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食品污水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63934阅读:20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食品污水处理系统,尤其涉及一种植物蛋白废水的处理系统,其属于食品污水处理领域。



背景技术:

食品工业的内容极其复杂,包括制糖、酿造、肉类、乳品加工等生产过程,所排出的废水都含有机物,具有强的耗氧性,且有大量悬浮物随废水排出。动物性食品加工排出的废水中还含有动物排泄物、血液、皮毛、油脂等,并可能含有病菌,因此耗氧量极高。植物蛋白废水中的主要污染物为高浓度有机物与少量无机物组分,多糖bod/cod比值在0.5左右,ph为4-5,可生化性较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针对现有食品工业废水处理的不足,提供一种食品污水处理系统。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食品污水处理系统,包括:

酸化调节池,由于生产过程中不同工段、不同时期排出的废水流量及污染物含量波动较大,所述酸化调节池对生产车间经格栅隔除漂浮物及较大悬浮物质后的植物蛋白废水进行均衡水量、水质处理;配置污水提升泵两台,开一备一;型号为:100qw50-35-11;性能为:50m3/h,扬程35m,功率11kw。

ic厌氧反应器,所述ic厌氧反应器设在酸化调节池的下游,其对处理后的植物蛋白废水进行厌氧处理,将大量有机污染物在中温厌氧微生物的作用下转化为甲烷、二氧化碳;所述ic厌氧反应器由混合区、污泥膨胀床、精处理区和循环系统四个部分组成,其可看成是由两层uasb叠加而成,底层为高负荷区,上层为低负荷区。进水由反应器底部进入第一反应室与厌氧颗粒污泥均匀混合,大部分有机物在这里被降解而转化为沼气,所产生的沼气被第一厌氧反应室的集气罩收集,沼气沿升流管上升,沼气上升的同时把第一反应室的混合液提升至ic反应器顶部的气液分离器,被分离出的沼气从气液分离器顶部的导管排走,分离出的泥水混合液将沿着回流管返回至第一反应室底部,并与底部的颗粒污泥和进水充分混合,实现混合液的内部循环。根据蛋白生产废水温度情况,本方案采用中温厌氧,即37℃±1。

设计ic厌氧罐外形尺寸φ9000×24860,1座,有效容积1500m3,容积负荷3.3kg/m3.d。碳钢结构,内部气相部分环氧煤沥青漆防腐,外部用100mm厚、容重不低于70kg/m3岩棉保温,保护层用0.5mm铝板。

厌氧罐配循环水泵型号150wl210-7-7.5,共2台。循环泵性能:流量210m3/h,扬程7m,功率7.5kw。

沉淀池和水封罐,所述沉淀池和水封罐并列设在ic厌氧反应器的下游;所述沉淀池对厌氧出水进行污泥沉淀,产生的污泥沼渣送至农用;所述水封罐对厌氧产生的沼气进行水封处理;

沼气贮罐,所述沼气贮罐设在水封罐的下游,所述沼气贮罐可收集贮存沼气;

混合好氧区,所述混合好氧区设在沉淀池的下游,其对沉淀后产生的上清液进行好氧堆肥处理;

砂滤池,所述砂滤池设在混合好氧区的下游,其对经过好氧处理的上清液进行除砂处理;

生态池,所述生态池设在砂滤池的下游,其可对其内的动植物生长,排出的水可直供市污水处理厂。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所述生态池排出的水还可直供污泥干化池,所述污泥干化池设在生态池的下游,其将生态池排放的水进行沉淀,沉淀液送至混合好氧区、沉淀的污泥送至农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设备布置合理、紧凑,既可以将植物蛋白废水进行常规处理,又可以是的处理后的产物进行有效利用,避免浪费、节约能源;ic厌氧反应器具有较大的高径比和高的有机负荷率,相比其它类型厌氧反应器具有容积小、处理效率高、运行稳定、污泥产量少、占地面积小、运行费用低等突出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工艺流程图。

在图中,1、酸化调节池;2、水封罐;3、ic厌氧反应器;4、沼气贮罐;5、沉淀池;6、混合好氧区;7、污泥干化池;8、砂滤池;9、生态池;10、市污水处理厂;11、农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发明,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一种食品污水处理系统,包括:

酸化调节池1,所述酸化调节池1对生产车间经格栅隔除漂浮物及较大悬浮物质后的植物蛋白废水进行均衡水量、水质处理;所述酸化调节池1配置两台提升泵;

ic厌氧反应器3,所述ic厌氧反应器3设在酸化调节池1的下游,其对处理后的植物蛋白废水进行厌氧处理,将大量有机污染物在温度为36~38℃的环境中、在中温厌氧微生物的作用下转化为甲烷、二氧化碳;所述ic厌氧反应器3配置两台循环水泵;

沉淀池5和水封罐2,所述沉淀池5和水封罐2并列设在ic厌氧反应器3的下游;所述沉淀池5对厌氧出水进行污泥沉淀,产生的污泥沼渣送至农用11;所述水封罐2对厌氧产生的沼气进行水封处理;

沼气贮罐4,所述沼气贮罐4设在水封罐2的下游,所述沼气贮罐4可收集贮存沼气;

混合好氧区6,所述混合好氧区6设在沉淀池5的下游,其对沉淀后产生的上清液进行好氧堆肥处理;

砂滤池8,所述砂滤池8设在混合好氧区6的下游,其对经过好氧处理的上清液进行除砂处理;

生态池9,所述生态池9设在砂滤池8的下游,其可对其内的动植物生长,排出的水可直供市污水处理厂10或者直供污泥干化池7,所述污泥干化池7设在生态池9的下游,其将生态池9排放的水进行沉淀,沉淀液送至混合好氧区6、沉淀的污泥送至农用11。

本发明的工艺流程为:

采用“预调节+ic厌氧系统+沉淀分离”处理工艺。生产车间经格栅隔除漂浮物及较大悬浮物质后的植物蛋白废水送入混合调节池1,均衡水量、水质后,用两台提升泵送至ic厌氧反应器3,该ic厌氧反应器3是废水处理工程的核心装置,大量有机污染物在中温厌氧微生物的作用下被ic厌氧反应器3转化为甲烷、二氧化碳等。厌氧反应产生的沼气通过水封罐2和沼气贮罐4组成的沼气管路回收至锅炉房燃烧产生蒸汽,以节约原煤。厌氧出水自流进入平流沉淀池5沉淀污泥,上清液进市政污水处理管网。沉淀池5沉淀的污泥返回混合调节池1,剩余污泥定期外排出售。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食品污水处理系统,尤其涉及一种植物蛋白废水的处理系统,其属于食品污水处理领域。植物蛋白废水经过酸化调节池‑IC厌氧反应器‑沉淀池和水封罐‑沼气贮罐‑混合好氧区‑砂滤池‑生态池处理,即采用“预调节+IC厌氧系统+沉淀分离”处理工艺。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设备布置合理、紧凑,既可以将植物蛋白废水进行常规处理,又可以是的处理后的产物进行有效利用,避免浪费、节约能源;IC厌氧反应器具有较大的高径比和高的有机负荷率,相比其它类型厌氧反应器具有容积小、处理效率高、运行稳定、污泥产量少、占地面积小、运行费用低等突出优点。

技术研发人员:王雪源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山东健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10.13
技术公布日:2018.04.2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