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油污水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409292阅读:294来源:国知局
含油污水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领域,尤其是冶金、石油化工、机械等行业中的生产污水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0002]在很多生产行业中都需要消耗大量的水资源,例如乳钢的钢坯表面除磷,喷水冷却以及加热炉等多个乳钢环节的冷却等。而钢铁企业产生的废水中含有大量矿物油、氧化铁皮、水冲渣等杂质,为了防止废水对环境构成危害,需要对污水进行无害化处理,有利于进行回收利用。污水的处理的主要目的在于去除所含的悬浮固体颗粒物和油脂,还包括后期的冷却和相关的后续深度处理,以达到污水回用的目的。污水中的氧化铁皮、水冲渣等主要是采用旋流池进行沉淀处理,含油污水一般采用斜板(管)沉淀机等处理。但由于经过旋流池处理的污水中还是有一部分固态残留会与含油的污水进入到油污处理系统,因此还是需要同时对污泥和油污同时进行处理。专利申请号200710099131.X,名称为“一种含油污水处理装置及处理工艺”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能同时处理污水中的油污和悬浮沉积物,但该设备采用的电絮凝槽、电气浮槽两级处理需要用贵金属作为电极,还需要设置臭氧发生器、超声强化氧化器等,设备成本较高。而且目前的各类污水处理絮凝处理设备中的进水口大都采用的带压力进水,因此进水水压会对絮凝处理产生不利的影响。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可以使生产污水中所含的固体悬浮颗粒物质和油脂类物质得到稳定的去除,达到污水回用的目的。
[0004]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含油污水处理系统,包括混流桶和沉淀除油器;混流桶的内腔中设置有中心混合桶,上述中心混合桶的下部与混流桶的内腔连通,并在混流桶的下部形成混流储泥区,在中心混合桶与混流桶的桶壁之间形成第一絮凝沉淀区;在混流储泥区的下部设置有混流排泥口 ;进水管的进水口设置在中心混合桶中;沉淀除油器的内腔中设置有内筒,内筒中安装有沉淀部件,上述沉淀部件将内筒分隔为上部的清水出水区和下部的第三絮凝区;上述内筒与沉淀除油器的内腔的外壁之间形成有第二絮凝沉淀区;第二絮凝沉淀区的下部与第三絮凝区的下部连通,并在第二絮凝沉淀区的下部的沉淀除油器内腔中形成沉淀除油储泥区;上述沉淀除油储泥区设置有沉淀除油排泥管;在沉淀除油器的第二絮凝沉淀区的上部设置有进水溢流槽;在混流桶的第一絮凝沉淀区上部设置有连接管,连接管的两端分别与混流桶中的第一絮凝沉淀区和沉淀除油器上的进水溢流槽连通;在上述清水出水区中上设置有排水管。
[0005]更进一步的,在进水管的出口外设置有伞状挡流板。
[0006]在所述的第一絮凝沉淀区上部设置有溢油槽,所述溢油槽的环状外侧板高于内侧板;连接管在第一絮凝沉淀区的进水口设置溢油槽的下面。
[0007]连通管安装有溢水控制阀。
[0008]所述的沉淀除油器中的第二絮凝沉淀区下部与第三絮凝区的下部设置为下部截面小于上部截面的锥台结构。
[0009]所述的沉淀除油器中沉淀部件为斜板或斜管。
[0010]在所述的清水出水区设置有溢水槽,上述溢水槽与排水管连接。
[0011]在所述进水管上设置第一加药点,在中心混合桶上设置第二加药点,在连通管上设置有第三加药点。
[0012]所述的第一加药点为电介质类混凝剂加药点;第二加药点和第三加药点为阴离子高分子絮凝剂加药点。
[0013]在第三加药点投加的高分子絮凝剂占总投加量的50?70%。
[0014]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采用本发明的含油污水处理系统,用化学药剂投入混流桶中,使污水中的矿物油、铁锈、铁渣等杂质絮凝成团,形成泥状,随后经连接管输送至除油器,经过沉积使污水分离形成清水和污泥两部分,随后让上部的清水流至清水主管道,下部的污泥从除油器排泥管排出等待集中处理,本系统能高效的进行水、泥分离,有利于节约水资源,保护环境。而且由于能有效减少絮凝过程的水流扰动,提高了分离效果。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含有污水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是图1的俯视不意图。
[0017]图3是溢油槽的另一种布置方式。
[0018]图4是溢油槽的第三种布置方式。
[0019]附图标记:1-进水管;2_混流桶,21-中心混合桶;22_伞状挡流板;23_混流储泥区;24_第一絮凝沉淀区;25_溢油槽;251-外侧板;252_内侧板;26_排油管;27_油池;28_混流排泥口 ;29_桶壁;3_连通管;31_溢水控制阀;4_沉淀除油器;41_进水溢流槽;42_溢水槽;43_第二絮凝沉淀区;44_内筒;441_第三絮凝沉淀区;442_清水出水区;45-沉淀除油储泥区;46_沉淀除油排泥管;47_排水管;48_沉淀部件;49_外壁;51_第一加药点;52_第二加药点;53_第三加药点;
【具体实施方式】
[0020]本发明的含油污水处理系统,包括混流桶2和沉淀除油器4的两级除油装置。
[0021]混流桶2的内腔中设置有中心混合桶21,上述中心混合桶21的下部与混流桶2的内腔连通,并在混流桶2的下部形成混流储泥区23,在中心混合桶21与混流桶2的桶壁29之间形成第一絮凝沉淀区24。在混流储泥区23的下部设置有混流排泥口 28,排出沉淀后淤积在混流储泥区23的污料。
[0022]注入污水的进水管I的进水口设置在中心混合桶21中,在进水管I的出口外设置有伞状挡流板22。
[0023]沉淀除油器4的内腔中设置有内筒44,内筒44中安装有沉淀部件48,沉淀部件48将内筒4分隔为上部的清水出水区442和下部的第三絮凝区441。沉淀部件48采用斜板(管)沉淀机的斜板或斜管部件的原理和结构。上述内筒44与沉淀除油器4的内腔的外壁49之间形成有第二絮凝沉淀区43。第二絮凝沉淀区43的下部与第三絮凝区441的下部连通,并在第二絮凝沉淀区43的下部的沉淀除油器内腔中形成沉淀除油储泥区45。上述沉淀除油储泥区45设置有沉淀除油排泥管46,排出沉淀后淤积在沉淀除油储泥区45的污泥。在混流桶2的第一絮凝沉淀区24上部设置有连接管3。
[0024]在第二絮凝沉淀区43的上部的外壁49上设置有进水溢流槽41,在混流桶2的桶壁29上设置有连接管3,连接管3的进水口与混流桶中的第一絮凝沉淀区24连通,连接管3的出水口与沉淀除油器4上的进水溢流槽41连通。在清水出水区442中设置有排水管47。
[0025]为了保证絮凝沉淀的效果,在所述进水管I上设置第一加药点51,在中心混合桶21上设置第二加药点52,在连通管3上设置有第三加药点53。
[002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含油污水处理系统具体工作过程进行详细说明。
[0027]将需要处理的污水经进水管I注入到混流桶2中的中心混合桶21中,进水管I上的第一加药点51加入混凝剂,并保证混凝剂在进水管中能与污水充分混合。在中心混合桶21上设置的第二加药点51加入絮凝剂与污水同时注入。
[0028]在进水管I的出口外设置有伞状挡流板22,当污水以一定的速度冲向伞状部件,可以周向分散,起到均匀布水的作用,同时配合中心混合桶,分散的水流与混合桶内壁碰撞,形成剧烈的紊流运动,这样最大限度的增强了污水和所投加处理药剂的混合作用,使之混合的更加均匀。加入了混凝剂和絮凝剂的污水在中心混凝桶21中充分混合后,经中心混凝桶21下部与混流桶2连通的开口向第一絮凝区24流动,同时中心混合桶21还可以起到消能作用,使得污水的紊动被控制在中心混合桶内,减小了对第一絮凝沉淀区24和混流储泥区23的扰动作用,因此第一絮凝沉淀区内水流则趋于平稳,减小了对污水中的悬浮颗粒相互之间聚集成大颗粒的干扰,以使在混流桶就可以最大限度的去除悬浮物质,减轻后续工艺的负担。中心混凝桶21的高度为混流桶2的高度的1/2?2/3,既要保证中心混合桶的高度也要保证下部开口高度和混流储泥区23的空间高度。混凝形成的淤泥沉淀于混流储泥区23处,根据工艺和现成要求,通过混流排泥口 28将淤泥排出。
[0029]虽然本发明设计的系统能够很好的去除含油废水的油脂,但是通过长时间的系统运行,不可避免的会在第一絮凝沉淀区24的表面汇集成一层浮油,这样在第一絮凝沉淀区24的污水经过沉淀后,形成了在上的浮油层和在下的初步沉淀污水层。如果对浮油层不予清理,就会进一步恶化水质,影响系统的稳定运行,因此,定期清理这层浮油显得非常有必要。
[0030]当浮油层达到一定厚度时,可以采用刮油板将浮油层的油污去除。也可以采用附图中所示的溢油槽25收集浮油,然后将浮油通过与溢油槽25连通的排油管26排到油池27回收。具体的溢油槽25如附图1或附图2所示,为设置在第一絮凝区24的上部的桶壁29上环状结构,按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