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制冷系统的配管组件和具有其的制冷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769555阅读:113来源:国知局
用于制冷系统的配管组件和具有其的制冷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冷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制冷系统的配管组件和具有其的制冷系统。
【背景技术】
[0002]相关技术中的空调器用减振件、如配重块多采用圆柱形结构,配重块中间开圆形通孔,通孔一侧开缝,将配重块与铜管装配后用束紧带进行紧固,此种配重块的装配效率较低,且配重块装配后容易旋转、位置难以固定,常出现与设计要求固定方向不符的情况,以致影响减振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在于提出一种用于制冷系统的配管组件,所述配管组件的减振效果好。
[0004]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配管组件的制冷系统。
[0005]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用于制冷系统的配管组件,包括:配管,所述配管包括彼此相连的直管段和弯管段;和减振件,所述减振件设在所述配管上,所述减振件内形成有彼此连通的直管容纳腔和弯管容纳腔,所述减振件的外表面上形成有与所述直管容纳腔连通的第一安装槽和与所述弯管容纳腔连通的第二安装槽,所述直管段适于穿过所述第一安装槽配合在所述直管容纳腔内,所述弯管段适于穿过所述第二安装槽配合在所述弯管容纳腔内。
[000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制冷系统的配管组件,通过将配管的直管段穿过第一安装槽装配在减振件的直管容纳腔内,且将配管的弯管段穿过第二安装槽装配在减振件的弯管容纳腔内,从而在保证减振件与配管连接可靠的前提下,可以有效地提高减振件的装配效率,且减振件装配后与配管的定位可靠,从而可以有效地提高减振件的减振效果。
[0007]具体地,所述第一安装槽的远离所述直管容纳腔的一侧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安装槽的与所述直管容纳腔相连的一侧的宽度,所述第二安装槽的远离所述弯管容纳腔的一侧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安装槽的与所述弯管容纳腔相连的一侧的宽度。
[0008]具体地,所述第一安装槽的宽度从外到内逐渐减小,所述第二安装槽的宽度从外到内逐渐减小。
[0009]具体地,所述第一安装槽的两个侧壁面均形成为斜面,所述第二安装槽的两个侧壁面均形成为斜面。
[0010]进一步地,所述配管组件进一步包括:至少一个防脱件,所述防脱件设在所述减振件上以防止所述直管段从所述直管容纳腔内脱出和/或所述弯管段从所述弯管容纳腔内脱出。
[0011]可选地,所述防脱件为胶贴,所述胶贴粘接在所述减振件上、且位于所述第一安装槽的远离所述直管容纳腔的一侧和/或所述第二安装槽的远离所述弯管容纳腔的一侧。
[0012]可选地,所述减振件上形成有用于容纳所述防脱件的容纳槽。
[0013]具体地,所述容纳槽包括第一容纳槽和第二容纳槽,所述第一容纳槽和所述第二容纳槽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安装槽和/或所述第二安装槽的两侧,且所述第一容纳槽和所述第二容纳槽的一端贯穿所述第一安装槽和/或所述第二安装槽的两个侧壁,所述防脱件的两端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容纳槽和所述第二容纳槽内。
[0014]具体地,所述防脱件为卡簧。
[0015]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制冷系统,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用于制冷系统的配管组件。
[001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制冷系统,通过设置上述第一方面的用于制冷系统的配管组件,从而提高了制冷系统的整体性能。
[0017]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减振件的主视图;
[0019]图2是图1中所示的减振件的剖面图;
[0020]图3是图1中所示的减振件的左视图;
[0021]图4是图1中所示的减振件的俯视图;
[0022]图5是图1中所示的减振件的仰视图;
[0023]图6是图1中所示的减振件的一个立体图;
[0024]图7是图1中所示的减振件的另一个立体图;
[0025]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减振件的主视图;
[0026]图9是图8中所示的减振件的剖面图;
[0027]图10是图8中所示的减振件的左视图;
[0028]图11是图8中所示的减振件的俯视图;
[0029]图12是图8中所示的减振件的仰视图;
[0030]图13是图8中所示的减振件的一个立体图;
[0031]图14是图8中所示的减振件的另一个立体图;
[0032]图15是图8中所示的减振件和胶贴的主视图;
[0033]图16是图15中所示的减振件和胶贴的俯视图;
[0034]图1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配管组件的主视图;
[0035]图18是图17中所示的配管组件的俯视图;
[0036]图19是图17中所示的减振件的俯视图;
[0037]图20是图17中所示的减振件的剖面图。
[0038]附图标记:
[0039]100:配管组件;
[0040]1:配管;11:直管段;12:弯管段;
[0041]2:减振件;211:直管容纳腔;212:弯管容纳腔;
[0042]221:第一安装槽;222:第二安装槽;
[0043]23:容纳槽;231:第一容纳槽;232:第二容纳槽;
[0044]3:卡簧;3a:胶贴。
【具体实施方式】
[0045]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0046]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例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实用新型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此外,本实用新型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例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可应用于性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0047]下面参考图1-图20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用于制冷系统(图未示出)的配管组件100。
[0048]如图17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用于制冷系统的配管组件100,包括:配管I和减振件2。
[0049]具体地,配管I包括彼此相连的直管段11和弯管段12。如图17所示,直管段11可以形成为中心轴线沿直线延伸的圆形管,弯管段12可以形成为中心轴线沿曲线延伸的圆形管,直管段11的内径和外径可以与弯管段12的内径和外径分别相同,直管段11的一端与弯管段12的一端可以按照中心轴线相互衔接的方式直接相连且彼此连通。优选地,参照图17,弯管段12的中心轴线可以形成为弧形,且弧形的中心角大于等于90°小于等于180。。
[0050]具体地,参照图9和图17,减振件2设在配管I上,减振件2内形成有彼此连通的直管容纳腔211和弯管容纳腔212,直管容纳腔211与直管段11的形状相适配,从而直管段11可以配合在直管容纳腔211内,弯管容纳腔212与弯管段12的形状相适配,从而弯管段12可以配合在弯管容纳腔212内。
[0051]进一步地,减振件2的外表面上形成有与直管容纳腔211连通的第一安装槽221和与弯管容纳腔212连通的第二安装槽222。参照图1、图6和图8、图13,减振件2可以大体构造为矩形块(如图1所示)、还可以大体构造为中心角为直角的扇形块(如图8所示),直管容纳腔211沿上下方向贯穿减振件2的顶壁和底壁,弯管容纳腔212从减振件2的平面侧壁(例如图6中所示的右侧壁)向减振件2的中心凹入以与直管容纳腔211的底部相连通,第一安装槽221从减振件2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