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金属废水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841164阅读:32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重金属废水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重金属废水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电镀废水中含有铬、锌、铜、镉,铅、镍等多种重金属离子,其中很多是属于致癌和 致畸变的剧毒物质,高效、简单实用的废水处理系统显得尤为重要。现有电镀废水处理系统 均布置在同一平面上,占地面积大,各处理槽之间的流体输送均需采用功能泵,能耗高,设 备操作复杂,处理成本高,且不能同时高效彻底处理重金属离子。
发明内容为了解决现有电镀废水处理系统存在能耗高、处理成本高,且不能同时高效彻底 处理重金属离子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操作简便、处理效果理想、自动化程度的重金 属废水处理系统。具体的结构改进技术方案是这样的重金属废水处理系统包括废水汇集池1、污泥混合罐2、加药反应槽3、混凝沉淀槽 5、污泥浓缩槽7、板框式压滤机8、排放水池6及各功能泵9,混凝沉淀槽5的上方设有助凝 剂槽4,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混合罐2、加药反应槽3、混凝沉淀槽5和排放水池6由上至下依次呈阶 梯状排列,污泥混合罐2的上部一侧设有污泥管,污泥管的出口位于加药反应槽3上部一 侧;加药反应槽3上部另一侧设有出药管,出药管的出口位于混凝沉淀槽5的上方;混凝沉 淀槽5的上部一侧设有排水管,排水管的出口位于排放水池6的上方;排放水池6下部一侧 设有排水口。所述污泥混合罐2和加药反应槽3之间的高度差为1. 7米;所述加药反应槽3和混凝沉淀槽5之间的高度差为1. 1米;所述混凝沉淀槽5和排放水池6之间的高度差为1. 1米。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体现在以下方面1、本实用新型能够同时去除多种共存金属离子,具备实时监控系统以确保处理的 效果。2、本实用新型自动化程度高,操作方便,设备平面布置采用上下布置结构,占地面 积小,且利用势能差来满足流体输送,流速缓慢适当,使金属离子沉淀反应更充分彻底,且 又起到节能降耗的目的。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说明。实施例参见图1和图2,重金属废水处理系统包括废水汇集池1、污泥混合罐2、加药反应槽3、混凝沉淀槽5、污泥浓缩槽7、板框式压滤机8、排放水池6及各功能泵9,混凝沉淀槽5 的上方设有助凝剂槽4。污泥混合罐2、加药反应槽3、混凝沉淀槽5和排放水池6由上至 下依次呈阶梯状排列;污泥混合罐2和加药反应槽3之间的高度差为1. 7米,加药反应槽3 和混凝沉淀槽5之间的高度差为1. 1米,混凝沉淀槽5和排放水池6之间的高度差为1. 1 米,污泥混合罐2的上部一侧安装有污泥管,污泥管的出口位于加药反应槽3上部一侧;力口 药反应槽3上部另一侧安装有出药管,出药管的出口位于混凝沉淀槽5的上方;混凝沉淀槽 5的上部一侧安装有排水管,排水管的出口位于排放水池6的上方;排放水池6下部一侧安 装有排水口,其内安装有通气管10,通气管10由鼓风系统11提供气体。工作时,进入废水汇集池1的污水,通过功能泵9注入污泥混合罐2与高密度污泥 搅拌后,利用高度差注入加药反应槽3,反应槽3设有PH值实时监控、投料及搅拌装置,搅拌 混合后通过高度差溢流到混凝沉淀槽5,与助凝剂槽4注入的助凝剂混合后再次利用高度 差让上层清液溢流排放水池6,在线自动调节PH值经检测金属含量达标后排放。利用高度 差输送流体既节省能源又能利用慢速输送达到反应槽反应充分的目的,反之未达标则通过 泵9打回加药反应槽3再次处理,混凝沉淀槽5的部分高密度污泥通过功能泵9打到加药 反应槽3,其余经功能泵9注入污泥浓缩槽7,搅拌后输送到板框式压滤机8,滤液循环回流 到集水池,全程自动跟踪控制,其中,废水汇集池1、加药反应槽3、排放水池6通过鼓风系统 11进行气体搅拌。
权利要求重金属废水处理系统,包括废水汇集池(1)、污泥混合罐(2)、加药反应槽(3)、混凝沉淀槽(5)、污泥浓缩槽(7)、板框式压滤机(8)、排放水池(6)及各功能泵(9),混凝沉淀槽(5)的上方设有助凝剂槽(4),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混合罐(2)、加药反应槽(3)、混凝沉淀槽(5)和排放水池(6)由上至下依次呈阶梯状排列,污泥混合罐(2)的上部一侧设有污泥管,污泥管的出口位于加药反应槽(3)上部一侧;加药反应槽(3)上部另一侧设有出药管,出药管的出口位于混凝沉淀槽(5)的上方;混凝沉淀槽(5)的上部一侧设有排水管,排水管的出口位于排放水池(6)的上方;排放水池(6)下部一侧设有排水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金属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污泥混合罐(2)和加药反应槽(3)之间的高度差为1. 7米; 所述加药反应槽(3)和混凝沉淀槽(5)之间的高度差为1. 1米; 所述混凝沉淀槽(5)和排放水池(6)之间的高度差为1. 1米。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重金属废水处理系统。该系统包括废水汇集池、污泥混合罐、加药反应槽、混凝沉淀槽、污泥浓缩槽、板框式压滤机、排放水池及各功能泵,混凝沉淀槽的上方设有助凝剂槽;改进在于污泥混合罐、加药反应槽、混凝沉淀槽和排放水池由上至下依次呈阶梯状排列;本实用新型自动化程度高,操作方便,设备采用上下布置结构,占地面积小,且利用势能差来满足流体输送,流速缓慢适当,使金属离子沉淀反应更充分彻底,且又起到节能降耗的目的;能够同时去除多种共存金属离子,具备实时监控系统以确保处理的效果。
文档编号C02F1/52GK201553654SQ20092018017
公开日2010年8月18日 申请日期2009年10月28日 优先权日2009年10月28日
发明者徐文斌, 朱勇, 汤金元, 陆冰沪 申请人:合肥铜冠国轩铜材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