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中水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806599阅读:16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智能化中水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智能化中水处理装置,属于水处理领域。
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智能化中水处理装置,包括中水引入管、过滤器、调节池、清水池、水箱、水泵和管道,水泵装在连接清水池与水箱的管道上,过滤器中装有过滤材料和吸附材料,调节池与过滤器之间的进水管上装有提升泵,过滤器通过上水管与清水池连通,且上水管上安装有电动阀;过滤器上设置有排气管,过滤器下端的出水管道上设置有电动阀,并通过该电动阀与排污管连通;过滤器的下端连接有反冲进水管,反冲进水管的另一端与水箱连接,反冲进水管上设置有安全阀、手动阀和电动阀;清水池和调节池之间设置有加药箱、可编程序控制器和臭氧发生器,加药箱通过加药管与调节池连通,臭氧发生器通过臭氧输出管与清水池连通,可编程序控制器通过导线分别与加药箱和臭氧发生器连接;调节池的底部通过管道与排污泵连通。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过滤器的下端连接有反冲进水管,反冲进水管的另一端与水箱连接,反冲进水管上设置有安全阀、手动阀和电动阀,通过反冲进水管可以实施对过滤器的反冲洗,洗去过滤器中的污物,从而保证过滤器的处理能力,使过滤器处理后的水质能达到标准。此外,清水池和调节池之间设置有加药箱、可编程序控制器和臭氧发生器,可编程序控制器通过导线分别与加药箱和臭氧发生器连接,这样,调试中获得的有关数据可以写入可编程序控制器中,控制方式选为自动状态,整个装置按预期的动作顺序和逻辑关系自动运行,清水池内清毒、杀菌工作均与提升泵联合动作,并由可编程序控制器控制臭氧加入量和加入时间,实现了智能化操作,并提高了水处理的能力和水处理的效率。



图1所示,一种智能化中水处理装置,包括中水引入管13、过滤器2、调节池12、清水池22、水箱24、水泵23和管道,水泵23装在连接清水池22与水箱24的管道上,过滤器2中装有过滤材料和吸附材料,调节池12与过滤器2之间的进水管4上装有提升泵1,过滤器2通过上水管8与清水池22连通,且上水管8上安装有电动阀7;过滤器2上设置有排气管3,排气管3用于初滤时排气和测定出水,过滤器2下端的出水管道上设置有电动阀7,并通过该电动阀7与排污管5连通;过滤器2的下端连接有反冲进水管10,反冲进水管10的另一端与水箱24连接,反冲进水管10上设置有安全阀9、手动阀6和电动阀7;清水池22和调节池12之间设置有加药箱17、可编程序控制器18和臭氧发生器19,加药箱17通过加药管14与调节池12连通,臭氧发生器19通过臭氧输出管21与清水池22连通,可编程序控制器18通过导线16分别与加药箱17和臭氧发生器19连接;调节池12的底部通过管道与排污泵11连通。过滤器2内的过滤材料和吸附材料为细砂、无烟煤、活性碳或阴(阳)离子树脂及混床,可有效的过滤和吸附中水中的杂质和污物。

图1所示,调节池12上设置有液位计15、清水池22和水箱24上均设置有液位计20,且液位计15和液位计20均通过导线16与可编程序控制器18连接。液位计15可以检测出调节池12中的水位,并给可编程序控制器18输送数据,控制自动化流程,液位计20分别检测出清水池22和高位水箱24的水位,并给可编程序控制器18输送数据,控制自动化流程。

图1所示,提升泵1与调节池12之间的进水管4上设置有手动阀6和安全阀9。安全阀9可以控制过滤器2选用的压差,手动阀6可以控制提升泵1的流量。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如下正洗时,开启提升泵1,调节池12中的水经提升泵1、进水管4然后从过滤器2的上端进入过滤器2,经过滤器2处理后,从过滤器2的下端流出,此时,先将过滤器2下方的电动阀7打开一会儿,从过滤器2初排出的水流经排污管5并从排污口25排入阴井,然后关闭处理器2下方的电动阀7,此时,从过滤器2排出的水经进水管4进入第二过滤器2的上部,经第二过滤器2处理后,从第二过滤器2下端排出,同样,先将第二过滤器2下方的电动阀7打开一会儿,从第二过滤器2初排出的水从电动阀7进入排污管5,然后从排污口25排入阴井,然后关闭第二过滤器2下端的电动阀7,此时,从第二处理管2排出的清水经上水管8进入清水池22,再由水泵23抽入高位水箱24供用户使用。
需要反冲洗时,打开反冲进水管10上的手动阀6,高位水箱24中的水从过滤器2的下端进入过滤器2,并从过滤器2的上端排出,然后经电动阀7进入排污管5,再从排污口25排入阴井,通过对过滤器2的反冲洗,洗去过滤器2中的污物,保证过滤器2的处理能力。
调节池12中的沉淀污物可通过排污泵11排出。当调节池12中水位低于设定值时,可通过中水引入管13往调节池12中供水。并通过加药箱17、加药管14往调节池12中加药液,同时由可编程序控制器18控制加药的时间和数量。
臭氧发生器19用于清水池22的消毒、杀菌,通过臭氧输出管21将臭氧喷入清水池22。臭氧发生器19也由可编程序控制器18控制。
通过可编程序控制器18可实现处理系统及所有水箱互联动的自动化运行,还可实现提示性报警,并可远距离控制,实现智能化。
本实用新型的过滤器2可以采用一只,也可二只或多只同时使用,进一步提高水处理能力,使处理后的水质更加理想。
通过本实用新型实现了中水循环重复使用,节约了水资源,利国利民。
权利要求1.一种智能化中水处理装置,包括中水引入管(13)、过滤器(2)、调节池(12)、清水池(22)、水箱(24)、水泵(23)和管道,水泵(23)装在连接清水池(22)与水箱(24)的管道上,过滤器(2)中装有过滤材料和吸附材料,其特征在于a、调节池(12)与过滤器(2)之间的进水管(4)上装有提升泵(1),过滤器(2)通过上水管(8)与清水池(22)连通,且上水管(8)上安装有电动阀(7);b、过滤器(2)上设置有排气管(3),过滤器(2)下端的出水管道上设置有电动阀(7),并通过该电动阀(7)与排污管(5)连通;c、过滤器(2)的下端连接有反冲进水管(10),反冲进水管(10)的另一端与水箱(24)连接,反冲进水管(10)上设置有安全阀(9)、手动阀(6)和电动阀(7);d、清水池(22)和调节池(12)之间设置有加药箱(17)、可编程序控制器(18)和臭氧发生器(19),加药箱(17)通过加药管(14)与调节池(12)连通,臭氧发生器(19)通过臭氧输出管(21)与清水池(22)连通,可编程序控制器(18)通过导线(16)分别与加药箱(17)和臭氧发生器(19)连接;e、调节池(12)的底部通过管道与排污泵(11)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化中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调节池(12)上设置有液位计(15)、清水池(22)和水箱(24)上均设置有液位计(20),且液位计(15)和液位计(20)均通过导线(16)与可编程序控制器(18)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智能化中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提升泵(1)与调节池(12)之间的进水管(4)上设置有手动阀(6)和安全阀(9)。
专利摘要一种智能化中水处理装置,包括供水管(13)、过滤器(2)、调节池(12)、清水池(22)、水箱(24)、水泵(23)和管道,过滤器(2)上设置有排气管(3);过滤器(2)的下端连接有反冲进水管(10),反冲进水管(10)的另一端与水箱(24)连接;清水池(22)和调节池(12)之间设置有加药箱(17)、可编程序控制器(18)和臭氧发生器(19),加药箱(17)通过加药管(14)与调节池(12)连通,臭氧发生器(19)通过臭氧输出管(21)与清水池(22)连通,可编程序控制器(18)通过导线(16)分别与加药箱(17)和臭氧发生器(19)连接。本实用新型实现了中水循环使用,节约了水资源,不仅处理能力强,而且效率高,并能确保处理后的中水水质达到标准。
文档编号C02F9/02GK2554161SQ0226266
公开日2003年6月4日 申请日期2002年6月21日 优先权日2002年6月21日
发明者盛志骏, 盛瑞福 申请人:江苏瑞升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