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故池及污水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14511阅读:469来源:国知局
事故池及污水处理系统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事故池及污水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污水事故池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残留了大量的事故应急状态高浓度COD(Chemical Oxygen Demand,化学需氧量)、废碱液,苯、酚、乙苯、甲苯、二甲醚、氨、硫化物等易挥发有毒有害物质。由于事故池就是生产发生事故时,需要将暂时排放污水的应急容纳池,在突发事故应急处理阶段,是无法进行停运检修的,而随着事故池运行时间增加,池中各种有毒有害有机物质浓缩浓度逐渐升高,挥发的毒害气体越来越多,带来了很大的安全隐患;而且这些污水中有毒有害物质长时间的积累,对后续的生化系统对活性污泥进行处理也起到一定的毒害和抑制作用。因此,如何提高事故池的运行效率称为一个棘手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事故池及污水处理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事故池中挥发的有毒气体聚集容易产生安全隐患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事故池,该事故池包括:污水容纳池;盖板,盖合在污水容纳池的顶部,盖板设置有透气装置;以及微生物生化分解层,设置在盖板的上方。

进一步,透气装置包括设置在盖板中的滤孔以及与滤孔配套使用的长柄滤头。

进一步,微生物生化分解层包括:承托层,设置在盖板上;以及生物滤床,包括石英砂、活性炭颗粒以及具有微生物的土壤,生物滤床位于承托层的上。

进一步,微生物生化分解层还包括:用于对生物滤床进行灌溉的灌溉设备,灌溉设备设置在生物滤床上。

进一步,事故池还包括抽风机,盖板还设置有通风孔,抽风机的进风口与透气装置和通风孔相连通,抽风机的出风口与微生物生化分解层相连通。

进一步,微生物生化分解层还包括:第一曝气装置,第一曝气装置沿水平方向设置在生物滤床的中下部并与抽风机的出风口相连通,以对抽风机抽吸的气体进行曝气。

进一步,污水容纳池还包括第二曝气装置,第二曝气装置设置在污水容纳池底部。

进一步,第二曝气装置包括:曝气主管;以及起始端与曝气主管相连的多个一级曝气支管;每个一级曝气支管的末端分设有至少两根二级曝气支管,每根二级曝气支管上间隔设有曝气孔。

进一步,曝气主管为两根,两根曝气主管互为呈镜像设置,两根曝气主管上的一级曝气支管和二级曝气支管也互为呈镜像设置。

进一步,污水容纳池的底部还设有潜水泵,以将污水容纳池中的污水提升出污水容纳池外。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污水处理系统,该污水处理系统包括事故池,其中,事故池为上述任一种事故池。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利用具有透气装置的盖板,利于事故池中挥发性有毒有害气体从透气装置中排出,而在设有该透气装置的盖板上方设置微生物生化分解层,使排出的气体经过微生物的氧化分解作用分解为无毒无害气体进行排放。该事故池不仅降低了气体聚集导致的安全隐患,而且还对有害气体进行了无害化处理,符合环保要求,适合工业化推广。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例的事故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例中事故池中气体的利用路径的示意图;以及

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例的第二曝气装置的设置方式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污水容纳池;20、盖板;30、微生物生化分解层;40、抽风机;

21、透气装置;22、通风孔;

31、承托层;32、生物滤床;33、灌溉设备;34、第一曝气装置;

11、第二曝气装置;111、曝气主管;1111、一级曝气支管;1112、二级曝气支管;110、曝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背景技术部分所提到的,现有技术中的事故池中挥发性有毒有害气体容易聚集,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为了改善现有状况,在本实用新型一种典型的实施方式中,提供了一种事故池,如图1所示,该事故池包括:污水容纳池10;盖板20,盖合在污水容纳池10的顶部,盖板20设置有透气装置21;以及微生物生化分解层30,设置在盖板20的上方。

上述事故池通过利用具有透气装置21的盖板20,利于事故池中挥发性有毒有害气体从透气装置21中排出,而在该盖板20上方设置微生物生化分解层30,使排出的气体经过微生物的氧化分解作用分解为无毒无害气体进行排放。该事故池不仅降低了气体聚集导致的安全隐患,而且还对有害气体进行了无害化处理,符合环保要求,适合工业化推广。

上述事故池中的透气装置21的主要作用是利于聚集的有害气体从事故池中散发出来,以防止发生安全事故。因而,透气装置21的具体实现形式可以根据具体事故池的容积大小及所排放的气体种类的不同而进行合理设计或选择,只要能够实现上述透气功能即可。

优选地,如图1所示,透气装置21包括设置在盖板20上的滤孔和与滤孔配套使用的长柄滤头。将透气装置21设置为滤孔和长柄滤头,便于气体外溢,且不容易被设置在其上方的微生物生化分解层30的堵塞而使气体排出不畅。

上述事故池中的微生物生化分解层30的作用是对透气装置21排出的气体进行生物氧化分解,从而将有毒、有害气体转化为无毒、无害气体进行排放。因而,对其具体的组成和结构并无特殊限定,只要能够实现上述功能即可。

优选地,如图1所示,微生物生化分解层30包括:承托层31,设置在透气装置21上方;生物滤床32,包括土壤、石英砂以及活性炭颗粒,承托层31位于生物滤床32的下方,用于承托生物滤床。

上述优选实施例中,承托层31主要起到承载能够对气体进行生物降解的物质,而且承托层31还不能堵塞或阻碍透气装置21中气体的外溢,因而,任何能够起到上述功能的结构或载体都适用于本申请。本申请中优选该承托层31为鹅卵石,价格便宜且透气性良好。

上述优选实施例中,生物滤床32是对透气装置21外溢出的气体进行生物氧化降解处理的主要装置。从环保及成本角度考虑,将生物滤床32设置为包括土壤、石英砂以及活性炭颗粒的混合物,既能利用活性炭和土壤的吸附作用将气体吸附在土壤中;又能利用石英砂对土壤的疏松作用,便于气体在土壤中流通,使土壤保持良好的透气性,从而实现土壤中的微生物对气体进行氧化降解的作用。

在具体的事故池设计中,根据有毒有害气体种类的不同或浓度的差异,可以对上述微生物生化分解层30中各成分的配比进行合理调整。优选地,鹅卵石0.3~0.4m,其上铺设0.6m~1.0m的生物滤床,其中,土壤、石英砂、活性炭颗粒混合配比为2:3:1(具体根据事故池挥发气体浓度或强制送气浓度调整土壤成分配比)。此外,在生物滤池上,还可以种植树木、草坪等,既能美化环境,又能提高生物分解效率。在一种优选的实施例中,上述微生物生化分解层30还包括用于对生物滤床32进行灌溉的灌溉设备33,该灌溉设备33设置在生物滤床32上。增加灌溉设施,以保持土壤中湿度(50%-70%),一定的湿度有利于微生物的氧化分解作用。

上述事故池中,在透气装置21上方设置微生物生化分解层30即可起到对事故池中溢出或挥发的气体进行生物氧化降解作用,从一定程度上降低安全隐患。为了进一步提高气体的溢出效率,在一种优选的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事故池还包括抽风机40,盖板20上还设置有通风孔22,抽风机40的进风口与透气装置21和通风孔22相连,抽风机40的出风口与微生物生化分解层30相连通,以通过透气装置21和通风孔22对污水容纳池10中的气体进行抽吸,并将抽吸的气体通入微生物生化分解层30中进行分解。

上述优选实施例中,抽风机40的设置促进了气体的外溢,同时外溢的气体通过自行流通和土壤、活性炭颗粒的吸附作用实现在土壤中的生物降解作用。还可以根据气体浓度来调整抽气强度及连续还是间断抽气生物滤床32的土壤中,进行强制降解。

为了进一步提高生物滤床32对抽风机所抽吸的气体的有效降解作用,在另一种优选的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上述事故池还包括:第一曝气装置34,沿水平方向设置在生物滤床32的中下部并与抽风机40的出风口相连通,以对抽风机40抽吸的气体进行曝气。

上述优选实施例中,利用第一曝气装置34将抽风机所抽吸的事故池中的气体进行曝气,不仅有利于气体均匀透过生物滤床32,对气体降解更彻底更充分;设置曝气管还便于控制不同位置处曝气的时间和浓度。

从事故池中气体排放或溢出的角度考虑,为了进一步提高气体溢出效率,污水容纳池10还包括第二曝气装置11,如图1所示,第二曝气装置11设置在污水容纳池10底部。通过在事故池底部设置曝气管,便于池底气体上浮溢出。具体第二曝气装置11的设置形状和位置可根据需要进行合理调整。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第二曝气装置11包括:曝气主管111;以及设置在曝气主管111上的多个一级曝气支管1111;每个曝气支管的前端分设有至少两根二级曝气支管1112,每根二级曝气支管1112上间隔设有曝气孔110。

更优选地,曝气主管111为两根,两根曝气主管111互为呈镜像设置,两根曝气主管111上的一级曝气支管1111和二级曝气支管1112也互为呈镜像设置。

上述优选实施例中,第二曝气装置11通过上述曝气主管111、一级曝气支管1111以及二级曝气支管1112的设计形式,一方面利用在池底均匀曝气,利于池底气体上浮、使易挥发的有毒害物质更易挥发至池外,从而被生物滤床32吸收并进行生物氧化降解。另一方面在池底均匀曝气,便于使事故池中有害物质悬浮于水中不能沉积,增加事故池的使用空间。

由于事故池是作为应急缓冲池进行使用,在生产事故处理中或者处理后,事故池中的污水还是要陆续进入生化处理池(A/O池)进行处理,因而事故池底部还设有潜水泵,以将污水容纳池10中的污水提升出污水容纳池10外,比如提升至生化处理池中进行处理。

在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典型的实施方式中,还提供了一种污水处理系统,该污水处理系统包括事故池,其中,事故池为上述任一种事故池。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例中,从污水新事故池接DN350管线引至老事故池,池底均匀布置两排,环形矩形曝气管5m*15m,每排布置10个环形曝气管。以老事故池A/B通气孔为中心,在其周边或附近布置长*宽为8.4m*16.8m的土壤过滤层。其中,土壤过滤层是活性炭、砂料、活性污泥按照1:3:2的比例混合形成。事故池4.2m*4.2m的盖板更换为均匀布置滤孔(DN10cm)的4.2m*4.2m滤板。滤板安装长柄滤头,上部铺设鹅卵石0.1-0.2m,鹅卵石上相接活性污泥、石英砂、活性炭颗粒混合配比0.8-1.0m。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通过去除事故池中的挥发有毒有害气体,降低安全隐患;而且,还可以减少池底沉积杂质,增加事故池的有效利用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