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污水深度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74087阅读:45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境保护设施,具体涉及用于污水深度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进步,我国城市人口的增加和工农业生产的发展,生产和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污水量也日益增加,为了减轻污水对水体和环境的危害,在其释放至环境中之前需经过净化处理这一环节。

目前生活污水大都直接排放入污水管道,通过污水管道,排入江、河、湖、海。有的地方将污水输往污水处理厂,处理后作为中水重复使用,或排入江、河、湖、海。近来有些生活小区设有化粪池,将污水通过化粪池渗入地下,以此方式处理污水。上述污水处理的方式有诸多缺点:污水未经处理排入江、河、湖、海,直接造成水污染。经过污水处理厂处理后重复利用污水,或处理后排放污水的方式,固然比直接排放好,但污水处理成本很高,处理过程中要使用大量化学剂,化学剂亦会造成水的二次污染。另外,为使中水从污水处理厂循环回生活小区、办公楼、酒店等设施,需要铺设较长的管线,成本很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是现有污水处理系统处理工艺复杂和造价高的问题,提供用于污水深度处理系统。

用于污水深度处理系统,包括在污水处理现场按工艺要求设置的闸门井、沉砂池、分离沉淀池、厌氧池、淤泥浓缩池、生物接触氧化池、沉淀池、生态景观池和接触消毒池;

所述闸门井与沉砂池之间、所述沉砂池与分离沉淀池之间均通过阀闸连通,所述分离沉淀池与厌氧池之间、所述厌氧池与泥浓缩池之间通过排泥泵管连通;所述生物接触氧化池与沉淀池之间、所述沉淀池与态景观池之间、所述态景观池与接触消毒池之间均通过相邻池壁上的溢流口连通;所述分离沉淀池与生物接触氧化池之间通过排水管连通,淤泥浓缩池通过泥水回流泵管连通分离沉淀池;所述沉淀池与分离沉淀池之间通过混合液回流泵管连通;所述生物接触氧化池接有压缩空气管路。

上述方案中,优选的是生物接触氧化池底部设有压缩空气管路,压缩空气管路上开设有均匀间隔的出气孔。

上述方案中,优选的是沉砂池设置为倾斜的漏斗形,且最底部还设置有出砂口。

上述方案中,优选的是闸门井为半埋式钢筋混凝土结构,通过阀闸与沉砂池连通。

上述方案中,优选的是淤泥浓缩池为全埋式钢筋混凝土结构,顶部用钢筋水泥板密封处理。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经本实用新型用于污水深度处理系统处理的污水,其各项指标达到排放(GB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B标准);

2、本实用新型具有处理速度快,能在短时间内处理大量的污水,能够很好满足城镇污水处理的需求;

3、本实用新型大部分的结构使用钢筋混泥土建造,具有价格便宜的优点,能够很好满足城镇发展的需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号标识:1、闸门井;2、沉砂池;3、分离沉淀池;4、厌氧池;5、淤泥浓缩池;6、生物接触氧化池;7、沉淀池;8、生态景观池;9、接触消毒池;10、阀闸;11、污水管;12、排水管;13、排泥泵管;14、排泥泵;15、压缩空气管路;16、混合液回流泵管;17、泥水回流泵管;18、出砂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所示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用于污水深度处理系统,包括在污水处理现场按工艺要求设置的闸门井1、沉砂池2、分离沉淀池3、厌氧池4、淤泥浓缩池5、生物接触氧化池6、沉淀池7、生态景观池8和接触消毒池9,如图1所示。

所述闸门井1与沉砂池2之间、所述沉砂池2与分离沉淀池3之间均通过阀闸10连通,所述分离沉淀池3与厌氧池4之间、所述厌氧池4与泥浓缩池5之间通过排泥泵管13连通;所述生物接触氧化池6与沉淀池7之间、所述沉淀池7与态景观池8之间、所述态景观池8与接触消毒池9之间均通过相邻池壁上的溢流口连通;所述分离沉淀池3与生物接触氧化池6之间通过排水管12连通,淤泥浓缩池5通过泥水回流泵管17连通分离沉淀池3;所述沉淀池7与分离沉淀池3之间通过混合液回流泵管16连通;所述生物接触氧化池6接有压缩空气管路15。

闸门井1为半埋式钢筋混凝土结构,其池体尺寸为2m×2m×3.5m,污水通过污水管11流入闸门井1,闸门井1内设有阀闸10来控制闸门井1与沉砂池2之间的导通,闸门井1的作用一方面根据沉砂池2内的水位来调节控制进水量,保证沉砂池稳定在正常水位下工作,不会出现欲出的情况,另一方面当雨季进水量超量或污水处理站因事故检修时,通过直接外接泄流管直接将超量的混合污水排泄入排水沟,如图1所示。

沉砂池2为内部设设置为倾斜的漏斗形,且最底部还设置有出砂口的半埋式钢筋混凝土结构,其池体尺寸3.5m×0.5m×3.1m,沉砂池2内同样设置阀闸10来与分离沉淀池3导通。为了使泥沙更容易沉淀到底部,沉砂池2的底部设置为倾斜的漏斗形,泥沙都会自动沉淀到池底,泥沙可以通过出砂口18自动排出,如图1所示。

分离沉淀池3为半埋式钢筋混凝土结构,其池体尺寸为2m×2m×3.5m。主要用于分离淤泥和废液,淤泥会通过排泥泵管13排到淤泥浓缩池4内,废液由排水管12抽取排到生物接触氧化池6内,如图1所示。

所述厌氧池4的外形尺寸为3.0m×2.4m×5.0m,厌氧池4的主要功能是释放磷,同时将部分有机物进行氨化,池内设置生物填料,作为细菌载体,存留足够的进行生化过程的微生物量,经厌氧池4处理的淤泥通过排泥泵管13排到淤泥浓缩池5内,如图1所示。

淤泥浓缩池5为地面的钢筋混凝土结构,主要是对带水的淤泥进一步脱水处理,使淤泥进行干燥。其内主要设置有压缩机和风干机,经过脱水处理后的淤泥可以直接送往肥料厂或者拿来种植农作物等。

生物接触氧化池6的外形尺寸为2.2m×5.1m×5.0m,生物接触氧化池6底部设有压缩空气管路15,压缩空气管路上开设有均匀间隔的出气孔,通过压缩空气管路进行曝气,是的溶液可以和空气充分接触,实现有氧接。生物接触氧化池6通过溢流口与沉淀池7连通,如图1所示。

沉淀池7的外形尺寸为1.6m×1.6m×4.0m(2座),其功能在于沉淀处理腐化脱落的生物膜,沉淀池7内部设有斜管填料,其特点为湿周大、水力半径小,层流状态好,颗粒沉降不受紊流干扰,其处理能力是普通沉淀的3~5倍,污泥沉淀于斜管填料下方的沉淀池8底部,水层处于斜管填料上方的沉淀池7上部,沉淀池7底部设有混合液回流泵管16(40QW(I)10-10-0.75),通过混合液回流泵管16将沉淀下来的污泥提升输送至分离沉淀池3。沉淀池7通过溢流口与生态景观池8连通,如图1所示。

生态景观池8的外形尺寸为7.0m×4.6m×1.5m,在生态景观池8内种植植物,利用植物的生长,加强污水的脱氮除磷效果,经生态景观池8处理后的净化水通过管路流入接触消毒池9内,如图1所示。

所述接触消毒池9的外形尺寸为3.3m×1.0m×1.5m,采用固体氯片接触消毒方式,内设有氯片定量投加器(YQLT-555)根据处理水量的变化情况自动改变药量投放,经接触消毒池9处理后达标的净化水从排污管排出到环境中,如图1所示。

以上已对本实用新型创造的较佳实施例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创造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种种的等同的变型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