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浮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93248发布日期:2019-02-01 19:44阅读:122来源:国知局
一种气浮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气浮机。



背景技术:

气浮法是一种高效的固液分离方法,主要用于去除水中的悬浮物。其工作原理是未经处理的污水首先进入装有产生微气泡的小型充气段。污水在上升的过程中通过充气段,絮体和悬浮物与微气泡充分混合接触,由于气固混合物和液体之间存在密度差,以至产生一个垂直向上的浮力,将固体悬浮物带到水面。上浮过程中散气泡附着到悬浮物上,到达水面后固体悬浮物便依靠这些气泡支撑维持在水面,形成浮渣层,浮渣层通过连续移动的链条刮渣机刮到污泥槽中去除。

对于食品生产企业中排出的污水的处理,该类污水中含有较多的油类物质以及食物碎渣,普通气浮机仅通过利用气体浮力对悬浮物带动上升的方法,对于较大块的食物碎渣难以带动上浮,且在低温环境下油脂凝结情况下易附着于气浮机底壁并粘附食物残渣,使气浮除渣效果大幅下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浮机,适合于含油含食物残渣较多的废水的排渣处理,且在低温环境下依然可发挥良好的排渣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手段加以实施:

一种气浮机,包括池体,在池体内设置具有排渣管的集渣槽,其溶气泵通过总管通向溶气罐,总管上设置有电动调节阀、循环水流量计、切断阀、止回阀,溶气罐通过上、下溶气管组通向池体底部,刮渣机设置于池体上缘并位于上、下溶气管组的上方,刮渣装置设置于上、下溶气管组之间,出液管、进液管分别自池体上、下缘通向池体内且位于池体的两相对侧壁,且均与上、下溶气管组的输出方向相互垂直,进液管出口指向刮渣装置处;所述的刮渣装置包括上下交叠的上、下传动刮带,上、下传动刮带分别通过上、下驱动辊驱动,使上、下传动刮带上的塑料刮爪相互摩擦交刮。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集渣槽内设置有液位高度计,与排渣泵相通的上排渣管和下排渣管,分别通向集渣槽液位高度计下缘和集渣槽底部。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集渣槽的两侧壁、底壁与池体内壁相围合形成上端开口的空腔,两侧壁高度低于池体内壁高度。

上述技术方案中,还设置有刮渣辊,所述的刮渣辊与刮渣机相反侧设置于集渣槽两侧壁的两侧。

上述技术方案中,集渣槽刮渣辊该侧侧壁的高度高于刮渣机该侧侧壁的高度。

上述技术方案中,还设置有隔水堰板,所述的隔水堰板设置于池体底部,且上端与集渣槽靠近刮渣装置一侧的侧壁围合形成狭口。

作为一种有效的实施例,所述的上、下传动刮带上均设置有若干通孔,所述的塑料刮爪设置于通孔之间的交接点上,通过该设置方式,下溶气管的释放的微气泡水流能自上、下传动刮带下端向上端直接上涌,使微气泡水流对食物残渣和凝结油脂的带动效果更佳。

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有益之处:

1.通过设置刮渣装置于上、下溶气管组之间,在处理富含油类以及食品残渣的污水时,刮渣装置能有效搅碎进液管排出的食物残渣以及凝结的油脂,并在上、下溶气管组的带动下上浮,在低温情况下,下溶气管组与刮渣装置的下传动刮带的共同作用下,使凝结的油脂以及粘附的食物残渣能够被刮除,并经上、下溶气管组带动至液面上方,完成排渣动作;

2.通过于集渣槽设置于排渣泵相通的上排渣管和下排渣管,分别通向集渣槽液位高度计下缘和集渣槽底部,可对上层的油污以及下层的食物残渣沉淀对应分别收集,避免上端油污上浮难以收集而积蓄,尤其在低温下凝结而造成堵塞或粘附食物残渣;当设置刮渣辊于集渣槽侧壁,并位于刮渣机的相反侧时,刮渣辊可对集渣槽另一侧的少量浮油进行回滚刮集至集渣槽内;

3.通过隔水堰板与集渣槽靠近刮渣装置一侧的侧壁围合形成狭口,可避免上、下溶气管组输出微气泡功率过高时,带动食物残渣进入越过集渣槽进入出水管道。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侧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截面示意图;

图3是上、下传动刮带的局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容易被理解,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

一种气浮机,包括池体1,在池体1内设置具有排渣管85的集渣槽8,其溶气泵36通过总管通向溶气罐3,总管37上设置有电动调节阀34、循环水流量计35、切断阀、止回阀,溶气罐3通过上、下溶气管组(31,32)通向池体1底部,刮渣机2设置于池体1上缘并位于上、下溶气管组(31,32)的上方,刮渣装置设置于上、下溶气管组(31,32)之间,出液管42、进液管41分别自池体1上、下缘通向池体1内且位于池体1的两相对侧壁,且均与上、下溶气管组(31,32)的输出方向相互垂直,进液管41出口指向刮渣装置处;所述的刮渣装置包括上下交叠的上、下传动刮带(71,72),上、下传动刮带(71,72)分别通过上、下驱动辊驱动,使上、下传动刮带(71,72)上的塑料刮爪73相互摩擦交刮。

含有食物残渣和油脂的污水,自进液管41进入池体1内,在刮渣装置的驱动下,上、下传动刮带(71,72)的塑料刮爪73相互摩擦交刮,使食物残渣和较大的凝结油脂被切割粉碎,并被上、下溶气管组(31,32)释放的气泡带动到液面,刮渣机2持续运转,并将切割粉碎的食物残渣和油脂碎块带动到集液槽内,并经排渣管85排至外界;排渣后的中水经出水口排出,进行后续的处理;

当如图2所示,设置集渣槽8的两侧壁、底壁与池体1内壁相围合形成上端开口的空腔,两侧壁高度低于池体1内壁高度,且底壁深度位于池体1深度的四分之一处,集渣槽8内设置有液位高度计83,与排渣泵84相通的上排渣管82和下排渣管81,分别通向集渣槽8内液位高度计83下缘和集渣槽8底部;集液槽两侧壁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刮渣辊5与刮渣机2,并且靠近刮渣辊5一侧的集液槽侧壁高度,高于靠近刮渣机2一侧侧壁的高度;通过该设置,可对上层的油污以及下层的食物残渣沉淀对应分别收集,避免上端油污上浮难以收集而积蓄,尤其在低温下凝结而造成堵塞或粘附食物残渣;当设置刮渣辊5于集渣槽8侧壁,并位于刮渣机2的相反侧时,刮渣辊5可对集渣槽8另一侧的少量浮油进行回滚刮集至集渣槽8内;

在靠近集渣槽8侧壁处还设置有隔水堰板9,所述的隔水堰板9设置于池体1底部,并且上端与集渣槽8靠近刮渣装置一侧的侧壁围合形成狭口91,通过狭口91的设置,可避免上、下溶气管组(31,32)输出微气泡功率过高时,带动食物残渣进入越过集液槽进入出水管道。

如图3,上、下传动刮带(71,72)上均设置有若干通孔74,所述的塑料刮爪73设置于通孔74之间的交接点上,通过该设置方式,下溶气管的释放的微气泡水流能自上、下传动刮带(71,72)下端,通过通孔74并向上端直接上涌,使微气泡水流对食物残渣和凝结油脂的带动效果更佳。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