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垃圾填埋气导排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49483阅读:53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气体导排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垃圾填埋气导排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的生活垃圾依然以填埋为主,填埋后的生活垃圾在厌氧环境中通过微生物发酵作用产生以CH4、CO2为主的混合气体,其中约占40%~60%的CH4是一种可再生能源但也是一种强温室效应气体,因此对填埋气有效收集导排与利用意义重大。

为了对填埋气体更好的收集利用提高填埋气体的利用率,需要建造满足填埋气高效收集的导排井。目前,多数填埋场密封性不好,导致填埋气泄露污染环境,而且导排系统的施工复杂,集气效果不好,填埋气中水分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垃圾填埋气导排系统,以解决现有的埋气导排系统结构复杂、收集效果差、收集的填埋气中水分大等问题。

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垃圾填埋气导排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导排井,所述导排井包括竖向设置于垃圾填埋体内的网状导气石笼,网状导气石笼的上端为开口,网状导气石笼内填充有过滤过滤砾石,网状导气石笼的中心位置还设置有一根竖向布置的多孔管,所述网状导气石笼的上端口设置有多层组合密封层,所述组合密封层包括交替设置的低渗透性密封物质层和夯实土层,夯实土层设置在低渗透性密封物质层上方, 多层组合密封层内设置有竖向设置的集气管,所述集气管的下端与多孔管的上端密封连接。

集气管的上端向上伸出地面并连接有控制阀,控制阀的出口端通过连接管连接集气站。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管路上还连接有冷凝液收集排放管,冷凝液收集排放管的出口端向下延伸至垃圾填埋体内。

进一步地,连接管路上设置有温度监测口、流量监测口、取样口以及蝶阀。

进一步地,所述集气站的出口端通过输气总管连接有填埋气预处理装置,所述输气总管上还通过导流管连接冷凝液收集罐。

进一步地,多孔管与集气管均采用高密度聚乙烯管,并且之间采用套管式接口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垃圾填埋气导排井从下向上分别为过滤砾石、低渗透性密封物质、夯实土、低渗透性密封物质、夯实土,可有效确保填埋场的密封性。

2、多孔管与集气管均采用高密度聚乙烯管,并且之间采用套管式接口连接,使用寿命长,防止气体渗透进入填埋场表层。

3、连接管路上还连接有冷凝液收集排放管,冷凝液收集排放管的出口端向下延伸至垃圾填埋体内;输气总管上还通过导流管连接冷凝液收集罐,使输气管路中的冷凝液能够排出输气管路,提高集气效果,减轻气体后续处理的负担。

4、本发明密封性好,收集效率高,可有效防止填埋气中水分对收集系统的影响,使系统运行更加容易、灵活。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发明包括导排井1,导排井1包括竖向设置于垃圾填埋体2内的网状导气石笼3,网状导气石笼3的上端为开口,网状导气石笼3内填充有过滤过滤砾石4,网状导气石笼3的中心位置还设置有一根竖向布置的多孔管5,网状导气石笼3的上端口设置有多层组合密封层6,组合密封层6包括交替设置的低渗透性密封物质层7和夯实土层8,夯实土层8设置在低渗透性密封物质层7上方,多层组合密封层6内设置有竖向设置的集气管9,集气管9的下端与多孔管5的上端采用套管式接口密封连接,多孔管5与集气管9均采用高密度聚乙烯管。

集气管9的上端向上伸出地面并连接有第一控制阀10,第一控制阀10的出口端通过弯管11连接有集气干管12,集气干管上设置有监测口20、取样口21以及蝶阀22,所述检测口20用于流量和温度的监测;集气干管12的输出端连接集气站13,集气站13的出口端通过输气总管14连接有填埋气预处理装置15。

集气干管12和输气总管14位于最低位的横向段均设置有3-5°的倾斜度,在集气干管12位于最低位的横向段的最低处连接有冷凝液收集排放管16,冷凝液收集排放管16上连接有第二控制阀17,冷凝液收集排放管16的出口端向下延伸至垃圾填埋体2内,输气总管14位于最低位的横向段的最低处还通过导流管18连接冷凝液收集罐19。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