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压加热缓冲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850404阅读:15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正压加热缓冲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田采油领域中含油污水处理加热缓冲装置,尤其是正压加热缓冲装置。
背景技术
在油田采油领域中,通常利用加热缓冲装置对含油污水进行加热及油水分离,油通过收油器进入收油泵回收利用。其中的加热炉是火筒式结构,主要利用烟囱的抽力将烟火管内抽成负压来实现烟气流通的,这样就需要较高的烟囱,烟囱高度要在20米左右,烟火管直径较粗,一般火管直径为800mm,烟管直径为500mm~600mm,烟管内的烟气流速慢,热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为了克服现有的加热缓冲装置烟囱高、烟管内的烟气流速慢及热效率低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正压加热缓冲装置,该装置具有烟囱低、烟火管内的烟气流速快及加热效率高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该正压加热缓冲装置包括罐体,罐体内置有火管、细烟管束,火管外连接有燃烧器,燃烧器与风机的出口相通,火管置于罐体内且其端部与细烟管束相通,烟管束另一端与烟囱相通。
上述的细烟管束由多根烟管组成,其根数可根据热力学计算得出;细烟管束成正三角形排列。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由于采取上述方案,利用风机向燃烧器内吹风,使燃料在烟火管内由负压燃烧转为止压燃烧,同时配合使用细烟管束,加快了烟气流速,降低了烟囱的高度,使燃料的燃烧更充分,加大了散热面积,热效率高,节省了燃料。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剖视图。
图中1-罐体,2-火管,3-燃烧器,4-风机,5-细烟管束,6-烟囱。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该正压加热缓冲装置包括罐体1,罐体1内置有火管2,火管2外连接有燃烧器3,燃烧器3与风机4的出口相通,火管2置于罐体1内且其端部与细烟管束5相通,细烟管束5另一端与烟囱6相通。细烟管束5由多根烟管组成,细烟管束5按标准成正三角形排列,其根数可根据热力学计算得出。该装置利用风机向燃烧器3内吹风,烟火管内由负压燃烧转为正压燃烧,同时配合使用细烟管束5,加快了烟气流速,降低了烟囱6的高度,烟囱6有6米左右的高度就够了,使燃料的燃烧更充分,加大了散热面积,提高了加热炉的热效率。
权利要求1.一种正压加热缓冲装置,包括罐体(1),罐体(1)内置有火管(2)、细烟管束(5),火管(2)外连接有燃烧器(3),其特征在于燃烧器(3)与风机(4)的出口相通,火管(2)置于罐体(1)内且其端部与细烟管束(5)相通,细烟管束(5)另一端与烟囱(6)相通。
2.根据要利要求1所述的正压加热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细烟管束(5)由多根烟管组成。
3.根据要利要求2所述的正压加热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细烟管束(5)成正三角形排列。
专利摘要一种正压加热缓冲装置。主要解决现有的加热缓冲装置烟囱高、烟管内的烟气流速慢及热效率低的问题。其特征在于燃烧器(3)与风机(4)的出口相通,火管(2)置于罐体(1)内且其端部与细烟管束(5)相通,细烟管束(5)另一端与烟囱(6)相通。该装置具有烟囱低、烟火管内的烟气流速快及加热效率高的特点。
文档编号C02F1/02GK2811564SQ200520106128
公开日2006年8月30日 申请日期2005年8月22日 优先权日2005年8月22日
发明者韦振光, 王立公, 张桂丽, 靳国辉, 管凤阶, 那忠庆, 谭丽影, 王大勇, 李旭春 申请人: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 大庆油田工程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