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湿地废水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221186阅读:227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湿地废水处理的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新型湿地废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人工湿地废水处理是由人工建造和控制运行的与沼泽地类似的地面,将湿地废水有控制的投配到经人工建造的湿地上,其中湿地废水主要指来自水塘中的废水、景观水体等,湿地废水在沿一定方向流动的过程中,主要利用人工介质、植物等的多重协同作用,对湿地废水中的BOD和污泥进行处理的一种技术。根据水流的特点又可以将人工湿地分为表面流人工湿地、水平替流人工湿地、垂直流人工湿地等,其中垂直流人工湿地的应用最为广泛。目前,所采用的垂直流人工湿地废水处理系统多采用单级的处理方式,处理区的基质是固定的,不好调整,在水质区别较大的情况下废水处理的效果差别较大,同时现有的垂直流人工湿地废水处理系统需要提供动力,需要安装对应的动力装置。此外,现有的垂直流人工湿地废水处理系统还存在废水净化效率低、洁净水很难从该系统中抽出的缺陷,因此现有的垂直流人工湿地废水系统不推广采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结构紧凑、废水净化率高、出水量大的新型湿地废水处理装置。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新型湿地废水处理装置,它包括主体、设置在主体底部的防渗层以及水泵,所述的主体内固定有过滤网A和过滤网B,过滤网A设置于过滤网B的下方,所述的主体内且从过滤网B到过滤网A之间还顺次设置有细碎石层、中碎石层和粗碎石层,细碎石层上种植有植被,所述的主体的顶部设置有主管道,主管道的两侧且沿主管道的长度方向设置有多根支管道,每根支管道均垂直于主管道设置,每根支管道的下表面均设置有湿地废水排出口,所述的主体的下端部设置有出液管,出液管位于过滤网A的下方,出液管与水泵的吸水口连接。所述的主体呈矩形状。所述的粗碎石层设置在过滤网A上。所述的每相邻两根支管道之间的间距相等。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废水净化率高、出水量大。附图说明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图中,1-主体,2-防渗层,3-水泵,4-过滤网A,5-过滤网B,6-细碎石层,7-中碎石层,8-粗碎石层,9-主管道,10-支管道,11-湿地废水排出口,12-出液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新型湿地废水处理装置,它包括主体1、设置在主体1底部的防渗层2以及水泵3,所述的主体1呈矩形状,主体1内固定有过滤网A4和过滤网B5,过滤网A4设置于过滤网B5的下方,所述的主体1内且从过滤网B5到过滤网A4之间还顺次设置有细碎石层6、中碎石层7和粗碎石层8,细碎石层6上种植有植被,粗碎石层8设置在过滤网A4上,过滤网A4起到了支撑粗碎石层8的作用,同时还可以用于拦截污泥,防止污泥进入过滤网A4与防渗层2之间区域。如图1和图2所示,主体1的顶部设置有主管道9,主管道9的两侧且沿主管道9的长度方向设置有多根支管道10,每相邻两根支管道10之间的间距相等,每根支管道10均垂直于主管道9设置,每根支管道10的下表面均设置有湿地废水排出口11,当向主管道9内通入湿地废水后,湿地废水等流量的进入支管道10内,在水压的作用下湿地废水从湿地废水排出口处向下喷出,湿地废水均匀的洒落在细碎石层6,增大了与细碎石层6的接触面积,提高了湿地废水的处理效率,缩短了湿地废水净化的时间。如图1所示,主体1的下端部设置有出液管12,出液管12位于过滤网A4的下方,出液管12与水泵3的吸水口连接。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如下:先将湿地废水通入主管道9内,湿地废水在水压的作用下等流量的进入支管道10内,随后湿地废水从湿地废水排出口11处向下喷出,过滤网B5对湿地废水进行初步拦截,湿地废水均匀的洒落在细碎石层6表面上,经过一段时间后,BOD、磷、硫等有害物质被植被吸收,污泥则被细碎石层6、中碎石层7和粗碎石层8顺次拦截,从而实现了湿地废水的净化和污泥的拦截,处理后洁净水穿过过滤网A4上的筛网孔落入防渗层2上,最后启动水泵3,水泵3将洁净水抽出。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