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煤焦油深加工废水处理回收生产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71012发布日期:2019-04-09 22:59阅读:462来源:国知局
一种煤焦油深加工废水处理回收生产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工业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煤焦油深加工废水处理回收生产线。



背景技术:

煤焦油生产加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煤焦油分离水和焦油蒸馏分离水等废水。在这些废水中主要包含酚类、氨和有机油类污染物。若不对这些污染物进行处理,直接排放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危害。

现有技术中缺乏特别针对这种煤焦油深加工废水的处理工艺。因而现有的这种废水的处理方法通常是通过针对于多种工业和生活废水处理设计的综合污水处理工艺进行处理。常规的化工厂建设这样的综合污水处理设备从成本考虑并不划算,通常需要将污水输送至专门的污水处理站进行处理。由于增加了废水的输送过程并且在废水处理中经过了不必要的工艺步骤,这导致了煤焦油深加工废水处理成本过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煤焦油深加工废水处理成本过高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煤焦油深加工废水处理回收生产线,其目的在于:针对煤焦油深加工废水所含污染物的特点进行设计,通过简化的工艺流程处理废水,使其达到排放标准,大大降低了成本。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煤焦油深加工废水处理回收生产线,包括通过管路依次连接的沉降池、隔油池、调节池、吹氨塔、除酚器、气浮池、絮凝池和吸附塔,所述除酚器由上至下包括蒸吹段和吸收段,蒸吹段顶部设置有废水入口和蒸汽排出口,蒸吹段底部设置有废水出口,吸收段顶部设置有碱液喷淋装置,吸收段底部设置有蒸汽入口和粗酚钠溶液出口,所述蒸汽排出口和蒸汽入口在除酚器外部通过循环管路连通,所述循环管路上设置有蒸汽循环装置。

采用该技术方案后,先将废水抽到沉降池经过沉降后除去固体(重油)等杂质,再由打入隔油池分离出去大分子油,分离出的大分子油回收利用,除去大分子油的废水打入调节池调节pH至碱性,然后再打入吹氨塔中脱去氨,脱氨废水打入除酚塔顶部对酚进行回收粗酚钠(粗酚钠由塔底排除)。脱酚废水进入气浮池除出去小分子油,除去小分子油的废水打入絮凝池加入絮凝剂,经过絮凝的废水再经过吸附塔进行吸附,经过吸附的废水回收收集到沥青冷凝循环水池做循环水。在上述工艺过程中,由于煤焦油深加工废水中的酚类为可挥发酚类,因而除酚采用蒸汽吸收的方式。经过上述方法处理后废水中酚、氨、油含量可以降低90%,达到回收利用及排放的指标。由于工艺流程进行了简化,仅包括除油、除酚和除氨的步骤,因而大大降低了生产线的建设难度和成本。

优选的,吸收段由上至下包括一个碱液喷淋段、至少一个循环吸收段和一个粗酚钠溶液收集段;所述碱液喷淋段顶部设置有碱液喷淋装置;所述循环吸收段顶部设置有循环液喷淋装置,循环吸收段底部设置有循环液出口,所述循环液喷淋装置和循环液出口通过管路连通,所述连通循环液喷淋装置和循环液出口的管路上设置有吸收泵。本优选方案在除酚器中设置循环吸收装置,使得能够以较少的碱液吸收大量的酚类化合物,提高除酚的效果。

进一步优选的,粗酚钠溶液收集段顶部设置有粗酚钠溶液喷淋装置,粗酚钠溶液收集段底部设置有粗酚钠溶液循环口,所述粗酚钠溶液喷淋装置和粗酚钠溶液循环口通过管路连通,所述连通粗酚钠溶液喷淋装置和粗酚钠溶液循环口的管路上设置有循环泵。本优选方案在除酚器底部收集粗酚钠溶液的部位加设循环吸收装置,进一步使得碱液的利用更充分,达到更好的吸收酚的效果。

进一步优选的,蒸吹段与碱液喷淋段之间的连接处、碱液喷淋段与循环吸收段之间的连接处、多个循环吸收段之间的连接处以及循环吸收段与粗酚钠溶液收集段之间的连接处均设置有集液塔盘。集液塔盘能够将除酚器内部分为多个相对较独立的区域,使得不同区域的液体收集和循环能够独立进行。

优选的,吹氨塔由上至下设置有废水喷淋装置、液体再分布器和空气吹入装置。

进一步优选的,液体再分布器由多个条纹网板重叠组成,相邻两个条纹网板上的条纹状通孔的延伸方向朝向不同的方向。该优选方案的液体再分布器使得废水与空气接触更加充分,提高吹氨的效果。

进一步优选的,空气吹入装置为由多个中空管道构成的管道框架,所述中空管道的侧面设置有多个出气孔。管道框架能够根据吹氨塔的截面形状进行设计,出气孔可在吹氨塔的截面上均匀分布,从而使得吹出的空气与滴落的废水的接触更加充分,提高除氨效果。

优选的,用于连接隔油池、调节池、吹氨塔、除酚器、气浮池、絮凝池和吸附塔的管路上设置有多个用于输送废水的泵。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经过处理后废水中酚、氨、油含量可以降低90%,达到回收利用及排放的指标。由于工艺流程进行了简化,仅包括除油、除酚和除氨的步骤,因而大大降低了生产线的建设难度和成本。

2.在除酚器中设置循环吸收装置,使得能够以较少的碱液吸收大量的酚类化合物,提高除酚的效果。

3.在除酚器底部收集粗酚钠溶液的部位加设循环吸收装置,进一步使得碱液的利用更充分,达到更好的吸收酚的效果。

4.集液塔盘能够将除酚器内部分为多个相对较独立的区域,使得不同区域的液体收集和循环能够独立进行。

5.液体再分布器使得废水与空气接触更加充分,提高吹氨的效果。

6.管道框架能够根据吹氨塔的截面形状进行设计,出气孔可在吹氨塔的截面上均匀分布,从而使得吹出的空气与滴落的废水的接触更加充分,提高除氨效果。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将通过例子并参照附图的方式说明,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吹氨塔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吹氨塔中条纹网板的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吹氨塔中空气吹入装置的俯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除酚器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收集槽,2-沉降泵,3-沉降池,4-隔油泵,5-隔油池,6-大分子油回收泵, 7-脱氨泵,8-调节池,9-调节泵,10-引风机,11-吹氨塔,111-液体再分布器,112-条纹网板,113-空气吹入装置,114-出气孔,12-除酚器,121-蒸吹段,122-碱液喷淋段,123- 循环吸收段,124-粗酚钠溶液收集段,13-碱液泵,14-吸收泵,15-循环泵,16-蒸汽循环装置,17-空气压缩泵,18-气浮池,19-焦油槽,20-絮凝池,25-回收池,26-回收水输送泵。

具体实施方式

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

下面结合图1至图5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说明。

实施例1

一种煤焦油深加工废水处理回收生产线,包括通过管路依次连接的收集槽1、沉降池3、隔油池5、调节池8、吹氨塔11、除酚器12、气浮池18、絮凝池20、吸附塔和回收池25。进行污水处理时,收集槽1用于集中生产中产生的废水。沉降池3用于除去废水中的固体杂质。隔油池5利用油与水的比重差异,分离去除污水中颗粒较大的悬浮油,本实施例中选用平流式隔油池,隔油池5分离出的大分子油通过大分子油回收泵6抽取回收。分离大分子油后的废水进入调节池8调节pH至碱性。然后吹氨塔11除去废水中的氨,除酚器12 除去废水中的酚类。而后再利用气浮池18除去小分子油。先除去大分子油能够避免油含量过高对除氨和除酚过程的影响,而先进行除氨和除酚再进行气浮工艺能够避免在气浮过程中,挥发性的氨和酚随着气体溢出。因而,通过上述设置分别在除氨和除酚的之前及之后进行了两次除油。最后利用絮凝池20和吸附塔进一步除去废水中的悬浮物。最后,处理完成的废水通入回收池25中,并由回收水输送泵26输出。

由于废水中的酚类为挥发性酚类,所述除酚器12由上至下包括蒸吹段121和吸收段,蒸吹段121顶部设置有废水入口和蒸汽排出口,蒸吹段121底部设置有废水出口,吸收段顶部设置有碱液喷淋装置,吸收段底部设置有蒸汽入口和粗酚钠溶液出口,所述蒸汽排出口和蒸汽入口在除酚器12外部通过循环管路连通,所述循环管路上设置有蒸汽循环装置16。吸收段由上至下包括一个碱液喷淋段122、至少一个循环吸收段123和一个粗酚钠溶液收集段124;所述碱液喷淋段122顶部设置有碱液喷淋装置,碱液喷淋装置连接有用于泵入碱液的碱液泵13;所述循环吸收段123顶部设置有循环液喷淋装置,循环吸收段123底部设置有循环液出口,所述循环液喷淋装置和循环液出口通过管路连通,所述连通循环液喷淋装置和循环液出口的管路上设置有吸收泵14。粗酚钠溶液收集段124顶部设置有粗酚钠溶液喷淋装置,粗酚钠溶液收集段124底部设置有粗酚钠溶液循环口,所述粗酚钠溶液喷淋装置和粗酚钠溶液循环口通过管路连通,所述连通粗酚钠溶液喷淋装置和粗酚钠溶液循环口的管路上设置有循环泵15。蒸吹段121与碱液喷淋段122之间的连接处、碱液喷淋段122 与循环吸收段123之间的连接处、多个循环吸收段123之间的连接处以及循环吸收段123 与粗酚钠溶液收集段124之间的连接处均设置有集液塔盘。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吹氨塔11由上至下设置有废水喷淋装置、液体再分布器111和空气吹入装置113。液体再分布器111由多个条纹网板112重叠组成,相邻两个条纹网板 112上的条纹状通孔的延伸方向朝向不同的方向。空气吹入装置113为由多个中空管道构成的管道框架,所述中空管道113的侧面设置有多个出气孔114。

实施例3

在实施例1或实施例2的基础上,在整条生产线上设置有多个用于输送废水的泵。具体的,在收集槽1和沉降池3之间设置有沉降泵2,在沉降池3和隔油池5之间设置有隔油泵4,在隔油池5和调节池8之间设置有脱氨泵7,在调节池8和吹氨塔11之间设置有调节泵9。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技术方案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