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工程用循环式污水处理装置及其使用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3067992发布日期:2020-11-25 17:55阅读:190来源:国知局
环保工程用循环式污水处理装置及其使用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环保工程领域,特别是涉及环保工程用循环式污水处理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环保工程是指特定为环境保护所做的工程,由于工业发展导致环境污染,而以某组设想目标为依据,应用有关的科学知识和技术手段,通过一群人的有组织活动将环境污染问题去处理解决的一些工程。主要包括大气污染防治工程、水污染防治工程、固体废物的处理和利用工程,以及噪声控制工程等。随着新农村的不断发展,村镇废水排放量也日益增加,对农业生态环境和水体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也日益严重,农村污染治理管理体系尚不完善,若采用城市城镇模式的集中污水处理厂的处理方式,不仅污水管网的投资巨大,而且还需要污水输送的费用,并不适合农村的发展需求,而有的农村采用的污水处理装置,存在着占地面积大、处理效果不理想、操作要求相对较高和运行成本高等不足,而且许多污水处理装置对粗过滤网需要手动清理,并不能很好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环保工程用循环式污水处理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环保工程用循环式污水处理装置,包括支架、处理罐、导流板、进污管,所述支架内设置有所述处理罐,所述处理罐上端连接有所述进污管,所述处理罐一侧设置有出渣门,所述出渣门下侧设置有所述导流板,所述导流板下端连接有加强筋,所述处理罐内设置有粗过滤室、微生物净化室、第三处理室,所述粗过滤室靠近所述进污管,所述粗过滤室下侧设置有所述微生物净化室,所述粗过滤室与所述微生物净化室之间设置有粗过滤膜,所述粗过滤膜下侧设置有清洗管,所述清洗管上均匀设置有喷淋头,所述微生物净化室下方设置有所述第三处理室,所述处理罐下端连接有排水管,所述支架前侧设置有抽水泵,所述抽水泵与所述第三处理室之间设置有抽水管,所述抽水泵与所述微生物净化室之间设置有进水管,所述出渣门内侧设置有橡胶垫,所述支架前侧设置有操作盒,所述操作盒与所述支架之间通过螺栓连接,所述操作盒上设置有触摸显示屏,所述触摸显示屏内嵌在所述操作盒上,所述触摸显示屏一侧设置有控制按钮,所述控制按钮下方设置有急停按钮,所述导流板前后两侧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与所述导流板一体成型,所述进污管上端设置有连接法兰,所述连接法兰与所述进污管焊接,所述微生物净化室与所述第三处理室之间设置有加热板,所述所述加热板内设置有电热丝,所述电热丝均匀分布在所述加热板上。

进一步设置:所述粗过滤膜与水平面呈45度角,所述粗过滤膜与所述处理罐焊接,所述进污管与所述处理罐焊接。

如此设置,所述粗过滤膜提高污水过滤效果,使污水中较大杂质颗粒快速分离出来,汇集到所述出渣门处,焊接提高所述进污管与所述处理罐的连接牢固性。

进一步设置:所述出渣门与所述处理罐铰链连接,所述导流板与所述处理罐焊接,所述导流板两侧设置有折弯边。

如此设置,铰链连接方便所述出渣门开启,对杂质进行排出。

进一步设置:所述进水管与所述抽水泵通过螺栓连接,所述抽水管与所述抽水泵通过螺栓连接。

如此设置,螺栓连接方便所述进水管、所述抽水管与所述抽水泵的连接固定。

进一步设置:所述进水管与所述清洗管之间通过法兰连接,所述排水管与所述处理罐焊接。

如此设置,方便所述进水管与所述清洗管的连接,焊接使所述排水管与所述处理罐连接密封。

进一步设置:所述橡胶垫与所述出渣门粘接。

如此设置,粘接提高所述橡胶垫与所述出渣门的连接牢固性。

本发明还提供环保工程用循环式污水处理装置的使用方法,应用于上述环保工程用循环式污水处理装置中,具体的使用方法为:

a、污水通过所述进污管进入所述处理罐内,首先通过所述粗过滤膜过滤粗杂质,汇集在所述出渣门处,通过所述粗过滤膜的污水进入所述微生物净化室内,除去污水中的有机物,之后再次进入所述第三处理室内,可通过电离等特殊处理,进一步净化处理;

b、当所述出渣门处汇集杂质量达到一定程度时,所述出渣门开启,杂质通过所述导流板排向远离所述处理罐处,之后关闭所述出渣门;

c、使用一段时间后通过所述抽水泵将所述第三处理室内的水液通过所述进水管输送至所述喷淋头,对所述粗过滤膜进行清洗净化,提高所述粗过滤膜的过滤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通过设置清洗管、喷淋头对粗过滤膜进行反清洗,提高粗过滤膜的使用效果和过滤质量,方便进行循环使用,降低使用成本,同时通过一体化设计,降低占地面积,提高使用便利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所述环保工程用循环式污水处理装置的轴测图;

图2是本发明所述环保工程用循环式污水处理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所述环保工程用循环式污水处理装置的左视图;

图4是本发明所述环保工程用循环式污水处理装置的出渣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支架;2、处理罐;3、导流板;4、出渣门;5、进污管;6、进水管;7、排水管;8、抽水管;9、抽水泵;10、粗过滤膜;11、清洗管;12、喷淋头;13、粗过滤室;14、微生物净化室;15、第三处理室;16、加强筋;17、橡胶垫;18、连接法兰;19、操作盒;20、触摸显示屏;21、控制按钮;22、急停按钮;23、挡板;24、加热板;25、电热丝。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图4所示,环保工程用循环式污水处理装置,包括支架1、处理罐2、导流板3、进污管5,支架1内设置有处理罐2,处理罐2上端连接有进污管5,处理罐2一侧设置有出渣门4,方便杂质排出,出渣门4下侧设置有导流板3,对杂质进行排出导向,导流板3下端连接有加强筋16,支撑固定导流板3,处理罐2内设置有粗过滤室13、微生物净化室14、第三处理室15,粗过滤室13靠近进污管5,粗过滤室13下侧设置有微生物净化室14,对过滤后污水进行二级处理,粗过滤室13与微生物净化室14之间设置有粗过滤膜10,粗过滤膜10下侧设置有清洗管11,清洗管11上均匀设置有喷淋头12,对粗过滤膜10进行清洗,微生物净化室14下方设置有第三处理室15,处理罐2下端连接有排水管7,支架1前侧设置有抽水泵9,抽水泵9与第三处理室15之间设置有抽水管8,抽水泵9与微生物净化室14之间设置有进水管6,出渣门4内侧设置有橡胶垫17,使出渣门4与处理罐2连接密封,支架1前侧设置有操作盒19,操作盒19与支架1之间通过螺栓连接,操作盒19上设置有触摸显示屏20,显示装置运行参数信息,触摸显示屏20内嵌在操作盒19上,触摸显示屏20一侧设置有控制按钮21,控制装置运行,控制按钮21下方设置有急停按钮22,导流板3前后两侧设置有挡板23,对导流板3进行前后两侧截流,挡板23与导流板3一体成型,进污管5上端设置有连接法兰18,连接法兰18与进污管5焊接,微生物净化室14与第三处理室15之间设置有加热板24,对微生物净化室14内进行反应温度加热,加热板24内设置有电热丝25,电热丝25均匀分布在加热板24上。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

粗过滤膜10与水平面呈45度角,粗过滤膜10与处理罐2焊接,进污管5与处理罐2焊接,粗过滤膜10提高污水过滤效果,使污水中较大杂质颗粒快速分离出来,汇集到出渣门4处,焊接提高进污管5与处理罐2的连接牢固性。

本发明还提供环保工程用循环式污水处理装置的使用方法,应用于上述环保工程用循环式污水处理装置中,具体的使用方法为:

a、污水通过进污管5进入处理罐2内,首先通过粗过滤膜10过滤粗杂质,汇集在出渣门4处,通过粗过滤膜10的污水进入微生物净化室14内,除去污水中的有机物,之后再次进入第三处理室15内,可通过电离等特殊处理,进一步净化处理;

b、当出渣门4处汇集杂质量达到一定程度时,出渣门4开启,杂质通过导流板3排向远离处理罐2处,之后关闭出渣门4;

c、使用一段时间后通过抽水泵9将第三处理室15内的水液通过进水管6输送至喷淋头12,对粗过滤膜10进行清洗净化,提高粗过滤膜10的过滤效果。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