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土壤和地下水的原位修复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87365阅读:878来源:国知局
污染土壤和地下水的原位修复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有机污染场地原位修复系统,特别是涉及一种低渗透性土场地硝基苯、硝基氯苯污染的原位修复系统。



背景技术:

地下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土壤圈是生态系统的枢纽。由于对三废的管控不当,地下水和土壤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对其进行风险控制和修复势在必行。目前对污染场地的修复包括原位修复和异位修复两种方法。异位修复需要抽取地下水、挖掘土壤、在软土地区还需采取围护措施,费用较高,且容易产生二次污染,适用于污染深度较小的场地。原位修复具有不需要土方开挖、二次污染小、费用低等优点;但修复的技术难度高,尤其对渗透性低的土体。

三角洲地貌单元的浅部土体通常渗透性较小。对低渗透性污染土体的原位修复,现在主要采取热脱附方法。该法采用高温使污染物成为气态,再抽取污染气体。该法对土的渗透系数不敏感,故修复效果好。但是,地下解吸出来的污染物,后续要进一步进行废气的处理,达标后方可排放,且该法是国外专利技术,修复费用较高。

有机污染场地的原位化学氧化法(insituchemicaloxidation,isco)是目前最具潜力的污染治理方法之一。该方法通过向水井中投放表面活性剂和水溶性氧化剂,直接降解场地中的有机污染物。常用的水溶性氧化剂为高锰酸钾、活化过硫酸钠等。但是,当土体渗透性小时,药剂渗入土体速度缓慢,常常难以满足工程需求。因此,结合原位修复的需求,发明一种增加土体渗透性的方法,提升原位氧化修复的效果,有重要的工程意义。

硝基苯、硝基氯苯是一种剧毒物质,具有强烈的致癌、致突变性,长期接触会对植物生长和人体健康产生很大影响,已被各国列为污染物的优先控制名单。但是,硝基苯或硝基氯苯的取代基(硝基、氯基)均为吸电子基,引起苯环上的电子云密度降低、亲电子攻击受阻,从而导致硝基苯、硝基氯苯仅采用高级氧化技术,反应的降解效率很低,难以达到修复技术指标。近年来,零价铁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环境修复领域,可高效地把硝基苯或硝基氯苯转化为苯胺、或氯代苯胺,再采取氧化工艺,实验室试验表明,可大幅度地提高高级氧化的效率。

过氧化钙具有在水中或潮湿的空气中缓慢分解,长时间放氧的特性。cao2是一种兼具释氧性和氧化性的环境友好型材料。cao2的溶解度较低,能够缓慢释放h2o2,产生的活性自由基与污染地下水长时间的接触,避免了氧化剂快速消耗的问题,从而具有修复的长效性。cao2溶于水产生过氧化氢(h2o2)的反应可在较宽的ph范围内进行。催化剂采用天然矿物针铁矿。针铁矿是分布广泛的铁的氧化物,化学组成为α-feooh。多项研究显示,催化h2o2的过程中会产生·oh,可有效氧化地下水中的氯代烃。

现有最接近技术的分析:

1、硝基苯、硝基氯苯工业污水的地表处理(杨世迎,一种废水中硝基苯类有机污染物的处理方法,专利申请号201210053573.1)。该专利提出了高级还原和高级氧化结合处理技术,对废水中硝基苯类有机污染物降解效果明显。该法是针对工业废水的处理,未涉及地下水和土壤。

2、硝基苯、硝基氯苯污染土壤的异位加药搅拌处理(董长勋,一种加速土壤中有机污染物氧化降解的方法,专利申请号201310462340.1)。该专利提出了异位修复方法。由于还原剂铁粉是固相介质,采用压人地层方法,对低渗透性土是难以实现有效扩散的,需要创新工艺。

3、针对低渗透性土的反应墙技术(高艳丽,一种非连续式渗透反应墙修复污染地下水的系统及方法,专利申请号201510163183.1)。该法采用井中注入液体药剂工艺,对固相药剂难以实施。

4、对反应墙中还原剂的研究(李瑞,一种以负载型纳米零价铁为填料的可渗透反应墙及应用,专利申请号201510382313.2)。该法提出了解决防止纳米零价铁凝聚的方法。

现有的渗透反应墙技术,是利用地下水自身的水力梯度,对流过反应墙的污染物进行净化。该技术对低渗透性土体不适用,对有较强吸附能力的污染物,不能洗脱和净化。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污染土壤和地下水的原位修复系统,该系统解决的是在低渗透性土条件下进行原位修复、并且无二次污染、经济性好。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污染土壤和地下水的原位修复系统,包括增渗墙、隔水帷幕、围护墙、增渗井,所述隔水帷幕设置在污染场地周边,用于阻止污染羽的向外扩散、阻止表面活性剂向场地外扩散,所述污染场地中设置连续的增渗墙,用于增强低渗透性土体的渗透性,增渗墙直接连接反应器,所述污染场地中还设置增渗井,增渗井内注入表面活性剂,驱使地层土壤表面的污染物进入水相;在增渗井内水头的推动下,污染物和污染的地下水随地下水流流到增渗墙,再流到反应器内,进行还原、氧化反应,把净化的地下水回灌入增渗井,从而实现对硝基苯或硝基氯苯等有机污染土壤和地下水的原位修复。

所述反应器由还原池、检测井、氧化池、抽水循环池构成,还原池、氧化池、抽水循环池在基坑围护墙保护下开挖形成;还原池内填充高还原性的铁碴粉,用于把硝基苯或硝基氯苯硝基苯还原为容易氧化的苯胺或氯苯胺;氧化池内填充缓释过氧化钙和针铁矿,用于把苯胺或氯苯胺氧化为co2、h2o;所述抽水循环池内设置潜水泵,用于把净化的水抽出,形成低水位边界,并把净化的水回灌到场地内的增渗井内,加大渗流场水力梯度,增加包气带土体渗透系数,提高淋洗效果;所述还原池与氧化池之间采用滤水型土工织物分隔,并在两池交界处设置一口管材为pvc的检测井。

所述隔水帷幕由水泥土搅拌桩搭接而成;所述围护墙由钢板桩或水泥土桩构成。所述增渗墙由高压射水工艺形成,或者采用挖掘法施工形成,增渗墙厚度为0.3m。所述增渗井采用水冲法工艺施工,或者钻机取土成孔,增渗井直径为0.2~0.3m。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在低渗透性的修复场地上,通过设置增渗井、与反应器直接连接的增渗墙,加大污染物和污染地下水的迁移速度,在原位实现污染土壤和地下水的修复,该系统不对污染场地开挖,也不对污染地下水抽提,无二次污染,工程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污染土壤和地下水的原位修复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为反应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说明对本发明的实施,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但本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专利,凡是采用本发明的相似方法及其相似变化,均应列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如图1,2所示,一种污染土壤和地下水的原位修复系统,由增渗墙6、隔水帷幕7、围护墙8、增渗井9、反应器10组成。反应器10由还原池1、检测井2、氧化池3、抽水循环池4、潜水泵5构成。

隔水帷幕7设置在污染场地周边,用于阻止污染羽的向外扩散、阻止表面活性剂向场地外扩散。针对低渗透性土体,在场地中设置连续的增渗墙6,增强土体的渗透性,增渗墙6直接连接反应器10,以及设置增渗井9,注入表面活性剂,驱使地层土壤表面的污染物进入水相;在增渗井内水头的推动下,污染物和污染的地下水随地下水流流到增渗墙6,再流到反应器10内,进行还原、氧化反应;把净化的地下水回灌入增渗井9,进一步强化渗流,加大对土体的淋洗力度,从而实现对硝基苯或硝基氯苯等有机污染土壤和地下水的原位修复。

增渗墙6由高压射水工艺形成,起增加土层渗透性、强化水力循环速率的作用,且增渗墙直接连接到反应器10;隔水帷幕7由水泥土搅拌桩搭接而成,对污染地下水和注入的表面活性剂起封堵作用;围护墙8由水泥土桩或钢板桩构成,增渗井9采用水冲法施工,用以添加表面活性剂和循环水;还原池1、氧化池3、抽水池4在基坑围护桩8保护下开挖形成;还原池1内填充高还原性的铁碴粉,把硝基苯或硝基氯苯硝基苯还原为容易氧化的苯胺或氯苯胺;氧化池3内填充缓释过氧化钙和针铁矿,把苯胺或氯苯胺氧化为co2、h2o。

在污染场地内,设置渗透性大于场地土层2-3个数量级的增渗墙6,促进污染地下水的流动,加快低渗透性场地水力循环的速率,缩短修复工期。

抽水循环池4内设置潜水泵5,把净化的水抽出,形成低水位边界,并把净化的水回灌到场地内的增渗井9内,加大渗流场水力梯度,增加包气带土体渗透系数,提高淋洗效果。

在增渗井加入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如tween80),在水流作用下,土壤固相表面的污染物以水包油的乳液进入水相,从而纳入地下水循环系统,实现对污染地下水和污染土壤的共治。

在基坑围护桩8保护下开挖基坑,还原池内1填充高还原性的铁碴粉,把硝基苯或硝基氯苯硝基苯还原为容易氧化的苯胺或氯苯胺;氧化池3内填充缓释过氧化钙和针铁矿,把苯胺或氯苯胺氧化为co2、h2o;还原池1与氧化池3之间采用滤水型土工织物分隔,并在两池交界处设置一口管材为pvc的检测井2。

本发明提供的原位化学修复系统,通过设置渗透性大的增渗井、增渗墙,有效的连接和联合了淋洗、还原、氧化工艺环节,实现了连续运营,用于原位处理硝基苯或硝基氯苯等有机污染的地下水和土壤。

本发明的具体结构特点为:

(1)隔水帷幕7由水泥土搅拌桩搭接而成;围护墙8由钢板桩或水泥土桩构成。阻止污染羽的向外扩散、阻止表面活性剂向场地外扩散。

(2)隔水帷幕7的深度按超过场地污染深度、进入隔水层2m设计。

(3)增渗墙6可由高压射水工艺形成,也可采用挖掘法施工。

(4)增渗井9采用水冲法工艺施工,也可钻机取土成孔。

(5)增渗井9深度、增渗墙6深度与污染深度相等。

(6)增渗井9直径取0.2~0.3m,增渗墙厚度取0.3m。

(7)还原池1、氧化池3、抽水循环池4在基坑的围护墙8保护下开挖形成;还原池内填充高还原性的铁碴粉;氧化池内填充缓释过氧化钙和针铁矿。

(8)还原池1与氧化池3之间采用滤水型土工织物分隔。

(9)在两池交界处设置一口管材为pvc的检测井2。

(10)在增渗井9加入表面活性剂(如tween80),在水流作用下,驱使土壤固相表面的污染物进入水相,从而纳入地下水流动系统。

(11)在抽水循环池4低水位边界形成的水力梯度作用下,污染的地下水、在表面活性剂作用下从固相表面解吸后进入水相的污染物,共同流入增渗墙6、再流入到还原池1、氧化池3,得到净化。

(12)把净化的地下水回灌到场地内的增渗井9内,加大渗流场水力梯度,增加包气带土体渗透系数,提升淋洗效果。

(13)循环流动的时间可根据试验初步确定。

(14)在对地下水水质测试、土壤污染物浓度检测合格后,终止系统运营。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