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箱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9414761阅读:来源:国知局
冻室部分的放大横向剖断俯视图。
[0051]图11是图4的Yll部分的放大剖视图。
[0052]图12是后壁用的真空隔热板的立体图。
[0053]图13是图4的Y13部分的放大剖视图。
[0054]图14是电气布线收纳盒附近的横向剖断俯视图。
[0055]图15是从单个电气布线收纳盒的正面侧观察的立体图。
[0056]图16是底板和加强板的立体图。
[0057]图17是从内箱的正面侧观察的立体图。
[0058]图18是从内箱的背面侧观察的立体图。
[0059]图19是排水筒固定部分的横向剖断俯视图。
[0060]图20是表示冷冻室用的加强板的安装部分的纵向剖断侧视图。
[0061]图21是表示冷冻室用的加强板的安装方法的纵向剖断侧视图。
[0062]符号说明:
[0063]1-隔热箱体、2-外箱(外板)、3_内箱(内板)、4_冷藏室(冷藏温度带的储藏室)、5_蔬菜室(冷藏温度带的储藏室)、6_制冰室(冷冻温度带的储藏室)、7_小冷冻室(冷冻温度带的储藏室)、8_主冷冻室(冷冻温度带的储藏室)、15-隔热隔离壁、20-冷藏用冷却器、21-冷冻用冷却器、26-冷气管道、32-管道罩(罩)、39_排水筒、41-控制装置、43-左侧壁、44-右侧壁、45-顶壁、46-底部壁、47-后壁、47a-冷藏温度带用后壁、47b-冷冻温度带用后壁、50-螺栓、53-左侧板、54-右侧板、55-顶板、56-底板、57-背板、58-加强板、59-侧部加强板、60-注入口、63-左侧板、64-右侧板、65-顶板、66-底板、67-背板、68-中间隔离部、70-真空隔热板、71-泡沫隔热材料、72、73、74、75_真空隔热板、76、76a-倒角部、77-引导部件、77a-引导面、78-角部、79-部件安装用的凸部、80-凸部、81-跑气孔、82-薄板、83-加强用成形部、84-薄板、85-倾斜部、86-薄板、87a-阶梯部、87b-槽部、88-散热管、89-槽部、90-托盘支撑用凸部、91-加强用成形部、93-电气布线收纳盒、94-固定部、98-加强板、99-固定部、100-卡合爪、103-软带
【具体实施方式】
[0064]以下,参照附图来说明一实施方式的冰箱。
[0065]首先,如图1所示,冰箱的隔热箱体I由在钢板制的外箱2与合成树脂制的内箱3之间的空间部设置有隔热材料的隔热壁构成,内部设置有多个储藏室,详细构成后面叙述。作为储藏室,具体而言,从上层起设置有冷藏室4、蔬菜室5,在其下方左右并排设置有制冰室6和小冷冻室7 (参照图2),在它们的下方设置有主冷冻室8。在制冰室6内设置有自动制冰装置9。
[0066]冷藏室4和蔬菜室5都是冷藏温度带(例如I?4°C的正温度带)的储藏室,它们之间被合成树脂制的隔离壁10上下隔离。在冷藏室4的前表面以能够在前后方向上转动的方式设置有铰链开闭式的隔热门4a。在该隔热门4a的背面部设置有门搁架4b。在蔬菜室5的前表面设置有推拉式的隔热门5a。在该隔热门5a的背面部连结有构成储藏容器的下部壳体11。在下部壳体11的上部设置有形状比下部壳体11小的上部壳体12。在冷藏室4内的最下部(隔离壁10的上部)设置有冷藏食品室13。在该冷藏食品室13内以能够拉出和推入的方式设置有冷藏壳体14。
[0067]制冰室6、小冷冻室7和主冷冻室8都是冷冻温度带(例如-10?_20°C的负温度带)的储藏室。冷藏温度带的蔬菜室5与冷冻温度带的制冰室6及小冷冻室7之间被隔热隔离壁15上下隔离。该隔热隔离壁15与隔热箱体I设置成一体。因此,冷藏温度带的储藏室(冷藏室4、蔬菜室5)和冷冻温度带的储藏室(制冰室6、小冷冻室7、主冷冻室8)的储藏温度带不同,它们之间被隔热隔离壁15上下隔离。在制冰室6的前表面设置有推拉式的隔热门6a,在该隔热门6a的背面部连结有储冰容器16。在小冷冻室7的前表面虽然未图示,但是也设置有连结储藏容器的推拉式的隔热门。在主冷冻室8的前表面也设置有推拉式的隔热门8a,在该隔热门8a的背面部连结有构成储藏容器的下部容器17和上部容器18。
[0068]在隔热箱体I内组装有用于冷却上述各储藏室的制冷循环回路。该制冷循环回路构成为包括:冷却作为冷藏温度带的储藏室的冷藏室4和蔬菜室5的冷藏用冷却器20、冷却作为冷冻温度带的储藏室的制冰室6、小冷冻室7和主冷冻室8的冷冻用冷却器21。在隔热箱体I的下端部背面侧设置有机械室22。在该机械室22内设置有构成制冷循环回路的压缩机23、冷凝器(未图示)、对它们进行冷却的冷却风扇(它也未图示)、除霜水蒸发盘24等。
[0069]在隔热箱体I内的冷藏温度带的储藏室(冷藏室4、蔬菜室5)的里侧,如下所述那样设置有冷藏用冷却器20、用于将该冷藏用冷却器20所生成的冷气提供给冷藏室4(和蔬菜室5)内的冷气管道26、用于使冷气循环的冷藏侧送风风扇27等。兼做送风管道的冷藏侧冷却器室28被设置成位于冷藏室4的最下层的冷藏食品室13的后方,在该冷藏侧冷却器室28内设置有冷藏用冷却器20。在冷藏侧冷却器室28的前侧下部,设置有吸入蔬菜室5内的空气吸入口 29。在冷藏侧冷却器室28的后部侧的下部,设置有接收冷藏用冷却器20的除霜水的冷藏侧水接收部30。冷藏侧水接收部30所接收的水经由排水软管30a(参照图18)被导出到上述机械室22内的除霜水蒸发盘24而被蒸发。
[0070]在冷藏食品室13的后方设置有冷藏侧送风风扇27,并且设置有送风管道31。送风管道31的下端部与上述冷藏侧冷却器室28的上部连通,送风管道31的上端部与上述冷气管道26的下端部连通。冷气管道26沿着冷藏室4的背面向上方延伸,从前方起被管道罩32覆盖。管道罩32上设置有:用于将流过冷气管道26内的冷气提供到冷藏室4和冷藏室13内的多个冷气喷出口 33。此外,虽然未图示,但是,在构成冷藏室4的底板的隔离壁10的后部的左右角部,形成有使冷藏室4与蔬菜室5连通的连通口。
[0071]在该构成中,当冷藏侧送风风扇27被驱动时,如图1的箭头所示,蔬菜室5内的空气从吸入口 29被吸入到冷藏侧冷却器室28内,该被吸入的空气被吹出到送风管道31侦U。被吹出到送风管道31侧的空气经由冷气管道26从多个冷气喷出口 33被吹出到冷藏室4内和冷藏食品室13内。被吹出到冷藏室4内的冷气的一部分又被提供到蔬菜室5内。然后,最终经由冷藏侧冷却器室28被吸入到送风管道31内,如此这样地进行循环。在该过程中,流过冷藏侧冷却器室28内的空气被冷藏用冷却器20冷却而变成冷气,该冷气被提供给冷藏室4和蔬菜室5,由此,冷藏室4和蔬菜室5被冷却到冷藏温度带的温度。
[0072]在隔热箱体I内的冷冻温度带的储藏室(制冰室6、小冷冻室7、主冷冻室8)的里侦牝设置有兼做送风管道的冷冻侧冷却器室35。冷冻用冷却器21和除霜电热器(未图示)配置成位于该冷冻侧冷却器室35的下部。冷冻侧送风风扇36被配置成位于冷冻侧冷却器室35的上部。在冷冻侧冷却器室35的前表面侧,与各储藏室(制冰室6、小冷冻室7、主冷冻室8)相对应地设置有冷气喷出口 37,在下部设置有吸入口 38。
[0073]接收冷冻用冷却器21除霜时的除霜水的排水筒39被设置成位于冷冻用冷却器21的下方。该排水筒39经由贯穿隔热箱体I的底部隔热壁的排水管40而与机械室22内的上述除霜水蒸发盘24连通。由此,排水筒39接收的除霜水也经由排水管40被导出到除霜水蒸发盘24,在该除霜水蒸发盘24被蒸发。
[0074]在该构成中,当冷冻侧送风风扇36被驱动时,冷冻用冷却器21所生成的冷气进行以下循环:从各冷气喷出口 37被提供到制冰室6、小冷冻室7、主冷冻室8内,之后,从吸入口 38返回到冷冻侧冷却器室35内。由此,这些制冰室6、小冷冻室7、主冷冻室8被冷却到冷冻温度带的温度。此外,在隔热箱体I的顶部的隔热壁的上表面侧,设置有控制该冰箱的动作的控制装置41。
[0075]接下来,也参照图2?图21对隔热箱体I的具体构成进行说明。隔热箱体I具有左侧壁43、右侧壁44、顶壁45、底部壁46、后壁47、以及上述隔热隔离壁15,前表面形成有开口。这些壁43?47和隔热隔尚壁15构成隔热箱体I的隔热壁。
[0076]构成隔热箱体I的外板的外箱2是钢板制的,具有左侧板53、右侧板54、顶板55、底板56和背板57,前表面开口。此时,左侧板53、右侧板54和顶板55是将一张长条形钢板弯折成大致U字状而形成的。底板56上以弯折的方式形成有用于形成机械室22的曲轴状的弯曲部56。在该底板56上如图16所示,在前部的左右两侧和后上部的左右两侧,通过点焊固定有金属板制的加强板58,从而被加强。此外,在该底板56的左右两侧仍然是通过点焊而固定有金属制的侧部加强板59 (参照图5),从而被加强。
[0077]在左侧板53和右侧板54各自的前端部形成有向内侧突出的连结片53a、54a(参照图6?图8),在各自的后端部形成有指向前方的连结片53b、54b。在背板57的左右两端部形成有插入上述左侧板53和右侧板54的连结片53b、54b并卡合的连结片。如图3和图5所示,在背板57的左右两侧部的上部和下部,形成有用于注入后述的泡沫隔热材料的原液的注入口 60。注入口 60形成于4个部位。此外,在背板57上设置有多条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加强用成形部61。
[0078]构成隔热箱体I的内板的内箱3是合成树脂制的,是利用真空成形机进行一体成形而得到的。该内箱3具有与外箱2的左侧板53、右侧板54、顶板55、底板56
当前第2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