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流式布水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97286阅读:1712来源:国知局
折流式布水渠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折流式布水渠。



背景技术:

污水站水解酸化池的布水设计通常为折流式布水,主要通过在水池之间设置的折流式布水渠实现布水效果,即通过布水渠可使在池子宽度方向的水能有效地被均匀分布地流至下一个池子,以避免发生偏流现象。折流式布水渠通常设置有折流单元,折流单元一般包括溢流板和折流板,并且在溢流板和折流板之间形成相应的折流缝,以此实现折流布水的效果。然而,污水流经折流式布水渠时,水中污泥在重力作用下将会发生沉积作用,因此容易造成在布水渠内折流缝的底部发生堵塞的情况,最终在水池底部形成死区,影响污水处理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水中污泥在重力作用下将会发生沉积作用,因此容易造成在布水渠内折流缝的底部发生堵塞的情况。以提供一种可以有效避免在折流缝的底部发生堵塞的折流式布水渠。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折流式布水渠,包括水渠主体,在水渠主体内沿水流方向间隔地设置有折流单元,并且由所述折流单元将水渠主体分割为多个池室;每组折流单元包括相互平行设置的溢流板和折流板,在所述溢流板和折流板之间形成折流缝;并且折流缝的上端出口与其上游对应的池室连通,折流缝的下端出口与其下游对应的池室连通,还包括布风管,所述布风管从折流缝内穿过,并且布风管的上端与供气主管连通,布风管的下端在穿过折流缝后在折流缝的下端出口处形成折弯段,所述折弯段的端头封堵,并且在折弯段上设置有朝向水渠主体底壁方向的出气口。

进一步的是:所述折弯段的轴线垂直于所述溢流板。

进一步的是:在每个折流缝内,沿水渠主体的宽度方向间隔地设置有多根布风管。

进一步的是:当从竖直方向上投影时,所述折弯段穿过对应的折流板。

进一步的是:在折弯段上位于下半部分的管壁上设置有多个间隔分布的出气口。

进一步的是:沿折弯段的轴线方向,在折弯段的下半部分管壁上设置有三排出气口,并且在折弯段的横截面上,三排出气口沿折弯段的外周间隔分布。

进一步的是:在三排出气口中,位于中间的出气口的轴线为竖直方向;位于两侧的出气口的轴线与竖直方向形成夹角θ,并且所述夹角θ的取值为30°至60°。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折流缝内设置布风管,并且在布风管上位于折流缝下端的出口处设置有出气口,这样通过向布风管内通入空气,则可从出气口内排出;进而实现对沉积在折流缝底部的污泥造成冲击扰动,可有效地避免在该处发生大量污泥沉积的情况发生;进而可避免造成对折流缝的堵塞情况,确保折流式布水渠能够正常布水。另外,通过布风管的布风作用,还可增强污泥与水的接触混合效果,进而还可提高污泥中的微生物与水的接触反应,提高对水中相应物质的微生物处理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折流式布水渠的透视图;

图2为图1的主视图;

图3为图2中A-A截面的剖视图;

图4为图3的透视图;

图5为图3中B-B截面的剖视图;

图中标记为:池室1、溢流板2、折流板3、折流缝4、布风管5、折弯段51、供气主管6、出气口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至图5中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折流式布水渠,包括水渠主体,在水渠主体内沿水流方向间隔地设置有折流单元,并且由所述折流单元将水渠主体分割为多个池室1;每组折流单元包括相互平行设置的溢流板2和折流板3,在所述溢流板2和折流板3之间形成折流缝4;并且折流缝4的上端出口与其上游对应的池室1连通,折流缝4的下端出口与其下游对应的池室1连通,还包括布风管5,所述布风管5从折流缝4内穿过,并且布风管5的上端与供气主管6连通,布风管5的下端在穿过折流缝4后在折流缝4的下端出口处形成折弯段51,所述折弯段51的端头封堵,并且在折弯段51上设置有朝向水渠主体底壁方向的出气口7。

其中,在正常布水时,水流在上游池室1内漫过溢流板2,然后通过折流缝4向下流动,并从折流缝4下端的出口由下游的池室1的底部进入下游池室1内。由于本实用新型在折流缝4的底端出口处设置有具有出气口7的折弯段51,因此可由供气主管6向布风管5内通入空气,然后从出气口7内排出;这样排出的空气将对在折流缝4下端所对应的水渠主体底部所沉积的污泥形成冲击作用,进而可避免污泥在此大量沉积,因此可避免由污泥大量沉积而造成折流缝4堵塞的情况。另外,通过从出气口7排出的空气的冲击混合作用,还可增强污泥与水的接触混合效果,进而还可提高污泥中的微生物与水的接触反应,最终提高对水中相应物质的微生物处理效果。

更具体的,本实用新型中优选将所述折弯段51的轴线垂直于所述溢流板2。具体可参照附图3和附图4中所示。并且进一步的,当从竖直方向上投影时,所述折弯段51穿过对应的折流板3。另外,对于折弯段51的长度,可设置其大致与折流缝4的缝隙宽度略宽即可;即折弯段51在穿过对应的折流板3后延伸一定的长度即可,只要保证对整个折流缝4下端出口处所对应的区域具有较好的冲击效果即可。

另外,考虑到每个折流缝4在沿水渠主体的宽度方向上通常具有一定的宽度,而当采用上述结构的布风管5时,其单根布风管5的作用区域有限;因此,可在每个折流缝4内,沿水渠主体的宽度方向间隔地设置有多根布风管5。如在附图1中所示,则在每个折流缝4内设置有三根间隔设置的布风管5。

另外,出气口7的作用是通过从出气口7排出的气流,可对其所正对的水渠主体的底壁产生冲击作用,进而扰动该处的水流,以此避免在该处形成大量的沉积污泥。具体的,本实用新型中对于出气口7的大小、数量等没有严格限制;通常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一般,优选在折弯段51上位于下半部分的管壁上设置有多个间隔分布的出气口7。如参照附图中所示,在沿折弯段51的轴线方向,在折弯段51的下半部分管壁上设置有三排出气口7,并且在折弯段51的横截面上,三排出气口7沿折弯段51的外周间隔分布。更具体的,如图5中所示,当设置有三排出气口7时,还可在三排出气口7中,设置位于中间的出气口7的轴线为竖直方向,同时设置位于两侧的出气口7的轴线与竖直方向形成夹角θ,并且所述夹角θ的取值优选为30°至60°;如可设置θ=45°。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