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工业重金属废水过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19728发布日期:2019-05-07 22:04阅读:157来源:国知局
一种工业重金属废水过滤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业重金属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工业重金属废水过滤装置。



背景技术:

在工业重金属生产,经常会生成大量工业重金属废水,工业重金属废水对环境污染重,无法直接排放到大自然,因此就需要使用到工业重金属废水过滤装置。

现有的工业重金属废水过滤装置结构复杂,占地面积大,净化工序繁多,对污水处理效率低,在工业重金属废水处理时,容易生成大量吸附有重金属的污泥,这些污泥沉淀在装置底部,无法轻易祛除,需定期进行清理,降低了废水处理效率,因此使用起来不够便捷,针对上述问题,需要对现有的设备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工业重金属废水过滤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工业重金属废水过滤装置结构复杂,占地面积大,净化工序繁多,对污水处理效率低,在工业重金属废水处理时,容易生成大量吸附有重金属的污泥,这些污泥沉淀在装置底部,无法轻易祛除,需定期进行清理,降低了废水处理效率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工业重金属废水过滤装置,包括底座和水泵,所述底座上方固定有支架,且支架左侧顶端固定有搅拌釜,所述搅拌釜顶部左侧与污水管相连接,且污水管贯穿搅拌釜顶部,所述搅拌釜右侧与第一进料管相连接,且第一进料管贯穿搅拌釜顶部,所述搅拌釜顶部设置有电机,且电机转动连接有电机轴,所述电机轴转动连接有搅拌轴,且搅拌轴贯穿搅拌釜顶部,所述搅拌釜底部与第一阀门相连接,且第一阀门底部与中和釜相连接,所述中和釜顶部左侧与第二进料管相连接,且第二进料管贯穿中和釜顶部,所述中和釜底部外侧设置有气泡发生器,且气泡发生器贯穿中和釜底部,所述中和釜底部与第二阀门相连接,且第二阀门与第一出水管相连接,所述第一出水管右端与沉淀釜相连接,且沉淀釜底部开设有淤泥渠,所述淤泥渠底部下方设置有吸嘴,且吸嘴贯穿沉淀釜底部,所述吸嘴下端与淤泥管相连接,且淤泥管与淤泥泵相连接,所述淤泥泵左端与排泥管相连接,且排泥管贯穿底座左侧,所述水泵设置在第二出水管下端,且第二出水管左侧与沉淀釜相连接,同时第二出水管顶端与过滤釜相连接,所述过滤釜内设置有反应过滤格栅,且过滤釜底部与第三阀门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搅拌轴表面为桨叶状结构,且搅拌轴表面的桨叶状结构呈等距离分布在搅拌轴下端。

优选的,所述气泡发生器设置有2个,且2个气泡发生器关于第二阀门的中心点相对称。

优选的,所述淤泥渠的竖截面为“V”形,且淤泥渠呈等距离分布在沉淀釜底部。

优选的,所述吸嘴和淤泥管均设置有6组,每组吸嘴和淤泥管均设置有7个,同时每组吸嘴分别对应设置在1个淤泥渠下方。

优选的,所述第二出水管与沉淀釜右侧相连接,且第二出水管下端与沉淀釜底面的距离与淤泥渠的高度相等。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工业重金属废水过滤装置,装置整体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设置有搅拌釜、搅拌轴、中和釜和气泡发生器,将需要处理的工业重金属废水排入搅拌釜内,再向搅拌釜内加入吸附颗粒,通过搅拌轴在搅拌釜内搅拌,使需要处理的工业重金属废水形成漩涡,增加吸附颗粒的吸附效果,当搅拌完毕的工业重金属废水进入到中和釜后,向中和釜内加入中和剂,通过气泡发生器在中和釜内产生气泡,加速中和釜内工业重金属废水的中和效率,加快污水处理速度,使用更为便捷;设置有沉淀釜、淤泥渠、吸嘴、淤泥管、淤泥泵和排泥管,中和完毕的工业重金属废水进入到沉淀釜内进行沉淀后,吸附颗粒携带重金属及杂质沉淀在淤泥渠内形成污泥,当沉淀釜内沉淀完毕的工业重金属废水排出后,淤泥泵启动,通过吸嘴将淤泥渠内的污泥吸入淤泥管内,并通过排泥管将污泥排出,避免了定期清洗装置,且确保每次对工业重金属废水进行处理时沉淀釜均保持清洁,提高工业重金属废水的处理效果,增加了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淤泥渠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座,2、支架,3、搅拌釜,4、污水管,5、第一进料管,6、电机,7、电机轴,8、搅拌轴,9、第一阀门,10、中和釜,11、第二进料管,12、气泡发生器,13、第二阀门,14、第一出水管,15、沉淀釜,16、淤泥渠,17、吸嘴,18、淤泥管,19、淤泥泵,20、排泥管,21、水泵,22、第二出水管,23、过滤釜,24、反应过滤格栅,25、第三阀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工业重金属废水过滤装置,包括底座1、支架2、搅拌釜3、污水管4、第一进料管5、电机6、电机轴7、搅拌轴8、第一阀门9、中和釜10、第二进料管11、气泡发生器12、第二阀门13、第一出水管14、沉淀釜15、淤泥渠16、吸嘴17、淤泥管18、淤泥泵19、排泥管20、水泵21、第二出水管22、过滤釜23、反应过滤格栅24和第三阀门25,底座1上方固定有支架2,且支架2左侧顶端固定有搅拌釜3,搅拌釜3顶部左侧与污水管4相连接,且污水管4贯穿搅拌釜3顶部,搅拌釜3右侧与第一进料管5相连接,且第一进料管5贯穿搅拌釜3顶部,搅拌釜3顶部设置有电机6,且电机6转动连接有电机轴7,电机轴7转动连接有搅拌轴8,且搅拌轴8贯穿搅拌釜3顶部,搅拌釜3底部与第一阀门9相连接,且第一阀门9底部与中和釜10相连接,中和釜10顶部左侧与第二进料管11相连接,且第二进料管11贯穿中和釜10顶部,中和釜10底部外侧设置有气泡发生器12,且气泡发生器12贯穿中和釜10底部,中和釜10底部与第二阀门13相连接,且第二阀门13与第一出水管14相连接,第一出水管14右端与沉淀釜15相连接,且沉淀釜15底部开设有淤泥渠16,淤泥渠16底部下方设置有吸嘴17,且吸嘴17贯穿沉淀釜15底部,吸嘴17下端与淤泥管18相连接,且淤泥管18与淤泥泵19相连接,淤泥泵19左端与排泥管20相连接,且排泥管20贯穿底座1左侧,水泵21设置在第二出水管22下端,且第二出水管22左侧与沉淀釜15相连接,同时第二出水管22顶端与过滤釜23相连接,过滤釜23内设置有反应过滤格栅24,且过滤釜23底部与第三阀门25相连接。

本例的搅拌轴8表面为桨叶状结构,且搅拌轴8表面的桨叶状结构呈等距离分布在搅拌轴8下端,当搅拌轴8开始转动时,带动搅拌轴8表面的桨叶状结构在工业重金属废水底部进行旋转,工业重金属废水会形成稳定地定向漩涡,增加吸附颗粒的吸附效果。

气泡发生器12设置有2个,且2个气泡发生器12关于第二阀门13的中心点相对称,2个气泡发生器12在中和釜10底部同时产生气泡,增加中和釜10内工业重金属废水的中和效率。

淤泥渠16的竖截面为“V”形,且淤泥渠16呈等距离分布在沉淀釜15底部,工业重金属废水内沉淀下来的污泥,会汇集在淤泥渠16的“V”形结构的底部,便于后续对污泥的清除工作。

吸嘴17和淤泥管18均设置有6组,每组吸嘴17和淤泥管18均设置有7个,同时每组吸嘴17分别对应设置在1个淤泥渠16下方,均匀分布在淤泥渠16下方的吸嘴17确保可以将淤泥渠16内汇集的污泥清除干净,且提高了对污泥的清除速度,提高整体工业重金属废水净化效率。

第二出水管22与沉淀釜15右侧相连接,且第二出水管22下端与沉淀釜15底面的距离与淤泥渠16的高度相等,当沉淀釜15内的工业重金属废水沉淀完毕后,污泥汇集在第二出水管22左侧下方的淤泥渠16中,淤泥渠16上方的工业重金属废水通过第二出水管22流出,避免将淤泥渠16内的污泥带出沉淀釜15。

工作原理:气泡发生器12的型号为:TV,且气泡发生器12设置在中和釜10底部,因此气泡发生器12可以在中和釜10内生成气泡,在使用该工业重金属废水过滤装置时,首先将该装置的污水管4与外部工业重金属废水管道相连接,将第一进料管5与外部吸附颗粒输送装置相连接,将外部排泥管道与排泥管20相连接,将第三阀门25与外部排水管道相连接,接通电源,需要处理的工业重金属废水通过污水管4进入到搅拌釜3内,吸附颗粒通过第一进料管5进入到搅拌釜3内,电机6启动,通过电机轴7带动搅拌轴8在搅拌釜3内开始转动,搅拌釜3内的工业重金属废水形成稳定地漩涡,吸附颗粒开始对工业重金属废水中的杂质及重金属进行吸附,当工业重金属废水搅拌完毕后,通过第一阀门9流入到中和釜10中,中和剂通过第二进料管11进入到中和釜10内,气泡发生器12启动,开始在中和釜10底部产生气泡,气泡在上浮的过程中带动中和剂和吸附颗粒在工业重金属废水中不停地运动,加快中和剂和吸附颗粒的处理速度,当工业重金属废水中和完毕后,通过第二阀门13流入到沉淀釜15内进行沉淀,当工业重金属废水沉淀完毕后,形成的污泥汇集在中和釜10下方的淤泥渠16中,水泵21启动,将沉淀釜15内的废水通过第二出水管22吸入到过滤釜23内,当沉淀釜15内的工业重金属废水排出完毕后,淤泥泵19启动,通过吸嘴17将淤泥渠16内汇集的污泥吸入到淤泥管18内,并将污泥汇聚到排泥管20中后排出装置,沉淀完毕的工业重金属废水在过滤釜23中穿过反应过滤格栅24进行最后的过滤后成为无害废水后通过第三阀门25排出装置,这就完成整个工作,且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术语“中心”、“纵向”、“横向”、“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的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指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为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内容的限制。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