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充氧生物膜循环水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879156阅读:44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自然充氧生物膜循环水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自然充氧生物膜循环水处理系统技术领域[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水处理领域,具体的设计一种水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0002]生物膜法主要用于污水处理,传统生物膜一般采用立柱式的封闭结构,其对氧气的需求主要通过人工曝气或通风,因此传统的生物膜难以依靠自然通风满足微生物对氧的需求,若没有人工干预充氧则难以达到预定的处理效果。[0003]长期以来,被污染的自然水体如河道和湖泊,对其的治理主要是靠生态岛、人工曝气、抛洒生物菌种等方法。它是当前世界各国应用最广的一种生物处理流程,具有处理能力高的优点。但却普遍存在着基建费、运行费高,能耗大,管理较复杂,长期运行不稳定等缺[0004]因此,如何使受污染的自然水体处理工艺朝着低能耗、高效率、最方便的操作管理等可持续的方向发展。已成为目前水处理技术研究和应用领域共同关注的问题,就要求污水处理所采用的技术必须以低能耗和少资源损耗为前提。[0005]生物膜法处理工艺,在污水生物处理的发展和应用中,活性污泥和生物膜法一直占据主导地位。随着新型滤料的开发和配套技术的不断完善,与活性污泥法平行发展起来的生物膜法处理工艺在近年来得以快速发展。由于生物膜法具有处理效率高,耐冲击负荷性能好,产泥量低,占地面积少,便于运行管理等优点,在处理中极具竞争力。[0006]污水中有机污染物质种类繁多,成分复杂;有机成分归纳起来主要包括蛋白质 (40% -60% ),碳水化合物(25% -50% )和油脂(10% ),此外还含有一定量的尿素。生物膜法依靠固定于载体表面上的微生物膜来降解有机物,由于微生物细胞几乎能在水环境中的任何适宜的载体表面牢固地附着、生长和繁殖,由细胞内向外伸展的细胞外多聚物使微生物细胞形成纤维状的缠结结构,因此生物膜通常具有孔状结构,并具有很 强的吸附性能。[0007]生物膜附着在载体的表面,是高度亲水的物质,在污水不断流动的条件下,其外侧总是存在着一层附着水层;生物膜又是微生物高度密集的物质,在膜的表面上和一这深度的内部生长繁殖着大量的微生物,形成由有机污染物一细菌一原生动物(后生动物)组成的食物链;生物膜是由细菌、真菌、藻类、原生动物、后生动物和其他一些肉眼可见的生物群落组成;其中细菌一般有假单苞菌属、芽苞菌属、产碱杆菌属和动胶菌属以及球衣菌属, 原生动物多为钟虫、独缩虫、等枝虫、盖纤虫等。后生动物只有在溶解氧非常充足的条件下才出现,且主要为线虫。污水在流过载体表面时,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被生物膜中的微生物吸附,并通过氧向生物膜内部扩散,在膜中发生生物氧化等作用,从而完成对有机物的降解。生物膜表层生长的是好氧和兼氧微生物,而在生物膜的内层微生物则往往处于厌氧状态,当生物膜逐渐增厚,厌氧层的厚度超过好氧层时,会导致生物膜的脱落,而新的生物膜又会在载体表面重新生成,通过生物膜的周期更新,以维持生物膜反应器的正常运行。[0008]生物膜法通过将微生物细胞固定于反应器内的载体上,实现了微生物停留时间和水力停留时间的分离,载体滤料的存在,对水流起到强制紊动的作用,同时可促进水中污染物质与微生物细胞以及空气的充分接触,从实质上强化了传质过程;生物膜法克服了活性污泥法中易出现的污泥膨胀和污泥上浮等问题,在许多情况下不仅能代替活性污泥法用于城市污水的二级生物处理,而且还具有运行稳定、抗冲击负荷强、更为经济节能、具有一定的硝化反硝化功能、可实现封闭运转防止臭味等优点。实用新型内容[0009]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以上问题,提供一种自然充氧生物膜循环水处理系统,本系统仅仅依靠自然通风即可满足河道水处理过程中微生物对氧气的需要。[0010]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0011]自然充氧生物膜循环水处理系统,包括若干滴滤塔,所述的若干滴滤塔的上方分别设置有一多次跌落布水器,所述的各多次跌落布水器由一水泵并联供水,所述水泵连接受污染的河道水体,所述滴滤塔内填置有生物填料,所述滴滤塔的塔身下部开设有网状透气窗,所述滴滤塔的塔身上部开设有通风口。[0012]所述的若干滴滤塔下方分别为一集水装置,所述集水装置通过集水管将处理过的污水流回河道水体。[00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0014]1、匀速布水通过多次跌落布水装置,既做到均匀给水,又能通过水的二次跌落最大限度地增加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和接触时间,提高了污水和空气的接触几率,使生物膜更具活性,从而提高了河道水的处理效果。同时也可以使得整个系统做到免曝气,节约了动力消耗,降低了运行成本;[0015]2、处理效率高,效果好采用的复合填料强化了系统的处理效果;有机物容积负荷可高达3. 5kg/m3 · d ;对河道水而言,通过往复循环处理后,使得河道水体的水质大大改盡. 口 ,[0016]3、占地面积小自然充氧生物膜循环水处理系统体积小,可因地制宜的安装在河道两侧或河边的可利用空间;[0017]4、投资运行费用低系统配置模块化,微动力运行,大大降低了投资和运行费用;[0018]5、操作方便,管理简单无需专人管理,免去日常维护,只需定期检查即可;[0019]6、设备模块化,可依据处理水量自由组合。[0020]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


[0021]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 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0022]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机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0024]参见图1所示,一种自然充氧生物膜循环水处理系统,包括若干滴滤塔1,所述的若干滴滤塔I的上方分别设置有一多次跌落布水器2,所述的各多次跌落布水器2由一水泵6并联供水,所述水泵6连接受污染的河道水体,所述滴滤塔I内填置有生物填料,所述滴滤塔I的塔身下部开设有网状透气窗3,所述滴滤塔I的塔身上部开设有通风口 4。[0025]所述的若干滴滤塔I下方分别为一集水装置5,所述集水装置5通过集水管7将处理过的污水流回河道水体。[0026]本实施例的自然充氧生物膜循环水处理系统,采用采用多次跌落布水充氧及滴滤充氧和生物膜组合使用的技术,主要去除河道水中的有机物和氮、磷。[0027]所述的滴滤塔I具有可模块化灵活组装,便于应对不同的处理水量的优点,其中的填料放置在微型塔身中,本实施例将相对封闭的滴滤塔外壳底部设计为敞开式网状结构,使填料上的微生物直接与空气接触增加了填料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同时水流在流经填料层的时候被剪切、扰动,增加了水和空气的接触面积和时间,从而增加了水中的溶解氧, 故仅仅依靠自然通风即可满足河道水处理过程中微生物对氧气的需要;[0028]本实施例使用的跌落布水充氧及滴滤充氧和生物膜技术是利用基质-微生物-充氧作为一个生态系统,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三重作用过滤、吸附、生化反应等方式来分解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0029]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 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自然充氧生物膜循环水处理系统,包括若干滴滤塔(I),所述的若干滴滤塔(I)的上方分别设置有一多次跌落布水器(2),所述的各多次跌落布水器(2)由一水泵(6)并联供水,所述水泵(6)连接受污染的河道水体,所述滴滤塔(I)内填置有生物填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滴滤塔(I)的塔身下部开设有网状透气窗(3),所述滴滤塔(I)的塔身上部开设有通风口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然充氧生物膜循环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若干滴滤塔(I)下方分别为一集水装置(5),所述集水装置(5)通过集水管(7)将处理过的污水流回河道水体。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然充氧生物膜循环水处理系统,包括若干滴滤塔,所述的若干滴滤塔的上方分别设置有一多次跌落布水器,所述的各多次跌落布水器由一水泵并联供水,所述水泵连接受污染的河道水体,所述滴滤塔内填置有生物填料,所述滴滤塔的塔身下部开设有网状透气窗,所述滴滤塔的塔身上部开设有通风口。本实用新型的系统仅仅依靠自然通风即可满足河道水处理过程中微生物对氧气的需要。
文档编号C02F3/04GK202849147SQ20122035904
公开日2013年4月3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24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24日
发明者孔维辉 申请人:孔维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