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解酸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20502阅读:80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是水解酸化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水解酸化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的污水处理工艺一般采用初沉池作为预处理系统,以去除污水中的悬浮物和颗粒物质,提高污水的可生化性并减小后续处理工艺的有机负荷,预处理后的污水通过水泵泵入水解酸化池进行水解处理。上述方式一方面增加了沉淀池和水解酸化池的占地面积,增加了基建成本,另一方面采用水泵造成大量能耗。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不足,提出一种水解酸化装置,解决现有技术中水解酸化处理基建成本高、能耗大的技术问题。

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水解酸化装置,包括水解酸化池和盖设于所述水解酸化池上端开口的沉淀池,所述沉淀池内设置有一溢水堰,所述溢水堰通过一溢水管与所述水解酸化池连通;所述沉淀池一侧还设置有一进水渠,所述进水渠内还倾斜设置有格栅,所述进水渠远离所述沉淀池一侧与一进水管连接。

优选的,所述水解酸化装置包括一与所述水解酸化池连通的回流管。

优选的,所述水解酸化池底部设置有一提升泵,所述提升泵与一提升管连接,所述提升管另一端穿过所述水解酸化池并向上延伸。

优选的,所述沉淀池内设置有斜板。

优选的,所述斜板相对水平面的倾斜角度为30~60°。

优选的,所述格栅相对水平面的倾斜角度为60~75°。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一方面将沉淀池设置于水解酸化池的上部,其有利于降低土地占有面积,减少基建成本,且可直接利用污水重力作用直接溢流入水解酸化池内,减少了能源消耗;另一方面在沉淀池内设置溢流堰,其有利于增加沉淀池内污水的预处理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水解酸化装置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水解酸化装置,包括水解酸化池1和盖设于所述水解酸化池1上端开口的沉淀池2,所述沉淀池2内设置有一溢水堰3,所述溢水堰3通过一溢水管4与所述水解酸化池1连通;所述沉淀池2一侧还设置有一进水渠5,所述进水渠5内还倾斜设置有格栅6,所述进水渠5远离所述沉淀池2一侧与一进水管7连接。

具体的,污水通过进水管7进入进水渠5内,并通过进水渠5内的格栅6将污水中的较大固定杂质除去,除去较大固体杂质的污水进入沉淀池2内,沉淀池2内的上清液进入溢流堰3,并通过溢水管4进入水解酸化池1内进行水解酸化处理。其中,格栅6设置时,其相对水平面的倾斜角度为60~75°,优选为70°,以增强其固体杂质过滤效果。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一般通过亚硝酸盐对大分子有机物质进行水解酸化,故本实施例所述水解酸化装置包括一与所述水解酸化池1连通的回流管8,该回流管8可与亚硝酸盐供给装置连接,也可直接与亚硝酸盐生产装置连接。

相对应的,水解酸化后的混合液需要进行下一工序处理,故本实施例所述水解酸化池1底部设置有一提升泵9,所述提升泵9与一提升管10连接,所述提升管10另一端穿过所述水解酸化池1并向上延伸,具体提升管10另一端可与后续处理装置连接。

其中,本实施例所述沉淀池2内设置有斜板11,其设置方式可采用现有的常规方式,且所述斜板11相对水平面的倾斜角度为30~60°,优选为45°。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一方面将沉淀池设置于水解酸化池的上部,其有利于降低土地占有面积,减少基建成本,且可直接利用污水重力作用直接溢流入水解酸化池内,减少了能源消耗;另一方面在沉淀池内设置溢流堰,其有利于增加沉淀池内污水的预处理效果。

以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任何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所做出的各种其他相应的改变与变形,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