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电‑芬顿体系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87561阅读:375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电‑芬顿体系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能够更高效地降解有机废水的电-芬顿体系。



背景技术:

电-芬顿法是利用·OH的强氧化性能对水中有机物进行降解的,主要反应方程式如下:

O2 + 2H+ + 2e- → H2O2 (1)

H2O2 + Fe2+ → Fe3+ +·OH + OH- (2)

Fe3+ + e- → Fe2+ (3)

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反应时间短、污染物降解高效的特点而倍受关注。

由于体系中Fe2+/Fe3+的循环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系统的降解速率。当反应过程中Fe2+/Fe3+,不能重新还原为Fe2+时,则无法与过氧化氢反应生成·OH,致使系统氧化性能降低;过多的Fe3+与水中OH-生成Fe(OH)3沉淀析出,对水样产生二次污染。因此在传统电-芬顿体系运行时,为防止铁泥的析出,需要将其pH调整至3左右,这既限制了体系的实际应用,又增加了药剂用量,增加了处理成本。

人们曾试图从各方面进行改良,如:将对阴极材料进行改性等,但并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针对传统电-芬顿法的不足,提供一种利用三聚磷酸钠作为电解质的电-芬顿系统,改良后的电-芬顿体系能够更高效地处理有机废水。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电-芬顿系统,取50 mL的有机废水,向其中加入三聚磷酸钠(STTP),其浓度为5 mM,将反应池置于磁力搅拌器上进行充分搅拌一分钟,取出后用0.1M的硫酸调节pH值至6。在室温条件下,用铁电极为阳极,用的碳毡为阴极,组成无隔膜的电-芬顿系统,阴极和阳极之间的电极间距是3 cm;电解阳极采用直径为4mm、长9cm的铁钉,阴极采用8cm×2cm的碳毡,同时通入氧气,将电流调至0.5mA。

与传统电-芬顿系统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中STPP的使用为分子氧提供了新的活化途径,生成更多的过氧化氢,提高体系氧化能力。其次,STPP还可以抑制系统中电子还原H+,使更多电子用于Fe3+的还原。最重要的是,STPP的存在避免体系中Fe3+过多时,生成Fe(OH)3沉淀。同时,拓宽了体系的pH范围,这为电-芬顿体系的实际应用提供保障。

说明书附图:

图1是采用不同电解质进行降解的对照试验结果;

图2是不同PH值条件下进行降解的对照试验结果。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出的理论依据是:克服系统中Fe2+/Fe3+循环的障碍、改善体系可应用的pH范围,就可以对整个系统的运行效率有质的提升。

体系的作用原理如下:在氧化过程中阳极析出大量Fe2+,氧化了过氧化氢生成羟基自由基,自身还原成Fe3+。STPP与过量的Fe2+发生络合反应生成络合物,该络合物可与水中·O2-、O2和H+反应生成H2O2

2Fe (Ⅱ) - STPP + O2 + 2H+ = Fe(Ⅲ) - STPP + H2O2 (1)

Fe (Ⅱ) - STPP + O2 = Fe(Ⅲ) - STPP +·O2- (2)

Fe (Ⅱ) - STPP + ·O2-+2H+=Fe(Ⅲ) - STPP + H2O2(3)

实施例:一种新型电-芬顿系统:

取50ml有机废水,并投入0.092g三聚磷酸钠,将反应池放置于磁力搅拌器中匀速搅拌一分钟后取出,用0.1M的硫酸调节pH至6。

在室温条件下,用铁电极为阳极,用的碳毡为阴极,组成无隔膜的电-芬顿系统,阴极和阳极之间的电极间距是3 cm。

电解阳极采用直径为4mm、长9cm的铁钉,阴极采用8cm×2cm的碳毡,同时用空气泵通入空气,将电流大小调整至0.5mA。

上述实施例构成的本发明体系进行实验,设定降解周期为一小时,定时取样测定水中有机物降解率。

对照试验1分别利用硫酸钠,乙二胺四乙酸作为电解质进行降解,其他条件不变。

图1为三组试验的处理结果。由图1可以看出,降解经历一小时后,三聚磷酸钠作电解质的降解率高达96%左右,而硫酸钠,乙二胺四乙酸分别只有60%和80%左右。

对照试验2分别利用0.1 M的硫酸调节pH至4、8、10、12,其他条件不变。图2为五组试验的处理结果。由图2可以看出,在降解周期内的任何时刻,pH=6的系统降解率均高于其他酸度的系统降解率。完成一小时的降解后,溶液pH=4、6、8、10、12的降解率分别为91%、96%、95%、88%、75%左右。综上,Ph=6时系统降解率最高。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