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浅层溶气气浮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33693阅读:55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保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浅层溶气气浮机。



背景技术:

浅层溶气气浮机是水处理工程常用的设备,是去除污水中悬浮物(SS)及部分化学需氧量(COD)的高效设备。

目前,市场上的浅层溶气气浮机的溶气系统都是由空气压缩机供气(供气站供气一般也是先由空压机制取),这种方式存在能耗高、噪音大、投资较高、维修保养复杂等问题。

综上所述,现有技术中对于提高浅层溶气气浮机性能并节约成本的问题,尚缺乏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浅层溶气气浮机,省去了空气压缩机,其具有能耗低、噪音小、效率高、成本低及便于维修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浅层溶气气浮机,包括溶气系统、释放器、布水器和气浮池,所述的溶气系统通过释放器与设于气浮池中的布水器相连;所述的溶气系统包括依次相连的水泵、射流器和溶气管。

进一步的,所述的释放器的三个孔口分别与溶气管、原水进水管及布水器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的释放器通过管路与布水器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的射流器的进气口设有单向阀。

进一步的,所述的气浮池中设有出水管,处理后的水通过出水管排出或进入下一环节。

进一步的,所述的溶气系统和气浮池分别由支架支撑,所述的溶气系统设于气浮池的一侧。

进一步的,所述的气浮池的支撑高度高于溶气系统。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省去了空气压缩机,克服了用空气压缩机带来的能耗高、噪音大、投资较高、维修保养复杂等问题;

(2)本实用新型的溶气系统为无动力供气的自吸方式进气,具有能耗低、效率高、成本低的效果。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水泵,2-射流器,3-单向阀,4-进气口,5-溶气管,6-原水进水管,7-释放器,8-管路,9-布水器,10-气浮池,11-出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申请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正如背景技术所介绍的,现有技术中存在浅层溶气气浮机能耗高、噪音大、投资较高、维修保养复杂的不足,为了解决如上的技术问题,本申请提出了一种浅层溶气气浮机。

本申请的一种典型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提供了一种浅层溶气气浮机,包括溶气系统、释放器7、布水器9和气浮池10,所述的溶气系统包括水泵1、射流器2和溶气管5。

所述的射流器2的一端连接水泵1,另一端连接溶气管5;所述的射流器2的进气口4处设有单向阀3。

所述的溶气管5与释放器7的一个孔口相连。

所述的释放器7的一端孔口连接原水进水管6,另一端孔口通过管道8连接布水器9,所述的布水器9设于气浮池10内。

所述的气浮池10中设有出水管11。

所述的溶气系统和气浮池10分别由支架支撑,所述的溶气系统设于气浮池10的一侧。

所述的气浮池10的支撑高度高于溶气系统。

本申请的工作过程为:

首先,水泵1将污水以比较高的速度泵入射流器2中,在射流器2内形成负压,射流器2将外部气体从进气口4经过单向阀3吸入射流水中。

然后,射流水进入一定压力的溶气管5中,在溶气管5中压力作用下,气体以分子状态溶解于水中,形成溶气水,溶气水经过释放器7减压释放后,水中溶解的气体分子聚集成几十纳米到几百纳米大的微小气泡,与从原水进水管6进入的原水混合后通过管路8进入气浮池10底部的布水器9,经布水器9均匀布水后逐渐上浮,在上浮过程中,捕捉污水中悬浮物(SS),将悬浮物上浮至水表面,再由其他装置收集排出。

最后,处理后的水由出水管11进入下一环节或外排。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