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极支撑框和电极对支撑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23852发布日期:2018-09-14 20:29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电极支撑框,其特征在于,包括外框架、入水口、出水口,所述外框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电极置放面和第二电极置放面,所述第一电极置放面上设置有凸起结构以及第一电极固定槽,所述第二电极置放面上设置有内凹结构以及第二电极固定槽,所述第一电极固定槽以及所述第二电极固定槽均为与电极长宽尺寸相同的凹槽;所述外框架内设置有蓄水中空结构,所述蓄水中空结构位于所述第一电极固定槽与所述第二电极固定槽之间、且与所述第一电极固定槽以及所述第二电极固定槽相互连通,所述蓄水中空结构由第一引流线固定边、第二引流线固定边、入水边和出水边围成,所述第一引流线固定边与所述第二引流线固定边相对设置,所述入水边与所述出水边相对设置,所述蓄水中空结构中设置有引流线,所述引流线的一端固定连接到所述第一引流线固定边或所述第二引流线固定边上,所述引流线的另一端置空,亦即,所述引流线的另一端不与所述第一引流线固定边、第二引流线固定边、入水边和出水边接触,所述入水边上设置有连通所述蓄水中空结构与所述电极支撑框外界的所述入水口,所述出水边上设置有连通所述蓄水中空结构与所述电极支撑框外界的所述出水口;所述凸起结构与所述内凹结构的尺寸相匹配且相对位置一致,当至少两个所述电极支撑框重叠放置时,在后的所述电极支撑框上的所述凸起结构置于在前的所述电极支撑框上的所述内凹结构中,以使各个所述电极支撑框之间相对位置固定;所述电极支撑框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凸起结构、至少一个所述内凹结构以及至少一条所述引流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支撑框,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支撑框为通过3D打印技术打印出的一种尼龙材质支撑框架。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支撑框,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框架为一种长方形框架。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极支撑框,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电极置放面上设置有4个所述凸起结构,所述4个所述凸起结构分别位于所述外框架的四个框角;

所述第二电极置放面上设置有4个所述内凹结构,所述4个所述内凹结构分别位于所述外框架的四个框角,且与所述4个所述凸起结构位置相对一致。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支撑框,其特征在于,

所述蓄水中空结构为一方形结构,所述第一引流线固定边与所述第二引流线固定边均垂直于所述入水边及所述出水边;

所述外框架包括至少两条所述引流线,所述至少两条所述引流线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引流线固定边或所述第二引流线固定边,所述至少两条所述引流线中任意相邻两条所述引流线不连接于同一引流线固定边。

6.一种电极对支撑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个重叠相嵌连接的电极支撑框,其中,在后的所述电极支撑框上的凸起结构置于在前的所述电极支撑框上的内凹结构中,各个所述电极支撑框之间相对位置固定,所述电极支撑框为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电极支撑框。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极对支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对支撑组件包括第一电极支撑框和第二电极支撑框时,

所述第二电极支撑框上的凸起结构安装在所述第一电极支撑框的内凹结构中,所述第一电极支撑框为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电极支撑框,所述第二电极支撑框为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电极支撑框。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极对支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支撑框的第二电极固定槽与所述第二电极支撑框的第一电极固定槽结合在一起、构成用于置放电极的电极置放槽,所述电极置放槽的厚度为1.6 mm。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极对支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对支撑组件包括至少二十一个电极支撑框,以用于固定支撑20对电极对。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极对支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支撑框中蓄水中空结构的尺寸为612 mm×8 mm×0.6 mm。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