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竹制生态浮岛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39998阅读:438来源:国知局
一种竹制生态浮岛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用于治理河道和湖泊污染的装置,具体涉及一种竹制生态浮岛。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经济的不断发展,由发展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是越来越严重,导致了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这三大危机,其中环境污染中最严重的问题之一就是水污染,水体河道、湖泊污染是困扰我国多年的环境污染问题,对于河流湖泊等的水体修复一直都是一个大问题。

在现今的技术中,生态浮岛是常见的水体污染净化修复方法,生态浮岛利用生态工学原理,降解水中的COD、氮、磷的含量的人工浮岛,它能使水体透明度大幅度提高,同时水质指标也得到有效的改善,特别是对藻类有很好的抑制效果。生态浮岛对水质净化最主要的功效是利用植物的根系吸收水中的富营养化物质,例如总磷、氨氮、有机物等,使得水体的营养得到转移,减轻水体由于封闭或自循环不足带来的水体腥臭、富营养化现象。

传统的生态浮岛主要是由竹排、泡沫塑料板和废旧轮胎等制成,直接在竹排上种植植物的种植面积与品种都十分有限,且不好固定;泡沫塑料板和废旧轮胎的结构强度也有限,同时也受材料成本和制作条件的限制,且材料的使用并不环保。授权公告号CN201869614U中公开了一种新型的水生植物悬浮装置,通过采用竹筏的形式,形成的生态浮岛达到了良好的净化水体的效果,但是,其生态浮岛中的种植槽或种植容器均为塑料结构,极不环保,对种植槽和种植容器的制造或者购买也会花费大量的成本,若塑料结构出现损坏,其结构掉入水中也会加大水体的污染;当水体污染面积较大时,单个生态浮岛无法满足修复的需求,而设置多个生态浮岛又会使得水体表面杂乱无序。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竹制生态浮岛,该生态浮岛整体结构由竹子构成,节约了成本,减少了资源的浪费,并且十分环保,加快了对水体污染的修复,同时自身结构可进行拆卸,同时可根据情况设置生态浮岛的长宽以及种植槽的大小,也可将多个生态浮岛有规则的固定在水体表面上,十分便利。

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竹制生态浮岛,该生态浮岛包括种植槽、竖竹段和支撑种植槽的横竹段;

所述竖竹段为两根完整的竹子,两个竖竹段的两端均为内中空结构;所述横竹段均为半剖竹子,所述横竹段有多个且均匀排布在两个竖竹段之间;所述横竹段均活动固定在竖竹段底部;

所述种植槽包括多个并排连接的半剖竹子,半剖竹子中的每个竹筒均为一种植单元,且每个竹筒底部均设有孔洞,植物的根部通过孔洞伸出种植槽底部向水中进行生长,有利于对水质的修复,所述种植槽两侧均设有挂钩,种植槽通过挂钩固定在横竹段上;

所述竖竹段一端通过牵引绳索绑有沉水体,绑有沉水体的牵引绳索不仅能稳定生态浮岛在水面上的位置,防止其随处漂流,同时该生态浮岛也可通过牵引绳索适应水的深度,避免生态浮岛上的植物被水淹没。

进一步的是,相邻生态浮岛之间通过连接体两端分别插入内中空结构中进行连接,保证了相邻生态浮岛之间的稳定,避免相邻生态浮岛发生错位,影响生态浮岛群体的美观,同时也便于人们进行管理。

进一步的是,所述竖竹段和横竹段之间通过固定绳索绑定在一起;便于拆卸与组装,十分方便。

进一步的是,为了保证种植槽能通过挂钩固定在两个横竹段之间,相邻横竹段之间的宽度相等且均小于种植槽两侧挂钩之间的宽度。

进一步的是,所述种植槽上的各个半剖竹子之间通过螺钉进行连接;可根据具体需要,通过设置半剖竹子的个数达到设置种植槽宽度的目的。

进一步的是,所述沉水体为石头,且绑定沉水体的牵引绳索绑在横竹段和竖竹段连接处;将牵引绳索绑定在横竹段和竖竹段的连接处,不仅避免牵引绳索从竖竹段上滑落,也将横竹段和竖竹段进行了加固。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中提出的生态浮岛整体结构由竹子构成,改变了传统结构中有的塑料等结构,制作十分方便简单,节约了制作成本,减少了资源的浪费,并且十分环保,减小了塑料对水质产生的影响;

(2)本实用新型中的所有结构均由竹子构成,并且横竹段与竖竹段之间,种植槽与横竹段之间均可活动连接,可随意进行安装与拆卸,十分方便;并且竖竹段的长度、横竹段的长度以及种植槽的大小均可根据情况进行调整,有较大的灵活性,根据水体表面污染面的大小保证生态浮岛的整体面积,提高修复水质的能力;

(3)本实用新型中生态浮岛通过绑有沉水体的牵引绳索进行固定,单个生态浮岛可在水面上大面积浮动,扩大了对水体的净化范围,大大增加了水体修复效果;多个生态浮岛通过连接体进行首尾连接,加强了相邻生态浮岛之间的稳定性,避免了相邻浮岛发生错位出现混乱无序的现象,将生态浮岛群有规则的悬浮在水体表面上并进行水体污染的修复,利于人们进行管理,并且在水面上也十分美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不种植植物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单个种植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种植槽与横竹段的连接示意图。

图中:1、竖竹段;2、横竹段;3、种植槽;4、沉水体;5、内中空结构;6、连接体;7、固定绳索;8、牵引绳索;9、挂钩;10、螺钉;11、孔洞。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阐述。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6所示,一种竹制生态浮岛,该生态浮岛包括种植槽3、竖竹段1和支撑种植槽3的横竹段2;所述竖竹段1为两根完整的竹子,两个竖竹段1的两端均为内中空结构5;所述横竹段1均为半剖竹子,所述横竹段有多个且均匀排布在两个竖竹段1之间;所述横竹段2均活动固定在竖竹段1底部;所述种植槽3包括多个并排连接的半剖竹子,半剖竹子中的每个竹筒均为一种植单元,且每个竹筒底部均设有供植物根部伸出的孔洞11,所述种植槽3两侧均设有挂钩9,种植槽3通过挂钩9固定在横竹段2上;所述竖竹段1一端通过牵引绳索8绑有沉水体4。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相邻生态浮岛之间通过连接体6两端分别插入不同生态浮岛竖竹段1的内中空结构5中进行连接,保证了相邻生态浮岛之间的稳定,避免相邻生态浮岛发生错位,影响生态浮岛群体的美观,同时也便于人们进行管理。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所述竖竹段1和横竹段2之间通过固定绳索7绑定在一起;便于拆卸与组装,十分方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为了保证种植槽3能通过挂钩9固定在两个横竹段2之间,相邻横竹段2之间的宽度相等且均小于种植槽3两侧挂钩9之间的宽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所述种植槽3上的各个半剖竹子之间通过螺钉10进行连接;可根据具体需要,通过增减半剖竹子的个数达到改变种植槽3宽度的目的,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种植槽3包括三个通过螺钉10并排连接的半剖竹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所述沉水体4为石头,且绑定沉水体4的牵引绳索8绑在横竹段2和竖竹段1连接处;将牵引绳索8绑定在横竹段2和竖竹段1的连接处,不仅避免牵引绳索8从竖竹段1上滑落,也可将横竹段2和竖竹段进行加固。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为了使得生态浮岛的制作更为便利,同时提高整体生态浮岛的外观,竖竹段1之间采用规格尽量统一、笔直无破损的竹子,横竹段2之间尽量采用规格统一、笔直无破损的竹子,同时,各个种植槽3中的竹子也尽量为规格统一、笔直且无破损的竹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为了加强整个生态浮岛的稳定性,可将竖竹段1与横竹段2的连接处用铁钉或其它固定装置加强固定。

本实用新型在具体使用时,将多个横竹段2均匀固定在两个竖竹段1之间,在种植槽3上的各个种植单元内均种上植物之后,将整个生态浮岛放在需要进行水质修复的水体表面,植物的根系通过种植槽3底部的各个孔洞11伸至水体中对水体进行修复,沉水体4沉在水底,通过牵引绳索8稳定生态浮岛的位置,使得生态浮岛以沉水体4为中心进行活动,提高了生态浮岛的活动面积,提高了水体污染修复面积,同时也保证生态浮岛不会在水体上随意飘荡,方便人们进行管理;

当水体或者湖泊的表面积较大时,需要在水体表面设置多个生态浮岛对水体进行修复,将各个生态浮岛的首尾通过连接体6进行连接形成生态浮岛群,连接体6两端分别插入生态浮岛中竖竹段1的内中空结构5内,可加强多个生态浮岛在水面上的稳定性,避免生态浮岛在水面上均随意转动,让生态浮岛群有规则的悬浮在水体表面,保证了水面的美观,且方便人们进行管理;

该生态浮岛在具体制作时,其竖竹段1的长度、横竹段2的长度和种植槽3的大小均可进行调整,根据被污染水体表面的面积大小设置生态浮岛的大小。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