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化工生活污水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50709发布日期:2018-09-14 23:58阅读:34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化工生活污水处理,具体涉及一种化工生活污水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现代的社会正在日新月异的变化着,我们的生活水平也有所提高,但是环境却越来越糟糕了,一些工厂的污水随意排放,生活污水没有经过处理就排放到农田和河道里,这样会对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造成很大的负担,现在也有一些污水处理的工艺,但时有些工艺处理的流程很复杂,并且投入的资金比较大,回收利用率低,并且排污率较低,所以需要对此进行进一步的改善。同时,目前中国工业经济产业不断发展,已经逐步形成了园区化发展模式,尤其作为我国经济发展支柱产业的化工行业,更是呈现一种化工园区蓬勃发展的趋势。相应地,由此产生的大量化工工业污水也亟待处理。在这种形势下,化工园区污水处理厂的创建成为了化工园区污水处理的主要解决措施,作为污水的收集治理场所,其在区域水环境污染防治方面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

随着制药工业的发展,制药污水已成为严重的污染源之一。制药工业废水主要包括四种:抗菌素工业污水;合成药物生产污水;中成药生产污水;各类制剂生产过程的洗涤水和冲洗污水。由于药物品种繁多在药物生产过程中,需使用多种原料,生产工艺又较复杂,因而污水组成也十分复杂。结合节能减排等国家政策出台,制药污水综合治理日显突出,应加强对此类污水的治理,从而减少对水环境和人类的危害。

制药工业污水主要有抗生素类污水、中药污水和化学制药污水。抗生素生产过程产生的污水污染物浓度高、水量大,污水中所含成分主要为发酵残余物、破乳剂和残留抗生素效价及其降解物,还有抗生素提取过程中残留的各种有机溶剂和一些无机盐等。其废水成分复杂、碳氮营养比例失调,含有大量硫酸盐,废水带有较重的颜色和气味,悬浮物含量高,易产生泡沫,含有难降解物质和有抑菌作用的抗生素,并且有毒性等,这类废水难生化降解。同时,现有的污水处理中都是化工污水和生活污水分别独立处理,没有结合处理,给污水处理增加了人力、设备的成本。

另外,现有的蓄水池、pH调节罐、综合调节池都是分别单独设置并通过管道连接,使得设备的占用空间大,管道连接复杂。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化工生活污水处理系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制药工业的废水难生化降解、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不能结合处理及现有的蓄水池、pH调节罐、综合调节池分别单独设置使得设备的占用空间大,管道连接复杂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化工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包括初级处理系统、二级处理系统、三级处理系统;

所述初级处理系统包括依次相连的收集生产污水的蓄水池、pH调节罐、用于调节生产污水和生活污水的综合调节池,生活污水直接接入综合调节池中与初级处理后的生产污水混合;

所述二级处理系统包括依次相连的水解酸化池、相互贯通的集水井和浮沉池、FASB厌氧池、中沉淀池,初级处理系统的生产污水和生活废水经初级处理系统的综合调节池混合后进入水解酸化池水解处理;

所述三级处理系统包括依次相连的CASS池预反应区、CASS池主反应区、总排口、园区污水处理管网;

所述蓄水池、pH调节罐、综合调节池形成一体式结构的罐体,罐体内分割成三个腔室,综合调节池内设有锥形沉淀池,锥形沉淀池与综合调节池之间形成储水腔;锥形沉淀池的底部连接有出渣接头,储水腔连通有排水管道;蓄水池上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pH调节罐设有进出水口,综合调节池上设有进水管和出水管。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以化学法、生物法和物理法相结合,有效去除污水中的有机物污染物、抗生素及药渣,最大限度的降低对人体和环境的危害,去除率高,成本低。

2、并将生产污水初级处理后与生活废水结合进入二级处理系统、三级处理系统依次处理;排污效率高,节约环保,回收利用率高,节省投入,增大效益。

3、蓄水池、pH调节罐、综合调节池形成一体式结构的罐体,罐体内分割成三个腔室使得蓄水池、pH调节罐、综合调节池布置更加紧凑、占用空间小,缩减管道的连接;锥形沉淀池设置,使得沉淀效率高,沉淀后的污泥容易从出渣接头排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罐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搅拌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

实施例

参考图1-图3所示:一种化工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包括初级处理系统、二级处理系统、三级处理系统;

所述初级处理系统包括收集生产污水的蓄水池、pH调节罐11、用于调节生产污水和生活污水的综合调节池12,生产污水收集在污水蓄水池后经三维电解后送入pH调节罐11进行处理,处理后的污水采用泥水分离器将沉淀的污泥和水分离,分离后的生产污水送入综合调节池12,生活污水直接送入综合调节池12与初级处理后的生产污水混合再次送入二级处理系统。预处理以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并初步去除污染物,再结合生化处理,制药废水的水质特点使得多数制药废水单独采用生化法处理根本无法达标,所以在生化处理前必须进行必要的预处理。设置pH调节罐11调节水质水量和pH,且根据实际情况采用某种物化或化学法作为预处理工序,以降低水中的SS、盐度及部分COD,减少废水中的生物抑制性物质,并提高废水的可降解性,以利于废水的后续生化处理。

所述蓄水池、pH调节罐11、综合调节池12形成一体式结构的罐体,罐体内分割成三个腔室,综合调节池12内设有锥形沉淀池133,锥形沉淀池133 与综合调节池12之间形成储水腔;锥形沉淀池133的底部连接有出渣接头14,储水腔连通有排水管道;蓄水池上设有进水口16和出水口17,pH调节罐11 设有进出水口18,综合调节池12上设有进水管19和出水管15。罐体内分割成三个腔室使得蓄水池、pH调节罐11、综合调节池12布置更加紧凑、占用空间小,缩减管道的连接;锥形沉淀池133设置,锥形斜面使得沉淀效率高,沉淀后的污泥容易从出渣接头14排出。化工污水从进水口16进入蓄水池三维电解后再从蓄水池的出水口17连接pH调节罐11的进出水口18抽入pH调节罐11调节水质水量和pH再进入综合调节池12与生活废水混合;在混合的过程中采用综合调节池12内设有搅拌机构搅拌,所述搅拌机构包括搅拌叶轮 20及连接轴22,所述连接轴22上设有支撑架23,支撑架23上设有潜水电机 24。综合调节池12设置搅拌机构使得相互混合的污水混合更加均匀、效率更好,所述叶轮20为喇叭状,叶轮20的外表面设有多个弧形凸棱21,多个弧形凸棱21呈环形布列,搅拌效率更高。

所述二级处理系统包括水解酸化池、相互贯通的集水井和浮沉池、FASB 厌氧池、中沉淀池3,初级处理后的生产污水和生活废水经初级处理系统的综合调节池12混合后进入水解酸化池水解处理,水解酸化后的污水进入集水井收集后再沉淀池3内沉淀后,沉淀分离后的水进入FASB厌氧池进行厌氧处理后最后进入中沉池再次沉淀后再次处理后的污水送入三级处理系统。

所述三级处理系统包括CASS池预反应区、CASS池主反应区、总排口、园区污水处理管网;二级处理系统处理后的生产生活污水依次经过CASS池预反应区、CASS池主反应区后通过总排口进入园区污水处理官网;CASS池的变容运行提高了系统对水量水质变化的适应性和操作的灵活性;选择器的设置加强了微生物对磷的释放、反硝化、对有机物的吸附吸收等作用,增加了系统运行的稳定性,能很好地缓冲进水水量与水质的波动,有效去除污水中有机碳源污染物,具有良好的脱氮、除磷功能,排出的剩余污泥稳定化程度较高。同时CASS工艺还能有效防止污泥膨胀。采用电解CASS工艺处理制药厂废水, 实现了处理效率高,占地面积小,工程投资低等优点,处理后各项污染指标均达到国家《污水综合排放》(GB8978—1996)的二级排放标准。

水解酸化池不需密闭、搅拌,不设三相分离器,降低了造价并利于维护;可将污水中的大分子、不易生物降解的有机物降解为小分子、易生物降解的有机物,改善原水的可生化性;反应迅速、池子体积小,基建投资少,并能减少污泥量。近年来,水解-好氧工艺在制药废水处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某生物制药厂采用水解酸化-二段式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处理制药废水,运行稳定,有机物去除效果显著,COD、BOD5和SS的去除率分别为90.7%、92.4%和87.6%。

由于单独的好氧处理或厌氧处理往往不能满足要求,而厌氧-好氧、水解酸化-好氧等组合工艺在改善废水的可生化性、耐冲击性、投资成本、处理效果等方面表现出了明显优于单一处理方法的性能,因而在工程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如利民制药厂采用厌氧-好氧工艺处理制药废水,BOD5去除率达98%,COD去除率达95%,处理效果稳定;肖利平等采用微电解-厌氧水解酸化-SBR工艺处理化学合成制药废水,结果表明,整个串联工艺对废水水质、水量的变化具有较强的耐冲击能力,COD去除率可达86%~92%,是处理制药废水的一种理想的工艺选择;胡大锵等在对医药中间体制药废水的处理中采用水解酸化-A/O-催化氧化-接触氧化工艺,当进水COD为12000 mg/L左右时,出水COD达300mg/L以下;许玫英等采用生物膜-SBR法处理含生物难降解物的制药废水,COD的去除率能达到87.5%~98.31%,远高于单独的生物膜法和SBR法的处理效果。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