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助力城市污泥好氧发酵的呼吸式超低能耗去湿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41852阅读:263来源:国知局
一种助力城市污泥好氧发酵的呼吸式超低能耗去湿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排水系统,具体是一种助力城市污泥好氧发酵的呼吸式超低能耗去湿系统。



背景技术:

好氧发酵是城市湿垃圾处理处置的方式之一,其特点是成本低,操作安全,技术可靠。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降低发酵堆的含水率。很多污泥处理厂为了控制用地面积,采用了联排式发酵仓,也因此带来了排水不畅的问题。请参阅图5,联排式发酵仓的单个发酵仓之间共用一面墙,以往的排水方法为在墙体的顶部做出凹面槽,让微弹力盖膜上的水流到凹槽内后,再自行流到发酵仓外面。由于微弹力盖膜的边缘部分需要用沙袋等物压盖,以固定在墙顶凹面处,导致凹面槽被填实,积水被截流无法排出。积水溢出流到发酵仓内,会造成墙面附近的物料含水率升高、透气性变差、局部供氧不足,甚至厌氧发酵而发黑发臭,严重影响整体的有氧发酵效果。发酵仓外的路面经常会有卡车、装载机等重型车辆来回碾压,如果预设路面排水通道易被损坏,也容易被洒落的物料堵塞。所以自行流出的小部分积水,多是直接排到路面上。路面积水极易与散落的物料混合,经运输车辆碾压后很难清理,加大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如处理不及时很容易发黑发臭,严重影响厂区形象和周边环境。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助力城市污泥好氧发酵的呼吸式超低能耗去湿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助力城市污泥好氧发酵的呼吸式超低能耗去湿系统,包括布料台、发酵仓隔离墙、微弹力盖膜、供氧管和排水槽,所述发酵仓隔离墙的顶部为向内凹陷的弧面,弧面的最低位置处设有倾斜的U形导流槽,U形导流槽的最低端处与埋于布料台内的第一导流去水管连通,发酵仓隔离墙的两侧或一侧的微弹力盖膜通过配重袋紧压固定在发酵仓隔离墙的顶部,相邻的两个发酵仓隔离墙的端部通过布料台连接,第一导流去水管的底端置于第一液封槽内,布料台下方的第一液封槽的侧面设有空腔,空腔与埋于地面内的排水口连通,所述供氧管置于发酵仓底部的的排水槽内,排水槽的顶部设有排水槽盖板,供氧管与鼓风机连接,供氧管的管壁上均匀开设有呈直线排列的上供氧气孔,排水槽盖板对应上供氧气孔的位置处设有槽盖孔,使得排水槽与发酵仓连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供氧管的底部开设有位置与上供氧气孔对应的多个下供氧气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下供氧气孔为斜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排水槽的端部设有与其连通的第二导流去水管,第二导流去水管的低端伸入到第二液封槽的液面以下,第二液封槽设置在排水口的一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发酵仓隔离墙的顶部向内凹陷的弧面上设有防渗涂层。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导流去水管和第二导流去水管均采用PVC材质制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及时的排水,防止了凝结水的回流,保证了发酵堆体的含水率均匀、稳步的降低,保证了堆体均匀的透气性,使发酵堆每个部位都能保持最佳的供氧效果,维持最好的有氧发酵环境,排水系统主要布局在发酵仓底部和墙面上,尾部设计在布料台下部,从而充分利用了厂区空间,又不会因加设排水系统而影响路面的承载能力,即排水效率高,去湿效果好,能保证发酵仓内部的供氧气压强度和外部的路面环境,当盖膜内压强过高时,液封槽又能及时排气减压,避免盖膜承受过量的压力,延长盖膜使用寿命,当供氧风机停止供氧时,盖膜利用自身弹力和重力使发酵堆中的水汽下行,能耗几乎忽略不计。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助力城市污泥好氧发酵的呼吸式超低能耗去湿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助力城市污泥好氧发酵的呼吸式超低能耗去湿系统中供氧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种助力城市污泥好氧发酵的呼吸式超低能耗去湿系统中发酵仓隔离墙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一种助力城市污泥好氧发酵的呼吸式超低能耗去湿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背景技术中提及的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布料台、2-发酵仓隔离墙、3-导流槽、4-第一导流去水管、5-第一液封槽、6-排水口、7-第二导流去水管、8-供氧管、9-排水槽、10-排水槽盖板、11-微弹力盖膜、12-上供氧气孔、13-槽盖孔、14-下供氧气孔、15-第二液封槽、16-配重袋、17-防渗涂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助力城市污泥好氧发酵的呼吸式超低能耗去湿系统,包括布料台1、发酵仓隔离墙2、供氧管8、微弹力盖膜11和排水槽9,所述发酵仓隔离墙2的顶部为向内凹陷的弧面,弧面的最低位置处设有倾斜的U形导流槽3,U形导流槽3的最低端处与埋于布料台1内的第一导流去水管4连通,发酵仓隔离墙2的两侧或一侧的微弹力盖膜11通过配重袋16紧压固定在发酵仓隔离墙2的顶部,相邻的两个发酵仓隔离墙2的端部通过布料台1连接,第一导流去水管4的底端置于第一液封槽5内,布料台1下方的第一液封槽5的侧面设有空腔,空腔与埋于地面内的排水口6连通,发酵仓内的水可以凝结在微弹力盖膜11上,然后顺着弧状的微弹力盖膜11流向最低端,在最低端处汇聚到U形导流槽13内并通过第一导流去水管4进入到第一液封槽5内,并向外溢出,通过排水口6排出的废液进行收集后另行处理,所述供氧管8置于发酵仓底部的的排水槽9内,排水槽9的顶部设有排水槽盖板10,供氧管8与鼓风机连接,供氧管8的管壁上均匀开设有呈直线排列的上供氧气孔12,排水槽盖板10对应上供氧气孔12的位置处设有槽盖孔13,使得排水槽9与发酵仓连通,在通过鼓风机向发酵仓内通气时,气流运动到供氧管8端部时,通过上供氧气孔12和槽盖孔13进入到发酵仓内,然后气流上窜,将发酵仓内堆肥中的水汽带出,水汽升腾后会附着在微弹力盖膜11上且使得微弹力盖膜11涨为弧状,凝结后的水汽最终汇聚到U形导流槽3内部,并流入第一液封槽5内。

所述供氧管8的底部开设有多个位置与上供氧气孔12对应的下供氧气孔14,使得从发酵仓内渗入到供氧管8内水分能进入到排水槽9内。

所述上供氧气孔12和下供氧气孔14均为斜孔,鼓风机再次鼓风,能通过气流将供氧管8内的水通过斜孔吹入到排水槽9内。

所述排水槽9的端部设有与其连通的第二导流去水管7,第二导流去水管7的低端伸入到第二液封槽15的液面以下,第二液封槽15设置在排水口6的一侧,排水槽9内的水经过第二导流去水管7内之后流入到第二液封槽15内并溢出,溢出的水通过排水口6排出。

所述发酵仓隔离墙2的顶部向内凹陷的弧面上设有防渗涂层17,防止水渗入到墙体内对墙体造成侵蚀。

所述第一导流去水管4和第二导流去水管7均采用PVC材质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在通过鼓风机向发酵仓内通气时,气流运动到供氧管8内部时,通过上供氧气孔12和下供氧气孔14进入到发酵仓内,然后气流上窜,将发酵仓内堆肥中的水汽带出,水汽升腾后会附着在微弹力盖膜11上且使得微弹力盖膜11涨为弧状,凝结后的水汽最终汇聚到U形导流槽3内部,并通过第一导流去水管4进入到第一液封槽5内,并向外溢出,通过排水口6排出,鼓风机鼓风时,发酵仓存在一定的气压,停止鼓风时,微弹力盖膜11收缩,使发酵堆内的水分下行,汇集至排水槽9内,继续鼓风时,倾斜的下供氧气孔14再次向外斜向吹气,排水槽9内的水分加速向第二导流去水管7的方向流动,经过第二导流去水管7的引流作用进入到第二液封槽15内并溢出,溢出的水通过排水口6排出。当鼓风机鼓风时,发酵仓为被动吸气,当鼓风机停止鼓风时,发酵仓主动呼气,交替呼吸,持续去湿,高效排水,保证发酵堆各个部位含水率均匀。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