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吸油冷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507785发布日期:2022-04-06 19:06阅读:698来源:国知局
虹吸油冷却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冷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虹吸油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2.现有针对制冷机组的油液冷却一般采用以下几种方式:1、水冷却系统,换热管结垢影响油冷却器换热的问题,降低冷却效率。2、风冷却系统,电机运转存在电耗的问题。3、采用压力容器实现虹吸方式降温,增加设备成本,且需要报验压力容器。
3.因此,研发一种冷却效率高且减少设备成本的冷却装置是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虹吸油冷却装置,以解决背景技术中所提到的问题。
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虹吸油冷却装置,包括气液分离器、油分离器、油冷板换和储液器,所述油冷板换上连接有第二管路、第三管路、第五管路和第六管路,所述气液分离器的第一连接管与冷凝器连接,所述气液分离器的第四连接管、第二管路、油冷板换、第三管路、气液分离器的第三连接管依次连接形成第一换热管路,所述气液分离器的第二连接管与储液器连接,所述油分离器、第五管路、油冷板换、第六管路的一端依次连接形成第二换热管路,所述第六管路的另一端与压缩机的回油口连接。
6.优选的是,所述气液分离器包括罐体、第一连接管、第二连接管、第三连接管和第四连接管,所述罐体立式设置,所述第一连接管的一端与罐体的顶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管的另一端通过第一管路与冷凝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管的一端与第一连接管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管的另一端通过第四管路与储液器连接,所述第三连接管的一端与第二连接管连接,所述第三连接管的另一端与排气管连接,所述第四连接管的一端与罐体的底部连接,所述第四连接管的另一端通过第二管路与油冷板换连接。
7.在上述任一方案优选的是,所述油分离器上设有温度传感器。
8.在上述任一方案优选的是,所述第五管路与第六管路之间还设有第七管路,所述第七管路上设有电磁阀。
9.在上述任一方案优选的是,所述第五管路上自出油方向依次设有第一截止阀、过滤桶、角阀和第二截止阀。
10.在上述任一方案优选的是,所述油分离器和储液器上分别设有双安全阀。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具有的优点和有益效果为:
12.通过利用液柱形成的重力作用,进入油冷板换,通过制冷剂液体与油侧热交换,同时,由于制冷剂在蒸发过程中密度逐渐减小,油冷板换回气管中的气液混合物的密度要低于油冷板换供液管中液体的密度,这种密度差会形成一个压力差,此所形成的压力差使液态制冷剂不断流入油冷板换中,不断吸收油的热量,实现油的冷却,蒸发所产生的高压蒸汽
进入冷凝器排气口,气液分离后的气体在压缩机排气所形成的虹吸作用下进入冷凝器继续循环,冷却效果明显,使制冷机组供油温度稳定。
13.通过采用此种虹吸方式,不需要配置压力容器(如虹吸罐),只需在立式气液分离器内形成液柱即可实现,减少设备成本。
1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虹吸油冷却装置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虹吸油冷却装置的工作原理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虹吸油冷却装置中气液分离器的结构示意图;
17.其中:1、第一管路;2、气液分离器;21、罐体;22、第一连接管;23、第二连接管;24、第三连接管;25、第四连接管;3、第二管路;4、油冷板换;5、第三管路;6、第四管路;7、储液器;8、油分离器;9、第五管路;10、第六管路;11、第七管路;12、排气管;13、螺杆压缩机;14、第一截止阀;15、过滤桶;16、角阀;17、第二截止阀;18、电磁阀;19、双安全阀。
具体实施方式
18.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虹吸油冷却装置,包括气液分离器2、油分离器8、油冷板换4和储液器7,油冷板换4上连接有第二管路3、第三管路5、第五管路9和第六管路10,气液分离器2的第一连接管22与冷凝器连接,气液分离器2的第四连接管25、第二管路3、油冷板换4、第三管路5、气液分离器2的第三连接管24依次连接形成第一换热管路,气液分离器2的第二连接管23与储液器7连接,油分离器8、第五管路9、油冷板换4、第六管路10的一端依次连接形成第二换热管路,第六管路10的另一端与螺杆压缩机13的回油口连接。
19.如图2所示,气液分离器2包括罐体21、第一连接管22、第二连接管23、第三连接管24和第四连接管25,罐体21立式设置,第一连接管22的一端与罐体21的顶部连接,第一连接管22的另一端通过第一管路1与冷凝器连接,第二连接管23的一端与第一连接管22连接,第二连接管23的另一端通过第四管路6与储液器7连接,第三连接管24的一端与第二连接管23连接,第三连接管24的另一端与排气管12连接,第四连接管25的一端与罐体21的底部连接,第四连接管25的另一端通过第二管路3与油冷板换4连接。其中,罐体21采用碳钢管焊接而成。
20.本实施例的虹吸油冷却装置对供给制冷机组的油液进行降温冷却,以保证为制冷机组供油温度的稳定性。下面对虹吸油冷却装置的工作原理进行详细说明。
21.螺杆压缩机13压缩后排出的高温高压的制冷剂气体输送至油分离器8,油分离器8分离的制冷剂气体排至冷凝器,并与外界介质进行热量交换后,形成的制冷剂液体一小部分依次经第一管路1、第一连接管22进入气液分离器2,该部分制冷剂液体借助重力在气液分离器2内形成液柱,并依次经第四连接管25、第二管路3进入油冷板换4,在油冷板换4内换热后形成制冷剂气体,并依次经第三管路5、第三连接管24、排气管12排至冷凝器。油分离器8分离的高温润滑油经第五管路9进入油冷板换4,在油冷板换4内进行换热,以对润滑油进行降温冷却,并经第六管路10回流至螺杆压缩机13的回油口。制冷剂与润滑油在油冷板换4内进行热交换,制冷剂液体吸收润滑油的热量蒸发为制冷剂气液混合物或气体,其中,制冷剂气体经第三连接管24、排气管12进入冷凝器,制冷剂液体在重力作用下回落至气液分离
器2内。经冷凝器排出的制冷剂液体另一大部分经第二连接管23、第四管路6进入储液器7。
22.本实施例的虹吸油冷却装置,通过利用液柱形成的重力作用,进入油冷板换4,通过制冷剂液体与油侧热交换,同时,由于制冷剂在蒸发过程中密度逐渐减小,油冷板换4回气管中的气液混合物的密度要低于油冷板换4供液管中液体的密度,这种密度差会形成一个压力差,此所形成的压力差使液态制冷剂不断流入油冷板换4中,不断吸收油的热量,实现油的冷却,蒸发所产生的高压蒸汽进入冷凝器排气口,气液分离后的气体在压缩机排气所形成的虹吸作用下进入冷凝器继续循环,冷却效果明显,使制冷机组供油温度稳定。而且,通过采用此种虹吸方式,不需要配置压力容器(如虹吸罐),只需在立式气液分离器2内形成液柱即可实现,减少设备成本。
23.进一步的,油分离器8上设有温度传感器。第五管路9与第六管路10之间还设有第七管路11,第七管路11上设有电磁阀18。
24.温度传感器以对油分离器8内的润滑油进行实时监测,当温度超过限定值时,第七管路11上的电磁阀18关闭,高温润滑油经第五管路9进入油冷板换4,与制冷剂侧进行热交换,冷却的润滑油经第六管路10回流至螺杆压缩机13的回油口,实现对润滑油的降温冷却,此时,制冷剂侧按上述工作过程正常工作。当机组长时间停机,环境温度低,温度未超过限定值时,第七管路11上的电磁阀18开启,一部分润滑油直接依次经第五管路9、第七管路11,进入第六管路10,同时大部分高温润滑油经第五管路9进入油冷板换4,冷却的润滑油经第六管路10回流进入螺杆压缩机13的回油口,经冷凝器排出的制冷剂液体大部分经第四管路6流至储液器7,分离后的气体经排气管12排出。
25.进一步的,第五管路9上自出油方向依次设有第一截止阀14、过滤桶15、角阀16和第二截止阀17。
26.进一步的,油分离器8和储液器7上分别设有双安全阀19。双安全阀19包括安全阀座、分别与安全阀座连接的第一安装阀和第二安全阀,第一安全阀和第二安全阀并排设置在安全阀座上。
27.第一安全阀和第二安全阀交替工作,不会同时关闭或同时开启。当对其中一个安全阀进行校验时,另一个安全仍能正常工作,以保证油分离器8和储液器7内部的压力平衡,安全性能高,且无需停机校验。
28.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