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过滤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19218发布日期:2019-01-15 23:26阅读:121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过滤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过滤机,特别涉及一种水过滤机。



背景技术:

过滤机是利用多孔性过滤机实现固液分离的设备,主要应用于化工、石油、制药、轻工、食品、选矿、煤炭和水处理等部门。

在合金线制造行业,伸线机是必不可少的设备之一,合金线通过伸线机内的拉丝模拉制成所需直径的细线,在伸线机拉丝的过程中,需要拉丝油对拉丝时产生的摩擦热进行冷却,另外,拉丝油也能够冲洗掉合金线变形过程中产生的磨屑,但是随着拉丝油长时间的循环使用,其中会夹杂大量的磨屑,在拉丝油冲洗合金线时,磨屑会对合金线造成磨损,磨屑达到一定量后形成较大的颗粒被带入拉丝模,会对合金线造成二次磨损,导致合金线整体质量下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水过滤机,具有能够过滤掉拉丝油中的磨屑,使合金线不易被磨损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水过滤机,包括机架,所述机架的输入端设有安装架,所述安装架上转动连接有送料辊,所述机架内设有过滤布,所述过滤布将机架内部空腔分为相互连通的过滤室和回收室;

所述回收室的侧壁依次转动连接有第一输送辊和第二输送辊,所述过滤室中部固定连接有出油管,所述出油管下端开设有出油口,所述出油管位于第一输送辊和第二输送辊之间,所述回收室下端连通有输出管;

所述机架的输出端设有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从上至下依次上转动连接有收卷辊和出料辊;

所述出料辊上同轴固定连接有第一带轮,所述机架上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转子上同轴固定连接有第二带轮,所述第二输送辊的两侧同轴固定连接有第三带轮和第四带轮,所述第一带轮、第二带轮和第三带轮通过第一同步带传动连接;

所述第一输送辊位于第四带轮的一侧同轴固定连接有第五带轮,所述第四带轮和第五带轮通过第二同步带传动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过滤布穿设在送料辊上,过滤布的起始端绕过第一输送辊、第二输送辊、收卷辊和出料辊,将机架内部空腔分为过滤室和回收室,出油管向下排放需要过滤的拉丝油,拉丝油经过滤布过滤后进入回收室,过滤布能够过滤掉拉丝油中的磨屑,使合金线不易被磨损。回收室通过输出管输送至与伸线机连通的管道,从而实现拉丝油循环利用。驱动电机,电机的转子转动带动第二带轮转动,转动的第二带轮通过第一同步带带动第一带轮和第三带轮转动,第一带轮转动带动出料辊转动,出料辊转动,对过滤布产生一个拉力使过滤布自动向出料端输送。第三带轮转动带动第二输送辊和第四带轮转动,第二输送辊将过滤布向出料端输送,转动的第四带轮通过第二同步带带动第五带轮,第五带轮转动带动第一输送辊转动,第一输送辊将过滤布向出料端输送,出料辊转动,利用出料辊与过滤布之间的摩擦力,收卷辊会缓慢的转动,无需人工送料和收卷,提高了生产效率。

进一步的,所述出油管上同轴固定连接有一对安装圆盘,所述安装圆盘上圆周阵列有若干限位杆,所述限位杆的轴线与出油管的轴线平行。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杆能够对过滤布起引导作用,有至少3根限位杆与过滤布接触,使过滤布不易因输出端的拉力而向上移动,使过滤布始终处于弧形,尽可能增大与拉丝油的接触面积,提高过滤效率。

进一步的,所述回收室内转动连接有一对支撑辊,所述支撑辊位于第一输送辊和第二输送辊之间且位于过滤布下方,所述支撑辊上周向上密布有第一透油网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辊能够对过滤布进行支撑,使过滤布不易因拉丝油的自重较大而发生变形甚至断裂,第一透油网孔能够使拉丝油顺利进入回收室,还能够进一步对拉丝油进行过滤,提高了拉丝油的过滤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安装架上开设有一对通孔,所述通孔内穿设有保护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保护辊能够对过滤布起引导作用,使过滤布不直接与机架边缘接触,从而减小机架边缘对过滤布的磨损,使过滤布保持较大的强度,在过滤时不易发生断裂。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输送辊周向上密布有第二透油网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过滤后的过滤布处于湿润状态,会有拉丝油残留在过滤布上,在过滤布从过滤室移动到收卷辊的过程中仍会有拉丝油滴落,拉丝油经第二输送辊的第二透油网孔滴落至回收室中,能够进一步对拉丝油进行回收。

进一步的,所述机架两侧设有滑轨,所述滑轨内滑移连接有导向块,所述导向块与第一输送辊转动连接,所述机架上开设有行程孔;

所述机架上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导向块上固定连接有丝杆,所述丝杆穿设在安装孔中,所述丝杆上螺纹连接有第一伞齿,所述第一伞齿下端设有限位环,所述限位环的直径大于安装孔的直径;

所述机架上设有安装座,所述第一伞齿啮合连接有第二伞齿,所述第二伞齿同轴固定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与安装座转动连接,所述安装座远离第二伞齿的一端设有手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手轮,第二伞齿随之转动,第二伞齿转动带动第一伞齿转动,由于第一伞齿在限位环和第二伞齿的限位作用下只能进行转动而不会发生其他方向的位移,因此,第一伞齿转动带动丝杆上下移动,从而带动导向块沿滑轨移动,进而带动第一输送辊上下移动,实现对第二同步带的调节。当水过滤机使用一段时间后,第二同步带会发生松弛,此时,调节第一输送辊使其向上移动,使第二同步带进行张紧,延长第二同步带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的,所述过滤室内设有液位计,所述液位计固定连接在出油管上,所述出油管上设有流量调节阀。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液位计能够监测过滤室内的水位高低,如果过滤室内的水位较高时,可以调节流量调节阀,减小出油管的出油速率;反之,如果过滤室内的水位较低时,则调节流量调节阀,增大出油管的出油速率。

进一步的,所述安装支架上开设有一对开口朝上的U型槽,所述收卷辊架设在U型槽中。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随着水过滤机工作的持续进行,会有很多使用过的过滤布绕卷至收卷辊,使绕卷过滤布的收卷辊的直径变大,U型槽能够使收卷辊沿竖直方向移动,可调范围大,提高了收卷辊的适用性。

进一步的,所述机架上设有遮蔽第一带轮、第二带轮和第三带轮的第一罩盖和遮蔽第四带轮和第五带轮的第二罩盖。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第一带轮、第二带轮、第三带轮、第四带轮、第五带轮、第一同步带以及第二同步带定义为带轮传动组件,第一罩盖和第二罩盖能够使车间中的灰尘不易堆积在带轮传动组件上,使带轮传动组件保持良好的传动性能。另外,第一罩盖和第二罩盖能够减少因操作失误而对工作人员造成的伤害的情况,有利于安全生产。

进一步的,所述机架上方设有检修盖,所述检修盖上设有把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检修盖的设置能够方便工作人员对设备内部的观察,以及后期的维修。在打开检修盖时,把手能够供操作人员握持,操作更加方便。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采用了过滤布、送料辊和收卷辊,达到了能够过滤掉拉丝油中的磨屑,使合金线不易被磨损的效果;

2.采用了安装圆盘和限位杆,达到了使过滤布不易因输出端的拉力而向上移动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中用于体现第一输送辊、第二输送辊以及机架之间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中用于体现第一罩盖、第二罩盖以及机架之间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3是本实施例中用于体现第二输送辊上第二透油网孔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A部的用于体现滑轨与导向块之间的连接关系放大图。

图中,1、机架;11、安装架;111、送料辊;112、通孔;1121、保护辊;12、过滤布;13、过滤室;131、出油管;1311、出油口;132、液位计;14、回收室;141、第一输送辊;1411、第五带轮;142、第二输送辊;1421、第三带轮;1422、第四带轮;143、输出管;1431、安装圆盘;1432、限位杆;1433、流量调节阀;144、支撑辊;1441、第一透油网孔;15、安装支架;151、收卷辊;152、出料辊;1521、第一带轮;153、U型槽;16、电机;161、第二带轮;17、滑轨;171、导向块;172、丝杆;1721、第一伞齿;1722、限位环;18、行程孔;19、安装孔;2、第一同步带;3、第二同步带;4、第二透油网孔;5、安装座;51、第二伞齿;511、转轴;5111、手轮;6、第一罩盖;7、第二罩盖;8、检修盖;81、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一种水过滤机,如图1所示,包括机架1,机架1的输入端设有安装架11,安装架11上转动连接有送料辊111,机架1内设有过滤布12,过滤布12将机架1内部空腔分为相互连通的过滤室13和回收室14。过滤布12能够过滤掉拉丝油中的磨屑,使合金线不易被磨损。

如图1所示,安装架11上开设有一对通孔112,通孔112内穿设有保护辊1121。保护辊1121能够对过滤布12起引导作用,使过滤布12不直接与机架1边缘接触,从而减小机架1边缘对过滤布12的磨损,使过滤布12保持较大的强度,在过滤时不易发生断裂。

如图1所示,回收室14的侧壁依次转动连接有第一输送辊141和第二输送辊142,过滤室13中部固定连接有出油管131,出油管131下端开设有出油口1311(图中未示出),出油管131位于第一输送辊141和第二输送辊142之间,回收室14下端连通有输出管143。机架1的输出端设有安装支架15,安装支架15从上至下依次上转动连接有收卷辊151和出料辊152。安装支架15上开设有一对开口朝上的U型槽153,收卷辊151架设在U型槽153中。过滤布12穿设在送料辊111上,过滤布12的起始端绕过第一输送辊141、第二输送辊142、收卷辊151和出料辊152,将机架1内部空腔分为过滤室13和回收室14,出油管131向下排放需要过滤的拉丝油,拉丝油经过滤布12过滤后进入回收室14,回收室14通过输出管143输送至与伸线机连通的管道,从而实现拉丝油循环利用。

如图1和2所示,出料辊152、第一输送辊141以及第二输送辊142之间通过带轮传动组件传动连接,带轮传动组件包括与出料辊152同轴固定连接的第一带轮1521,机架1上安装有电机16,电机16的转子上同轴固定连接有第二带轮161,第二输送辊142的两侧同轴固定连接有第三带轮1421和第四带轮1422,第一带轮1521、第二带轮161和第三带轮1421通过第一同步带2传动连接。第一输送辊141位于第四带轮1422的一侧同轴固定连接有第五带轮1411,第四带轮1422和第五带轮1411通过第二同步带3传动连接。机架1上设有遮蔽第一带轮1521、第二带轮161和第三带轮1421的第一罩盖6和遮蔽第四带轮1422和第五带轮1411的第二罩盖7。电机16驱动出料辊152转动,对过滤布12产生一个拉力使过滤布12自动向出料端输送,无需人工送料和收卷,提高了生产效率。

如图1所示,过滤室13内设有液位计132,液位计132固定连接在出油管131上,出油管131上设有流量调节阀1433。液位计132能够监测过滤室13内的水位高低,如果过滤室13内的水位较高时,可以调节流量调节阀1433,减小出油管131的出油速率;反之,如果过滤室13内的水位较低时,则调节流量调节阀1433,增大出油管131的出油速率。

如图1所示,过滤后的过滤布12处于湿润状态,会有拉丝油残留在过滤布12上,在过滤布12从过滤室13移动到收卷辊151的过程中仍会有拉丝油滴落,因此,在第二输送辊142周向上密布有第二透油网孔4(参见图3)。拉丝油经第二输送辊142的第二透油网孔4滴落至回收室14中,能够进一步对拉丝油进行回收。

如图1所示,回收室14内转动连接有一对支撑辊144,支撑辊144位于第一输送辊141和第二输送辊142之间且位于过滤布12下方,支撑辊144上周向上密布有第一透油网孔1441,其结构与第二透油网孔4(参见图3)相同。支撑辊144能够对过滤布12进行支撑,使过滤布12不易因拉丝油的自重较大而发生变形甚至断裂,第一透油网孔1441能够使拉丝油顺利进入回收室14,还能够进一步对拉丝油进行过滤,提高了拉丝油的过滤效果。

如图1所示,出油管131上同轴固定连接有一对安装圆盘1431,安装圆盘1431上圆周阵列有若干限位杆1432,限位杆1432的轴线与出油管131的轴线平行,本实施例中限位杆1432的数量为4根。限位杆1432能够对过滤布12起引导作用,有至少3根限位杆1432与过滤布12接触,使过滤布12不易因输出端的拉力而向上移动,使过滤布12始终处于弧形,尽可能增大与拉丝油的接触面积,提高过滤效率。

如图4所示,当水过滤机使用一段时间后,第二同步带3(参见图2)会发生松弛,因此,在机架1两侧设有滑轨17,滑轨17内滑移连接有导向块171,导向块171与第一输送辊141转动连接,机架1上开设有行程孔18。机架1上开设有安装孔19(图中未示出),导向块171上固定连接有丝杆172,丝杆172穿设在安装孔19中,丝杆172上螺纹连接有第一伞齿1721,第一伞齿1721下端设有限位环1722,限位环1722的直径大于安装孔19的直径。机架1上设有安装座5,第一伞齿1721啮合连接有第二伞齿51,第二伞齿51同轴固定连接有转轴511,转轴511与安装座5转动连接,安装座5远离第二伞齿51的一端设有手轮5111。转动手轮5111,第二伞齿51随之转动,第二伞齿51转动带动第一伞齿1721转动,由于第一伞齿1721在限位环1722和第二伞齿51的限位作用下只能进行转动而不会发生其他方向的位移,因此,第一伞齿1721转动带动丝杆172上下移动,从而带动导向块171沿滑轨17移动,进而带动第一输送辊141上下移动,实现对第二同步带3的调节。

如图2所示,机架1上方设有检修盖8,检修盖8上设有把手81。检修盖8的设置能够方便工作人员对设备内部的观察,以及后期的维修。在打开检修盖8时,把手81能够供操作人员握持,操作更加方便。

具体实施过程:

驱动电机16,电机16的转子转动带动第二带轮161转动,转动的第二带轮161通过第一同步带2带动第一带轮1521和第三带轮1421转动,第一带轮1521转动带动出料辊152转动,出料辊152转动,对过滤布12产生一个拉力使过滤布12自动向出料端输送。第三带轮1421转动带动第二输送辊142和第四带轮1422转动,第二输送辊142将过滤布12向出料端输送,转动的第四带轮1422通过第二同步带3带动第五带轮1411,第五带轮1411转动带动第一输送辊141转动,第一输送辊141将过滤布12向出料端输送,出料辊152转动,利用出料辊152与过滤布12之间的摩擦力,收卷辊151会缓慢的转动,无需人工送料和收卷,提高了生产效率。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