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湿地污水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13090阅读:335来源:国知局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主要涉及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尤其涉及一种人工湿地污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农村生活污水主要为冲厕污水和洗衣、洗米、洗菜、洗澡废水,污染程度较低。据报道,目前全国农村每年超过2500万吨的生活污水直接排放,造成河流、水塘污染,影响村民居住环境和用水安全,我国农村水处理滞后,制约着水环境工作的整体进程。农村生活污水随意排放会造成地表水及地下水的污染,若集中处理,成本高,而分散式污水处理系统具有投资少、简便易行、运行稳定和维护管理方便的特点,便于处理家庭污水排放,是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优选模式。

20世纪70年代末,分散式污水处理系统已发展成一种独立的污水处理技术,我国“七五”期间开始进行机理性的研究,目前城市污水处理技术相对完善(人工湿地堵塞问题依然严峻),农村不同于城市,高差小,房屋分布成带状或散点状,增大了污水收集难度,收集污水的管道成本也会随之升高,不能照搬城市模式。为了建设好美丽乡村,对于污水处理的研究显得刻不容缓,所以设计一种能单户安装适应分散农户使用的小型人工湿地成为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紧凑、成本低廉、使用寿命长、便于清理、能实现可调式均匀布水、可提高污水处理效果的适于单户安装的人工湿地污水处理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人工湿地污水处理装置,包括污水缓存池、污水处理池和排水组件,所述污水缓存池设置在污水处理池前端的顶部位置,所述排水组件与污水处理池后端的底部连通,所述污水缓存池与污水处理池之间装设有升降式格栅板,所述格栅板上均匀间隔设置用于连通污水缓存池和污水处理池的格栅进水孔。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格栅板上还开设有多个间隔布置的u型调节槽,所述格栅进水孔和u型调节槽分设在格栅板的上下部,所述格栅板通过螺栓穿过所述u型调节槽与污水处理池前端侧壁紧固连接。

所述污水处理池包括上部装载区和底部承托层,所述排水组件与底部承托层后端连通。

所述上部装载区内装设有多个能调换相互位置的处理单元,各处理单元之间相互渗通,各处理单元与底部承托层相互渗通。

各所述处理单元由上至下依次设有植物栽种区和基质层,所述植物栽种区和基质层相互渗通。

各所述处理单元侧壁顶部开设有便于调换相互位置的提取口。

所述排水组件包括出水管、控水管和排水管,所述出水管横向内置在污水处理池后端的底部,所述控水管与出水管连通并竖向设置,所述排水管套装在控水管外部,排水管与污水处理池侧壁固定,排水管的底部与控水管密封连接。

所述出水管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多个进水孔,出水管的中间位置还设有出水接头,所述控水管与出水接头连接。

所述控水管包括依次相连的底部弯管、中间伸缩管和顶部管,所述底部弯管与出水接头连接,所述排水管的底部与底部弯管密封连接。

所述排水管侧部设有排水口,所述顶部管靠近排水口的位置开设有至少一个竖条形控水口,所述竖条形控水口与排水口错位封口或连通,所述顶部管外壁设有刻度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本发明的人工湿地污水处理装置,包括污水缓存池、污水处理池和排水组件,污水缓存池设置在污水处理池前端的顶部位置,排水组件与污水处理池后端的底部连通,污水缓存池与污水处理池之间装设有升降式格栅板,格栅板上开设多个呈均匀间隔布置的用于连通污水缓存池和污水处理池的格栅进水孔。该结构中,生活污水从明渠进入污水缓存池和污水处理池,经污水处理池中植物和微生物的分解、吸收和净化后通过排水组件排出,其整体结构非常简单紧凑,能适用于农村单户安装,成本低廉;本发明中通过污水缓存池能使生活污水得以在污水缓存池内缓存滞留一段时间,再通过升降式的格栅板形成了进水可调的布水系统,一方面格栅进水孔的设置能实现生活污水在污水处理池基质层内均匀布水,提高了污水处理池的使用效率;另一方面,格栅板与格栅进水孔的形式能更方便的拦截生活垃圾,使得用户只需简单清理污水缓存池即可,对后续的污水处理池不会产生影响,大大提高了装置使用年限;再者,针对家庭日排水量,调整格栅板进水高度,即改变了格栅进水孔的进水高度,调节进水水量,使得生活污水能充分的在污水处理池内反应而不至于快速流淌,提高了污水处理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人工湿地污水处理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人工湿地污水处理装置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人工湿地污水处理装置中格栅板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人工湿地污水处理装置中排水组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人工湿地污水处理装置中出水管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人工湿地污水处理装置中出水管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各标号表示:

1、污水缓存池;2、污水处理池;21、上部装载区;22、底部承托层;23、处理单元;231、植物栽种区;232、基质层;233、提取口;3、排水组件;31、出水管;311、进水孔;312、出水接头;32、控水管;321、底部弯管;322、中间伸缩管;323、顶部管;3231、竖条形控水口;3232、刻度线;33、排水管;331、排水口;4、格栅板;41、格栅进水孔;42、u型调节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至图6示出了本发明人工湿地污水处理装置的一种实施例,包括污水缓存池1、污水处理池2和排水组件3,污水缓存池1设置在污水处理池2前端的顶部位置,排水组件3与污水处理池2后端的底部连通,污水缓存池1与污水处理池2之间装设有升降式格栅板4,格栅板4上开设多个呈均匀间隔布置的用于连通污水缓存池1和污水处理池2的格栅进水孔41。该结构中,生活污水从明渠进入污水缓存池1和污水处理池2,经污水处理池2中植物和微生物的分解、吸收和净化后通过排水组件3排出,其整体结构非常简单紧凑,能适用于农村单户安装,成本低廉;本发明中通过污水缓存池1能使生活污水得以在污水缓存池1内缓存滞留一段时间,再通过升降式的格栅板4形成了进水可调的布水系统,一方面格栅进水孔41的设置能实现生活污水在污水处理池2基质层内均匀布水,提高了污水处理池的使用效率;另一方面,格栅板4与格栅进水孔41的形式能更方便的拦截生活垃圾,使得用户只需简单清理污水缓存池1即可,对后续的污水处理池2不会产生影响,大大提高了装置使用年限;再者,针对家庭日排水量,调整格栅板4进水高度,即改变了格栅进水孔41的进水高度,调节进水水量,使得生活污水能充分的在污水处理池2内反应而不至于快速流淌,提高了污水处理效果。

本实施例中,格栅板4上还开设有多个间隔布置的u型调节槽42,格栅进水孔41和u型调节槽42分设在格栅板4的上下部,格栅板4通过螺栓穿过u型调节槽42与污水处理池2前端侧壁紧固连接。该结构中,利用螺栓穿过u型调节槽42与污水处理池2前端侧壁连接,当拧紧螺栓时,螺栓的螺头压紧格栅板4完成固定,当需要调节进水高度时,拧松螺栓,再调节格栅板4高度,最后再拧紧螺栓即可,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本实施例中,污水处理池2包括上部装载区21和底部承托层22,排水组件3与底部承托层22后端连通。该结构中,生活污水进入污水处理池2后依次经上部装载区21和底部承托层22的反应后经排水组件3排出。

本实施例中,上部装载区21内装设有多个能调换相互位置的处理单元23,各处理单元23之间相互渗通,各处理单元23与底部承托层22相互渗通。该结构中,各处理单元23之间相互渗通并能调换相互位置,即用户可以根据各自家庭的排污情况调整处理单元23的先后顺序,其结构简单、设计巧妙。

本实施例中,各处理单元23由上至下依次设有植物栽种区231和基质层232,植物栽种区231和基质层232相互渗通。该结构中,植物栽种区231、基质层232以及底部承托层22的配合设置,形成了基质模块化填充,碎石基质层分区域模块化设计,在单独模块上分别种植特殊净化功能(n、p及有机物)的植物,优化工艺流程,强化了净化效果,又便于砂石的堵塞清理与植物的季节更换,同时也方便农户的管理,增长小型人工湿地使用寿命。对不同污染物植物的处理能力不同,可以在湿地中种植不同的植物,增强对不同污染元素的吸收,如水中的营养物质n、p、s、重金属等,对污水的清洁更加彻底。同时植物易更换,对研究植物的对特定污染物的处理有潜在价值。

本实施例中,各处理单元23侧壁顶部开设有便于调换相互位置的提取口233。该提取口233的设置便于用户操作调换各处理单元23的相互位置。

本实施例中,排水组件3包括出水管31、控水管32和排水管33,出水管31横向内置在污水处理池2后端的底部,控水管32与出水管31连通并竖向设置,排水管33套装在控水管32外部,排水管33与污水处理池2侧壁固定,排水管33的底部与控水管32密封连接。该结构中,经污水处理池2处理后的水由底部进入出水管31,经控水管32排至排水管33内,再通过排水管33排出。控水管32的设置形成了套筒式水位控制装置,可在地面自由控制出水高度,根据进水情况,灵活调节装置内水位高度与水力停留时间,更加高效处理污水。

本实施例中,出水管31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多个进水孔311,出水管31的中间位置还设有出水接头312,控水管32与出水接头312连接。经污水处理池2处理后的水由进水孔311进入出水管31,经出水接头312进入控水管32,其结构简单可靠。

本实施例中,控水管32包括依次相连的底部弯管321、中间伸缩管322和顶部管323,底部弯管321与出水接头312连接,排水管33的底部与底部弯管321密封连接。该结构中,中间伸缩管322采用弹簧管,通过提压顶部管323以改变水位高度与水力停留时间,更加高效处理污水。

本实施例中,排水管33侧部设有排水口331,顶部管323靠近排水口331的位置开设有至少一个竖条形控水口3231,竖条形控水口3231与排水口331错位封口或连通,顶部管323外壁设有刻度线3232。该结构中,竖条形控水口3231设有三条,当不需要排水时,顶部管323向上提拉至封口的刻度线3232处,此时,竖条形控水口3231与排水口331形成错位封口,当需要排水时,顶部管323下压,竖条形控水口3231与排水口331连通至所需排水量的刻度线3232处,其结构简单、设计巧妙。

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示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的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对本发明技术方案做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应落在本发明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