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河道治理的膜法多功能船式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45403阅读:140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河道治理的膜法多功能船式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河道治理的膜法多功能船式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我国地表水污染状况严重,根据《2014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全国423条主要河流、62座重点湖泊(水库)的968个国控地表水监测断面(点位)中,超过Ⅲ类水质断面占36.9%,主要污染指标为化学需氧量、总磷和五日生化需氧量。黄河流域40.3%的河水超过Ⅲ类水标准;淮河流域43.6%的河水超过Ⅲ类水标准;海河流域60.9%的河水超过Ⅲ类水标准,其中海河流域劣Ⅴ类水质断面占37.5%。全国许多水体出现了常年性或者季节性的黑臭现象。

因此,要改善我国水环境被污染和继续恶化的状况,保护我国紧缺的水资源,除了要刻不容缓地对大城市的城市污水进行处理外,河道水体的治理也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现在河道水体治理的工艺或设备主要有曝气复氧机、人工设置填料、超磁移动水体净化机、底泥修复船、微纳米气泡机、一体化处理设备等。曝气复氧机、微纳米气泡机主要通过复氧恢复水生态环境;人工设置填料、一体化处理设备主要是生物处理方法;超磁移动水体净化机、底泥修复船主要去除水质中的悬浮物;以上设备主要从单一层面进行设计实施,效果较为单一。虽然各种污水处理系统,在外观上美化了环境,但仍然存在以下问题:1、人工操作,处理效果不能稳定正常运行,前期效果较好,后期无人管理,效果不能保证;2、电能和药剂消耗过大,运行费用高;3、河道狭长,接电操作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系统简单、使用方便、运行成本低的用于河道治理的膜法多功能船式处理系统。

一种用于河道治理的膜法多功能船式处理系统,包括载体船,载体船上设有太阳能供电系统、MBR膜组件系统,太阳能供电系统包括线路相接的太阳能组合板、逆变器及蓄电池组件,MBR膜组件系统包括MBR膜块组件、产水泵及风机,其中产水泵、风机通过逆变器与蓄电池组件电能相接,风机通过气管与MBR膜块组件进气口连接;产水泵一端通过抽吸管与MBR膜组件连接,另一端通过排水管与位于载体船两端的产水左排口、产水右排口连接,MBR膜块组件两侧分别设有固定填料段与悬浮填料段。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载体船上还设有在水质在线监测系统,水质在线监测系统包括用于检测当前水质的传感器、用于对检测数据进行分析汇总的处理器以及监控显示器,传感器与处理器信号相接,处理器与监控显示器通过无线网络建立通信。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载体船上还设有控制柜,控制柜采用PLC控制系统,通过水质在线监测系统的监测情况,控制载体船的运行。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气管上设有手动风机阀门,抽吸管上设置有手动产水进口阀门,排水管上对应设置有产水电动左阀和产水电动右阀。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固定填料段与悬浮填料段中设有不锈钢过滤网。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MBR膜块组件可拆卸安装在载体船上。

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安装和使用方便,而且具有河道水处理效果好,设备节能环保,运营成本低的优势。

具体体现在:

1、由于设备采用太阳能供电系统,节约了用电能耗,同时具有蓄电功能,减少阴雨天气对供电影响;

2、由于将水处理过程中的排水口分置于船体两端,利用排水推力即可进行船体移动,配合控制阀门可实现船体的调转,减少了船体的运行设备,节约了运行费用;

3、由于设备设置了在线监测设备,可实时进行水质监测,并形成数据发送,通过无线监控实时监控水体状态,配合控制系统能实现河道水质与系统运行联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参见图1及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河道治理的膜法多功能船式处理系统,包括载体船1,载体船1上设有太阳能供电系统2、MBR膜组件系统3,太阳能供电系统2包括线路相接的太阳能组合板201、逆变器202及蓄电池组件203,MBR膜组件系统3包括MBR膜块组件301、产水泵302及风机303,其中产水泵302、风机303通过逆变器202与蓄电池组件203电能相接,风机303通过气管501与MBR膜块组件301进气口连接;产水泵302一端通过抽吸管502与MBR膜组件301连接,另一端通过排水管503与位于载体船1两端的产水左排口504、产水右排口505连接,MBR膜块组件301两侧分别设有固定填料段304与悬浮填料段305。

使用时,太阳能组合板201吸收光能转化为电能传给供给蓄电池组件203,通过逆变器202转化后作为电源,MBR膜组件系统3利用该电能,实现对河道水体的处理(利用风机对水体进行充氧的同时,形成的好氧或兼氧环境,为河道水体中微生物生存提供有利条件,通过固定填料和悬浮填料为微生物提供载体,对水质中的有机物进行降解,经降解后的河道水再通过产水泵302抽吸外排),外排出水的同时,利用水力推力的作用,船体缓慢移动,可在河道中不断前进,若遇到河道尽头,可通过调整排水方向,实现反方向移动。

本实施例中,载体船1上还设有在水质在线监测系统4,水质在线监测系统4包括用于检测当前水质的传感器、用于对检测数据进行分析汇总的处理器以及监控显示器,传感器与处理器信号相接,处理器与监控显示器通过无线网络建立通信。这样,根据水质在线监测系统4所检测的水质数据情况,可方便并及时的调整膜法多功能船式处理系统的运行时间或区域,实现无线监控。

本实施例中,载体船1上还设有控制柜401,控制柜401采用PLC控制系统,通过水质在线监测系统4的监测情况,控制载体船1的运行。

本实施例中,气管501上设有手动风机阀门506,抽吸管502上设置有手动产水进口阀门507,排水管503上对应设置有产水电动左阀508和产水电动右阀509。目的在于,便于对水处理时的充氧量以及船体的运动速度、方向进行控制。

本实施例中,固定填料段304与悬浮填料段305中设有不锈钢过滤网。目的在于,用于防止填料堵塞,影响水处理效果。

本实施例中,MBR膜块组件301可拆卸安装在载体船1上。目的在于,使其拆装维护更为方便。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