第一螺旋叶片的外周与所述壳体的内壁连接,所述第一螺旋叶片与所述壳体的内部形成第一螺旋槽,所述第一螺旋叶片的内周围绕第一冷却物收容腔;

第一冷却介质入口,所述第一冷却介质入口位于所述第一螺旋槽的一端;

第一冷却介质出口,所述第一冷却介质出口位于所述第一螺旋槽的另一端。

可选地,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螺旋叶片包括第一子螺旋叶片和第三子螺旋叶片,所述第一子螺旋叶片的外周与所述第一壳体的内壁连接,所述第三子螺旋叶片的外周与所述第二壳体的内壁连接,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扣合连接,所述第一子螺旋叶片与所述第三子螺旋叶片对接。

可选地,所述壳体内部具有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第一螺旋叶片设置在所述第一腔室中,所述第二腔室中设置有第二螺旋叶片;所述第二螺旋叶片的外周与所述壳体的内壁连接,所述第二螺旋叶片与所述壳体的内壁形成第二螺旋槽,所述第二螺旋叶片的内周围绕第二冷却物收容腔,所述第一冷却物收容腔与所述第二冷却物收容腔连通;所述螺旋冷却器还包括:第二冷却介质入口,所述第二冷却介质入口位于所述第二螺旋槽的一端;第二冷却介质出口,所述第二冷却介质出口位于所述第二螺旋槽的另一端。

可选地,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螺旋叶片包括第一子螺旋叶片和第三子螺旋叶片,所述第二螺旋叶片包括第二子螺旋叶片和第四子螺旋叶片;所述第一子螺旋叶片的外周与所述第一壳体的内壁连接,所述第二子螺旋叶片的外周与所述第一壳体的内壁连接;所述第三子螺旋叶片的外周与所述第二壳体的内壁连接,所述第四子螺旋叶片的外周与所述第二壳体的内壁连接;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扣合连接,所述第一子螺旋叶片与所述第三子螺旋叶片对接,所述第二子螺旋叶片与所述第四子螺旋叶片对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之间设置有分隔件,所述分隔件上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连通所述第一冷却物收容腔和所述第二冷却物收容腔;所述分隔件上设置有配流孔,所述配流孔连通所述第一螺旋槽和所述第二螺旋槽,所述第一冷却介质入口位于所述第一螺旋槽中靠近所述分隔件的一端,所述配流孔为所述第二冷却介质入口。

可选地,所述第一壳体上具有第一结合面,所述第一结合面上具有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所述第二壳体上具有第二结合面,所述第二结合面上具有第一凹陷和第二凹陷,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扣合连接,所述第一结合面与所述第二结合面贴合,所述第一凸起与所述第一凹陷配合,所述第二凸起与所述第二凹陷配合。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传感器冷却装置,包括上述第一方面提供的螺旋冷却器,所述第一冷却介质入口与冷却介质供应源连接,传感器位于所述第一冷却物收容腔中。

可选地,当所述螺旋冷却器具有第二冷却物收容腔时,所述传感器的导线位于所述第二冷却物收容腔中。

可选地,所述冷却介质供应源供应的冷却介质为空气。

可选地,所述第一冷却介质入口与冷却介质供应源之间连接有压力控制阀,所述压力控制阀的出口压力为0.2兆帕。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在需要对待冷却物进行冷却时,可以将待冷却物置入第一冷却物收容腔中。这样,当向第一冷却介质入口供应冷却介质时,冷却介质可以在第一螺旋槽内流动;冷却介质在流动的过程中,可以与待冷却物接触,可以吸收待冷却物表面的热量;吸收热量后的冷却介质可以由第一冷却介质出口排出,以此方式,可以对待冷却物进行冷却。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螺旋冷却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螺旋冷却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螺旋冷却器的第一部分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螺旋冷却器的第二部分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螺旋冷却器的第一部分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螺旋冷却器的第二部分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振动传感器冷却装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申请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螺旋冷却器的结构示意图,需说明的是,图1中所示的开口是为了便于展示螺旋冷却器的内部结构而绘制出的,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螺旋冷却器上,可以不具备该开口。在以后的示意图中,可能也会出现类似的开口,不再一一进行解释。

此外,这里所称的“第一种螺旋冷却器”中的“第一种”仅作为一种区分的标记,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可能还有第二种、第三种等,也均代表用于区分的标记。第一种、第二种、第三种等并不用于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仅提供了这几种螺旋冷却器,也不用于对本申请进行其它的限定,以后不再一一解释。

参考图1,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螺旋冷却器可包括:

壳体101,壳体101内部设置有第一螺旋叶片102,第一螺旋叶片102的外周与壳体101的内壁连接,第一螺旋叶片102与壳体101的内部形成第一螺旋槽,第一螺旋叶片102的内周围绕第一冷却物收容腔;

第一冷却介质入口1031,第一冷却介质入口1031位于第一螺旋槽的一端,第一冷却介质出口104,第一冷却介质出口104位于第一螺旋槽的另一端。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在需要对待冷却物进行冷却时,可以将待冷却物置入第一冷却物收容腔中。这样,当向第一冷却介质入口供应冷却介质时,冷却介质可以在第一螺旋槽内流动;冷却介质在流动的过程中,可以与待冷却物接触,可以吸收待冷却物表面的热量;吸收热量后的冷却介质可以由第一冷却介质出口排出,以此方式,可以对待冷却物进行冷却。

与常规的风扇冷却方式相比,采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螺旋冷却器,可以利用冷却介质进行对待冷却物进行强制冷却,冷却效果更好。此外,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通过将冷却介质导入螺旋槽中对待冷却物进行冷却的方式,可以降低冷却介质的消耗。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第一冷却物收容腔的外形可以与待冷却物的外形一致。在使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螺旋冷却器时,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置第一冷却物收容腔的外形,这里对第一冷却物收容腔的外形不作限制。

可选地,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第一冷却介质入口沿第一螺旋槽的切向设置,以便在冷却介质进入第一螺旋槽后沿着第一螺旋槽流动。

可选地,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第一螺旋叶片的螺距可以为固定值,也可以不为固定值。当螺旋叶片的螺距不为固定值时,可以称螺旋叶片为变螺距螺旋叶片。此外,在本申请的其它实施例中,可能还会出现其它螺旋叶片,其它螺旋叶片的螺距可以为固定值,也可以不为固定值,以后不再解释。

可选地,可以采用机加工的方式使第一冷却物收容腔的外形与待冷却物的外形一致。当然,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螺旋冷却器可以为铸件,也可以为注塑件,可以在铸造或注塑的过程中,控制第一冷却物收容腔的外形,使第一冷却物收容腔的外形与待冷却物的外形一致。需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其它实施例中,可能还涉及其它冷却物收容腔,关于其它冷却物收容腔的设置方式可参照此处说明,以后不再详细说明。

可选地,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螺旋冷却器可以为一分为二的结构,可以通过扣合连接的方式将一分为二的螺旋冷却器拼接为整体进行使用。这样,在进行螺旋冷却器的安装时,可以将螺旋冷却器分开为两部分,可以将分开为两部分的螺旋冷却器扣合在待冷却物上。从而,在安装螺旋冷却器时,无需对待冷却物进行拆卸,可以提高安装的便捷性。

需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其它螺旋冷却器中,螺旋冷却器还可以为一分为三、一分为四等结构。

参考图1,在前文介绍的第一种螺旋冷却器的基础上,第一种螺旋冷却器还可包括以下特征。

可选地,壳体101可包括第一壳体1011和第二壳体1012,第一螺旋叶片102可包括第一子螺旋叶片1021和第三子螺旋叶片1022,第一子螺旋叶片1021的外周可与第一壳体1011的内壁连接,第三子螺旋叶片1022的外周可与第二壳体1012的内壁连接。第一壳体1011可以与第二壳体1012扣合连接,第一壳体1011与第二壳体1012扣合连接后,第一子螺旋叶片1021可与第三子螺旋叶片1022对接。

这样,在前文介绍的第一种螺旋冷却器的基础上,将螺旋冷却器设置为一分为二的结构。在需要对待冷却物进行冷却时,可以使待冷却物保持在其安装位置,可以将螺旋冷却器分开后扣合在待冷却物上。这样,可以避免对待冷却物进行拆卸以将待冷却物置入第一冷却物收容腔内,可以节省安装时间,提高螺旋冷却器的使用便捷性。

可选地,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可以直接将螺旋冷却器加工为两个单独的结构,在使用的过程中,将两个单独的结构扣合以组成完整的螺旋冷却器。当然,也可以先加工完整的螺旋冷却器,然后利用其它加工手段,将完整的螺旋冷却器一分为二。

可选地,可以使用卡箍对扣合后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进行固定。当然,可以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上分别设置法兰件,可以利用螺栓对法兰件进行固定以将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固定为一体。当然,也可以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上分别设置卡接件的方式实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固定。这样,当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扣合时,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上的卡接件自动卡接,可以提高螺旋冷却器使用的便捷性。

可选地,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第一壳体1011上具有第一结合面,第二壳体1012上具有第二结合面,在对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进行固定时,可以在第一结合面与第二结合面之间设置密封材料,可以利用密封材料防止冷却介质从第一壳体1011与第二壳体1012之间的结合面中流出。

可选地,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第一结合面上可以具有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第二结合面上具有第一凹陷和第二凹陷,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扣合连接,第一结合面与第二结合面贴合,第一凸起与第一凹陷配合,第二凸起与第二凹陷配合。以此方式,可以实现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之间的轴向定位和径向定位。可以防止第一子螺旋叶片和第三子螺旋叶片对接时发生错位的现象。

可选地,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壳体101上可以设置有冷却介质导入管103,冷却介质导入管103贯穿壳体101,冷却介质导入管103的一端位于壳体101的外部,另一端位于第一螺旋槽的一端。冷却介质导入管103的出口可以视为第一冷却介质入口1031。

需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可以将冷却介质导入管103设置在壳体101的侧方,也可以将冷却介质导入管103设置在壳体101的顶部。

此外,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待冷却物可能连接有导线,可以将待冷却物上的导线由第一冷却介质出口引出。

还需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其它实施例中,螺旋冷却器也可以为整体式的机构,即可以不为一分为二的结构。例如,以图1为例,假设待冷却物为设置在第一冷却物收容腔中的柱状传感器105,可以将柱状传感器由螺旋冷却器上开放的一端置入,这样,也能实现螺旋冷却器的安装。

以此方式,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在需要对待冷却物进行冷却时,可以将待冷却物置入第一冷却物收容腔中。这样,当向第一冷却介质入口供应冷却介质时,冷却介质可以在第一螺旋槽内流动;冷却介质在流动的过程中,可以与待冷却物接触,可以吸收待冷却物表面的热量;吸收热量后的冷却介质可以由第一冷却介质出口排出,以此方式,可以对待冷却物进行冷却。

参考图1,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传感器冷却装置,包括前文所述的螺旋冷却器,当然,也可包括前文所述的螺旋冷却器的基础上结合可选方案得到的螺旋冷却器,还可以包括前文所述的螺旋冷却器的基础上结合本申请实施例未提及的其它可选方案得到的螺旋冷却器。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第一冷却介质入口1031与冷却介质供应源(未图示)连接,传感器105位于第一冷却物收容腔中。

这样,采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传感器冷却装置,可以对位于第一冷却物收容腔中的传感器进行冷却。

冷却介质可以为水、空气或专用的冷却剂等。当冷却介质为空气时,冷却介质可以由空压机等供应,当然,冷却介质供应源也可以为压力气源。当冷却介质为水或专用的冷却剂时,冷却介质可以由水泵等供应。

可选地,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壳体101上可以设置有冷却介质导入管103,冷却介质导入管103贯穿壳体101,冷却介质导入管103的一端位于壳体101的外部,另一端位于第一螺旋槽的一端。冷却介质导入管103的出口可以视为第一冷却介质入口1031。

可以将冷却介质导入管103位于壳体101的外部的冷却介质接口与冷却介质供应源连接。当然,在冷却介质接口与冷却介质供应源之间可以设置有控制阀或过滤阀等元件,例如,控制阀可以包括单向阀、减压阀等,这里不详细说明。

以此方式,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当向第一冷却介质入口供应冷却介质时,冷却介质可以在第一螺旋槽内流动;冷却介质在流动的过程中,可以与传感器表面接触,可以吸收传感器表面的热量;吸收热量后的冷却介质可以由第一冷却介质出口排出,以此方式,可以对传感器进行冷却。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螺旋冷却器的结构示意图,需说明的是,图2中所示的开口是为了便于展示螺旋冷却器的内部结构而绘制出的,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螺旋冷却器上,可以不具备该开口。

参考图2,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螺旋冷却器可包括:

壳体101,壳体101内部设置有第一螺旋叶片102,第一螺旋叶片102的外周与壳体101的内壁连接,第一螺旋叶片102与壳体101的内部形成第一螺旋槽,第一螺旋叶片102的内周围绕第一冷却物收容腔;壳体101内部可具有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第一螺旋叶片102设置在第一腔室中,第二腔室中设置有第二螺旋叶片106;第二螺旋叶片106的外周与壳体101的内壁连接,第二螺旋叶片106与壳体101的内壁形成第二螺旋槽,第二螺旋叶片106的内周围绕第二冷却物收容腔,第一冷却物收容腔与第二冷却物收容腔连通;

第一冷却介质入口1031,第一冷却介质入口1031位于第一螺旋槽的一端;

第一冷却介质出口104,第一冷却介质出口104位于第一螺旋槽的另一端;

第二冷却介质入口,第二冷却介质入口位于第二螺旋槽的一端;

第二冷却介质出口108,第二冷却介质出口108位于第二螺旋槽的另一端。

以此方式,对于具有第一结构部和第二结构部的待冷却物,可以将待冷却物的第一结构部置入第一冷却物收容腔中,可以将第二结构部置入第二冷却物收容腔中,这样,可以对待冷却物整体进行冷却。

可选地,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壳体101上可以设置有冷却介质导入管103,冷却介质导入管103贯穿壳体101,冷却介质导入管103的一端位于壳体101的外部,另一端位于第一螺旋槽的一端。冷却介质导入管103的出口可以视为第一冷却介质入口1031。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壳体101上还可以设置有与冷却介质导入管103类似的第二冷却介质导入管,第二冷却介质导入管贯穿壳体101,第二冷却介质导入管的一端位于壳体101的外部,另一端位于第二螺旋槽的一端。第二冷却介质导入管的出口可以视为第二冷却介质入口。

这样,可以通过分别设置冷却介质导入管的方式,分别向第一螺旋槽和第二螺旋槽中输入冷却介质。

可选地,参考图2,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壳体101上可以设置有冷却介质导入管103,冷却介质导入管103贯穿壳体101,冷却介质导入管103的一端位于壳体101的外部,另一端位于第一螺旋槽的一端。冷却介质导入管103的出口可以视为第一冷却介质入口1031。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之间可设置有分隔件107,分隔件107上可设置有通孔1071,通孔1071连通第一冷却物收容腔和第二冷却物收容腔;分隔件107上还可设置有配流孔1072,配流孔1072连通第一螺旋槽和第二螺旋槽,第一冷却介质入口位于第一螺旋槽中靠近分隔件107的一端,配流孔1072为第二冷却介质入口。

这样,可以利用一个冷却介质导入管分别向第一螺旋槽和第二螺旋槽导入冷却介质。

可选地,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配流孔1072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这样,可以通过调整配流孔1072的大小或配流孔1072数量调整导入第二螺旋槽中的冷却介质的流量。

需说明的是,参考图2,在前文介绍的第二种螺旋冷却器的基础上,第一种螺旋冷却器还可包括以下特征。

可选地,壳体101包括第一壳体1011和第二壳体1012,第一螺旋叶片102包括第一子螺旋叶片1021和第三子螺旋叶片1022,第二螺旋叶片106包括第二子螺旋叶片1061和第四子螺旋叶片1062;第一子螺旋叶片1021的外周与第一壳体1011的内壁连接,第二子螺旋叶片1061的外周与第一壳体1011的内壁连接;第三子螺旋叶片1022的外周与第二壳体1012的内壁连接,第四子螺旋叶片1062的外周与第二壳体1012的内壁连接;第一壳体1011与第二壳体1012扣合连接,第一子螺旋叶片1021与第三子螺旋叶片1022对接,第二子螺旋叶片1061与第四子螺旋叶片1062对接。

这样,在前文介绍的第二种螺旋冷却器的基础上,将螺旋冷却器设置为一分为二的结构。在需要对待冷却物进行冷却时,可以使待冷却物保持在其安装位置,可以将螺旋冷却器分开后扣合在待冷却物上。这样,可以避免对待冷却物进行拆卸以将待冷却物置入第一冷却物收容腔和第二冷却物收容腔内,可以节省安装时间,提高螺旋冷却器的使用便捷性。

可选地,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可以直接将螺旋冷却器加工为两个单独的结构,在使用的过程中,将两个单独的结构扣合以组成完整的螺旋冷却器。当然,也可以先加工完整的螺旋冷却器,然后利用其它加工手段,将完整的螺旋冷却器一分为二。

可选地,可以使用卡箍对扣合后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进行固定。当然,可以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上分别设置法兰件,可以利用螺栓对法兰件进行固定以将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固定为一体。当然,也可以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上分别设置卡接件的方式实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固定。这样,当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扣合时,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上的卡接件自动卡接,使得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固定。这样可以提高螺旋冷却器使用的便捷性。

可选地,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第一壳体1011上具有第一结合面,第二壳体1012上具有第二结合面,在对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进行固定时,可以在第一结合面与第二结合面之间设置密封材料,可以利用密封材料防止冷却介质从第一壳体1011与第二壳体1012之间的结合面中流出。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螺旋冷却器的第一部分的示意图;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螺旋冷却器的第二部分的示意图。参照图3和图4,可选地,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第一壳体1011上具有第一结合面10111,第一结合面10111上可以具有第一凸起10112和第二凸起10113,第二壳体1012上具有第二结合面10121,第二结合面10121上可以具有第一凹陷10122和第二凹陷10123,第一壳体1011与第二壳体1012扣合连接,第一结合面10111与第二结合面10112贴合,第一凸起10112与第一凹陷10122配合,第二凸起10113与第二凹陷10123配合。以此方式,可以实现第一壳体1011与第二壳体1012之间的轴向定位和径向定位。可以防止第一子螺旋叶片和第三子螺旋叶片、第二子螺旋叶片和第四子螺旋叶片对接时发生错位的现象。

可选地,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第一凸起10112和第二凸起10113均可以为销状凸起的形式,第一凹陷10122和第二凹陷10123均可以为盲孔的形式。

需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只需满足第一凸起10112与第一凹陷10122配合,第二凸起10113与第二凹陷10123配合。因而,只需第一凸起10112和第一凹陷10122分别设置在第一结合面10111和第二结合面10121上的对应位置。而不必限定第一凸起10112具体设置在第一结合面10111还是第二结合面10121上,不必限定第二凸起10113具体设置在第一结合面10111还是第二结合面10121上。同理,第二凸起10113与第二凹陷10123的设置方式与之类似,这里不再展开说明。

此外,可选地,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第一结合面10111和第二结合面10121上还可以分别设置有配合使用的第三凸起和第三凹陷,第四凸起和第四凹陷等。可选地,第一凸起10112与第一凹陷10122的数量可以为一对,也可以为多对。类似的,第二凸起10113与第二凹陷10123、第三凸起和第三凹陷、第四凸起和第四凹陷等的数量可以为一对,也可以为多对。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螺旋冷却器的第一部分的示意图;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螺旋冷却器的第二部分的示意图。参照图5和图6,可选地,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第一壳体1011上具有第一结合面10111,第一结合面10111上可以具有第一凸起10112和第二凸起10113,第二壳体1012上具有第二结合面10121,第二结合面10121上可以具有第一凹陷10122和第二凹陷10123,第一壳体1011与第二壳体1012扣合连接,第一结合面10111与第二结合面10112贴合,第一凸起10112与第一凹陷10122配合,第二凸起10113与第二凹陷10123配合。以此方式,可以实现第一壳体1011与第二壳体1012之间的轴向定位和径向定位。可以防止第一子螺旋叶片和第三子螺旋叶片、第二子螺旋叶片和第四子螺旋叶片对接时发生错位的现象。

可选地,参照图5,第一凸起10112可以对称布置在第一壳体1011的左右两侧,第二凸起10113可以对称布置在第一壳体1011的左右两侧。参照图6,第一凹陷10122可以对称布置在第二壳体1012的左右两侧,第二凹陷10123可以对称布置在第二壳体1012的左右两侧。

以此方式,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在需要对待冷却物进行冷却时,可以将待冷却物置入第一冷却物收容腔和第二冷却物收容腔中。这样,当向第一冷却介质入口和第二冷却介质入口供应冷却介质时,冷却介质可以在第一螺旋槽和第二螺旋槽内流动;冷却介质在流动的过程中,可以与待冷却物接触,可以吸收待冷却物表面的热量;吸收热量后的冷却介质可以由第一冷却介质出口和第二冷却介质出口排出,以此方式,可以对待冷却物进行冷却。

参考图2,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传感器冷却装置,包括前文所述的螺旋冷却器,当然,也可包括前文所述的螺旋冷却器的基础上结合可选方案得到的螺旋冷却器,还可以包括前文所述的螺旋冷却器的基础上结合本申请实施例未提及的其它可选方案得到的螺旋冷却器。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第一冷却介质入口1031与冷却介质供应源(未图示)连接,传感器105可以位于第一冷却物收容腔中,传感器导线1051可以位于所述第二冷却物收容腔中。

这样,采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传感器冷却装置,可以对位于第一冷却物收容腔中的传感器以及第二冷却物收容腔中的传感器导线均进行冷却。

可选地,冷却介质可以为水、空气或专用的冷却剂等。当冷却介质为空气时,冷却介质可以由空压机等供应,当然,冷却介质供应源也可以为压力气源。当冷却介质为水或专用的冷却剂时,冷却介质可以由水泵等供应。

可选地,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冷却介质入口与冷却介质供应源之间可以设置有控制阀或过滤阀等元件,例如,控制阀可以包括单向阀、减压阀等,这里不详细说明。

可选地,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当配流孔1072为所述第二冷却介质入口时,可以利用配流孔1072将冷却介质导入第二螺旋槽中。此外,螺旋冷却器也可以不具备配流孔,可以将第二冷却介质入口也与冷却介质供应源连接,这样也可以将冷却介质导入第二螺旋槽中。

可选地,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冷却介质可以空气,第一冷却介质入口与冷却介质供应源之间可以连接有压力控制阀,所述压力控制阀的出口压力为0.2兆帕。

以此方式,可以对传感器及传感器导线进行冷却。

以下,以火电厂给水泵汽轮机振动传感器(以下简称振动传感器)的冷却为例,简要介绍螺旋冷却器的使用方法。振动传感器正常工作温度为负20至80摄氏度,由于振动传感器工作环境的温度较高,使用常规的冷却方案后,振动传感器及振动传感器导线的温度也在140至180摄氏度之间,振动传感器难以正常工作。

在实践中,考虑到对振动传感器导线进行冷却,采用具有第一冷却物收容腔和第二冷却物收容腔的螺旋冷却器,并将螺旋冷却器设置为一分为二的结构。需说明的是,也可以选用耐高温的振动传感器导线,这样,也可以只对传感器进行冷却。

参考图7,振动传感器冷却装置包括:截止阀201、隔离阀202、过滤减压阀203、螺旋冷却器204。振动传感器置入螺旋冷却器204的第一冷却物收容腔中,振动传感器导线置入第二冷却物收容腔中。截止阀201、隔离阀202、过滤减压阀203、螺旋冷却器204之间用管道连接,可选地,管道可以选用无缝仪表管。冷却介质可以选用仪用压缩空气(压力范围为0.5至0.7兆帕)。冷却介质经截止阀201进入冷却装置。其中,过滤减压阀的出口压力可以设置为0.2mpa。采用该冷却装置后,可将振动传感器及其引线表面温度控制在其正常工作温度范围。

需说明的是,在实践中,现场可能包括各种待冷却的仪器,可以对各仪器分别设置对应的螺旋冷却器,这样,可以对各仪器均进行冷却。

此外,需说明的是,在火电厂等恶劣环境中,很少有技术人员对传感器等仪器配置专用的冷却器进行冷却。对于较为精密的自动化系统,一般可以将自动化系统布置在空调房中以控制各仪器的工作温度。当然,对于精密的自动化系统,其中也有部分布置较为分散的仪器难以布置在空调房中,这部分不能布置在空调房中的仪器可能也会存在散热不良的问题。另外,容易理解的,对于例如火电厂等高温场合,技术人员难以将分散布置在发电设备系统中的传感器敏感元件等布置在空调房中。而对于常规的散热风扇冷却方式而言,由于传感器敏感元件等所处的环境温度已经很高,采用散热风扇进行冷却,也很难将传感器等仪器中的热量排放到环境中,以使得传感器等仪器的温度下降。

一般而言,传感器等一般与设备壳体相连,其主体可暴露于壳体外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螺旋冷却器可罩设在传感器等仪器暴露于壳体外部的结构上,可以利用螺旋槽中流过的冷却介质使传感器等仪器与外界高温源隔离,防止高温源将热量传递给传感器等仪器;可以利用螺旋槽中流过的冷却介质带走传感器等仪器表面的热量,可以降低传感器等仪器的温度。这样,采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螺旋冷却器,可以使得普通常感器在高温环境中也能正常使用,从而可以提高普通传感器在高温环境中的测量精度。此外,采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螺旋冷却器,使得在高温环境中,也可以选用普通传感器,可以降低传感器等仪器的采购成本。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申请实施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申请实施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