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进周出高效复合厌氧分离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89080阅读:314来源:国知局
周进周出高效复合厌氧分离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周进周出高效复合厌氧分离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尤其是发达省份在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逐步认识到农村污水处理问题的重要性,并开始采用一些实用、合理、低能耗和运行费用低的技术来处理污水。目前,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模式多种多样,其常用技术从工艺原理上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以厌氧为核心的生物预处理技术,污水中的大部分有机物经厌氧发酵达到净化目的,常用的有化粪池、沼气池、厌氧池;第二类是以好氧处理为主的生物技术,可采用生物接触氧化池和氧化沟等;第三类是以土地处理为主的生态处理技术,它是利用土壤过滤、植物吸收和微生物分解的原理有效处置污水,常用的有生态湿地处理系统、慢土地渗滤处理系统、稳定塘等。

目前,厌氧池应用较多的是不挂填料和完全挂填料两种,流态上多采用折流式。挂填料总体处理效果要优于不挂填料的厌氧处理工艺。但污水中含有泥沙和大量的固体悬浮物,直接接触完全填料式的厌氧反应器易造成填料板结堵塞,导致水解反应不完全,对整个工艺的污染物去除效果差,去除率低的现象,增加填料维护周期,并且增加了填料维护难度和维护费用。折流式厌氧池内存在短流和较大死区,容积利用较低,污泥容易沉积在底部并结垢,这样不仅会影响厌氧池的分解能力,而且还容易造成厌氧池的堵塞,不利于污水处理的持续工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周进周出高效复合厌氧分离系统。该复合厌氧分离系统采用了周边进水周边出水的流态,同时池内充满填料,兼有厌氧反应和沉淀双重功能,显著提高了污染物去除率,解决了传统农村生活污水厌氧处理技术成本高、操作复杂、管理不变、处理效果不佳等技术问题。

为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涉及一种周进周出高效复合厌氧分离系统,所述厌氧分离系统包括依次通过孔、槽或管道连接的一级厌氧反应池、二级厌氧反应池和水池;所述一级厌氧反应池、二级厌氧反应池均为周进周出的厌氧反应池;

所述周进周出的厌氧反应池指的是池体内侧上部环设有周边进水堰,所述周边进水堰底部设有若干进水配水孔,所述周边进水堰的底部、进水配水孔远离池体内侧壁的一侧设有延伸向池体底部的进水导流板;所述周边进水堰内侧环设有周边出水堰;

所述一级厌氧反应池的周边出水堰出水口与二级厌氧反应池的周边进水堰进水口相连;所述二级厌氧反应池的周边出水堰出水口与水池进水口相连;

所述一级厌氧反应池、二级厌氧反应池内均设有填料。

优选的,所述进水导流板是设置在周边进水堰的底部、沿周边进水堰的内侧壁向池体底部延伸出的一体化周向进水导流板。

优选的,所述进水导流板向池体内侧壁倾斜。

优选的,所述进水导流板与周边进水堰底部形成的锐角大于60度。

优选的,所述进水导流板平行于池体内侧壁。

优选的,所述周边进水堰的内侧壁高于其内侧的周边出水堰的溢水侧侧壁。

优选的,所述周进周出的厌氧反应池的底部中心区域设有与池体外界连通的排泥管。

优选的,所述水池的外侧壁中部设有出水管。

优选的,所述周边进水堰底部设置的进水配水孔与配水短管相连,所述配水短管的中轴线与进水导流板形成的夹角小于30度。

优选的,所述进水导流板具有向池体中心倾斜的末端,该倾斜的末端的延长线与池体内侧壁形成的锐角小于30度。

厌氧池其水流从进水口进入,经折流板下降到池底,依靠进水能量流向池子中心,汇集后呈一个平面上升,遇到反方向的力后折回,均匀地流入周边的出水堰。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采用周进周出的形式,一定程度上改善流态和缓冲水流,有利于泥水大环流的形成,克服传统厌氧池经常发生的短流、局部死区等不利现象,容积利用系数高;

2)短流和死区的减少,使得水流、污泥和填料充分接触,加长厌氧生物处理时间,增强厌氧水解酸化效果,污染物去除率高于传统厌氧池;而且不易堵塞,保障了厌氧池的持续、高效、可靠工作;

3)加挂填料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长提高去除率,同时能减少污泥产量,延长清掏周期,便于管理维护。

4)本发明的厌氧分离池采用一体化结构,占地面积小,施工方便,运行成本和维护费用低,处理效率高,适合在农村地区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发明的周进周出高效复合厌氧分离系统的俯视图;

图2为本发明的周进周出高效复合厌氧分离系统的侧面剖视图;

其中,1为一级厌氧反应池、2为二级厌氧反应池、3为水池、4为进水管、5为进水配水孔、6为周边进水堰、7为周边出水堰、8为排泥管、9为出水管、10为周边出水堰出水口、11为周边进水堰进水口、12为水池进水口、13为过水管、14为填料,15为进水导流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将有助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理解本发明,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发明。应当指出的是,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调整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

本实施例涉及一种用于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系统的周进周出高效复合厌氧分离系统。

如图1、2所示,该厌氧分离系统包括一级厌氧反应池1、二级厌氧反应池2和水池3;一级厌氧反应池1、二级厌氧反应池2内均挂设填料14;

一级厌氧反应池1的池体内侧上部环设有周边进水堰6,周边进水堰进水口11与进水管4相连通,所述周边进水堰6底部设有若干进水配水孔5,所述周边进水堰6的底部、进水配水孔5远离池体内侧壁的一侧设有延伸向池体底部的进水导流板15;所述周边进水堰6内侧环设有周边出水堰7;

二级厌氧反应池2也采用上述周进周出的进出水方式;且一级厌氧反应池1的周边出水堰出水口10与二级厌氧反应池的周边进水堰进水口11经过水管13相连;二级厌氧反应池2的周边出水堰出水口10与水池进水口12经过水管13相连;水池3的出水管9设置在水池3外侧壁的中部;

所述周边进水堰6的内侧壁高于其内侧周边出水堰7的溢水侧侧壁;池内水溢流进入周边出水堰7;

上述复合厌氧分离系统兼有厌氧反应和沉淀双重功能,为了更好的排除污泥、避免堵塞,在厌氧反应池的底部中心区域设有与池体外界连通的排泥管8。

该复合厌氧分离系统工作时,水流从进水管进入周边进水堰、经进水配水孔进入厌氧反应池,经进水导流板下降到池底,依靠进水能量流向池子中心,汇集后呈一个平面上升,遇到反方向的力后折回,均匀地流入周边的出水堰。

本系统的厌氧反应池均采用周进周出的形式,目的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流态和缓冲水流,有利于泥水大环流的形成,克服传统厌氧池经常发生的短流等不利现象;因此,可将进水导流板优化为设置在周边进水堰的底部、沿周边进水堰的内侧壁向池体底部延伸出的一体化周向进水导流板,可最大限度地形成泥水大环流。

同时,为了更好的减少短流和死区,使得水流、污泥和填料充分接触,加长厌氧生物处理时间;进水导流板与进水配水孔的进水方向最好有一定程度的交集。因此,可选择将进水导流板向池体内侧壁倾斜,使得进水导流板与周边进水堰底部形成的锐角大于60度,最好的是形成大于75度的锐角;或者,也可选择进水导流板平行于池体内侧壁,而在进水配水孔下方设置与其相连的配水短管,并使得配水短管的中轴线与进水导流板形成的夹角小于30度,最好是小于15度;或者,还可以选择进水导流板具有向池体内中心倾斜的末端,该倾斜的末端的延长线与池体内侧壁形成的锐角小于30度,最好的是形成5-15度的锐角。

将本实施例的复合厌氧分离系统应用处理某镇农村生活污水,设计该系统采用玻璃钢材质焊接而成,外型尺寸2000mm×1100mm×1400mm,停留时间2.5d。

实施结果:该镇农村生活的污水经过处理后,CODcr出水水质达到100mg/L以下,去除率达到65%以上,为后续好氧生化处理提供了保证。

以上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描述。需要理解的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特定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做出各种变形或修改,这并不影响本发明的实质内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