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能式一体化冷热水机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680647发布日期:2021-01-23 07:58阅读:102来源:国知局
蓄能式一体化冷热水机组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节能冷热水供给技术领域,具体为蓄能式一体化冷热水机组。


背景技术:

[0002]
近年来风冷热泵机组使用面非常广,但是现有的常规方式存在以下几个缺点:
[0003]
1:管道杂乱:传统风冷热泵机组管道组件布置在外部,管路杂乱。
[0004]
2:能耗高:传统风冷热泵冷热水机组没有蓄冷蓄热功能,能耗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0005]
鉴于以上原因,本实用新型主要目的解决传统风冷冷热水机组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高效,集成的新型设备。
[0006]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蓄能式一体化冷热水机组,包括箱体,箱体下部从一侧到另一侧依次设板式换热器、压缩机和电箱;电箱外端面与箱体外端面齐平,压缩机位于电箱后方;箱体上部设冷凝风机,冷凝风机连接冷凝器,冷凝器设在箱体上部侧面;板式换热器后方设蓄能装置;压缩机通过管道连接四通阀;四通阀分别通过管道连接冷凝器,通过板式换热器侧冷媒电磁阀一连接板式换热器,通过蓄能侧冷媒电磁阀一连接蓄能装置的冷媒侧管道的进口;冷凝器连接单向阀组件;单向阀组件分别通过换热器侧冷媒电磁阀二连接板式换热器,通过蓄能侧冷媒电磁阀二连接蓄能装置的冷媒侧管道的出口;板式换热器上设板式换热器侧冷热水阀一和板式换热器侧冷热水阀二,蓄能装置的水侧管道的进出口上分别设蓄能侧冷热水阀一和蓄能侧冷热水阀二;板式换热器侧冷热水阀一和蓄能侧冷热水阀一之间通过循环水泵、手动阀门一连接回水管;板式换热器侧冷热水阀二和蓄能侧冷热水阀二之间通过手动阀门二连接出水管。
[0007]
进一步的,蓄能装置由冷媒侧管道、蓄能箱体、水侧管道、蓄能介质组成;冷媒侧管道与水侧管道成蛇形相互交错布置,蓄能箱体内封装由多种晶体盐相变材料组成的蓄能介质。
[0008]
进一步的,箱体侧板一侧底部设电源进线孔,电源进线孔上方依次设回水孔和进水孔。
[0009]
本实用新型设备自带由两个板式换热器侧冷热水阀、两个蓄能侧冷热水阀、循环水泵、手动阀门组成的水力模块,节省现场占地空间和安装管路的时间;设备自带蓄能材料装置(蓄能材料的温度范围-20-80℃),利用峰谷电价的差异达到节能的目的。
附图说明
[0010]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视图。
[0011]
图2为本实用新型侧视图。
[0012]
图3为本实用新型侧视图。
[0013]
图4为本实用新型俯视图。
[0014]
图5为本实用新型系统流程示意图。
[0015]
图6为本实用新型蓄能装置结构示意图。
[0016]
图中,图中,1.压缩机, 2.膨胀阀,3.四通阀,4.干燥过滤器,5.冷凝器,6.单向阀组件,7.储液器,8.板式换热器侧冷媒电磁阀一,81.板式换热器侧冷媒电磁阀二,9.板式换热器侧冷热水阀一,91.板式换热器侧冷热水阀二,10.板式换热器,11.蓄能装置 ,12.蓄能侧冷媒电磁阀一,121.蓄能侧冷媒电磁阀,13.蓄能侧冷热水阀一,131.蓄能侧冷热水阀二,14.循环水泵 ,15.手动阀门,21.冷凝风机,22.电箱,31.进水孔,32.回水孔,24.电源进线孔,10.板式换热器,26.压缩机,27.蓄能装置,28.回水管,29.出水管,61.冷媒侧管道、62.蓄能箱体、63.水侧管道、64.蓄能介质。
具体实施方式
[0017]
如图1所示,蓄能式一体化冷热水机组,包括箱体20,箱体20下部从一侧到另一侧依次设板式换热器10、压缩机26和电箱22。箱体20上部设冷凝风机21,冷凝风机21连接冷凝器5。冷凝器5安装在箱体20上部侧面。
[0018]
如图2所示,箱体20侧板一侧底部设电源进线孔4,电源进线孔4上方依次设回水孔32和进水孔31。
[0019]
如图3所示,电箱22外端面与箱体20外端面齐平,压缩机26位于电箱22后方。
[0020]
如图4所示,板式换热器10后方设蓄能装置27。
[0021]
如图5所示,压缩机26通过管道连接四通阀3;四通阀3分别通过管道连接冷凝器5,通过板式换热器侧冷媒电磁阀一8连接板式换热器10,通过蓄能侧冷媒电磁阀一12连接蓄能装置11的冷媒侧管道61的进口;冷凝器5连接单向阀组件6;单向阀组件6分别通过换热器侧冷媒电磁阀二81连接板式换热器10,通过蓄能侧冷媒电磁阀二121连接蓄能装置11的冷媒侧管道61的出口;板式换热器10上设板式换热器侧冷热水阀一9和板式换热器侧冷热水阀二91,蓄能装置11的水侧管道63的进出口上分别设蓄能侧冷热水阀一13和蓄能侧冷热水阀二131;板式换热器侧冷热水阀一9和蓄能侧冷热水阀一13之间通过循环水泵14、手动阀门一15连接回水管28;板式换热器侧冷热水阀二91和蓄能侧冷热水阀二131之间通过手动阀门二151连接出水管29。
[0022]
如图6所示,蓄能装置27由冷媒侧管道61、蓄能箱体62、水侧管道63、蓄能介质64组成。蓄能介质是由多种晶体盐相变材料组成。蓄能箱体62为不锈钢发泡或塑料吹泡成型,冷媒侧管道61与水侧管道63成蛇形相互交错布置,蓄能箱体62里面封装蓄能介质64,蓄能介质64的应用温度范围为-20-80℃,蓄能介质的蓄冷(热)时间为5-8小时,释放时间5-8小时。
[0023]
作为冷热温度工况应用对应的蓄能介质的配方不同,确定应用的温度工况后,根据温度应用的工况决定多种晶体盐相变材料组成的比例,比例的混合通过称重法实现。终端温度的调节是通过循环水泵变频调节水流量与蓄能介质热交换的量来实现。蓄能时间调整是通过蓄能介质的容积和蓄能箱内水侧和氟侧的管道布管面积实现。比如蓄能时间短,放能时间长,则加大蓄能介质的容积、减少蓄能箱内水侧布管面积和加大氟侧的盘管布管面积。通过谷时用电或者其他的热回收方式将能量(冷热量)蓄积到蓄能箱供峰时或需要的时候使用。
[0024]
工作原理: 1)夜间运行模式:在夜间谷电期间,打开蓄能侧冷媒电磁阀12,其余电
磁阀、冷热水阀及水泵14均关闭,压缩机1启动工作(制热时四通阀3得电工作),制冷系统通过蓄能装置27储存冷(热)能。
[0025]
2)白天运行模式:正常模式a:打开蓄能侧冷热水阀一13和蓄能侧冷热水阀二131,其余电磁阀、冷热水阀及压缩机1均关闭,循环水泵14打开,回水冷冻水通过与蓄能箱内的蓄能材料放冷(热)进行热交换,产生需要温度冷冻水,冷冻水的温度通过水泵的变频流量和蓄能材料的放能时间周期决定。
[0026]
极端模式b:若外界环境异常或房间内的负荷增加导致的冷(热)量需求变大时,优先启用蓄能能量,蓄能能量耗尽后,蓄能侧冷媒电磁阀和蓄能侧冷热水阀关闭,打开板式换热器侧冷媒电磁阀一8,板式换热器侧冷媒电磁阀二81,板式换热器侧冷热水阀一9,板式换热器侧冷热水阀二91,启动压缩机制冷系统进行需求补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