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用污水处理一体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56143阅读:184来源:国知局
高速公路用污水处理一体化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速公路用污水处理一体化装置。



背景技术:

公路服务区的污水具有氮磷浓度高的特点,其中,氨氮的浓度可达100mg/L,磷的浓度可达10mg/L,普通生活污水中氨氮的浓度一般为20mg/L,磷的浓度一般为5mg/L。公路服务区的污水依次经过厌氧池、缺氧池、好氧池的处理后能够有效地脱氮除磷,但相较与普通的生活污水,其到达二沉池的污水含有更大量的微生物的活性污泥,如何经过二沉池使泥和水更为有效地分离,且使污泥得到一定程度的浓缩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高速公路用污水处理一体化装置,其通过阻挡组件和沉淀组件使到达二沉池的污水中的杂质和水得到有效的分离,经过初步分离的水过滤器得到二次净化,从而在减少人力物力的情况下提高污水分离效率,且通过驱动装置和沉淀组件的配合使用能够使污泥得到一定程度的浓缩。

为了实现根据本发明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高速公路用污水处理一体化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初沉池、厌氧池、缺氧池、好氧池、二沉池、MBR生物膜处理池、以及紫外消毒系统,所述二沉池包括:

一体成型的中空圆柱形上腔体和上大下小的圆锥形下腔体,所述下腔体与所述上腔体连通,所述上腔体侧壁上端具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下腔体最底端具有一排泥口,其中,所述进水口连接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位于所述上腔体内的一端沿竖直方向设有喷头,所述喷头为中空圆柱形结构,其侧壁间距设置有多个通孔;

阻挡组件,其包括固定架、多个上下均为开口状的圆台形外罩体、以及多个上下均为开口状的圆柱形内罩体;其中,所述固定架由至少三个固定杆构成,至少三个固定杆的一端间距固设于所述喷头顶面端部,另一端水平朝向所述上腔体内壁,以组合形成发散状结构;多个外罩体由内而外同轴设置,每个外罩体的顶端均固设于所述固定架下侧,多个外罩体的斜度相同,上端面直径和垂直高度朝远离喷头的方向均依次增加,每个所述外罩体的内壁均竖直固结一个内罩体,每个所述内罩体的高度等于与其固结的外罩体高度的三分之二,每个所述内罩体的下端面与与其固结的外罩体下端面在同一水平面上,最远离所述喷头的外罩体的下端面的端部不与所述上腔体内壁相接触;

沉淀组件,其水平设于所述喷头的下表面,所述沉淀组件为由多个沉淀单元呈蜂窝状排列组成的圆盘状结构,所述沉淀单元为上下均为开口状的倒置六棱台结构,所述沉淀单元每个侧面与水平面的夹角均为15-45°;

过滤器,其水平固设于所述上腔体内,使所述上腔体分为上部空间和下部空间,其中,所述喷头位于下部空间,且与下部空间的中心轴线重合。

优选的是,所述喷头的侧面的穿孔率为15-20%。

优选的是,所述外罩体的个数为四个,最靠近所述喷头的外罩体的垂直高度等于所述喷头高度的四分之一,最远离所述喷头的外罩体的垂直高度等于所述喷头的高度。

优选的是,所述沉淀单元每个侧面与水平面的夹角均为15-17°,所述沉淀单元的侧面由钢丝滤网,和敷设于所述钢丝滤网两侧面的滤布组成。

优选的是,所述的高速公路用污水处理一体化装置,还包括:驱动装置,所述沉淀组件通过所述驱动装置设于所述喷头的下表面,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沉淀组件上下移动,其包括至少三个竖直设置的伸缩杆,每个所述伸缩杆的一端固接于所述喷头的底面,以形成正多边形,且正多边形的中心与所述喷头的底面中心重合,其中,所述沉淀组件的端面直径为所述上腔体直径的五分之三至四分之三,当所述驱动装置处于收缩状态时,所述沉淀组件位于所述上腔体内且底面与所述上腔体底面重合,当所述驱动装置处于拉伸的最大状态时,所述沉淀组件位于所述下腔体内且底面与所述下腔体内壁相接触。

优选的是,所述驱动装置为三个伸缩杆,且三个伸缩杆所形成的三角形内接于所述喷头下表面。

优选的是,所述过滤器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磁铁矿层、石英砂层、无烟煤层和承托层。

本实用新型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高速公路用污水处理一体化装置通过阻挡组件和沉淀组件使到达二沉池的污水中的杂质和水得到有效的分离,经过初步分离的水过滤器得到二次净化,且通过驱动装置和沉淀组件的配合使用能够使污泥得到一定程度的浓缩,减少了污泥上浮的不良影响,与传统的二沉池相比在减少人力物力的情况下提高污水分离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高速公路用污水处理一体化装置的工艺流程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高速公路用污水处理一体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高速公路用污水处理一体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沉淀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沉淀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并不配出一个或多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

如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速公路用污水处理一体化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初沉池、厌氧池、缺氧池、好氧池、二沉池、MBR生物膜处理池、以及紫外消毒系统,所述二沉池包括:

一体成型的中空圆柱形上腔体1和上大下小的圆锥形下腔体2,根据实际设置的需要所述上腔体1的顶部可以为开口状,也可以设置为密封,所述下腔体2与所述上腔体1连通,所述上腔体1侧壁上端具有进水口10和出水口11,所述下腔体2最底端具有一排泥口12,其中,所述进水口10连接有进水管13,所述进水管13位于所述上腔体1内的一端沿竖直方向设有喷头14,所述喷头14为中空圆柱形结构,其侧壁间距设置有多个通孔,所述排泥口12连接有一排泥管,排泥管位于二沉池外部,排泥管上连接一阀门;

阻挡组件3,其包括固定架30、多个上下均为开口状的圆台形外罩体31、以及多个上下均为开口状的圆柱形内罩体32;其中,所述固定架30由至少三个固定杆构成,至少三个固定杆的一端间距固设于所述喷头14顶面端部,另一端水平朝向所述上腔体1内壁,以组合形成发散状结构;多个外罩体31由内而外同轴设置,每个外罩体31的顶端均固设于所述固定架30下侧,多个外罩体31的斜度相同,上端面直径和垂直高度朝远离喷头14的方向均依次增加,每个所述外罩体31的内壁均竖直固结一个内罩体32,每个所述内罩体32的高度等于与其固结的外罩体31高度的三分之二,每个所述内罩体32的下端面与与其固结的外罩体31下端面在同一水平面上,最远离所述喷头14的外罩体31的下端面的端部不与所述上腔体1内壁相接触,所述固定架30的另一端可以与所述上腔体1内壁接触,也可不接触;

沉淀组件4,其水平设于所述喷头14的下表面,所述沉淀组件4为由多个沉淀单元40呈蜂窝状排列组成的圆盘状结构,所述沉淀单元40为上下均为开口状的倒置六棱台结构,所述沉淀单元40每个侧面与水平面的夹角均为15-45°;

过滤器5,其水平固设于所述上腔体1内,使所述上腔体1分为上部空间和下部空间,其中,所述喷头14位于下部空间,且与下部空间的中心轴线重合。

在这种技术方案中,使用过程中,依次连接初沉池、厌氧池、缺氧池、好氧池、二沉池、MBR生物膜处理池、以及紫外消毒系统,公路服务区的污水依次经过初沉池厌氧池、缺氧池、好氧池的处理后,通过进水口10进入二沉池,处理后的污水通过二沉池的进水口10流经进水管13后到达喷头14,并通过设置于喷头14侧面的通孔喷射出,喷射出的水经过内罩体32和外罩体31的逐级阻挡,水流的喷射力急剧下降,并使水流趋于平稳,避免大的冲击力的水流对二沉池内部的水造成较大的波动,通过内罩体32和外罩体31的配合设置能够有效的缩短污泥沉淀所需时间,减少污泥上浮的不良影响,污泥经过沉淀组件4到达下腔体2,到达下腔体2的污泥集聚一定量后经由排泥口12排出,沉淀后的水经由过滤器5过滤到达所述上腔体1的上部空间,后通过出水口11流入至MBR生物膜处理池、然后到达紫外消毒系统,污泥排出聚集量和排出时间由操作人员根据具体情况设置;

其中,沉淀单元40设置为倒置的六棱台形,在不影响污泥下沉的同时能够有效的降低水流波动对已经沉淀的污泥的影响,起到了很好的缓冲的作用。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喷头14的侧面的穿孔率为15-20%,采用该技术方案中,喷头14设置为圆柱形,采取中心进水,周边出水的方式,其能够使布水更为均匀,而且所述喷头14的侧面的穿孔率为15-20%,使集水更趋于均匀的进入到二沉池。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外罩体31的个数为四个,最靠近所述喷头14的外罩体31的垂直高度等于所述喷头14高度的四分之一,最远离所述喷头14的外罩体31的垂直高度等于所述喷头14的高度,采用该技术方案中,能够在较少的人工物力的情况下,达到较好的一个沉淀效果,且使泥渣仔自身重力的作用下能有有效的自动的滑入沉淀组件4,并通过沉淀组件4到达下腔体2而聚集。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沉淀单元40每个侧面与水平面的夹角均为15-17°,所述沉淀单元40的侧面由钢丝滤网400,和敷设于所述钢丝滤网400两侧面的滤布401组成,采用该技术方案中,所述沉淀单元40每个侧面与水平面的夹角均为15-17°,倾角的设置能够使泥渣更快述的滑入下腔体2内。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的高速公路用污水处理一体化装置,还包括:驱动装置,所述沉淀组件4通过所述驱动装置设于所述喷头14的下表面,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沉淀组件4上下移动,其包括至少三个竖直设置的伸缩杆60,每个所述伸缩杆60的一端均固接于所述喷头14的底面,每个伸缩杆60与所述喷头14固结的点的连线形成正多边形,且形成的正多边形的中心与所述喷头14的底面中心重合,其中,所述沉淀组件4的端面直径为所述上腔体1直径的五分之三至四分之三,当所述驱动装置处于收缩状态时,所述沉淀组件4位于所述上腔体1内且底面与所述上腔体1底面重合,当所述驱动装置处于拉伸的最大状态时,所述沉淀组件4位于所述下腔体2内且底面与所述下腔体2内壁相接触,采用该技术方案中,能够当所述驱动装置处于收缩状态时,所述沉淀组件4位于所述上腔体1内且底面与所述上腔体1底面重合,当所述驱动装置处于拉伸的最大状态时,所述沉淀组件4位于所述下腔体2内且底面与所述下腔体2内壁相接触,从而对聚集在下腔体2的泥渣起到一个压缩的作用,每个所述伸缩杆60均与控制器链接,工人通过控制器控制伸缩杆60的伸缩,控制器位于二沉池的外部;

上述技术在使用过程中,当污泥不需要外排时,不通过控制器开启伸缩杆60,伸缩杆60处于收缩状态,污泥经过沉淀单元40,到达下腔体2,当二沉池的下腔体2的内部的污泥聚集到一定程度需要外排时,通过控制器开启伸缩杆60,使伸缩杆60逐步伸长,以抵压沉淀组件4向下运动,压缩污泥,其中,此时污泥聚集的高度高于沉淀组件4下沉的最低高度,以使污泥起到一定的压缩。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驱动装置为三个伸缩杆60,且三个伸缩杆60所形成的三角形内接于所述喷头14下表面,采用该技术方案中,能够在较少的人工物力的情况下,达到较好的一个稳固的效果。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过滤器5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磁铁矿层50、石英砂层51、无烟煤层52和承托层53,采用该技术方案中,无烟煤层52中无烟煤的粒径大于石英砂层51石英砂的粒径,大粒径的料层的孔隙率较大,可以较大程度的拦截废水中的杂质,小粒径的料层的孔隙率较小,可以进一步的拦截废水中的杂质,并通过密度更大更细的磁铁矿层50的添加,进而保留较长的过滤时间,增大过滤效果,且能够有效避免在滤料表层发生过滤作用,降低滤料的使用寿命。

这里说明的设备数量和处理规模是用来简化本实用新型的说明的。对本实用新型高速公路用污水处理一体化装置的应用、修改和变化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

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