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道吹扫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148442阅读:1821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机械工程管道架设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管道吹扫方法。



背景技术:

设备或工艺管道安装完毕后,试漏试压之前,均应该对管道进行吹扫,以便清楚遗留在设备、管道内的铁屑、铁锈、焊渣及其他杂物,以免以上杂物在管道的使用过程中随流体而堵塞管路、损坏阀门和仪表,以保证特殊设备、仪表、调节阀、机泵、过滤器等设备的安全运转,同时也利于产品的质量。

现有技术中完成管线的吹扫的手段一般是水洗、空气吹扫、蒸汽吹扫及通球清理,以上的方法在用于小管径管道时效果良好,在针对大管径管道时,常用的流体设备一般达不到完成吹扫所需流体介质的流量要求,此种情况下不仅延长了管道吹扫所需时间、流体设备功耗大、同时往往还有吹扫不彻底的弊病。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在针对大管径管道时,常用的流体设备一般达不到完成吹扫所需流体介质的流量要求,此种情况下不仅延长了管道吹扫所需时间、流体设备功耗大、同时往往还有吹扫不彻底的弊病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管道吹扫方法。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的管道吹扫方法通过以下技术要点来达到发明目的:管道吹扫方法,包括顺序进行的以下步骤:

1)、在待吹扫管道的入口端与压缩气源连接;

2)、在待吹扫管道的末端设置爆破片以密封管道的末端;

3)、向管道中通入压缩气源,在管道内的内压达到或超过爆破片的爆破压力时,爆破片破裂,管道内的气体由管道的末端溢出,完成对待吹扫管道的吹扫。

具体的,本方案中,设置的压缩气源用于向待吹扫的管道内通入压缩气体,设置的爆破片用于对管道的末端进行密封,这样,在压缩气体通入的过程中,管道内的内压逐渐增大,当达到或超过爆破片的爆破压力时,爆破片破裂,管内气体由裂口溢出,以上过程可在使得管内气体以极高的流速喷出,同时爆破片破裂时和流体高速流动使产生的震动还有利于管内的附作物由管道上脱落,可较为有效的将管道内的杂质排出管外,同时以上通入压缩气体的流量不受限制,现有较多的压缩气源均满足本方法的要求,如离心式空气压缩机、活塞式空气压缩机、罗茨式鼓风机、气瓶等。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

为利于吹扫效果和便于实施于长距离管线上时进行分段吹扫,在步骤1)中所采用到的压缩气源为移动式空气压缩机。

为便于预判爆破片破裂时间和提高采用本方法的安全性,在步骤1)或步骤2)中,还包括在管道上安装压力表的工序。

作为一种机械工程中广泛采用到的可作为爆破片的材料,同时便于爆破压力调控,在步骤2)中所才用到的爆破片为单层多多层的胶木纸或青稞纸。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方案中,设置的压缩气源用于向待吹扫的管道内通入压缩气体,设置的爆破片用于对管道的末端进行密封,这样,在压缩气体通入的过程中,管道内的内压逐渐增大,当达到或超过爆破片的爆破压力时,爆破片破裂,管内气体由裂口溢出,以上过程可在使得管内气体以极高的流速喷出,同时爆破片破裂时和流体高速流动使产生的震动还有利于管内的附作物由管道上脱落,可较为有效的将管道内的杂质排出管外,同时以上通入压缩气体的流量不受限制,现有较多的压缩气源均满足本方法的要求,如离心式空气压缩机、活塞式空气压缩机、罗茨式鼓风机、气瓶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的结构不仅限于以下实施例。

实施例1:

管道吹扫方法,包括顺序进行的以下步骤:

1)、在待吹扫管道的入口端与压缩气源连接;

2)、在待吹扫管道的末端设置爆破片以密封管道的末端;

3)、向管道中通入压缩气源,在管道内的内压达到或超过爆破片的爆破压力时,爆破片破裂,管道内的气体由管道的末端溢出,完成对待吹扫管道的吹扫。

本实施例中,设置的压缩气源用于向待吹扫的管道内通入压缩气体,设置的爆破片用于对管道的末端进行密封,这样,在压缩气体通入的过程中,管道内的内压逐渐增大,当达到或超过爆破片的爆破压力时,爆破片破裂,管内气体由裂口溢出,以上过程可在使得管内气体以极高的流速喷出,同时爆破片破裂时和流体高速流动使产生的震动还有利于管内的附作物由管道上脱落,可较为有效的将管道内的杂质排出管外,同时以上通入压缩气体的流量不受限制,现有较多的压缩气源均满足本方法的要求,如离心式空气压缩机、活塞式空气压缩机、罗茨式鼓风机、气瓶等。

实施例2: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作进一步限定,为利于吹扫效果和便于实施于长距离管线上时进行分段吹扫,在步骤1)中所采用到的压缩气源为移动式空气压缩机。

为便于预判爆破片破裂时间和提高采用本方法的安全性,在步骤1)或步骤2)中,还包括在管道上安装压力表的工序。

作为一种机械工程中广泛采用到的可作为爆破片的材料,同时便于爆破压力调控,在步骤2)中所才用到的爆破片为单层多多层的胶木纸或青稞纸。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得出的其他实施方式,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