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农田污染土壤稳定化修复的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864705阅读:187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农田污染土壤稳定化修复的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属于农田污染处理【技术领域】的一种用于农田污染土壤稳定化修复的系统。该系统包括单轴卧式搅拌机和加药机,在农田土壤稳定化过程中,首先对农田土壤进行预处理,即利用搅拌机对土壤进行破碎,然后利用加药机均匀撒布稳定剂,再利用搅拌机进行搅拌,让药剂与土壤均匀拌合,最后利用农业灌溉系统施入适量的水分,维持一段时间养护。本实用新型的系统解决了现有的农田土壤稳定化工程实施中对污染物稳定化修复效果不佳的技术现状,能够实现土壤与稳定剂均匀混合,实现农田污染土壤得到高效率修复处理。
【专利说明】一种用于农田污染土壤稳定化修复的系统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农田污染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农田污染土壤稳定化修复的系统。

【背景技术】
[0002]土壤稳定化技术是将土壤中的污染物与稳定剂混合,与其中的污染物反应,使其钝化,形成不溶性或移动性差、毒性小的物质而降低其在污染环境中的生物有效性,实现污染环境得到修复的方法。
[0003]农田污染土壤稳定化是指在原地利用专门的处理设备将稳定剂与土壤中的污染物进行一系列预处理工序及稳定化处理的过程。此处理过程的关键是保证土壤中的污染物同稳定剂在一定处理条件下得到最大程度的均匀混合,并能达到稳定化处理所需达到的处理效果,即土壤中污染物的生物有效性得到遏制,种植作物能够正常、健康生长。但是,目前尚未有针对这一应用领域提出比较有效的技术工艺及设备解决农田污染土壤稳定化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出一种用于农田污染土壤稳定化修复的系统。
[0005]一种用于农田污染土壤稳定化修复的系统,包括单轴卧式搅拌机和加药机;
[0006]所述单轴卧式搅拌机的结构为:机架主梁I的两侧设有侧面挡土板2,第一机架4的后部设有后置挡土板3 ;第一机架4和机架主梁I上还设有悬挂架5 ;第一传动轴6固定在机架主梁I上,可与拖拉机液压传动装置连接,将压力传递给单轴卧式搅拌机;水平转轴7通过轴承固定在侧面挡土板2上,可转动,并贯穿中间齿轮箱9,中间齿轮箱9可支撑水平转轴7,又可为水平转轴7提供转动空间;切土刀片8通过固定环和连接螺栓固定在水平转轴7上;梨刀10固定在中间齿轮箱9上,在压力作用下切入土中;
[0007]所述加药机的结构为:悬挂架11与第二机架12相连共同组成加药机的方式框架;第二传动轴13固定在悬挂架11上,可与拖拉机液压传动装置连接,将压力传递给加药机;稳定剂储存箱14固定在第二机架12后面部分的上方;开沟器15固定在第二机架12前面部分的下方;行走轮16固定在第二机架12后面部分的下方;下药管17固定在稳定剂储存箱14底板下方;覆土镇压装置18固定在第二机架12后面横梁上,悬挂在加药机后面。
[0008]所述稳定剂储存箱14横截面为梯形,箱顶面大于箱底面。
[0009]所述覆土镇压装置18由两层三合板组成,总厚度不小于3cm,顶面用螺钉固定一片脚踩板,脚踩板为带凹槽木质板,凹槽大小能容下鞋号为38的帆布鞋。
[0010]所述切土刀片8通过螺栓19固定在水平转轴7上,每一组切土刀片均有6个切土刀片8组成,切土刀片8为铸铁材料构成,呈弯刀样式,从上部1/3处开始弯曲,弯度为90°,与水平转轴7平行,且每组内相邻的2个切土刀片8呈对称弯向,切土刀片8间距相同;每组切土刀片8之间的间距大于切土刀片切土刀片8弯形构造前端部分的长度,且不大于 1cm0
[0011]下药管17焊接在稳定剂存储箱14箱底板上,上部开口为圆形,与稳定剂存储箱14箱底板圆形开口紧密重合,下部开口为倾斜15°的半剪刀形;下药管17中部偏上部位焊接一块铸铁板20,连接螺栓21贯通铸铁板20深入下药管17内,可以通过扭动连接螺栓21,控制下药管17内稳定剂的下药量;下药管17在稳定剂存储箱14箱底板上并联分布,下药管17之间的间距不大于3cm。
[0012]加药机的开沟器15由关节螺栓22、支撑柱23、扩沟板24和切土刀25组成,焊接固定在加药机第二机架12下部的固定梁26上,关节螺栓22位于支撑柱23上,控制开沟器15的倾斜角度,从而决定切土刀25的入土深度,扩沟板24焊接在支撑柱23底部,对切土刀25切土形成的窄沟进行扩宽,方便药剂入土。
[00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系统解决了现有的农田土壤稳定化工程实施中对污染物稳定化修复效果不佳的技术现状,能够实现土壤与稳定剂均匀混合,实现农田污染土壤得到高效率修复处理。本工艺的方法由土壤预处理、稳定剂撒布、稳定剂拌合、养护四大部分组成,在农田土壤稳定化过程中,首先对农田土壤进行预处理,即利用搅拌机对土壤进行破碎,然后利用加药机均匀撒布稳定剂,再利用搅拌机进行搅拌,让药剂与土壤均匀拌合,最后利用农业灌溉系统施入适量的水分,维持一段时间养护。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实用新型单轴卧式搅拌机的构造示意图;
[0015]图2为本实用新型加药机的构造示意图;
[0016]图3为搅拌机切土刀片构造示意图;
[0017]图4为加药机下药管构造示意图;
[0018]图5为加药机开沟器构造示意图;
[0019]图6为本实用新型农田污染土壤稳定化修复技术工艺流程图;
[0020]图中,1-机架主梁,2-侧面挡土板,3-后置挡土板,4-第一机架,5-悬挂架,6_第一传动轴,7-水平转轴,8-切土刀片,9-中间齿轮箱,10-梨刀,11-悬挂架,12-第二机架,13-第二传动轴,14-稳定剂储存箱,15-开沟器,16-行走轮,17-下药管,18-覆土镇压装置,19-螺栓,20-铸铁板,21-连接螺栓,22-关节螺栓,23-支撑柱,24-扩沟板,25-切土刀,26-固定梁。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0022]实施例1
[0023]一种用于农田污染土壤稳定化修复的系统,包括单轴卧式搅拌机和加药机;
[0024]如图1所示,所述单轴卧式搅拌机的结构为:机架主梁I的两侧设有侧面挡土板2,第一机架4的后部设有后置挡土板3 ;第一机架4和机架主梁I上还设有悬挂架5 ;第一传动轴6固定在机架主梁I上,可与拖拉机液压传动装置连接,将压力传递给单轴卧式搅拌机;水平转轴7通过轴承固定在侧面挡土板2上,可转动,并贯穿中间齿轮箱9,中间齿轮箱9可支撑水平转轴7,又可为水平转轴7提供转动空间;切土刀片8通过固定环和连接螺栓固定在水平转轴7上;梨刀10固定在中间齿轮箱9上,在压力作用下切入土中;
[0025]所述单轴卧式搅拌机同时具备破碎和搅拌功能,机架主梁和机架提供组合支撑力,联接搅拌机的各个部分;侧面挡土板和后置挡土板可以在搅拌机运行过程中阻挡被破碎的土壤外扬;搅拌机自重和传动轴的伸缩提供入土压力,控制梨刀切入土中的深度;在拖拉机的牵引力作用下,水平转轴在中间齿轮箱和左右侧面板的连接空隙中自由转动,带动水平转轴上的切土刀转动,从而能将农田土壤破碎,也能将土壤与撒入土壤中的稳定剂拌合。
[0026]如图2所示,所述加药机的结构为:悬挂架11与第二机架12相连共同组成加药机的方式框架;第二传动轴13固定在悬挂架11上,可与拖拉机液压传动装置连接,将压力传递给加药机;稳定剂储存箱14固定在第二机架12后面部分的上方;开沟器15固定在第二机架12前面部分的下方;行走轮16固定在第二机架12后面部分的下方;下药管17固定在稳定剂储存箱14底板下方;覆土镇压装置18固定在第二机架12后面横梁上,悬挂在加药机后面。
[0027]所述加药机通过传动轴、悬挂架与拖拉机连接,在拖拉机的牵引力作用下,行走轮向前行驶,开沟器在机身自重和传动轴提供的压力作用下深入土壤层中开挖出下药沟,稳定剂存储箱里的药剂由存储箱底板一排均匀分布的圆形开口进入下药管中,通过控制下药管上的螺栓控制下药量,药剂经下药管进入到下药沟中,连接在机架后面的覆土镇压装置在充填药剂的下药沟中覆土,铺平下药沟。
[0028]所述稳定剂储存箱14横截面为梯形,箱顶面大于箱底面。
[0029]所述覆土镇压装置18由两层三合板组成,总厚度不小于3cm,顶面用螺钉固定一片脚踩板,脚踩板为带凹槽木质板,凹槽大小能容下鞋号为38的帆布鞋。
[0030]如图3所示,所述切土刀片8通过螺栓19固定在水平转轴7上,每一组切土刀片均有6个切土刀片8组成,切土刀片8为铸铁材料构成,呈弯刀样式,从上部1/3处开始弯曲,弯度为90°,与水平转轴7平行,且每组内相邻的2个切土刀片8呈对称弯向,切土刀片8间距相同;每组切土刀片8之间的间距大于切土刀片切土刀片8弯形构造前端部分的长度,且不大于10cm。
[0031]如图4所示,下药管17焊接在稳定剂存储箱14箱底板上,上部开口为圆形,与稳定剂存储箱14箱底板圆形开口紧密重合,下部开口为倾斜15°的半剪刀形;下药管17中部偏上部位焊接一块铸铁板20,连接螺栓21贯通铸铁板20深入下药管17内,可以通过扭动连接螺栓21,控制下药管17内稳定剂的下药量;下药管17在稳定剂存储箱14箱底板上并联分布,下药管17之间的间距不大于3cm。
[0032]如图5所示,加药机的开沟器15由关节螺栓22、支撑柱23、扩沟板24和切土刀25组成,焊接固定在加药机第二机架12下部的固定梁26上,关节螺栓22位于支撑柱23上,控制开沟器15的倾斜角度,从而决定切土刀25的入土深度,扩沟板24焊接在支撑柱23底部,对切土刀25切土形成的窄沟进行扩宽,方便药剂入土。
[0033]应用上述农田污染土壤稳定化修复的系统进行农田污染土壤稳定化的具体实施方法如下(如图6所示):
[0034]土壤预处理及土地整理: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将污染土壤按重、中、轻进行分区,并用彩布条进行定位划分。然后组织搅拌机进场,进行破碎作业,将土壤破碎至所需粒径。若土壤含水率较高,黏性团粒较大不好破碎时,可在第一遍破碎后将土壤晾晒至低含水率水平,然后再进行破碎。
[0035]稳定剂撒布:稳定剂撒布采用机械撒布方式进行,利用加药机将稳定剂均匀撒入土壤中。首先根据加药比计算药剂添加量,选择调试样地进行调试,确定满足加药量的加药机运行速率。然后进行全场加药工作,完成稳定剂撒布工作。
[0036]稳定剂拌合:土壤与稳定剂的拌合方式采用搅拌机拌合的方式。组织搅拌机进行多次重复拌合,使摊铺的药剂与土壤拌合后的颜色能够保持均匀一致,满足拌合均匀的要求,期间要保证拌合深度满足要求。
[0037]养护:待土壤与稳定剂拌合均匀后,利用无污染的灌溉水对修复田块进行灌溉。在达到养护含水率要求后停止灌溉,对修复田块进行无操作养护。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农田污染土壤稳定化修复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单轴卧式搅拌机和加药机; 所述单轴卧式搅拌机的结构为:机架主梁(I)的两侧设有侧面挡土板(2),第一机架(4)的后部设有后置挡土板(3);第一机架(4)和机架主梁(I)上还设有悬挂架(5);第一传动轴(6)固定在机架主梁(I)上,可与拖拉机液压传动装置连接,将压力传递给单轴卧式搅拌机;水平转轴(7)通过轴承固定在侧面挡土板(2)上,可转动,并贯穿中间齿轮箱(9),中间齿轮箱(9)可支撑水平转轴(7),又可为水平转轴(7)提供转动空间;切土刀片(8)通过固定环和连接螺栓固定在水平转轴(7)上;梨刀(10)固定在中间齿轮箱(9)上,在压力作用下切入土中; 所述加药机的结构为:悬挂架(11)与第二机架(12)相连共同组成加药机的方式框架;第二传动轴(13)固定在悬挂架(11)上,可与拖拉机液压传动装置连接,将压力传递给加药机;稳定剂储存箱(14)固定在第二机架(12)后面部分的上方;开沟器(15)固定在第二机架(12)前面部分的下方;行走轮(16)固定在第二机架(12)后面部分的下方;下药管(17)固定在稳定剂储存箱(14)底板下方;覆土镇压装置(18)固定在第二机架(12)后面横梁上,悬挂在加药机后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用于农田污染土壤稳定化修复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定剂储存箱(14)横截面为梯形,箱顶面大于箱底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用于农田污染土壤稳定化修复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覆土镇压装置(18)由两层三合板组成,总厚度不小于3cm,顶面用螺钉固定一片脚踩板,脚踩板为带凹槽木质板,凹槽大小能容下鞋号为38的帆布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用于农田污染土壤稳定化修复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土刀片(8)通过螺栓(19)固定在水平转轴(7)上,每一组切土刀片均有6个切土刀片(8)组成,切土刀片(8)为铸铁材料构成,呈弯刀样式,从上部1/3处开始弯曲,弯度为90°,与水平转轴⑵平行,且每组内相邻的2个切土刀片⑶呈对称弯向,切土刀片⑶间距相同;每组切土刀片(8)之间的间距大于切土刀片切土刀片(8)弯形构造前端部分的长度,且不大于10c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用于农田污染土壤稳定化修复的系统,其特征在于,下药管(17)焊接在稳定剂存储箱(14)箱底板上,上部开口为圆形,与稳定剂存储箱(14)箱底板圆形开口紧密重合,下部开口为倾斜15°的半剪刀形;下药管(17)中部偏上部位焊接一块铸铁板(20),连接螺栓(21)贯通铸铁板(20)深入下药管(17)内,可以通过扭动连接螺栓(21),控制下药管(17)内稳定剂的下药量;下药管(17)在稳定剂存储箱(14)箱底板上并联分布,下药管(17)之间的间距不大于3c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用于农田污染土壤稳定化修复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加药机的开沟器(15)由关节螺栓(22)、支撑柱(23)、扩沟板(24)和切土刀(25)组成,焊接固定在加药机第二机架(12)下部的固定梁(26)上,关节螺栓(22)位于支撑柱(23)上,控制开沟器(15)的倾斜角度,从而决定切土刀(25)的入土深度,扩沟板(24)焊接在支撑柱(23)底部,对切土刀(25)切土形成的窄沟进行扩宽,方便药剂入土。
【文档编号】B09C1/08GK204122457SQ201420553891
【公开日】2015年1月28日 申请日期:2014年9月25日 优先权日:2014年9月25日
【发明者】陈丙良, 梁卫国, 黄建新, 周钢 申请人:北京华清佰利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