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表水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97761阅读:540来源:国知局
一种地表水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处理装置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地表水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我国水环境污染的加剧,我国大部分河流、湖泊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特别是工厂排放的工业废水,在不能达到地表水的排放标准的情况下,将其排放到地表水中,严重的污染了河流、湖泊以及人们的生活用水,使得水源水中的有机微污染物质浓度不断提高,各类藻类滋生,变成黑臭河道和富营养化水体。

目前的地表水处理工艺和装置,其结构和处理过程相当复杂,且絮凝沉淀效率慢,大大延长了污水的处理时间,这大大增加了地表水处理的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了一种地表水处理系统,该处理系统通过将集水箱和絮凝沉淀装置、厌氧生物处理装置、好氧生物反应装置、污泥沉淀装置和缺氧生物装置依次串联在一起,使得污染严重的地表水依次通过各个系统得到了有效的处理,从而将污染严重的地表水处理为达到地表水质量标准的地表水。

本实用新型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了一种地表水处理系统,通过对絮凝沉淀装置进行改进,从而大大提高了污水的絮凝效率,从而对污水进行了前处理,有利于絮凝沉淀装置后面的各个装置的处理过程,大大缩短了污水的处理时间,大大降低了处理成本。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地表水处理系统,包括用于放置污水的集水箱,所述集水箱的侧壁下端设有出水口,还包括按照污水处理的流向顺序连接的絮凝沉淀装置、厌氧生物处理装置、好氧生物反应装置、污泥沉淀装置以及缺氧生物装置,所述污水经过处理后排放到地表水中;

所述絮凝沉淀装置通过进水管道与所述集水箱连通,所述絮凝沉淀装置包括:

絮凝沉淀箱,其顶部的中心位置开设一进药口,所述絮凝沉淀箱的侧壁下端开设有进水口,所述絮凝沉淀箱的侧壁还设有与所述厌氧生物处理装置连通的排水口;

蜂窝板,其设置在所述絮凝沉淀箱中部;

潜水泵,其固定在所述絮凝沉淀箱底部,所述潜水泵的进水端与所述进水管道连接;

出水管,其容置在所述絮凝沉淀箱内,并与所述潜水泵的出水端连接,所述出水管的上端从所述蜂窝板的中心穿过所述蜂窝板并固定在所述蜂窝板上;

用于放置絮凝剂的加药箱,其固定在所述絮凝沉淀箱的顶部,所述加药箱通过加药管与所述絮凝沉淀箱连通,所述加药管上设有阀门;

其中,所述集水箱内的污水在所述潜水泵的驱动下进入到所述出水管内,并从所述出水管的上端流出,以与从所述进药口进入到所述絮凝沉淀箱内的絮凝剂混合,并经过所述蜂窝板流向所述絮凝沉淀箱的底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地表水处理系统的处理过程为:潜水泵将集水箱内的污水通过进水管道抽送至出水管内,污水从出水管的上端流出,絮凝剂从加药管经絮凝沉淀箱的顶部进入到絮凝沉淀箱的空腔内,并在向下飘落的过程中与污水汇合,掺杂有絮凝剂的污水经过蜂窝板上的竖直蜂窝孔向下洒落到絮凝沉淀箱的底部,蜂窝板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阻挡作用,从而增加了絮凝剂和污水的混合时间,并且通过水的重力和潜水泵的驱动力实现了絮凝剂和污水的充分混合,省去了搅拌装置,大大降低了污水处理设备的成本,并且提高了絮凝效率和絮凝效果,为后期的处理过程做好了基础;

经过絮凝沉淀装置预处理后的污水依次经过厌氧生物处理装置、好氧生物反应装置、污泥沉淀装置以及缺氧生物装置后,就能完成污水的处理过程,使污水达到地表水的处理排放标准,从而排放到地表水中。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絮凝剂可根据污水的类型进行选择,例如为十二水硫酸铝钾。

优选的是,其中,所述絮凝沉淀箱的底部为倒梯形结构,且所述絮凝沉淀箱底部的中心位置设有排渣口。倒梯形结构便于絮凝后沉淀的聚积,从而便于絮凝沉淀的去除。

优选的是,其中,所述出水管的上端延伸出所述蜂窝板,且延伸高度为1~50cm。

优选的是,其中,所述缺氧生物装置为填充有生物降解材料的缺氧生物滤池,生物降解材料的填充率大于70%。优选填充率为75%,缺氧生物滤池内填充生物降解材料,并配合生物降解材料的填充率,能够保证99%的脱氮除磷效果,同时简化了水处理系统,保证好的出水质量。

优选的是,其中,所述蜂窝板上的多个蜂窝孔的横截面均为多边形。例如为八边形或者十边形。

优选的是,其中,所述蜂窝板为钛蜂窝板。或者聚碳酸酯材质或者橡胶材质的蜂窝板。本实用新型中的蜂窝板选择为耐腐蚀的蜂窝板,以满足不同水体的需求。

本实用新型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地表水处理系统结构简单,通过对絮凝沉淀装置进行改进,省去了絮凝过程的搅拌装置,通过污水和絮凝剂的自身的重力实现了充分混合的结果,大大提高了污水的絮凝效率,从而对污水进行了有效的前处理,有利于絮凝沉淀装置后面的各个装置的处理过程,大大缩短了污水的处理时间,大大降低了处理成本。

2、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地表水处理系统通过将集水箱和絮凝沉淀装置、厌氧生物处理装置、好氧生物反应装置、污泥沉淀装置和缺氧生物装置依次串联在一起,使得污染严重的地表水依次通过各个系统得到了有效的处理,从而将污染严重的地表水处理为达到地表水质量标准的地表水。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地表水处理系统的絮凝沉淀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地表水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地表水处理系统,如图2所示,包括侧壁下端设有出水口110且用于放置污水的集水箱1以及按照污水处理的流向顺序连接的絮凝沉淀装置2、厌氧生物处理装置3、好氧生物反应装置4、污泥沉淀装置5和缺氧生物装置6,所述污水经过处理后排放到地表水中;絮凝沉淀装置2通过进水管道7与集水箱1连通。

如图1所示,絮凝沉淀装置2包括:

絮凝沉淀箱210,其顶部的中心位置开设一进药口,絮凝沉淀箱210的侧壁下端开设有进水口,絮凝沉淀箱210的侧壁还设有与厌氧生物处理装置3连通的排水口211;

蜂窝板220,其设置在絮凝沉淀箱210中部;蜂窝板220上的多个蜂窝孔的横截面均为多边形。例如为八边形或者十边形。例如,蜂窝板220为钛蜂窝板,或者聚碳酸酯材质或者橡胶材质的蜂窝板;

潜水泵230,其固定在絮凝沉淀箱210底部,潜水泵230的进水端与进水管道7连接;

出水管240,其与潜水泵230的出水端连接,出水管240的上端从蜂窝板220的中心穿过蜂窝板220并固定在蜂窝板220上;出水管240的上端延伸出蜂窝板220,例如延伸高度为1~50cm。

用于放置絮凝剂270的加药箱250,其固定在絮凝沉淀箱210的顶部,加药箱250通过加药管260与絮凝沉淀箱210连通,加药管260上设有阀门;

集水箱1内的污水在潜水泵230的驱动下进入到出水管240内,并从出水管240的上端流出,以与从进药口进入到絮凝沉淀箱210内的絮凝剂270混合,并经过蜂窝板220流向絮凝沉淀箱210的底部。

进一步地,絮凝沉淀箱210的底部为倒梯形结构,且絮凝沉淀箱210的底部的中心位置设有排渣口。倒梯形结构便于絮凝后沉淀的聚积,从而便于絮凝沉淀的去除。

进一步地,缺氧生物装置6为填充有生物降解材料的缺氧生物滤池,生物降解材料的填充率大于70%。优选填充率为75%,缺氧生物滤池内填充生物降解材料,并配合生物降解材料的填充率,能够保证99%的脱氮除磷效果,同时简化了水处理系统,保证好的出水质量。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地表水处理系统的处理过程为:潜水泵230将集水箱1内的污水通过进水管道7抽送至出水管240内,污水从出水管240的上端流出,絮凝剂270从加药管260经絮凝沉淀箱210的顶部进入到絮凝沉淀箱210的空腔内,并在向下飘落的过程中与污水汇合,掺杂有絮凝剂的污水经过蜂窝板220上的竖直蜂窝孔向下洒落到絮凝沉淀箱210的底部,蜂窝板220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阻挡作用,从而增加了絮凝剂270和污水的混合时间,并且通过水的重力和潜水泵230的驱动力实现了絮凝剂270和污水的充分混合,省去了搅拌装置,大大降低了污水处理设备的成本,并且提高了絮凝效率和絮凝效果,为后期的处理过程做好了基础;

经过絮凝沉淀装置2预处理后的污水依次经过厌氧生物处理装置3、好氧生物反应装置4、污泥沉淀装置5以及缺氧生物装置6后,就能完成污水的处理过程,使污水达到地表水的处理排放标准,从而排放到地表水中。

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与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