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鳜鱼进行水体生态修复的方法

文档序号:4828447阅读:27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利用鳜鱼进行水体生态修复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体生态修复的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利用鳜鱼(又名桂鱼,拉丁名为Siniperca chuatsi)进行水体生态修复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水体生态修复中,随着水生植物(尤其是沉水植物,指生长于河川、湖泊等底部且不露出水面的水生植物)的生长、水质的好转,水生动物比如鱼类会快速的繁殖生长。过多的水生动物,尤其是小型草食性鱼类对刚建立的以水草为核心的生态系统具有较大的威胁。鳜鱼(Siniperca chuatsi)是一种常见的肉食性凶猛鱼类,以其他水生动物为食物,为人们所熟悉,不具备生物威胁。它具有掠食各种小型野杂鱼以及虾类的特性。因此, 鳜鱼可以用来控制这些水生动物的密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利用鳜鱼进行水体生态修复的方法。通过将鳜鱼引入水体生态修复工程,来控制水生动物的密度,有助于水体生态修复效果的稳定和成熟。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利用鳜鱼进行水体生态修复的方法,包括将鳜鱼投放到待需要进行水体生态修复工程的水体中,从而进行水体生态修复。在投放鳜鱼之前还包括如下步骤A.鳜鱼的品系选择;B.鳜鱼的驯养。在步骤A中,所述鳜鱼的品系选择,包括选择食量大、耐受性强的活泼健康品系, 最好品系和生活史比较清楚。在步骤B中,所述鳜鱼的驯养包括将鳜鱼驯养于与待需要进行水体生态修复工程的水质、水文气候特点相类似的水体中;或者在水体生态修复工程现场水体中采用围网或网箱进行一段时间的驯养。所述鳜鱼的投放尺寸为150 500g/条,优选250g/条;所述鳜鱼的投放密度由水体中野杂鱼密度决定,如对于半斤左右的鳜鱼,地表水V类水质的水体,一般在每公顷水面 15-150条作为参考投放密度。所述待需要进行水体生态修复工程的水体,包括野杂鱼过度繁殖而威胁水草生长的水体。对于上述利用鳜鱼进行水体生态修复的方法,在投放鳜鱼之后还可包括如下步骤将鳜鱼移出水体,调节水体生态修复工程中的鳜鱼密度。所述鳜鱼移出水体的时间,取决于水体生态修复的需要,鳜鱼一般在二龄开始产卵繁殖,有条件可在每年5-7月鳜鱼产卵前将鳜鱼移出;如需要减少该鱼的密度,尽量选择群体中体重超过1斤的个体较大的鱼移出。鳜鱼移出水体的数量,是根据水体中野杂鱼剩余密度决定对该鳜鱼的收获力度。
所述鳜鱼移出水体的方法,优选垂钓的方法。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将鳜鱼引入水体生态修复工程,通过采用放养这种鱼类的方法,来控制生态修复系统中的小型野杂鱼,以保证水草正常生长、保证水体生态系统平衡稳定;并采用将多余的鳜鱼移出水体的方法,即将部分水体富营养成分以经济性鱼类的形式移出水体,从而净化水质并实现水体富营养的资源化利用。
具体实施例方式本发明曾用于北京圆明园中水景观水体生态修复工程、江苏盐城盐龙湖水源地水质生态治理中试工程等数十个工程实践,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本发明的利用鳜鱼进行水体生态修复的方法,主要是将鳜鱼投放到待需要进行水体生态修复工程的水体(例如,野杂鱼过度繁殖而威胁水草生长的水体)中,从而进行水体生态修复,具体步骤包括(1)鳜鱼的品系选择由于鳜鱼是一种常见的凶猛鱼类,使用于水体生态修复工程的鳜鱼需要食量大、 耐受性强的活泼健康品系,最好品系和生活史比较清楚,其他特性根据工程需要而选择。如在北京圆明园中水景观水体生态修复工程中,选用北京本地品系,有利于适应北京冬季气候,同时选择个体较大、花纹明显,有一定景观价值的鳜鱼个体。(2)鳜鱼的驯养另外,如条件允许,最好对使用于水体生态工程中的鳜鱼进行驯养,即将其驯养于与水体生态工程水质水文气候特点相类似的小型水体中,期间对一些不健康、受伤或不适应使用要求的鱼进行筛除。符合要求的鱼可以按工程计划捞出投放于工程水体;另一种更合适的方法是在投放入水体时最好先在工程现场采用围网或网箱进行一段时间的驯养,期间对鱼进行观察筛选,排除受伤、不健康、不活泼的鱼。(3)鳜鱼的投放A.鳜鱼的投放尺寸使用水体生态修复工程的鳜鱼一般在每条150-500克左右、最好在半斤左右。该尺寸的鱼有一定的耐受能力并且食量较大、生长迅速,而且成本不高、运输方便。B.鳜鱼的投放密度投放密度由水体中野杂鱼密度决定,并根据野杂鱼剩余密度决定对该鱼的收获力度。对于半斤左右的鳜鱼,地表水V类水质的水体,一般在每公顷水面15-150条为参考投放密度。(4)鳜鱼的收获(即鳜鱼移出水体)A.鳜鱼的收获时间一般而言,鳜鱼投放后不再移出水体。但可根据生态修复的需要,如需要减少该鱼的密度,尽量选择群体中个体较大的鱼移出,从而调节水体生态修复工程中的鳜鱼密度;鳜鱼一般在二龄开始产卵繁殖,有条件可以在每年5-7月鳜鱼产卵前将群体中体重超过1斤的个体较大的鳜鱼移出。B.鳜鱼的收获方法对于使用于生态修复工程的鳜鱼,在收获时最好采用钓杆这一方法进行收获。这一方法劳动力投入少,水体扰动小,对植物基本无破坏,比较方便地用来调节鳜鱼密度,也可以开发垂钓项目增加收益。 综上所述,按照上述步骤进行操作,本发明可以控制小型野杂鱼,保证了水体生态系统平衡稳定,也能通过将多余的鳜鱼移出水体的方法,实现水体富营养的资源化利用。
权利要求
1.一种利用鳜鱼进行水体生态修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将鳜鱼投放到待需要进行水体生态修复工程的水体中,从而进行水体生态修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投放鳜鱼之前还包括如下步骤:A.鳜鱼的品系选择;B.鳜鱼的驯养。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A中,所述鳜鱼的品系选择,包括选择食量大、耐受性强的活泼健康品系。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B中,所述鳜鱼的驯养包括将鳜鱼驯养于与待需要进行水体生态修复工程的水质、水文气候特点相类似的水体中;或者在水体生态修复工程现场水体中采用围网或网箱进行一段时间的驯养。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鳜鱼的投放尺寸为150 500g/条;所述鳜鱼的投放密度由水体中野杂鱼密度决定。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鳜鱼的投放尺寸为250g/条;所述鳜鱼的投放密度为对于地表水V类水质的水体,每公顷水面15-150条鳜鱼。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待需要进行水体生态修复工程的水体, 包括草食性野杂鱼过度繁殖而威胁水草生长的水体。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投放鳜鱼之后还可包括如下步骤将鳜鱼移出水体,调节水体生态修复工程中的鳜鱼密度。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鳜鱼移出水体的时间,取决于水体生态修复的需要,鳜鱼一般在二龄开始产卵繁殖,有条件可在每年5-7月鳜鱼产卵前将鳜鱼移出;鳜鱼移出水体的数量,是根据水体中野杂鱼剩余密度决定对该鳜鱼的收获力度;鳜鱼移出水体的方法,包括垂钓的方法。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鳜鱼移出水体时,选择群体中体重超过1斤的个体较大的鱼移出。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鳜鱼进行水体生态修复的方法及应用,该方法包括将鳜鱼投放到待需要进行水体生态修复工程的水体中,从而进行水体生态修复。本发明通过将鳜鱼引入水体生态修复工程,控制生态修复系统中的小型野杂鱼,以保证水草正常生长、保证水体生态系统平衡稳定;并采用将多余的鳜鱼移出水体的方法,从而净化水质并实现水体富营养的资源化利用。
文档编号C02F3/32GK102336474SQ20111017049
公开日2012年2月1日 申请日期2011年6月22日 优先权日2011年6月22日
发明者何文辉 申请人:上海太和水环境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