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装置的制造方法_4

文档序号:9793770阅读:来源:国知局
51a停止。此夕卜,在第二四通切换阀56的周围的压力差变小后,切换第二四通切换阀56的状态。通过该第二四通切换阀56的状态的切换,如图6所示,利用侧热交换器21a中蒸发后的制冷剂流入中间压配管51b而被吸入至高级压缩机51c。此时,热源侧热交换器53中蒸发后的制冷剂被吸入至低级压缩机51a。
[0087](3)空调机的特征
[0088](3-1)
[0089]在该空调机中,采用了将低级压缩机51a和高级压缩机51c串联连接的结构。除此之外,还构成制冷剂回路,并进行控制,以使从低级压缩机51a排出而流动至中间压配管51b的中间压制冷剂在图4所示的第一状态下朝热源侧热交换器53流动,并在图7所示的第二状态下朝利用侧热交换器22a流动。根据该空调机,在外部气体温度较低而在热源侧热交换器53中无需高压制冷剂的情况下,能将四通切换阀55、56设为图4所示的第一状态,能提高空调机的运转效率。另外,如图7所示,当外部气体温度较高时,在需要一边使第一及第三利用侧热交换器21a、23a作为蒸发器起作用,一边使第二利用侧热交换器22a相对于较小的热负载作为散热器起作用的情况下,通过将四通切换阀55、56设为图7所示的第二状态,将中间压制冷剂输送至第二利用侧热交换器22a,能提高空调机的运转效率。
[0090](3-2)
[0091]空调机的控制部60具有第一利用侧热交换器21a作为蒸发器起作用、且第二利用侧热交换器22a作为散热器起作用的中间压利用运转模式(参照图4、图7),以作为制冷制热混合运转模式60c的一个模式。在该中间压利用运转模式下,控制部60对切换机构即四通切换阀55、56进行控制,以使从低级压缩机51a排出而流动至中间压配管51b的中间压制冷剂直接朝热源侧热交换器53或利用侧热交换器22a流动。这样,不仅目前所利用的从高级压缩机排出的高压制冷剂,通过积极地利用中间压制冷剂,无需无用地进行降低高压制冷剂的压力这样的运转,从而能提高空调机的运转效率。
[0092](3-3)
[0093]空调机的控制部60具有图7所示的第一混合运转模式、图4所示的第二混合运转模式,以作为制冷制热混合运转模式60c。此外,对四通切换阀55、56进行控制,以在第一混合运转模式下,中间压制冷剂流动至第二利用侧热交换器22a,并在第二混合运转模式下,高压制冷剂流动至第二利用侧热交换器22a。这样,在该空调机中,除了使高压制冷剂流动至利用侧热交换器22a的选择之外,还能进行使中间压制冷剂流动至利用侧热交换器22a的选择,在利用侧单元22的设置空间的热负载较小的情况下,能使用中间压制冷剂来提高空调机的运转效率。
[0094](3-4)
[0095]在图7所示的第一混合运转模式下,空调机的控制部60将从高级压缩机51c排出的高压制冷剂流动至热源侧热交换器53以进行散热,另一方面,将从低级压缩机51a排出的中间压制冷剂的一部分流动至第二利用侧热交换器22a以进行散热,从而利用第二利用侧单元22进行制热运转。上述热源侧热交换器53及利用侧热交换器22a中散热、冷凝后的制冷剂流动至第一及第三利用侧热交换器21a、23a而进行蒸发。在外部气体温度较高、第二利用侧单元22的制热的热负载较小的情况下,由控制部60选择该第一混合运转模式,从而提高了空调机的运转效率。
[0096](3-5)
[0097]在图4所示的第二混合运转模式下,空调机的控制部60对四通切换阀55、56进行控制,以使从高级压缩机51c排出的高压制冷剂朝第二利用侧热交换器22a流动、且使从低级压缩机51a排出的中间压制冷剂的一部分朝热源侧热交换器53流动,此外,还根据外部气体温度改变热源侧风扇59的转速以调节中间压制冷剂的压力。具体而言,当外部气体温度降低时,控制部60进行减小热源侧风扇59的转速以提高中间压制冷剂的压力的风扇控制。藉此,提高了空调机的运转效率。
[0098](3-6)
[0099]当从图7所示的第一混合运转模式切换至图4所示的第二混合运转模式时,空调机的控制部60经由图12的制冷剂回路的状态。具体而言,在切换的过程中,使高级压缩机51 c暂时停止,在第一四通切换阀55的周围的压力差变小后,切换第一四通切换阀55的状态。这样,通过使高级压缩机51c暂时停止,能抑制伴随着四通切换阀55的状态切换而产生的噪声。另外,在周围的压力差变小后进行状态的切换,因此,能可靠地切换四通切换阀55的状
??τ O
[0100](符号说明)
[0101]21、22、23利用侧单元
[0102]21a、22a、23a利用侧热交换器
[0103]21b、22b、23b利用侧膨胀阀(利用侧膨胀机构)
50热源侧单元
[0105]51压缩机构
[0106]51a低级压缩机
[0107]51b中间压配管
[0108]51c高级压缩机
[0109]53热源侧热交换器
[0110]54热源侧膨胀阀(热源侧膨胀机构)
[0111]55、56四通切换阀(切换机构)
[0112]59热源侧风扇
[0113]60控制部
[0114]60c制冷制热混合运转模式
[0115]65外部气体温度传感器
[0116]现有技术文献
[0117]专利文献
[0118]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3 —130492号公报
【主权项】
1.一种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热源侧单元(50),该热源侧单元(50)具有压缩机构(51)、热源侧热交换器(53)及热源侧膨胀机构(54),所述压缩机构(51)具有低级压缩机(51a)及高级压缩机(51c); 第一利用侧单元(21),该第一利用侧单元(21)具有第一利用侧热交换器(21a)和第一利用侧膨胀机构(21b); 第二利用侧单元(22),该第二利用侧单元(22)具有第二利用侧热交换器(22a)和第二利用侧膨胀机构(22b);以及 切换机构(55、56),该切换机构(55、56)对从所述压缩机构朝所述热源侧热交换器、所述第一利用侧热交换器及所述第二利用侧热交换器流动的制冷剂的路径进行切换, 所述低级压缩机和所述高级压缩机经由中间压配管(51b)而串联连接, 所述切换机构(55、56)在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之间进行切换,其中,所述第一状态是指从所述低级压缩机排出而流动至所述中间压配管的中间压制冷剂朝所述热源侧热交换器流动的状态,所述第二状态是指所述中间压制冷剂朝所述第一利用侧热交换器或所述第二利用侧热交换器流动的状态。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对所述切换机构进行控制的控制部(60), 所述控制部具有所述第一利用侧热交换器(21a)作为蒸发器起作用、所述第二利用侧热交换器(22a)作为散热器起作用的中间压利用运转模式, 在该中间压利用运转模式下,对所述切换机构(55、56)进行控制,以使从所述低级压缩机(51a)排出而流动至所述中间压配管(51b)的中间压制冷剂直接朝所述热源侧热交换器(53)、所述第一利用侧热交换器(21a)或所述第二利用侧热交换器(22a)流动。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对所述切换机构进行控制的控制部(60), 所述控制部具有所述第一利用侧热交换器(21a)作为蒸发器起作用、所述第二利用侧热交换器(22a)作为散热器起作用的第一混合运转模式及第二混合运转模式, 在所述第一混合运转模式下,所述控制部对所述切换机构(55、56)进行控制,以使从所述低级压缩机(51a)排出而流动至所述中间压配管(51b)的中间压制冷剂朝所述第二利用侧热交换器(22a)流动, 在所述第二混合运转模式下,所述控制部对所述切换机构(55、56)进行控制,以使从所述高级压缩机(51c)排出的高压制冷剂朝所述第二利用侧热交换器(22a)流动。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在所述第一混合运转模式下对所述切换机构(55、56)进行控制,以使所述中间压制冷剂朝所述第二利用侧热交换器(22a)流动,且使从所述高级压缩机(51c)排出的高压制冷剂朝所述热源侧热交换器(53)流动。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热源侧单元(50)还具有:用于朝所述热源侧热交换器(53)输送外部气体的热源侧风扇(59);以及对外部气体温度进行检测的外部气体温度传感器(65), 所述控制部在所述第二混合运转模式下对所述切换机构(55、56)进行控制,以使所述高压制冷剂朝所述第二利用侧热交换器(22a)流动,且使所述中间压制冷剂朝所述热源侧热交换器(53)流动,并且所述控制部根据所述外部气体温度改变所述热源侧风扇的转速以调节所述中间压制冷剂的压力。6.如权利要求3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 当从所述第一混合运转模式向所述第二混合运转模式切换时,所述控制部使低级压缩机(5 Ia)或高级压缩机(51 c)暂时停止,在利用所述切换机构(55、56)切换制冷剂的路径后,返回至低级压缩机(51a)及高级压缩机(51c)这两者运转的状态。
【专利摘要】制冷装置包括热源侧单元(50)、利用侧单元(21、22)及四通切换阀(55、56)。低级压缩机(51a)和高级压缩机(51c)经由中间压配管(51b)串联连接。四通切换阀(55、56)在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之间进行切换。第一状态是指从低级压缩机(51a)排出而流动至中间压配管(51b)的中间压制冷剂朝热源侧热交换器(53)流动的状态。第二状态是指中间压制冷剂朝利用侧热交换器(22a)流动的状态。
【IPC分类】F25B13/00, F25B7/00, F25B1/00
【公开号】CN105556219
【申请号】CN201480051053
【发明人】西村忠史, 松井伸树
【申请人】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公开日】2016年5月4日
【申请日】2014年9月12日
【公告号】EP3048386A1, WO2015041166A1
当前第4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