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火罐清洗上药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94269阅读:181来源:国知局
一种火罐清洗上药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清洗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火罐清洗上药装置。



背景技术:

拔罐疗法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火、抽气等方法产生负压,使之吸附于体表特定拔罐部位,产生刺激经络穴位,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拔火罐常用于感冒、颈肩腰腿疼痛、肥胖、头痛、中暑、青春痘、胃脘痛及慢性疲劳综合征等疾病的防治。一般采用竹罐、玻璃罐或抽气罐进行拔火罐,其中玻璃罐由耐热玻璃加工制成,具有罐口光滑,质地透明,便于观察拔罐部位皮肤充血、瘀血程度的优点,是目前临床应用最广泛的罐具。

玻璃罐如附图1所示,由罐体1、颈部2和凸起部3组成,罐体1呈球状,罐体1下端设有开口,颈部2的上端与罐体1下端开口固定连接,凸起部3与颈部2的下端连接,突起部3的下表面与人体接触。

拔火罐的过程中,人体在火罐的温热作用下毛孔张开,汗渍、毛发等会附着于罐体的内壁上。玻璃罐使用后必须进行全面清洗和消毒,否则可能导致艾滋病、乙肝等血液疾病和皮肤病通过玻璃罐传播。目前,医院大都采用人工对玻璃罐进行清洗、消毒,医务人员工作量太大,劳动强度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意在提供一种火罐清洗上药装置,以提高玻璃罐的清洗和消毒效率。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基础方案如下:一种火罐清洗上药装置,包括清洗槽、若干传动机构和若干清洗机构,所述传动机构包括电动机和竖直设置的转轴,所述电动机固定安装在清洗槽的底部,且转轴的下端与电动机固定连接,所述清洗机构包括固定单元和清洗单元,所述清洗单元包括承接板、转动板、竖直设置的支撑杆、储水盒、与储水盒连通的第一水泵、第一连通管和柔性的清洗管,所述转动板与承接板均水平设置,承接板的下表面与转轴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支撑杆的下端与承接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支撑杆的上端与转动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转动板的中心处设有出水口,清洗管的两端均与转动板上表面的出水口处固定连接,清洗管两端位于出水口的直径上,清洗管所在的平面与转动板所在的平面垂直;所述清洗管的侧壁可与玻璃罐的内壁接触,清洗管上设有若干喷水孔和若干毛刷,所述储水盒和第一水泵均安装在承接板上,且储水盒和第一水泵的高度小于支撑杆的长度,所述第一连通管的一端与第一水泵连通,第一连通管的另一端穿过转动板与清洗管的一端连通;

所述固定单元包括橡胶圈和水平设置的限位板,所述限位板的四周与清洗槽可拆卸连接,且限位板的下表面与转动板的上表面接触;所述限位板上设有供玻璃罐的凸起部穿过的通孔,且橡胶圈固定安装在限位板的通孔内。

基础方案的原理:操作时,让待清洗的玻璃罐的凸起部穿过橡胶圈,此时橡胶圈的侧面与玻璃罐的颈部贴合;然后将玻璃罐倒扣在转动板上,同时将柔性的清洗管嵌入到玻璃罐中,此时清洗管与玻璃罐的内壁接触,同时将限位板与清洗槽的内壁连接。

启动电动机和第一水泵,电动机带动转轴、承接板、转动板、支撑杆、储水盒、第一水泵、第一连通管和清洗管共同转动,同时第一水泵将储水盒中的水通过第一连通管泵入到清洗管中,水从喷水孔处喷出,喷出的水作用到玻璃罐的内壁上,进而对玻璃罐的内壁进行清洗;同时清洗管与玻璃罐接触的一侧和毛刷能够刮下玻璃罐内壁上沾粘的汗渍、毛发等,能对玻璃罐内壁上的杂质进行进一步清理。

然后关闭第一水泵,喷水孔中不再有水喷出,此时清洗管继续转动,进而清洗管的侧壁将玻璃罐内壁上残留的水刮下,水将从出水口处流出,便于实现玻璃罐的快速干燥;然后关闭电动机,拆下清洗槽上的限位板,取出清洗后的玻璃罐进行上药即可再次使用。

基础方案的优点:1、柔性的清洗管上设喷水孔和毛刷,便于将清洗管嵌入到玻璃罐中,同时能让清洗管的侧面与玻璃罐的内壁贴合,便于喷水孔喷出的水能直接作用到玻璃罐的内壁上,能极大的减少用水量;同时清洗管侧壁和毛刷均能在转动的过程中将玻璃罐内壁上的汗渍、毛发等杂质进行快速清理,清洗管刮除玻璃罐内壁上的多余的水时,能对水进行导流,便于将玻璃罐内壁上的水快速清除;2、限位板的通孔内安装有橡胶圈,橡胶圈能与玻璃罐的颈部贴合,进而使玻璃罐被固定,进而让玻璃罐与清洗管相比保持相对静止,便于让清洗管对玻璃罐的内壁进行清洗;3、储水盒和第一水泵均安装在承接板上,且第一连通管与第一水泵和清洗管均连通,便于带动储水盒和第一水泵同时转动,避免第一连通管在转动过程中残绕,还能提高装置的集成度;同时便于将储水盒中的水快速的泵入到清洗管中,让水流的速度足够大,增强水对玻璃罐内壁的冲击力;4、转动板上设有出水口,清洗管在清洗玻璃罐内壁的过程中,清洗后的水能从出水口快速的排出,进而避免水和杂质堆积在玻璃罐内,无法排出,导致玻璃罐的下端均处于脏污状态。

综上所述,本装置中的清洗管在电动机的带动下贴近玻璃罐的内壁转动,实现了玻璃罐清洗的半自动化,能有效的降低医务人员的工作量,且清洗管和毛刷能充分的与玻璃罐的内壁接触,能快速高效的对玻璃罐的内壁进行清洗,还能够去除玻璃罐内壁上残留的多余水分,实现玻璃罐的干燥。

优选方案一:作为基础方案的优选方案,还包括储药盒、第二水泵、第二连通管,所述储药盒和第二水泵均安装在承接板上,且储药盒和第二水泵的高度小于支撑杆的长度,所述第二连通管的一端与第二水泵连通,第二连通管的另一端穿过转动板与清洗管的远离第一连通管的一端连通。通过上述设置,当清洗和初步干燥的过程结束后,电动机带动清洗管继续转动,开启第二水泵,第二水泵将储药盒中的药液通过第二连通管泵入到清洗管中,药液从喷水孔中喷出,药液粘附在玻璃罐的内壁上,当清洗管转动两周后关闭第二水泵,当清洗管再转动一周后,关闭电动机,实现玻璃罐的上药;上药的过程中,清洗管中的喷出的药液在清洗管侧壁和毛刷的作用下能均匀的分布在玻璃罐内壁上,让上药更加的快速方便。

优选方案二:作为优选方案一的优选方案,所述储水盒和储药盒为直径相同的半圆柱体,所述承接板上设有放置储水盒和储药盒的圆柱凹槽。通过上述设置,当电动机带动储药盒和储水盒转动的过程中,储药盒和储水盒会受到较大的离心力的作用,储药盒和储水盒容易难以被固定,但将储水盒和储药盒放置到圆柱凹槽后,储药盒和储水盒的侧壁能与圆柱凹槽的内壁相抵,避免储药盒和储水盒发生相对移动,保证整个装置的稳定性;同时方便取出圆柱凹槽内的储药盒和储水盒进行加药和加水。

优选方案三:作为优选方案二的优选方案,所述限位板的下表面上设有环形槽,所述转动板的上表面上设有滑块,所述滑块与环形槽的内壁滑动接触。通过上述设置,当电动机带动转动板转动时,转动板上的滑块在环形槽内滑动,此时滑块的滑动轨迹一定,进而让转动板的滑动更加稳定可靠。

优选方案四:作为优选方案三的优选方案,所述清洗管的侧壁上设有橡胶条,所述橡胶条与玻璃罐的内壁接触。通过上述设置,当清洗管在玻璃罐内转动时,橡胶条与玻璃罐的内壁紧密贴合,橡胶条能充分的将玻璃罐内壁上的汗渍、毛发等充分刮下,能有效的提高玻璃罐内壁的清洁度。

优选方案五:作为优选方案四的优选方案,所述清洗管上的毛刷远离清洗管的一端朝向玻璃罐的内壁设置。通过上述设置,让毛刷直接与玻璃罐的内壁贴合,能够实现玻璃罐内壁的充分清洁,同时能减少毛刷的设置数量。

附图说明

图1为玻璃罐的示意图;

图2本发明一种火罐清洗上药装置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局部俯视图;

图4为清洗管的局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颈部2、凸起部3、清洗槽10、限位销101、电动机20、转轴201、承接板30、支撑杆301、储水盒302、第一水泵303、储药盒304、第二水泵305、第一连通管306、第二连通管307、转动板40、出水口401401、清洗管50、喷水孔501、毛刷502、橡胶条503、环形槽60、滑块601、限位板70、橡胶圈701。

实施例基本如附图2、附图3和附图4所示:一种火罐清洗上药装置,包括清洗槽10、若干传动机构和若干清洗机构,清洗机构包括固定单元和清洗单元。传动机构包括电动机20和竖直设置的转轴201,电动机20焊接在清洗槽10的底部,且转轴201的下端与电动机20焊接。

清洗单元包括承接板30、转动板40、竖直设置的支撑杆301、储水盒302、与储水盒302连通的第一水泵303、储药盒304、与储药盒304连通的第二水泵305、第一连通管306、第二连通管307和柔性的清洗管50,转动板40与承接板30均水平设置,承接板30的下表面与转轴201的上表面焊接,支撑杆301的下端与承接板30的上表面焊接,支撑杆301的上端与转动板40的下表面焊接。

转动板40的中心处设有出水口401,清洗管50的两端均与转动板40上表面的出水口401处焊接,清洗管50两端位于出水口401的直径上,清洗管50的形状与玻璃罐的截面形状一致;清洗管50所在的平面与转动板40所在的平面垂直,清洗管50的侧壁可与玻璃罐的内壁接触,清洗管50的两侧上设有若干喷水孔501和若干毛刷502,毛刷502远离清洗管50的一端朝向玻璃罐的内壁,清洗管50的侧壁上设有橡胶条503,橡胶条503与玻璃罐的内壁接触。

储水盒302和储药盒304为直径相同的半圆柱体,且承接板30上设有圆柱凹槽,储水盒302和储药盒304安装在圆柱凹槽内,第一水泵303扣接储水盒302上,第一连通管306的下端与第一水泵303连通,第一连通管306的上端穿过转动板40与清洗管50的左端连通;第二水泵305扣接在储药盒304上,第二连通管307的下端与第二水泵305连通,第二连通管307的上端穿过转动板40与清洗管50的右端连通。

固定单元包括橡胶圈701和水平设置的限位板70,限位板70的四周与清洗槽10通过限位销101连接,限位板70的下表面与转动板40的上表面接触;限位板70上设有供玻璃罐的凸起部3穿过的通孔,且橡胶圈701焊接在限位板70的通孔内。

此外,限位板70的下表面上设有环形槽60,转动板40的上表面上设有滑块601,滑块601与环形槽60的内壁滑动接触。

本实施例中,操作时,让待清洗的玻璃罐的凸起部3穿过橡胶圈701,此时橡胶圈701的侧面与玻璃罐的颈部2贴合;然后将玻璃罐倒扣在转动板40上,同时将柔性的清洗管50嵌入到玻璃罐中,此时清洗管50与玻璃罐的内壁接触,同时使用限位销101将限位板70固定在清洗槽10内。

启动电动机20和第一水泵303,电动机20带动转轴201、承接板30、转动板40、支撑杆301、储水盒302、第一水泵303、第一连通管306和清洗管50共同转动,同时第一水泵303将储水盒302中的水通过第一连通管306泵入到清洗管50中,水从喷水孔501处喷出,喷出的水作用到玻璃罐的内壁上,进而对玻璃罐的内壁进行清洗;同时清洗管50上的橡胶条503和毛刷502能够刮下玻璃罐内壁上沾粘的汗渍、毛发等,能对玻璃罐内壁上的杂质进行进一步清理。

然后关闭第一水泵303,喷水孔501中不再有水喷出,此时清洗管50继续转动,进而橡胶条503将玻璃罐内壁上残留的水刮下,水沿橡胶条503流动至出水口401,进而水从出水口401处流出,便于实现玻璃罐的快速干燥。

当清洗和干燥的过程结束后,电动机20带动清洗管50继续转动,开启第二水泵305,第二水泵305将储药盒304中的药液通过第二连通管307泵入到清洗管50中,药液从喷水孔501中喷出,药液粘附在玻璃罐的内壁上,当清洗管50转动两周后关闭第二水泵305,当清洗管50再转动一周后,关闭电动机20,实现玻璃罐的上药;上药的过程中,清洗管50中的喷出的药液在清洗管50侧壁和毛刷502的作用下能均匀的分布在玻璃罐内壁上。

然后关闭电动机20,拆下清洗槽10上的限位板70,取出清洗上药后的玻璃罐再次使用即可。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和/或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发明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