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便污水资源化处理装置及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57964发布日期:2019-07-13 09:11阅读:148来源:国知局
集便污水资源化处理装置及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集便污水资源化处理装置及系统。



背景技术:

我国普速列车厕所基本为直排式,即粪便污水从行驶的列车车厢直接排至车体外。近年来,动车组列车逐渐普及,相比于传统的普速列车,动车组列车车厢设有集便设施,相应的集便污水在车站集中收集排放。

集便污水具有高有机物浓度、高氨氮和高ss等特点,因此处理难度较大。目前常用的列车集便污水处理技术有: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br)工艺、sbr工艺、厌氧生物滤池(af)工艺、膜生物反应器(mbr)工艺和曝气生物流化池工艺等,以上工艺有的结构简单,占地面积小但处理效果一般,有的处理效果较好但操作复杂,例如申请号为201810150292.5的发明专利提出了一种高浓度废水处理系统及处理方法,该系统包括废水储存池、一级提升泵、一级絮凝反应槽、一级竖流沉淀池、二级提升泵、微电解反应器、二级絮凝反应槽、二级竖流沉淀池、生物曝气池,并将集便污水的处理划分九大流程,需多人同时操控,不适合应用在铁路车站。此外,当前的集便污水处理技术大多着眼于废水中污染物的减量化,而在能源日趋匮乏的今天,针对垃圾、污水中剩余能源的回收利用是一大研究热点。申请号为201810122456.3的发明专利是目前为数不多的提出集便污水资源化想法的专利之一,该专利提供了一种列车集便器粪尿废液的资源化处理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全混式厌氧发酵装置、氮磷回收装置、一体式厌氧氨氧化生物耦合装置和复合电臭氧催化装置。同样地,该系统的组成较为复杂,应用时对环境条件要求较苛刻,不利于在铁路车站中大规模应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一种集便污水资源化处理装置及系统,至少可解决现有技术的部分缺陷。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一种集便污水资源化处理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包括通过隔板分隔且自下而上依次排布的厌氧消化室、缓冲室和好氧反应室,所述厌氧消化室与所述好氧反应室通过连通管连通且两室内分别设有相应的生物填料,所述厌氧消化室上设有污水进水管和沼气收集管,所述好氧反应室具有与所述缓冲室连通的排水通道,所述缓冲室上设有净化出水管。

作为实施例之一,所述缓冲室上设有回流管,所述回流管连接至上游污水调节池或污水抽升井,于所述回流管上设有回流控制阀。

作为实施例之一,所述缓冲室内腔通过挡板分隔形成为入流流室和出流流室,所述挡板底端与所述缓冲室底面之间具有间距以连通两流室,所述排水通道与所述入流流室连通,所述净化出水管与所述出流流室连通。

作为实施例之一,所述入流流室的水平截面积小于所述出流流室的水平截面积。

作为实施例之一,所述回流管靠近所述缓冲室底板设置,所述缓冲室底板具有坡向所述回流管的坡度。

作为实施例之一,所述厌氧消化室内腔通过多道折流隔墙分隔形成为依次连通的多个消化区,相邻两个消化区的污水流向分别为升流和降流,其中,所述污水进水管与首端消化区连通,所述连通管与末端消化区连通。

作为实施例之一,降流消化区的出口侧折流隔墙底端设有导流板,所述导流板与所述厌氧消化室底面之间围设形成沿出水方向渐缩的导流通道。

作为实施例之一,所述好氧反应室内设有布水器,所述布水器包括多根布水支管,各所述布水支管均与所述连通管出口端连通且均开设有多个布水孔。

作为实施例之一,所述好氧反应室内设置的填料为固定式填料且位于所述布水器下方。

作为实施例之一,所述连通管上设有导流控制阀。

作为实施例之一,所述好氧反应室侧壁上设有空气对流通道。

作为实施例之一,所述缓冲室内设有生长有兼性菌的缓冲室填料。

作为实施例之一,所述壳体至少部分地埋设于地下。

作为实施例之一,所述缓冲室内设有能随液位自动调节滗水高度的滗水器,所述净化出水管与所述滗水器连接。

作为实施例之一,所述滗水器包括浮筒和伸缩软管,所述浮筒上设有进水孔,所述伸缩软管分别与所述浮筒内腔以及所述净化出水管连接。

本发明实施例还涉及一种集便污水资源化处理系统,包括与集便污水进水管路连接的生物处理机构,所述生物处理机构包括至少一套如上所述的集便污水资源化处理装置。

作为实施例之一,所述生物处理机构包括串接的多套集便污水资源化处理装置。

作为实施例之一,所述生物处理机构包括并联的多套集便污水资源化处理装置,所述集便污水进水管路包括集便污水主管和多根集便污水支管,所述集便污水支管与所述污水进水管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连接。

本发明实施例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集便污水资源化处理装置,将厌氧消化室、缓冲室和好氧反应室进行整合,在保证对集便污水处理效果的同时,能有效地减小处理装置的占地面积。在厌氧消化室和好氧反应室内设置生物填料,大幅增加两处理室内的生物总量,利于高浓度集便污水的处理;通过沼气收集管可以收集沼气,实现集便污水的资源化处理,提高处理装置运行的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集便污水资源化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厌氧消化室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布水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如图1,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集便污水资源化处理装置,包括壳体100,所述壳体100包括通过隔板104分隔且自下而上依次排布的厌氧消化室101、缓冲室103和好氧反应室102,所述厌氧消化室101与所述好氧反应室102通过连通管107连通且两室内分别设有相应的生物填料,所述厌氧消化室101上设有污水进水管105和沼气收集管106,所述好氧反应室102具有与所述缓冲室103连通的排水通道,所述缓冲室103上设有净化出水管108。

上述壳体100可以是圆柱体结构,也可以是多边形柱体结构等。该壳体100可以采用不锈钢材质,也可以是钢筋混凝土式或玻璃钢式壳体100。

在厌氧消化室101内,用于促使污水进行厌氧消化反应,以降解集便污水中大部分有机物,并产生沼气,投加的是厌氧消化菌;该厌氧消化室101内优选为采用悬浮填料1013作为厌氧消化菌的载体,可以选用聚乙烯、聚丙烯、聚氨酯填料等,填料1013形状可以是内十字交叉圆柱体状、内米子交叉圆柱体状、球体等,当然,在满足较大比表面积的前提下,上述填料1013也可采用其它材料或制成其它形状。

在好氧反应室102内,能进一步降解污水中的有机物,并优选为促使污水进行硝化反应和反硝化反应,从而实现脱氮,优选地,投加硝化菌和反硝化菌,其中,硝化反应由附着在填料外层的硝化菌在好氧条件下完成,反硝化作用由填料内的反硝化菌在缺氧条件下完成。

上述连通管107自厌氧消化室101内穿过缓冲室103并伸入至好氧反应室102内,其为上下两端贯通的连续管,该连通管107底端优选为设有筛网,用以防止厌氧消化室101内的填料1013进入连通管107内。

进一步优选地,上述连通管107上设有导流控制阀1071,该导流控制阀1071可以控制厌氧消化室101与好氧反应室102之间的连通与否。另外,在应用过程中,可以通过调整连通管107内污水上升流速在一定范围内,使得大部分悬浮物在连通管107内依靠重力下沉,避免悬浮物进入好氧反应室102内,保证污水处理效果。

如图1,沼气收集管106上优选为设有沼气收集控制阀(已图示,未标注),该沼气收集控制阀可以是自动阀门也可以是手动阀门,优选为是电磁阀,便于远程控制;在厌氧消化室101内运行过程中,会逐渐产生沼气,这些沼气汇集在厌氧消化室101顶部,可在厌氧消化室101顶部的沼气收集区内气体体积达到一定值(或厌氧消化室101内液位低于一定值)时,开启上述的沼气收集控制阀。

进一步可在该沼气收集管106上设置用于防止沼气回流的装置,该防回流装置可以是一个单向阀,沼气仅限于自厌氧消化室101内排出,而无法再回流至厌氧消化室101内。另外,进一步在上述沼气收集管106上设置旁通管(已图示,未标注),并在该旁通管上设置旁通控制阀,该旁通管的旁接点位于沼气收集控制阀的入口侧,在厌氧消化室101运行初期,该厌氧消化室101顶部会积存空气,可通过该旁通管进行排除。

集便污水自污水进水管105先进入厌氧消化室101进行厌氧消化反应,由于厌氧消化室101与好氧反应室102连通,污水可再由厌氧消化室101进入好氧反应室102内进行反应;由于好氧反应室102与缓冲室103连通,污水可再由好氧反应室102进入至缓冲室103内,在缓冲室103内,污水可静置后排放。

本实施例提供的集便污水资源化处理装置,将厌氧消化室101、缓冲室103和好氧反应室102进行整合,在保证对集便污水处理效果的同时,能有效地减小处理装置的占地面积。在厌氧消化室101和好氧反应室102内设置生物填料,大幅增加两处理室内的生物总量,利于高浓度集便污水的处理;通过沼气收集管106可以收集沼气,实现集便污水的资源化处理,提高处理装置运行的经济效益。

进一步对上述厌氧消化室101的结构进行优化,如图1和图2,所述厌氧消化室101内腔通过多道折流隔墙1011分隔形成为依次连通的多个消化区,相邻两个消化区的污水流向分别为升流和降流,其中,所述污水进水管105与首端消化区连通,所述连通管107与末端消化区连通。例如:

上述折流隔墙1011墙面为平面且平行于竖向,各消化区自左向右横向依次布置,污水进水管105出口端延伸至左端消化区内,连通管107底端位于右端消化区内;则消化区的入水口位于其左侧折流隔墙1011上,其出水口位于其右侧折流隔墙1011上;

在另外的优选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上述折流隔墙1011为环形墙,各折流隔墙1011依次套设(优选为同轴套设),也即各消化区均为环形区且依次套设,污水进水管105出口端位于最外侧消化区内,连通管107底端位于最内侧消化区内。则消化区的入水口位于其外环折流隔墙1011上,消化区的出水口位于其内环折流隔墙1011上。

相邻两个消化区中,其中一个消化区为升流消化区时,另一消化区为降流消化区;显然地,对于升流消化区,其入水口位于其出水口下方,则其入水口形成于对应侧折流隔墙1011的下部/底端,其出水口形成于对应侧折流隔墙1011的上部;对于降流消化区,其入水口位于其出水口上方,则其入水口形成于对应侧折流隔墙1011的上部/顶端,其出水口形成于对应侧折流隔墙1011的下部/底端。由于厌氧消化室101顶部需要作为沼气通道,因此各折流隔墙1011顶端与厌氧消化室101顶面之间需要具有一定的间距;优选地,对于过水通道位于墙体顶端/上部的折流隔墙1011,其直接设置在厌氧消化室101的底部;对于过水通道位于墙体底端/下部的折流隔墙1011,其可通过支架安装在厌氧消化室101的侧壁上或安装在相邻的折流隔墙1011上。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厌氧消化室101内设置有两面折流隔墙1011,将厌氧消化室101内腔分隔为依次套设的三个消化区。

本实施例中,通过折流隔墙1011将厌氧消化室101分隔为多个消化区,且形成各消化区升流、降流交替进行的折流式厌氧消化带,一方面可以防止污水在厌氧消化室101内形成短流,有效地提高厌氧消化效果;另一方面,可利用污水冲击厌氧消化室101底部污泥,改善污水与污泥的混合效果,从而提高厌氧消化效果。

进一步优选地,如图1和图2,降流消化区的出口侧折流隔墙1011底端设有导流板1012,所述导流板1012与所述厌氧消化室101底面之间围设形成沿出水方向渐缩(也即过水面积逐渐减小)的导流通道。通过设置导流板1012,可以构成文丘里式结构,可以提高污水对厌氧消化室101底部污泥的冲击效果,有利于泥水的均匀混合。

另外,如图1,厌氧消化室101底部设有污泥排放机构,该污泥排放机构优选为采用穿孔排泥管109,可以定期或不定期将厌氧消化室101底部的污泥排出。在另外的实施例中,厌氧消化室101底部具有一定的坡度,便于厌氧消化室101内沉降污泥的收集,进一步可在厌氧消化室101底部设置集泥坑,厌氧消化室101底部坡度将污泥导引至集泥坑内,可在该集泥坑内设置潜污泵,能定期或不定期地将污泥排出。排出的污泥可进一步资源化利用,如当污泥中有机物含量较高时,可制作微生物燃料电池等,当污泥中有机物含量较低时,可对其浓缩脱水后制作成生态肥料等。

进一步对上述好氧反应室102的结构进行优化,可以理解地,好氧反应室102内需提供有氧环境,例如在该好氧反应室102内设置曝气管等;本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在好氧反应室102的侧壁上设有与外界连通的空气对流通道,该空气对流通道可以是百叶窗1023等形式,其中,以倒置百叶窗1023为佳,以防止污水溅落至壳体100外。

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3,所述好氧反应室102内设有布水器1021,所述布水器1021包括多根布水支管10212,各所述布水支管10212均与所述连通管107出口端连通且均开设有多个布水孔10213。基于上述结构,污水自连通管107进入好氧反应区内,污水从各布水孔10213中滴落,污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较大,氧转移效率较高;尤其是结合上述利用空气自然对流对好氧反应室102进行充氧的情况,好氧反应的效果更佳,避免了机械曝气带来的能源消耗。好氧反应室102内设置的填料优选为是固定式填料1022且位于所述布水器1021下方,上方布水器1021出来的污水水滴滴落在该固定式填料1022上,并在重力作用下沿填料缓慢下流,保证污水能够与好氧反应室102填料充分接触。

如图3,上述布水器1021的结构可以优化如下:该布水器1021还包括布水干管10211,该布水干管10211连接于连通管107顶端,各布水支管10212分别连接于该布水干管10211上。显然地,布水支管10212在布水干管10211上对称布置能够保证好氧反应充分性和均匀性;图3示出的是一种布置结构实施例,其它的对称布置式结构的布水器1021此处不作一一详述。

进一步优化上述缓冲室103的结构:

对于缓冲室103与好氧反应室102的连通情况,二者可以通过管道连通,管道可以在壳体100内走设也可以布设于壳体100外;本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在缓冲室103与好氧反应室102之间的隔板104上开孔形成上述的排水通道,好氧反应室102内污水通过自重即可排入至缓冲室103内,无需额外动力。进一步地,好氧反应室102底板(即上述缓冲室103与好氧反应室102之间的隔板104)具有一定的坡度以坡向排水通道,即对于上述排水通道设于好氧反应室102底板中部的情况,排水通道位于该好氧反应室102底板的最低位置,该好氧反应室102底板可以是锥形板等结构。其中,上述排水通道优选为设于好氧反应室102底板中央;以壳体100为圆柱形壳体100为例,上述排水通道优选为是圆孔,且与圆柱形壳体100同轴,进一步地,上述连通管107同轴穿过该排水通道,即连通管107也与圆柱形壳体100同轴。

在上述缓冲室103中,经厌氧消化处理和好氧反应处理后的污水可在此室内静置,提高出水清洁度。在另外的实施例中,上述缓冲室103中还用于消耗污水中的剩余氧气,并能实现部分除磷脱氮功能,具体地,上述缓冲室103内设有生长有兼性菌的缓冲室填料1032,通过兼性菌的作用实现上述功能;该缓冲室填料1032优选是悬浮填料,填料结构可参考厌氧消化室101内的悬浮填料结构,此处不作赘述。从而,本实施例结合了厌氧消化处理、好氧反应处理及缓冲室103内兼性生物处理,能够对集便污水进行高效处理,实现资源化目标和低污染排放。

进一步优选地,如图1,缓冲室103内设有能随液位自动调节滗水高度的滗水器1031,净化出水管108与滗水器1031连接。通过设置滗水器1031,可以使缓冲室103内根据液位自适应出水,保证对污水的处理效果以及出水洁净度。本实施例中,采用浮筒式滗水器1031,具体地:如图1,滗水器1031包括浮筒(已图示,未标注)和伸缩软管(已图示,未标注),浮筒上设有进水孔,伸缩软管分别与浮筒内腔以及净化出水管108连接;进水孔优选为开设于浮筒侧壁上,伸缩软管连接于浮筒底部,净化出水由进水孔进入浮筒内,再由伸缩软管以及净化出水管108排出。进一步地,如图1,在缓冲室103底部/隔板104上设置浮筒导向架(已图示,未标注),浮筒可滑动地安装在该浮筒导向架上,一方面避免浮筒在缓冲室103内随意漂浮,而影响伸缩软管的使用效果,另一方面,对浮筒的浮升运动进行导向,保证浮筒平稳浮升,较好地完成滗水功能。本实施例中,采用上述的浮筒式滗水器1031,不需要其它动力源,在保证出水效果的同时,节能效果好,设备投资低。

在可选的优选实施例中,如图1,上述缓冲室103上设有回流管110,所述回流管110连接至上游污水调节池或污水抽升井,于所述回流管110上设有回流控制阀。通过设置回流管110,缓冲区内的底部污泥和至少部分污水可以回流至上游工序进行循环处理,强化集便污水的脱氮除磷处理效果,而且充分利用碳源,有利于低碳源集便污水对碳源的充分利用,显著地提高集便污水的处理效果。

缓冲室103内污水回流至上游工序时无需额外动力,依靠污水自身重力即可实现回流;其中,污水调节池或污水抽升井为本装置的前端构筑物,需保证本装置进水形式为压力流。

当缓冲室103内污水回流至上游的污水调节池或污水抽升井时,回流管110优选为设于缓冲室103的侧壁上;该回流管110上的回流控制阀可以是电磁阀等常规控制阀门。

该回流管110优选为靠近缓冲室底板(缓冲室103与厌氧消化室101之间的隔板104)设置,保证缓冲室103内的底部污泥可以回流;进一步地,所述缓冲室底板具有坡向所述回流管110的坡度,利于污水和污泥依靠自身重力回流。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缓冲室103内腔通过挡板1033分隔形成为入流流室和出流流室,所述挡板1033底端与所述缓冲室103底面之间具有间距以连通两流室,所述排水通道与所述入流流室连通,所述净化出水管108与所述出流流室连通。该挡板1033优选为是环形挡板1033,入流流室位于该环形挡板1033的环内,出流流室位于该环形挡板1033的环外;上述开孔式排水通道位于该入流流室正上方,上述滗水器1031位于该出流流室内。该挡板1033顶端与缓冲室103顶面之间也优选为具有间距,其可通过支架等固定在缓冲室103内壁上。在缓冲室103内,入流流室中的污水流向为下降流,出流流室中的污水流向为上升流,可以提高缓冲室103内的兼性菌填料1032处理效果。

进一步优选地,入流流室的水平截面积小于出流流室的水平截面积,以确保出水浊度处于较低值。

进一步优化上述集便污水资源化处理装置的结构,如图1,所述壳体100至少部分地埋设于地下,可以为全埋地式结构,或者为半埋地式结构。基于上述埋地式结构,壳体100对于外界气候变化具有良好的缓冲效果,能保证壳体100内反应温度的稳定性,尤其是在中国北方等地区的寒冷时节,能有效地保证壳体100内下层厌氧发酵反应及上层硝化反硝化反应的稳定可靠运行,减少集便污水处理所需保温能耗;而且能有效地减小处理装置的占用空间。

进一步地,上述壳体100外壁可敷设保温层,提高壳体100的保温效果,保温层可以选用聚氨酯泡沫塑料、聚苯乙烯板等。

上述集便污水资源化处理装置的运行控制方法大致如下:

(1)装置运行控制流程

通过污水进水管105将集便污水注入厌氧消化室101内,厌氧消化室101内液位逐渐上升,厌氧消化室101内剩余空气通过沼气收集管106上的旁通管排出。厌氧消化室101内的悬浮填料在水流的推动下在污水中自由悬浮漂移,当污水达到设计最高液位时,关闭沼气收集管106上的旁通控制阀,多余的污水通过连通管107进入好氧反应室102,并从布水孔10213中滴落,在好氧反应室102内的固定式填料1022内缓慢下流,并与自然对流进入好氧反应室102内的空气充分接触。

污水从好氧反应室102底板跌落至缓冲室103内,污水在缓冲室103的两个流室中缓慢流动,在此过程中,兼性菌将污水中剩余氧气消耗完毕。

本装置可以采用连续式运行方式或间歇式运行方式:

连续式运行时,集便污水通过厌氧消化室101、好氧反应室102和缓冲室103后,缓冲室103上清液可通过滗水器1031排出壳体100外,缓冲室103底部污泥和部分污水可回流至上游污水调节池或污水抽升井;

间歇式运行时,集便污水依次通过厌氧消化室101、好氧反应室102和缓冲室103后,可根据出水要求及实际运行工况,关闭污水进水管105上的电磁阀,将缓冲室103内的污水全部回流至上游污水调节池或污水抽升井,即集便污水依次经过厌氧消化室101→好氧反应室102→缓冲室103→厌氧消化室101→好氧反应室102→缓冲室103的一次全循环后排放,以强化脱氮除磷的效果。

(2)厌氧消化室101内液位控制方法

厌氧消化室101沼气聚集在该室顶部,可通过沼气收集管106收集,在本装置运行过程中,沼气收集管106上的阀门保持常闭状态,当厌氧消化室101内沼气体积增加到一定值(或厌氧消化室101液位低于一定值)时,沼气收集管106上的阀门打开,沼气被收集,当厌氧消化室101内沼气体积减小到一定值(或厌氧消化室101液位高于一定值)时,沼气收集管106上的阀门关闭。其中,沼气收集管106另一端与沼气收集装置连接,该沼气收集装置内具有一定压力且略低于厌氧消化室101内沼气压力,沼气收集管106上的阀门打开后,厌氧消化室101内沼气能自动缓慢地进入沼气收集装置。

实施例二

本发明实施例还涉及一种集便污水资源化处理系统,包括与集便污水进水管105路连接的生物处理机构,所述生物处理机构包括至少一套上述实施例一所提供的集便污水资源化处理装置,该集便污水资源化处理装置的具体结构此处从略。

本实施例中,集便污水资源化处理装置有多套,多套集便污水资源化处理装置可以串联运行也可并联运行,视实际集便污水情况进行设计:

(1)该生物处理机构包括串接的多套集便污水资源化处理装置,即相邻连接的两套集便污水资源化处理装置中,其中一套集便污水资源化处理装置的净化出水管108与另一套集便污水资源化处理装置的污水进水管105连接。

集便污水依次经过多套集便污水资源化处理装置处理,能提高污水中污染物的去除率,保证集便污水的处理效果,使得处理后的水体能达标排放,该结构尤其适用于高浓度集便污水以及氮磷含量较高的集便污水的处理。

(2)该生物处理机构包括并联的多套集便污水资源化处理装置,集便污水进水管105路包括集便污水主管和多根集便污水支管,集便污水支管与污水进水管105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连接。采用多套集便污水资源化处理装置并联运行,实现序批式出水,能有效地提高集便污水资源化处理系统的污水处理量和处理效率。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上述集便污水资源化处理系统还包括污水前处理机构,即所述集便污水进水管105路上还设有污水前处理机构,使集便污水经过前处理之后再进入集便污水资源化处理装置进行处理,能够减轻集便污水资源化处理装置的处理负荷,而且能有效地提高集便污水的处理效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该污水前处理机构包括污水调节池,该污水调节池可以为厌氧调节池,污水调节池内设有潜污泵,各污水进水管105均与潜污泵连通。污水调节池用于对集便污水进行调节处理,实现污水的均值均量,同时能起到缓冲作用,协调污水流量与生物处理机构处理量之间的步调,保证系统稳定可靠运行。上述污水调节池优选为是长方体结构,为控制污水温度,池内设有热水循环管,该热水循环管与锅炉房连接;为防止污泥沉降,污水调节池内设有低速搅拌器两台;污水调节池顶部设有矩形透光玻璃钢盖板三块,底部出水管位置设有潜污泵两台。

当然,污水前处理机构并不限于上述厌氧调节池,如采用沉砂池、絮凝池等,此处不作一一详述。

上述厌氧调节池之后可连接一套集便污水资源化处理装置,也可与上述的多套集便污水资源化处理装置串接式的生物处理机构连接,或者与上述的多套集便污水资源化处理装置并联式的生物处理机构连接,根据实际生产情况确定。

显然地,上述生物处理机构之后还可进行后续的污水处理步骤,例如膜处理、芬顿氧化处理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